理由一:沒吃飽。新生嬰兒嘴上的吸力較小,特別是吃母乳會更吃力,吃著吃著就睡著了,因此,吃母乳的時候寶寶最好保持清醒。許多新媽媽把吃奶當作哄睡的手段,總是「餵睡」寶寶,然後抱怨寶寶放下就醒了,哭也是肯定的。不管是母乳還是奶瓶,寶寶都會吞咽一些氣體,在肚子裡會很不舒服,你抱著的時候身體蜷縮著還好,一躺下就很難受,一定要醒來。
理由二:打嗝。別懶惰,不要「奶睡」,吃飽了一定要豎起來把嗝拍出來,寶寶才能舒服踏實地睡下。或者肚子脹氣不好,也容易哭。理由3:驚恐。這種情況被稱為「莫洛氏反射」,它是指嬰兒在「突然間的聲音」和「感覺到跌落」這兩種情況下,會像受驚一樣抬起兩隻手來使自己清醒。這種反射最晚要到四、五個月才會消失,很多老人說小孩嚇壞了,其實並非如此,新生兒都會有神經反射,很正常。
導致莫羅反射的兩個因素都有其應對之道。突然的聲響,越安靜,細聲就會越突出。而且絕對的平靜是無法達到的。因此,應對「突然間的聲音」的方法,不是保持安靜,而是保持「喧鬧」,給寶寶放一些白噪音、音樂等等,讓環境始終有聲音,寶寶不會因為「突然間的聲音」而受驚。不用擔心白噪音影響聽力的問題,寶寶在媽媽肚子裡聽了好幾個月了。別忘了,媽媽肚子裡很吵。
下墜的感覺,如果你是先把寶寶哄睡,然後又掉下來,寶寶多半會被掉下來的感覺驚醒,所以,怎麼「掉下來」還是有一些講究的:首先要小心不要讓寶寶的頭先著床;其次,最好是側身放下,然後躺平;第三,大家都知道,放慢一點。當然,最好不睡覺了就放下,讓寶寶慢慢習慣把自己放在床上哄睡,你不需要發明一千零一種「放下寶寶」的方法。沒有被嚇哭。
理由四:沒有安全感,所謂沒有安全感,就是對「突如其來的變化」不適應,害怕,害怕。比方說,我本來是在母親的肚子裡被綁緊的,怎麼突然間就沒有了呢?比方說,我在睡覺的時候被抱著啊,怎麼突然就沒人抱了?試一試,當你在床上入睡時,當你醒來時發現自己在廚房地板上,你會不會發飆!因此,打包很重要,已經有很多媽媽表示,寶寶不打包就起床了,包放在床上一睡兩個小時。
假如嬰兒非常抗拒打包袱,那就試試用一個枕頭夾住自己的身體,或者用小米或豆子縫一個口袋壓住手臂。那麼呢,讓寶寶在床上練習躺著很重要,即使他暫時練習不了,但請不要放棄努力,事實證明,抱著哄是長久不了的。另外一種讓寶寶保持安全感的好方法,就是培養一種安慰劑,這對寶寶以後形成自我睡眠能力也有很大的益處。聽小海馬或胎教音樂,從小培養寶寶良好的性格,減少哭鬧。
理由5:氣體膨脹。脹氣的寶寶多半會有這樣的表現,就是「平躺就難受」,就是喜歡抱著。脹氣寶寶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胃部有氣,打嗝可以解決,另一種是胃部有氣,這就有點難了。要是寶寶一躺平就哼哼唧唧,滿臉紅紅的使勁,那就是氣脹了。
就算寶寶脹氣,我也是建議,能放下就放,能放就放,放了就放,放了就放,放了就放,放了就放,只要不醒就不用理,實在是難受得睡不著,再抱起來。脹氣是一陣,這陣拉了粑粑,放了屁,把氣排出去,可以舒舒服服的,舒舒服服的時候還是儘量不要抱,不能一直抱,怕寶寶哭。
理由六:壞習慣,這個問題主要針對的是年齡大於3個月的嬰兒。剛從媽媽肚子裡出來的嬰兒,沒有安全感,肚子不舒服,喜歡抱也算正常。多抱孩子可以,但不能無節制地抱,要慢慢讓孩子適應躺在床上,堅持下去會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