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垃圾分類的試點城市,我們看中的是懶人經濟,想做垃圾分類和代投。」
8月18日,4名來自雲南省大理市民族中學宏志班的高中生在雲鋒基金上海總部向上海的知名投資人闡釋他們的創業計劃。
他們是品學兼優的貧困農民和下崗職工的子女,不少人是第一次走出大理,8月16日-22日,20個大理州民族中學宏志班的學生,在上海體驗一場以「尋找未來夢想職業」為主題的旅行。
在為期7天的「城市職旅」中,宏志班的學生們還將走進金融、創業、科研、傳媒等各種不同領域的企事業單位,提前感受和了解這些職業,為將來的人生選擇奠定基礎。
8月18日,宏志班學生們來到知名投資機構雲鋒基金,這是他們職業體驗的第一站。雲鋒基金由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馬雲與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共同創立,其曾通過設立的復旦創業基金資助致力於連接城鄉、消除不平等的「鄉村筆記」創業項目。本次城市職旅項目由對口援建大理州民族中學宏志班的上海浦東新區工商聯出資,社會企業「鄉村筆記」策劃組織。
鄉村筆記聯合創始人汪星宇介紹,國務院辦公廳曾出臺文件,要求加強對高中階段學生理想與生涯規劃等方面的指導,提高學生對未來發展方向的自主選擇能力。如今,職業體驗與生涯教育逐漸進入一線城市孩子們的課堂,但鄉村孩子們的職業啟蒙依然依靠電視與書本,老師、醫生與公務員幾乎構成了鄉村孩子全部的職業認知。
楊林聰,今年17歲,是大理市民族中學宏志班的一名即將就讀高二的學生,父母都是農民,「我想多看看外面的世界。」8月18日,楊林聰和另外三名小夥伴組成逆熵組,通過頭腦風暴進行了「垃圾分類代投服務」的創業方案設計。
為什麼叫「逆熵組」,組員告訴記者,因為物理裡面有一個熵增原理,指有序轉向無序的過程,組名叫逆熵,是希望一直保持生命的活力。
「垃圾分類代投服務」的創業方案最主要看中的是懶人經濟,上海是垃圾分類的試點城市,他們想針對早出晚歸的上班族,不想佔用空閒時間下樓扔垃圾,或者會錯過垃圾的最佳投放時間的一類人。此外還有一些腿腳不便的老年人。他們的產品主要有線上線下兩個方向。線上希望能夠開發垃圾分類助手小程序,通過拍照或者是文字的搜索確定所需要分類的垃圾是屬於哪一類垃圾,幫助用戶進行垃圾分類。線上還提供預約跑腿代投垃圾的服務,「就是在線上預約下單,我們會派人過去代投垃圾。」楊林聰說。而線下服務就是代投垃圾,對於已經收到的垃圾進行二次處理,有價值的物品,比如可回收垃圾,會轉賣出去,另外一部分垃圾就扔進垃圾回收站進行處理。「我們未來的預期是希望能夠積累一定的用戶,獲得用戶的信任之後,代替他們進行分類,進入他們的房間幫他們進行垃圾分類代投。」 另一位組員唐嘉雯說。高中生們還繼續腦洞大開,「再進一步的發展,我們希望能夠與智能家居公司聯繫,向我們的已有用戶推銷他們的智能家居。」組員李威霖說。
另一位組員師燁娟表示,還希望與一些垃圾資源再回收利用的相關企業進行聯繫,針對現在不是很好回收利用,介於溼垃圾和幹垃圾中間的,比如秸稈類的垃圾,能夠對它進行再利用,重新塑造出類似於裝飾品或者是編織袋,進行二次利用,並在平臺上進行售賣。
對於這些鄉村孩子才剛來上海幾天就嗅中了垃圾分類代投的新商機,雲鋒基金分析師趙楠豎起了大拇指,他表示,自己每天下班回家,垃圾分類的時間已經過了,沒辦法扔,而且垃圾分類確實很難。不過趙楠也指出了雲南鄉村高中生們創業計劃的不足之處:要找人預約上門去做的話,在上海的人力成本還挺高的,可能做到一半就沒錢了,你們要怎麼解決?
面對投資人毫不含糊的點評,這些稚氣未脫的「小創業者」也並不發怵,在首站雲鋒基金,宏志班的學生們第一次聽說私募股權投資、體驗「真刀實槍」的創業路演。原本覺得「創業太難」、「只敢想想」的高二學生付澤,做完路演後改變了想法,他打算努力學習,上大學後挑戰自我,試試創業。
鄉村筆記聯合創始人汪星宇介紹,發起「城市職旅」項目,源於鄉村筆記的初衷——連接城鄉、消除不平等。因此除了將城市裡的孩子帶往貧困鄉村研學外,從2018年8月開始,鄉村筆記將鄉鎮出生、最優秀或最需要幫助的中學生們帶到城市,幫助他們看到各行各業的可能性。
「任何參天大樹,最初都始於一粒種子,希望這次分享能夠為同學們打開一扇窗。」雲鋒基金副總裁孔偉英說,很多鄉村孩子對投資、IT、網際網路等領域的職業並不了解,這直接影響到孩子們未來的選擇,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可以向他們敞開大門,開拓孩子們的視野。(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