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湖南長沙一空地上密密麻麻地擺放了眾多共享電動車。日前,長沙相關部門對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亂象集中整治,清理回收無牌照電動自行車近40萬輛。
無獨有偶,近日北京市交通委會同北京市網信辦、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安交管局等部門,共同約談多家在京運營的共享電動單車企業,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共享電動單車遭遇約談整改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上述品牌存在違反交通行政管理部門的要求違規投放共享電動單車,且存在未按要求進行電動車登記、未能準確披露服務信息、未建立用戶押金預付金專用帳戶、未按有關主管部門要求提供信息等多項問題,涉嫌嚴重擾亂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市場秩序。如果逾期未能整改到位的企業及其運營平臺,或將面臨行政罰款、扣留車輛、下架APP等多重處罰。
今年以來,共享電動單車違規傷客事件不斷。今年5月份,北京市交通委對「小遛」公司在京違規投放1400餘輛電單車行為,約談相關負責人,責令限期收回車輛並停止在京投放;
7月23日,小蜜電單車漏電導致北京市一市民右手被深二度電弧燒傷;
7月29日,北京蜜步科技有限公司被處以5萬元罰款頂格處罰並責令限期收回全部共享電動單車。
為此,北京市交通委年內已針對多家企業的違規行為實施了行政處罰。
電動單車迎「鋰電化+智能化」
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時我國兩輪電動車社會保有量就已突破2.5億;2018年,國內兩輪電動車年產量超過3000萬,堪稱「國民出行工具」。特別是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電單車續航能力強,成本低,便捷實用,成為居民日常出行的首選。共享單車只解決了1公裡-2公裡內的出行需求,有專家預計更大的產業機會是兩輪交通出行的電單車。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一致看好這門生意。有資深出行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政府監管、偷盜損耗、運營成本都是共享電動單車從業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共享出行行業無序管理的規模化運營模式往往都會帶來超標投放、無序違規停放,責任事故難以釐清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相繼發布文件表示,對共享電動單車「暫不發展」或者「不鼓勵發展」,甚至杭州、深圳一些城市直接出手叫停了轄區內的共享電動單車。直到2019年4月份開始執行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又重新給市場帶來希望,電單車從此有了合法身份,這也讓共享電動單車市場迎來了新的投資發展熱潮。
今年4月份,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電動出行領域,前有滴滴旗下品牌青桔單車完成了10億美元的A輪融資,後有美團向富士達、新日等電單車生產企業下單百萬臺共享電動單車訂單,獨家買斷了富士達一款Q8車型。6月份,哈囉出行攜手寧德時代(286.060, 7.56, 2.71%)、螞蟻金服宣布,首期共同出資10億元組建合資公司,鋪設兩輪基礎能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