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80年代,九眼橋就自發形成了勞動力市場
一年之計在於春,節後人們就忙於生計找工作。「九眼橋」,早在80年代就以勞務市場而聞名全國。那時,每年春節一過。進城找工作的人們就聚集在橋頭的路邊,黑壓壓的一片。成都人把這裡叫「人力市場」,但凡請人找保姆的都到這裡。
90年代,成都人都在這裡請人找保姆
最早在1984年,九眼橋附近就自發形成了沿街為市的勞動力市場。但沒有管理,這裡經常發生招黑工,拐賣人口的事件。後來,錦江區在九眼橋正式建立了正規的勞務市場。到2000年9月,九眼橋勞務市場搬遷到位於二環路的東部舊貨批發市場內。從此,在九眼橋經歷風雨十幾年的壩壩市場,徹底告別了歷史舞臺。
2006年,遷到三環路琉璃立交橋外側皇經樓村的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
六年後,2006年6月,迀到二環路東五段4號的九眼橋勞動力市場,再次搬家到三環路琉璃立交橋外側皇經樓村的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直至今天。
90年代,一位求職女工站在九眼橋橋上,橋下是黑壓壓的一片找工作的人們
2000年9月,九眼橋勞務市場搬遷到位於二環路的東部舊貨批發市場
90年代,九眼橋人力市場,替人寫求職招牌成了新行當
90年代,九眼橋人力市場場地狹窄,眾多的求職者坐在路邊等招工的人
文/圖 封面新聞記者劉陳平
(原創圖片,未經封面新聞或作者授權,不得下載,另作他用,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