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人並不明白數九寒冬的意思,所謂的數九也就是從進入冬至的第1天開始,依據陰曆來算,每隔9天算一九,九九八十一天。從陰曆來說,今年的冬至是2020年12月21日,每隔9天算一九,三九的第一天是2021年1月8日。三九和四九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節,有俗語說「三九四九冰上走」,進入三九後我國不少地方氣溫仍然持續降低,並出現大面積降雪。
能不能過一個溫暖的春節,是許多人關注的問題,大家都希望在春節的時候氣溫能夠有所回升,以不影響家庭戶外活動。但是更關注天氣問題的還數農民朋友,因為不好的天氣會直接影響到作物的產量,進而影響一年的收成。
老祖宗有句俗話叫「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還接」,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在三九和四九的時候沒有出現大降雪,那麼就意味著到了五九和六九時,降水量會減少甚至沒有。簡而言之,也就是降雪量與降水量成正比,從降雪量就可以預測降雨量的多少,所以有不少的農民朋友都盼著在冬季能下一場大雪,象徵著來年能取得豐收。
除此之外還有一方面的原因,在冬天的時候,厚雪覆蓋在土地上能夠有效地阻止土壤熱量散失,使得土地保持一定的溫度,從而保證作物能成功過冬,而等到氣溫回升時,雪水融化又能為土壤提供充足水分。如果在冬天的時候僅是氣溫降低,而沒有出現降雪,一是作物容易發生凍害,二是會導致土地因水分蒸發而出現龜裂。
「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還接」這樣的說法可靠嗎?
在農村有著「一年雨水看三九」的說法,意思是全年降水量的多少,從三九時的天氣就能看出來,所以可以見得三九時的降雨降雪量對於夏季的降水量有著直接影響,可靠嗎?
其一、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經過幾千年的耕作經驗總結而來,富有智慧的古人經過千年的磨礪揭示的自然規律,十有八九有一定道理;其二,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分析,大氣中的水蒸氣直接凝華或水滴直接凝固在雲層中時,結成的冰晶飄落到地面的過程稱為下雪。而如果沒有出現降雪或者降雨的現象,則說明天氣比較乾燥,大氣當中沒有水分,但冬季沒有水分與夏季的水分含量並無直接聯繫,所以大家也不必過分驚慌。
目前在我國多個地區,雖然受到拉尼娜現象的影響,自打10月份以來多地溫度急劇降低,有不少地方跌破零下20度,但卻沒有一點降水,多數地區雖然降雪,但也不是大雪。總體來說,全國的天氣目前處於乾冷狀態,而2021年又恰逢「寡婦年」,年頭年尾沒有立春節氣,有人說也是收成少的徵兆,所以久久未出現降雪讓農民朋友們很是焦慮,都怕來年遇上旱情,種不出好莊稼。
但還有一句俗話說「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就在四九」,只要還未到五九,是否有降水、降雪還不能確定,所以大家不必過於驚慌,現在多數地區都陸續出現了大降雪以及降溫氣象,隨著溫度的降低,冷空氣再次入侵,勢必會將空氣中的水分凝華成結晶,形成降雪,所以明年的降水量應會很充沛,並不是旱年。
俗語歸俗語,一切還未塵埃落定,大家與其將精力放在擔心是否會降雪上,還不如實實在在地行動起來,及時給田間作物澆灌肥水,以保證其能順利越冬。而如果到了四九還沒有出現降雪的地區,則可以提前在田間建築水井或者蓄水池,保證來年如果出現旱情,能夠及時應對。而如果是特別乾旱的區域,相信等條件形成後,也會進行人工降雨。
對於民間流傳的一些俗語,放到現在,有些還有一定的借鑑意義,有些已經不適合,所以,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大家對此怎麼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