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幾年前,我決定離開寄宿學校,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剛離校的兩周裡,我最初決定要成為一名房產經紀人(源自我那位大鬍子職業指導老師的建議),後來又打算當一名畫家(我的房產經紀人的意見),隨後我又傾向做一名外科醫生(也是大鬍子指導老師的點子),或是一名演員(那個星探很快就收回了他的邀請函),最後我還是回到了藝術家這個行當上(重返理性的自我抉擇)。可以說,當時的想法壓根就沒和設計工程沾上邊,只有皇家藝術學院(RoyalCollegeofArt)讓我有些舉棋不定,並最終被吸引。我為什麼在這裡要宣傳設計工程學?我想,這是因為大家都很難讓自己長期醉心於一種事物。而我離開學校後,做的最棒的一件事就是跟隨了自己的本能。你根本不需要得到所有的答案,儘管讓熱情和勇氣指引你去嘗試各種新事物吧。
萬事萬物原本就沒有正確的標準,我們需要找尋屬於自己的方式。
千萬不要害怕承認犯了錯誤。如果你選擇的路線有誤,大可轉向。我從家具設計轉向室內設計,然而直到接觸結構工程設計後,才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激情所在。
具備一個開放性的思維和一點必要的耐心,有助於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忘掉你在學校被迫接受的觀念吧。你無須專注於某個特定領域,
無論藝術或科學。最偉大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在這兩個領域都有著非凡的見解與能力。對於設計工程而言,無論是設計樓宇、桌椅或吸塵器,其法則和方式都是一樣的。有人會武斷的拆分設計規程,對此,我們要持有懷疑態度。我們要敢於夢想。巴克明斯特·福勒(BuckminsterFuller)被稱作是20世紀最富創見的夢想家之一。我曾經一度將「夢想家」這個詞與那些天真、不切實際、唯心、懶惰和沉迷於空想的人聯繫在一起。然而,福勒卻是一個偉大的預言家,可以預見未來世界。他設計出了圓頂建築結構(geodesicdome),利用固有高度增強球體強度,以形成大跨度的無支撐房頂。你可以在帕克斯中心(Centreparcs)或英國伊甸園工程(EdenProject)中找到他的發明。
設計工作絕非只是繪製美麗的圖片,它需要的是實幹。休假時,不妨抽空去嘗試砌磚或到工廠工作,這可以幫助你認識大的物件是如何組合產生的。從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後,我加入了英國巴斯市一家工程公司——羅託克控制有限公司(Rotork),為JeremyFry工作。他教會了我如何通過積累和測試,
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而非依賴專家。大學教育可以傳授你必要的理論和原則,但在職學習則需要你著手運用。當遭遇逆境時,千萬不要輕易認輸。如果想改變某種現狀,你必須要準備好顛覆已有的成規。你的想法越是新穎,遇到的阻力便會更大。
如果沒有足夠的學識積累作為支撐,便很難認識到全新創意的潛力。想要有真正的突破,必須要具備勇往直前的決心。如果一件事情之前從來沒有人做過,並不代表它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成為一名設計師,你需要涉足多個領域,從設計和工程學,到建築、數學和藝術,在業務開展中獲取經驗。從各個方面尋求幫助,但要保持自己的見解。不要因為出價不錯或得到將產品推向市場的保證,就急忙拿出你的發明。做足力所能及之事,依靠自己來完成既定目標。發明創造需要投資,包括你的精力、時間,很遺憾,還有金錢。你需要做好準備進行此類投資。你的創意是你最寶貴的財富。你要保護它。專利申請需要耗費時間和金錢,但這是唯一可以保證其他人無法竊取你辛勞成果的方式。汲取身邊傑出人物的智慧,無論是當代英才還是過世已久的偉人。——專訪無扇葉風扇發明人、英國設計協會主席詹姆斯·戴森爵士
《商務周刊》:作為英國設計協會主席,一位知名的設計師,你是否用另一種方法觀察生活?戴森:作為一名設計師,我很自然地會在腦海中把看到的東西進行分解,就像小孩子會把東西拆開來看看它到底如何工作一樣。如果遇到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的東西,我就會問自己怎樣做能改進它的性能。人們有時候心甘情願接受一款性能不好的機器,僅僅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普遍現象。我希望戴森真空吸塵器能給大家帶來不同的使用感受。只要你有更好的方法就可以改進產品。我很喜歡打掃房間。我覺得這很有滿足感,所以我設計了不一樣的吸塵器和幹手機。一分鐘前你看到地板上有髒東西,一分鐘後它就不見了。你還可以在吸塵器的集塵桶裡看到你吸到的灰塵。吸塵的效果自然令人滿意。不過我也在不斷思考著如何能夠更進一步。但我對於設計的興趣通常不會局限於吸塵器和幹手機。一旦有合適的機會,就沒有理由拒絕。去年巴黎時裝周期間,三宅一生創意總監DaiFujiwara希望以「風」的概念作為其設計主題。於是他邀請我設計一臺可以在走秀臺上製造出「風」的機器。Dai把我看做是「風」力專家了。我製造的管子不僅可以吹出大量的風,而且可以隨意移動、伸長和收縮。它們看起來就像中國的龍一樣,只是缺少頭和腳而已。「管子」著實引來了不少尖叫,我很喜歡這樣的效果。這些管子由PVC材料製成,非常堅固。同樣原料和結構也用於飛機耗材的製造。我期待著下一個挑戰的來臨。誰也不知道那會是什麼,不過我已經開放思想準備迎接各種創意。戴森:解決問題。不管這問題涉及獨輪車的輪子陷入地面、吸塵器吸力阻塞還是幹手機無法烘乾雙手。對我來說正是使用中遇到的這些不如意促使我進行全新的設計。所有戴森的工程師都遵循這一「解決問題」的理念,也正因此,我們每年在研發方面會有巨大的投資。另外,要想為人們的生活帶來重大的改變,僅僅把自己看作一名設計師或者設計工程師是不夠的。你必須涉獵很多方面,從設計和工程到建築、數學和藝術,不一而足。
《商務周刊》:您更在意改進現在產品的不足之處,而不是消費趨勢和技術的變化?戴森:現在有一股回歸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時尚的風潮,對過去的流行進行全新的創意包裝。在英國,的確有很多製造商為了迎合人們對於此類產品的喜好,進行復古設計。但技術的進步同樣令人驕傲,這讓我們更有能力承擔復古帶來的風險。作為製造商,我們既不能依賴於回歸復古設計去吸引用戶,也不能迷信消費者具有新科技恐懼症。
與此同時,我們會不斷將潮流元素加入到產品設計中。例如,小型化毫無疑問是目前的潮流。我對此很感興趣,而且已經將這一概念運用於新的機器中。比如在設計我們最近的一款產品時,挑戰主要來自於如何將完整的戴森吸塵器不損失吸力的電機縮小放入如此小的空間裡。英國設計師詹姆士戴森(James Dyson)的最新作品乍看之下很像一個威力強大的高畫質天線,或是引領你進入另一個世界的小小門戶。這個裝置的名字很誇張,叫做戴森空氣增倍機(Dyson Air Multiplier),其實它是一個很常見的產品:電風扇。
沒有扇葉的風扇?工作原理介紹
什麼?沒有扇葉的風扇?是的,你沒看錯,這也正是為何人們很難第一眼就看出這是什麼。戴森公司的新聞稿指出,這颱風扇利用某種創新的氣流工程原理使空氣穿過一個具能源效率的無刷引擎基座,並使氣流增強15倍,再以每秒118加侖的速度使空氣從螺旋槳狀的旋道排出。
戴森公司表示他們的流體動力工程師花費了4年的時間模擬了數百次,才得以準確地測量出機器所需的孔徑與螺旋槳狀的引擎基座,並將兩者最佳化,而空氣的波動則是由一種稱為Laser Doppler Annometry的裝置所測繪出來的。$ T8 J5 k% e$ s
James Dyson本人指出,引擎底座是製作出無扇葉風扇的關鍵。「我們了解到讓氣流通過引擎底座可以使氣流倍增的效果獲得提昇,當然了,這正是無扇葉風扇的點子得以成為真實的轉捩點。透過這種方式便可創造出無紊流的空氣且最終擺脫了扇葉。」
這颱風扇有10英寸與12英寸兩種版本,較小的版本有鐵藍色及銀白色兩種,較大的版本則只有鐵銀色一種,兩個版本都有一個類似調光器的旋鈕可控制氣流,風扇也可設定成只按下一個按鈕就會擺動。只需把圓環往前或往後拉就可讓風扇傾斜。1 e: B* s0 Y( F; k6 k. d' p: c' b
我們剛好有機會在紐約的辦公室試用12寸的版本,結果令我們印象深刻。無扇葉的確有它的好處。首先,你不必擔心小孩的手會卡在扇葉裡,再者你不必費心清理任何扇葉(你只需要拿一條抹布或一張紙擦掉圓環上的灰塵就可以了有趣的是當你把頭或手伸近風扇時會發現風扇中央有一個區塊是無風的,但稍微後退幾英寸後就能吹到舒服涼爽的風。
值得注意的是,Air Multiplier在低速時相當安靜,但是將旋鈕轉到高速時,引擎就變得有點大聲(音量大約和一臺XBox 360開啟風扇時一樣)。除了這點之外,唯一剩下的缺點就是價格了,10寸的版本要價299.99美元(約新臺幣9600元),12寸要價329.99美元(約新臺幣10600元),都貴得嚇死人。
想獲得創新的產品往往必須付出不小的代價,不過Air Multiplier是一個可以引起話題的產品,而且如果你把頭伸進圓環裡,你就可以成為一個終極「fanboy」(對某事物或領域狂熱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