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學:強內涵、重特色,全面夯實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基礎!

2020-12-14 中國校園在線

遼寧大學源起於1948年11月東北人民政府在瀋陽建立的商業專門學校,1953年東北商業專科學校合入東北財經學院,1958年東北財經學院、瀋陽師範學院的部分科系與瀋陽俄文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成遼寧大學。經過72年的發展建設,已成為一所經濟管理學科優勢明顯、具有鮮明特色的地方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和國家「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現有本科專業72個,涵蓋文、史、哲、經、法、理、工、管、醫、藝等學科門類。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和遼寧省教育大會精神,根據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號)和《遼寧省教育廳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實施意見》(遼教發[2019]10號)等文件要求, 遼寧大學勇於承擔「振興本科教育」之重任,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圍繞建設「一流本科、一流專業、一流課程、一流教師、一流質保、一流人才」等理念,致力於統籌學科、專業和課程建設,充分發揮遼寧大學綜合交叉之優勢,全面夯實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基礎。目前,學校的經濟學、財政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漢語言文學、應用化學、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9個本科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國民經濟管理、英語、生物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環境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選入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

遼寧大學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總體思路

遼寧大學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緊密圍繞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需求,按照「重點突破、學科引領、需求導向、共生發展、持續改進」的建設思路,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標準,切實鞏固人才培養中心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著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整體推進「新文科、新工科」建設和「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緊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著力深化專業綜合改革,優化專業結構。不斷完善協同育人和實踐教學機制,大力推進與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合作育人機制。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基本理念,努力培育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質量文化。

依據《遼寧大學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遼寧大學本科專業結構優化調整實施方案(2018—2022年)》,學校確立了本科專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即緊密結合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立足學校整體辦學定位和服務面向,以社會人才培養需求為導向,以學科專業布局結構優化調整為引領,發揮綜合學科交叉滲透優勢,著力構建「優先建設」「重點建設」和「加強建設」三類專業群,通過3年左右的建設,形成以經、管、法等優勢學科專業為龍頭,文、史、哲等學科專業為骨幹,理、工、藝術類等學科專業為支撐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本科專業體系。

為實現專業建設目標,學校進一步明確了專業建設基本原則。一是堅持重點突破、整體提升。圍繞學校辦學特色和辦學水平,科學定位、分類指導,確定優先建設類、重點建設類和加強建設類專業群,通過對優先建設類專業群的投入和建設,發揮其引領作用,以重點突破帶動學校專業水平的整體提升。二是堅持學科引領、持續發展。統籌兼顧專業建設與學科建設,增強專業學科之間的相互支撐,形成重點學科與相關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平臺和專業群,強化學校的優勢和特色,促進專業建設可持續發展。

三是堅持需求導向、扶優汰劣。圍繞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建設具有較強適應性的專業,不斷滿足社會需求,並通過實施專業動態調整,逐步淘汰不符合發展需求的專業,促進專業結構優化。四是堅持多科發展、和諧共生。構建有利於專業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激發多學科專業發展的共生效應,以特色專業和優勢特色專業發展帶動其他專業全面發展,形成多學科交叉滲透、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五是堅持優化結構、持續改進。從學校實際出發,在穩定招生規模的前提下,通過專業結構調整優化及內涵建設,合理配置教學資源,實現各類專業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發展。

遼寧大學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全程、全員、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

人才培養是高等學校的核心使命。遼寧大學堅持黨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刻把握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培養「品德優良、學識廣博、志存高遠、勇於擔當」的高素質量創新型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目標。首先,學校黨委、行政部門高度重視本科人才培養中心地位,不定期召開常委會、校長辦公會研究本科教學工作。第二,學校辦學經費始終堅持「統籌兼顧、教學優先」的使用原則。第三,學校各個時期的發展規劃,堅持把人才培養工作作為核心任務,制定了一系列具體改革措施和完整的教學管理制度。

第四,學校不斷健全系統化育人長效機制,深入落實教育部部長陳寶生2017年來學校調研思想政治工作時提出的「八有」要求,全面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施「共產黨員立德樹人工程」「宣傳思想工作網絡提升工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和「朋輩導師育人工程」,構建形成「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一體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保障體系。

(二)持續優化專業結構,形成與區域產業結構緊密對接的特色專業體系

一流本科專業是一流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遼寧大學始終圍繞「建設應用特色鮮明、國際知名的綜合性高水平大學」的辦學定位,緊扣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和地區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對高校學科專業發展、人才培養的新需求,系統推進本科專業建設發展。學校按照「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分類指導」的總體發展思路,以專業群建設為立足點,全面優化調整專業結構。首先,確定優先建設類專業群,以9個國家級和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為基礎,繼續做大做強,發揮龍頭和引領作用,帶動學校其他專業整體提升。其次,確定重點建設專業群,以博士和碩士授權一級學科相關專業為核心,積極增設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用升級所需的應用型專業,規劃轉設或新增「環境科學與工程」 「生物信息學」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等專業,突出重點、強化特色、補齊短板、加強培育,形成區域產業集群對接緊密、優勢特色突出的重點專業群。第三,確定加強建設專業群,整合新聞傳播學類和環境科學與工程類相關資源,加強建設或調整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應用物理學、表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生物科學等專業,主動停招和撤銷15個專業點,重新定位,整合資源,建設一批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辦學定位的特色專業。

(三)踐行以人為本,構建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科與專業是本科高校建設的兩大永恆主題。一流學科是一流專業的重要支撐,是專業課程知識素材的源泉。遼寧大學充分發揮學科建設的龍頭作用,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為導向,凝練學科方向、匯聚高層次人才,發揮一流學科牽引帶動作用,為本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奠定堅實基礎,有力地支撐高水平大學建設的目標定位。

首先,加強科研反哺教學。學校以一流學科建設為契機,以培育與時代接軌人才為目標,凝練學科方向,將學科和科研成果轉化為本科教學資源,以科研促進教學發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手段、加強教材建設。

第二,全面開展「新文科、新工科」建設,同步抓好一流本科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課程思政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進三級專業認證等重要工作。

第三,重構課程模式,強化通識教育對專業教育的輔助作用,建設「通識—學科—專業」的梯狀課程體系,變革課堂傳授、課後作業、期末考試的線性課程運行程式,構建多課堂、多教師、多主體、團隊學生、系列參考書為特徵的網狀核心課程運行模式,根據「金課工程」建設計劃,按照通識核心課程、學科核心課程、專業核心(主幹)課程構建核心課程。

第四,推進課堂革命,綜合應用多媒體、虛擬實境、智能化等信息技術手段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改造傳統教室、建設研討型智慧教室和輕錄課教室。大力建設在線課程,推進慕課、微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在線開放課程和虛擬仿真金課。

第五,推動實踐教學建設,貫徹OBE教育理念,重視培育學生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建設若干具有開放性、擴展性、兼容性和前瞻性的綜合實驗實訓教學平臺,通過實驗室、實訓教學平臺的建設,推動實踐教學建設,培養大學生解決複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四)加強校企協同合作,建立基於真實問題導向的立體化協同育人機制

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是提升高校辦學質量的重要路徑。遼寧大學高度注重本科專業建設的應用性導向,加大與政府、行業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力度,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

首先,學校以問題為導向,成立真實問題研究中心,創建真實問題庫——「砍瓜網」,基於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求,建立多學科聯合、多主體參與的開放式人才培養平臺。

其次,整合學校科研實驗室、工程中心、創客空間和創新創業孵化器等資源,完善「產學-校企融合」「多學科交叉融合」「國內-國際培養融合」「教-研-學融合」的「四融合」人才培養體系,凸顯「在解決問題中用什麼知識、如何學習知識、怎麼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品格、思維、知識和能力。

第三,促進校府、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建設校企聯盟,打造跨行業、跨領域聯合培養新平臺,深入推進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新模式改革。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與營口市政府籤署合作協議,與營口市地方企業深度合作,建立校企研究院,設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法學院牽頭成立遼寧省法律服務業聯盟,依託聯盟與法律實務機構及專業共同開發實務實訓系列課程,讓學生直面法律實踐、習得法律經驗,掌握法律技能。應用化學專業圍繞遼寧「一帶五基地」建設,與遼寧阜新氟產業開發區等建立實踐基地。通過建設「基礎訓練」實驗教學共享平臺,構建多元化創新實驗教學平臺,開展網際網路+等競賽項目,形成創新創業與專業結合,培養創新型人才。

(五)完善「引育用留」制度,打造優質高效的專任教師隊伍

高素質、高水平和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是提升高校辦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遼寧大學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完善以教研室為根基、以學科團隊和基層黨支部為基礎的「專業、學科、黨建」三足支撐的治理架構,加快打造「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具有創新精神和發展意識」的優秀教師隊伍,形成優秀、多層次的本科教學團隊。首先,著力提升中青年教師整體水平。依託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開展教師培訓、教學諮詢等工作,夯實教學基本功,把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相結合,大力提高中青年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選派教師到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從事合作研究或進修學習,重點培養雙語教學教師。通過政策傾斜、事業指導、能力培養、導師制等措施,加強對青年教師重點扶持。

其次,加強學術梯隊建設。不斷完善學術帶頭人梯隊、學術帶頭人第二梯隊、中青年骨幹教師梯隊和優秀青年教師梯隊等四個學術梯隊的遴選和培養方案。加強考核及遴選指標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健全境內外訪學、學術交流等培養機制,不斷提升各級梯隊成員的國外學習、研修經歷比例。第三,創新師資考核評價機制。建立以崗位、能力、貢獻等為要素的專業技術職務分類考核評價機制,按照教學型、教學研究型、研究教學型、研究型等崗位類別,制定專業技術人員績效考核標準。優化分配方式,兼顧效率與公平,建立績效獎勵制度,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與導向作用。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機制,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中增加教學考核評價比重,為青年教師單獨設立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破格名額。健全師德考核制度,在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等環節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

(六)加強質量文化建設,建立健全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完善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提升高校辦學質量的基本保證。遼寧大學基於OBE和PBL理念,著力培育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質量文化,不斷提高專業建設與社會需求的適應度、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效果的達成度、教師隊伍和教學資源團隊的保障度、質量保障運行的有效度以及學生、用人單位及社會的滿意度。首先,完善質量保障體系,遵循「督導檢查—信息反饋—整改措施—制度改進—督導檢查」的運行機制,形成「三方評價—全程檢查—效果分析—反饋提升」的教學質量保障運行模式,實現對教學過程進行全過程跟蹤與監控。

其次,強化質量督導評估,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及有關行業標準,根據學校辦學實際和發展目標,構建教學質量基本標準和人才培養標準。系統實施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學院辦學績效管理評估、學科專業教育質量評價、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課程教學效果評價、學生學習質量評價,引入社會第三方評估評價,針對特殊質量問題開展專項督查檢查。第三,追求卓越的質量文化,及時總結提煉、推廣質量文化建設經驗,不斷固化和發揚質量文化建設成果,努力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建設質量文化的學校目標,內化為全體師生的共同價值追求和自覺行為。

遼寧大學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取得的基本成效

(一)專業特色日益彰顯

緊密結合「建設應用特色鮮明、國際知名的綜合性高水平大學」的辦學定位,以及「立足遼寧、服務全國、走向世界,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進程」的辦學方向,學校各專業定位日漸清晰、培養特色日益鮮明。如,經濟學專業實施「開放式」國際化一流人才培養模式,採取「名教授執教核心課」、「本科生導師制」和「用外語講授專業課」等措施,聘請哈佛大學、劍橋大學著名專家學者來校授課,實行「基地」和「非基地」學生雙向流動,成為學校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支撐專業。應用化學專業以通用技術與共性技能的「精細化學品化學」為專業導向,注重科研反哺教學,持續將高水平科研成果向教學轉化,依託遼寧精細化工產業技術聯盟等遼瀋企業和科研團隊,構建了創新型實驗教學體系,對接精細化工產業集群發展需要,培養適應「新工科」理念的卓越工程師和應用化學拔尖人才。

(二)專業改革初見成效

學校通過實施《遼寧大學本科教學工作規程》《遼寧大學本科課堂管理規定》《遼寧大學本科生考試管理辦法》和《遼寧大學本科課程考核管理辦法》等系列措施,使各專業的教學管理日益規範,專業改革成果不斷湧現。如,經濟學專業獲得遼寧省第一批優秀課程、第一批精品課程、第一屆教學名師、第一批本科示範性專業、第一批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第一批本科勢特色專業、第一批一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在遼寧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名列全省第1名;法學專業入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遼寧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省本科課程體系國際化試點、省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省綜合改革試點、省示範性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擁有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課和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建有省部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省部級優秀教學團隊和省部級創新團隊,2018年獲省部級教改立項7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5項。

(三)師資力量日漸雄厚

學校始終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標準,並出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引育用留」措施,著力打造了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教學水平卓越的專任教師隊伍。目前,學校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雙聘院士4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4人,中科院「百人計劃」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2人,遼寧省攀登學者9人,遼寧省特聘教授21人,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入選者34人;有「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10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21人。學校高端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有力提升了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水平,有效保證了服務振興的人才和科技能力。

(四)社會認可度明顯提高

近年來,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在第四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學校的應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工商管理等4個學科進入全國前20%。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雙一流建設高校本科教育百優榜」中,遼寧大學排名36名,在地方性高校中表現最佳。一批智庫研究成果得到政府領導的批示並得到應用轉化,如經濟學專業學科負責人關於「瀋陽工具機自主研發核心部件打破國外壟斷」相關論述得到國家領導人批示,在中南海參加基層群眾代表座談會上所提建議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另有遼寧大學研究員關於「社保費稅務徵管出現的新情況新擔憂新期待」的建議,同樣得到國家領導人批示,相關建議已經在國家的最新政策中得到體現。

學校憑藉優秀的教育教學質量,為國家尤其是遼寧地區黨政機關、政法系統、金融機構、國有企業、廣播電視和新聞出版等領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質人才,贏得了良好的辦學聲譽。2018年和2019年,學校本科生就業率分別為95.99%、97.72%,分布於金融業、教育、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製造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建築業、軍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批發和零售業等各類崗位之中,且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2018年和2019用人單位滿意度分別高達99.60%、96,93%。其中,財政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三年達到100%;法學專業畢業生月收入、職位晉升比例、就業現狀滿意度均高於全國雙一流院校法學門類。

來源:遼寧大學遼寧大學高教所 遼寧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

相關焦點

  • 遼寧大學一流本科專業建設 | 強內涵、重特色、創一流 全面夯實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基礎
    「一流本科、一流專業、一流課程、一流教師、一流質保、一流人才」等理念,致力於統籌學科、專業和課程建設,充分發揮遼寧大學綜合交叉之優勢,全面夯實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基礎。學校按照「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分類指導」的總體發展思路,以專業群建設為立足點,全面優化調整專業結構。首先,確定優先建設類專業群,以9個國家級和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為基礎,繼續做大做強,發揮龍頭和引領作用,帶動學校其他專業整體提升。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南京農業大學和遼寧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和遼寧大學兩所學校都是211工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目前來看,兩所學校的「品牌」差距並不大。不過,兩所學校的隸屬單位並不相同,南京農業大學隸屬於教育部;而遼寧大學隸屬於遼寧省,這種隸屬關係的不同,決定了兩所學校的實力差距。
  • 遼寧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招聘海外優秀人才啟事
    I.學校簡介  遼寧大學始創於1948年,是一所具備文、史、哲、經、法、理、工、管、醫、藝等學科門類的遼寧省唯一的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現擁有世界經濟、國民經濟學和金融學3個國家重點學科,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8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和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建設北科特色的世界一流學科
    這是我國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瞄準世界一流目標不斷努力的結果,也表明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具備爭創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堅實基礎。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是回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和期待的必然選擇,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參與創新型國家建設應承擔的時代責任和自身矢志不渝的追求。
  • 國家級一流專業——遼寧大學經濟學專業
    本專業為「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專業、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支撐專業。先後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國家精品課程、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地方高校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國家級教學團隊、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規劃教材、國家精品教材、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實現教育部「質量工程」和「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院校主要建設項目「雙滿貫」。
  • 遼寧被低估的大學,是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多學科協調發展
    遼寧被低估的大學,是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多學科協調發展一所大學的教育發展在我國很多城市中都有較高的社會意義和地位,與很多其它資源所不一樣的是,在我國目前城市發展下看,從如今我國城市發展過程中說,每一所大學所受到的資源傾斜力度也很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很大意義,遼寧是我國其中的一個教育大省之一,對於其境內的大學重視程度也很高。
  • 一流大學建設發展論壇丨郭進軍:積極融入黃河國家戰略 助推一流學科內涵發展
    學科建設方面,學校構建了一流學科牽引的綜合性學科體系,學科實力和水平顯著提升,為一流大學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為進一步凝練學科特色、充實學科內涵,形成學科制高點,完成建設國家一流大學的階段發展目標。現特邀請綠色催化、資源材料、腫瘤防治與轉化醫學、中原歷史與文化、工程安全與防災、綠色高效農業等6個一流建設學科相關負責人,圍繞「彰顯特色 強化內涵 培育學科制高點」的主題談思路、話舉措,以一流學科建設新成效助力學校一流大學建設,確保高標準通過國家「雙一流」建設首輪驗收。「黃河寧,天下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
  • 重慶大學發布加強基礎學科建設行動計劃
    7月3日,重慶大學召開加強基礎學科建設推進大會。會上發布了《重慶大學基礎文科振興行動計劃》和《重慶大學基礎理科卓越行動計劃》。這將推動學校構建特色優勢明顯、結構合理、相互支撐、交叉融合、協同發展的學科生態,推進學校「雙一流」加快建設、特色建設、高質量建設。
  • 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奮力實現「強校夢」
    70年間,學校幾易其名,從大連石油工業學校到撫順石油學校,從撫順石油學院到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從中石油直屬到「四方共建」。學校歷經了五十年代的北遷辦學,六七十年代的曲折前行,八九十年代的轉型發展以及新世紀之交的重點建設。70年間,始終未曾中斷新中國石化教育的鏈條,夯實了新中國石化教育體系的基礎。
  • 雙一流名單公布: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21日,教育部官方網站公布了《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 國家級一流專業——遼寧大學法學專業
    前身遼寧大學法律系,創建於1980年,是遼寧省第一所法學全日制本科培養單位。2017年,法學學科入選遼寧省高等學校一流學科建設項目;2018年法學專業成為第一批遼寧省普通高校一流專業建設點,2019年被遴選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清華大學高質量完成「雙一流」建設任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經過認真討論形成了專家組一致意見:清華大學「雙一流」建設堅持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按照《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部署,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目標,始終自覺把自身發展融入到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宏偉事業之中,積極探索實踐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道路。「雙一流」建設的實施過程與《清華大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設方案》高度符合。
  • 海南日報數字報-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好世界一流學科和國內一流大學
    「一年來,海南大學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搶抓『部省合建』海南大學和『聚全省之力辦好海南大學』等重大歷史機遇,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奮力推動學校內涵建設和跨越發展,以實際行動、實際成效忠誠踐行『兩個維護』,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初見成效,學校各項工作取得較好成績。」
  • 一流學科:一流大學的加速器
    《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以建設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來建成高等教育強國。本文作者認為,在「兩個一流」的關係中,一流學科是一流大學的加速器。綜觀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頂尖大學,都是通過率先建設一流學科而聞名於世的。作者在分析總結世界名校爭創一流學科的戰略選擇與實現路徑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高校目前的實際,為「兩個一流」建設提出建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國務院關於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
    >  現將《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紮根中國大地,遵循教育規律,創造性地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之路,努力成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
  • 華中科技大學:優化學科布局、突出交叉創新,加快建設一流學科!
    「十三五」期間,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提出「強基礎、上水平、佔高峰」「三步走」發展戰略,堅持「綜合性、高水平、強特色」定位,加強頂層設計,優化學科布局,突出交叉創新,紮實推動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建設、特色建設、高質量建設。
  • 瀋陽工業大學:提質量、強動力,有效助推「雙一流」建設!
    開展科學研究是學科建設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師資隊伍素質的根本措施,是高校服務社會、增強辦學實力的重要途徑。6月5日召開的教學科研和學科工作暨一流大學建設推進會,梳理總結了我校科研工作的現狀與問題,分析闡明了亟需完成的任務與舉措。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
  • 2020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發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多個學科表現亮眼
    6月29日,上海軟科發布《2020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以下簡稱《排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繼續保持優勢,表現亮眼:此次共有10個學科入榜,6個學科排名國際前一百,4個學科排名國際前五十,3個學科躋身世界前十,成為擁有世界前十學科數最多的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排行榜:西南大學衝進全國第18位
    2020校友會中國大學分類排名、2020年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排行榜等系列榜單。在2020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排行榜中,西南大學表現亮眼,以5星成績位列全國第18位,進入中國一流大學行列。艾瑞深校友會網2020中國大學排名評價體系採用教育教學質量、高層次人才、優勢學科專業、高端科研成果、科研項目、科研基地、辦學層次、社會聲譽和國際影響等9大核心指標,涵蓋了400多項評測指標,基本涵蓋國內外其他大學排名的高端質量指標,是目前中國大學評價體系符合國家政策導向、最為系統全面、評價指標與參評高校數量最多的大學排名。
  • 「雙一流」專家評議會:清華大學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清華大學全面、高質量完成「雙一流」建設任務,辦學質量、社會影響力和國際聲譽持續提升,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校黨委書記陳旭,校黨委常務副書記姜勝耀,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副校長尤政,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原副校長謝維和等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