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治標未治本
4日下午,記者走訪發現,經過整治後,車輛亂停亂放的現象減少了,擠佔人行道、非機動車道等問題也有所改善,人行道過無需繞道而行。「最近亂停亂放的情況少了,我們出行也舒心了許多。」市民薛先生說。
海壇中路附近,共享電動自行車整齊擺放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仍有部分路段存在共享電動自行車「任性」停放的情況。4日下午3時許,在海壇中路,一位市民隨意將共享電動自行車停放在街邊後便揚長而去,影響了來往車輛的正常通行秩序,在整個街景中還顯得十分突兀,非常不美觀。
這樣的場景,在西航路、龍鳳路、翠園中路等路段也時有發生。海壇中路沿街商鋪員工陳女士對此就深有體會。
「最近經常看到工作人員對街道上無序停放的車輛進行拖車、整理。可是沒過幾天,亂停放的現象在又多了起來,希望有關部門能進一步加強管理。」陳女士說。
市民:為管理出招
如何規範管理共享電動自行車
達到「治標又治本」的效果?
不少市民們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共享電動自行車出行隨意停放亂象,終究還是部分市民忽視道路交通安全,貪圖便利造成。我認為相關部門可以通過指定共享電動自行車停放地點,並對不按定點停放的使用者進行適當處罰的方式,來引導市民規範停車。」市民石先生說。
竟然有車輛停放在斑馬線上
「我認為,平潭各職能部門要加大管理力度,除了對不規範停放的共享電動自行車進行整治外,還要通過約談不合規經營的共享電動自行車企業,並對運營企業提出加強停放秩序管理,按位規範停放,優化技術監管,解決車輛停放定位誤差問題等監管要求。」市民丁宗星說,企業也可以建立具體化的誠信制度,對於多次違規停放用戶,可將其拉入黑名單,在其表示將遵守停放規則後,再讓其使用。
來自鄭州的遊客馬豔培認為,想要杜絕共享電動自行車停放亂象,首先應培養用戶的良好使用習慣,其次企業也可通過實名制方式,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從而進行規範化的管理。
「運營企業要更快更有效解決當下共享電動自行車停放難題,相關部門也要正式推出完善的規範停車方案,大家要共同來研究既滿足共享行業監管要求,又大大降低運營企業技術研發成本的方案。」馬豔培說。
部門:促規範發展
「由於共享電動自行車屬於新興業態,平潭相關部門在進行管理時,一直是秉持著扶持新興產業良性發展的原則,與此同時,如何實現對共享電動自行車經營使用的有效監管,同樣是個重要課題。」實驗區道安辦工作人員吳朗說。
平潭共享電動自行車
如何實現市民出行便利、交通暢通
市容秩序整潔的「最大公約數」?
記者了解到,規範平潭共享電動自行車發展的新政已經「在路上」,實驗區將對車輛實行更加具體、規範化的管理。
被風吹倒在地上的共享電動自行車
「相關部門已在研究具體可行舉措,並廣泛徵求民意,確保在落實管理部門及企業主體責任的同時,強化日常監管與執法,促進共享電動自行車規範有序發展。」吳朗說,其中,利用技術手段來規範用戶停車、施劃停放區域、安排巡查人員及時整理等方式,也將可能成為共享電動自行車治理的創新舉措之一。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各部門的協調聯動,運營企業的積極配合,在共同做好新興產業扶持發展工作同時,也能夠保證其不造成阻礙交通出行、損害城市形象等不好的影響。也希望廣大市民朋友在使用共享電動自行車時,遵守交通法規,安全文明有序停放。」吳朗說。
記者手記
良好的市場需要大家共同維護,無序投放、停放,只會增加城市道路交通壓力。從生活便捷度來看,共享電動自行車顯然是對民眾有益的,符合大眾出行控制經濟成本的需求。但隨意停放、任性騎行影響正常城市環境,帶來交通隱患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這對平潭相關管理部門在管理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既要避免「全面禁止共享電動自行車」這種「一刀切」的治理模式,也要通過科學合理的創新管理機制,來防止出現「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尷尬局面,以促進共享電動自行車的健康發展。
共享電動自行車是一朵美麗的「城市之花」,我們享受這個網際網路時代新產物的便利,但不願意看到它變成城市公共秩序之「殤」。對於共享電動自行車,我們應秉持「嚴管」加「厚愛」的原則,並根據實際情況出臺「新政」,才能實現長遠發展。
出品:平潭綜合實驗區融媒體中心
文字:陳夢菲
圖片:江信恆
責編:林盼康 韋 伊
編委:餘 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