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達,在醫學上很多疾病都可以依靠高科技來進行檢查身體,明確身體的健康狀態。
CT檢查是一種比較先進的影像學檢查技術,很多內臟的疾病,包括各器官、神經、血管等病變都可以通過CT檢查來進行明確。
雖然CT檢查這先進技術為疾病的診斷帶來了很大的福音,但是有一些接觸射線而導致患上惡性腫瘤和白血病等重大疾病的報導,讓人覺得做CT檢查的風險非常大。
事實上是怎樣的呢?到底CT檢查是否危害這麼大呢?
做一次CT檢查,致癌和患白血病的風險有多大?
CT檢查是用X線束對人體進行掃描檢查的,在檢查過程中的確會有X線的輻射。而人體的造血系統、性腺、甲狀腺、乳腺、眼晶體等對這些輻射非常敏感,如果長時間接觸這些射線,有可能會增加白內障的發病率,影響到精子和卵子的質量,增加胎兒畸形的風險,甚至有可能增加惡性腫瘤和白血病等重大疾病的風險。
但是偶爾做一兩次CT檢查,接觸射線的時間非常短,在人體所能接受的安全範圍之內,而且人體有很強的自我恢復功能,一般來說,身體自動恢復三個月左右,就可以將這些射線排出體外,不會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而且,做一次拍片檢查與人看1小時電視所接觸的身體輻射是一樣的,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多大的影響,不需要太過於擔心。
但是要注意,如果頻繁進行CT檢查,對人體還是有一定影響的,過多的射線輻射積存在體內,超過了人體所能承受的安全範圍,就會使細胞突變,從而導致重大疾病的風險。
另外,因為CT檢查除了我們熟知的平掃CT外,還包括增加CT,增強CT一般需要注射碘造影劑,如果人體對碘過敏的話,有可能會有很大風險,這時候是不可以做增強CT檢查的,而且如果肝腎嚴重受損、甲亢等患者也是不能做這檢查的,一定要注意。
射線的輻射無處不在,對人體是否有害,重要是看是否超出人體的安全範圍。
一般來說,每年接受的平均輻射不超20 mSv,這情況不超過5年,對人體是安全的。
而對於放射科的醫學工作人員來說,接觸射線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國家要求每年的上限是50 mSv,但是一般來說這些醫學工作人員想要懷孕起碼要停止工作3個月以上,要不然對下一代的影響比較大。
一般來說,做一次頭部CT,對人體的輻射只會產生2mSv,但胸部會相對高一些,達到6mSv,腹部和盆腔的會更高,達到8mSv。
所以說,偶爾做一兩次CT檢查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多大的影響,所以不需要過於擔心。
另外,生活中無論是手機、電腦、電視還是一切的生活電器都是會產生輻射,而且吸菸也會產生輻射,每天吸20支煙,每年有0.5~2mSv輻射的影響。
平時要注意不要長時間對著這些電器,更加要注意少抽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