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內人士揭娛樂圈「腐女經濟」:一種賣點十分收穫

2020-12-13 環球網

新文化周刊A06版~A08版

編者按:

錢鍾書先生論學問有一名言曰:「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第一次讀到這話時,感覺被雷得天靈蓋與泥丸宮「咔」就開了,對於學問到底是什麼,我終於找到了一個認可的定義。首先是「荒江野老屋中」—搞學問條件都是艱苦的,然後是「二三素心人」—就是搞學問的人至少是內心單純的人,因為喜歡才去搞,最後的「商量培養之事」—道明了搞學問的風險,就是也可能培養不出來。以此為認知標準後,我對當今社會搞學問者,多是心中的「呵呵」一笑吧。最近於丹老師又攤上筆墨官司了,大段大段引用了光緒皇帝並不存在的「矯詔」去搞她一貫的心靈雞湯,結果被世人嘲笑了。於丹老師自「百家講壇」而確立名聲後,幹的事情就是亦步亦趨跟隨主流,並給它做熨帖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的解釋工作,這些東西已經爛大街了,錢先生的「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她也沾不上邊,因為不管是「顯學」還是「俗學」,還都是學。

精彩言論

目前,很多批評指向了於丹,認為少數學者娛樂明星化,承受汙名的卻是高校教師這個學術群體的形象,「部分學者沒能在學問上獲得真切體會,提不出任何益人心智的想法時,只好抬出一些所謂的帝王言論來唬人—不僅自己先被這些帝王之言嚇倒了,還難辨真偽,反以為得了葵花寶典,興衝衝來傳遞給嗷嗷待哺的學子。雖然引用的話本身沒有誤人子弟的意思,但這種張冠李戴的不嚴謹,帶給學生的影響卻是惡劣的。」

實際上,假語錄生命力為何如此強大?這與我們對權威、名人的崇拜有關,更與社會現實有關。假名人名言背後,常有著對時弊的真批評。換言之,轉發和傳播者或許並不在意名人名言的真假,他們在乎的是觀念上的認同和精神上的共鳴。但如果我們不是通過自我思考去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不是通過已有的知識構架去甄別那些「高大上」的山寨言論,反倒在「名人光環」的粉飾下,去左右自己的價值判斷,並失去了自我觀點的表達習慣,其實也在無意識中將自己的創造能力和自我意識裹挾在了那些無根基的山寨文化上。

封面文章》

肖金

「雞湯大師於丹終於還是栽在了別人的雞湯上」,這或許是近來最熱的文化事件之一。

具體點說,這個事兒,緣于于丹的一條微博與光緒皇帝的一篇「演講」。時值大學開學季,很多微信公眾號和個人朋友圈都在轉發一則「深度好文」—《一百年前,光緒在北京大學的迎新講話》,其中便包括貼著「著名文化學者」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兩張標籤的於丹老師。她在9月4日晚發微博曬出了這份「光緒講話」,並配以感慨:「馬上迎接新生了,看到當年『京師大學堂』的迎新講話,還是很感慨。光緒皇帝提到的一個敵人是偽善,一個敵人是守舊,砥礪學子破心中之賊,致力國家強大。2015年的中國真的強大了,但我們的大學生破除偽善和守舊了嗎?國家命運真的和自己使命相關聯了嗎?」

這份「光緒講話」是不是真的?當然不是,但凡對中國歷史稍微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古代皇帝沒有當眾發表演講的習慣。而且,在此之前,已有媒體因刊登這篇「光緒講話」而被「打假」。2012年8月25日,《杭州日報》在副刊上登出一篇名為《光緒皇帝在「北大」開學儀式上說了什麼?》的長文,其後馬上有讀者給出了翔實的歷史考證:光緒帝在1898年6月11日(光緒二十四年)下詔《明定國是》,提出創建京師大學堂。此後的7月3日,光緒帝正式下令,批准設立京師大學堂。到9月21日,光緒皇帝主持的「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太后重新當政,除了京師大學堂繼續保留外,其他變法維新的舉措都被廢除。根據《光緒事典》所記,京師大學堂的開學日是在1898年12月31日,當時他早已被軟禁於瀛臺,如何還能出來講話?實際上,這篇「光緒講話」出自網絡歷史題材穿越小說《一個人的甲午》,作者為一個叫「麵條2008」的網絡寫手。

目前,很多批評指向了於丹,認為少數學者娛樂明星化,承受汙名的卻是高校教師這個學術群體的形象,「部分學者沒能在學問上獲得真切體會,提不出任何益人心智的想法時,只好抬出一些所謂的帝王言論來唬人—不僅自己先被這些帝王之言嚇倒了,還難辨真偽,反以為得了葵花寶典,興衝衝來傳遞給嗷嗷待哺的學子。雖然引用的話本身沒有誤人子弟的意思,但這種張冠李戴的不嚴謹,帶給學生的影響卻是惡劣的。」

不過,在我看來,這樣的批評雖然不能說不對,但卻有失公允。比如在這件事兒上,其實不止於丹,包括「北大EMBA」「財經內參」等一眾知名微信公眾號在內,近兩個月來都在以不同的題目陸續轉發這篇「光緒迎新講話」。閱讀量少則萬餘,多則十餘萬。朋友圈內的轉發更是引起一片點讚熱潮。客觀來說,於丹既是這種雞湯文化的推手,同時也是這種文化氛圍下的「中槍」者。

近日,央視著名主持人、資深新聞評論員白巖松推出新書《白說》。新書封面上有這麼一段話:「我沒開微博,也沒用微信。只能確定這本書裡所有的話,都是我說的。」事實上,咱們只要打開微博、微信,一系列署名白巖松、崔永元評說社會現象的「名言」數不勝數,小布希、柴契爾等國際名人也喜歡「點評」中國。以至於大家調侃,如果在網上你沒有見過類似「莫言最傷人的83句話」、「柴靜送給女孩的80句名言」、「白巖松經典語錄」、「名人美到極致的句子」等文章,都不好意思說你上過網。儘管這些被廣泛傳播的「名言警句」,大多都是虛構的,「名言」作者或相關人士也屢屢出面闢謠,但卻絲毫不能阻止假語錄的流行。

盤點這些年網絡和現實中流行的偽名言、偽文章甚至偽書,大約有這麼幾個類型。

一種是兒女情長型。比如「倉央嘉措說:你見或不見我,情都在那裡,不增不減」、「莎士比亞說過,要和一個男人相處得快樂,你應該多多了解他而不必太愛他;要和一個女人相處得快樂,你應該多愛她,卻別想要了解她」。這些言論,或者道出了一些日常生活的哲理,或者包含了一些淡淡的滄桑,容易引發普通網友的情感共鳴。雖然倉央嘉措大師和莎翁沒有說過這些話,但掛在他們名下,也的確讓人難以分辨。

一種是成功勵志型。單以「哈佛校訓」為主題的偽書,在商業管理、心理勵志類圖書中便層出不窮。類似《哈佛校訓的啟示》、《哈佛校訓20條人生箴言》、《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等書,都曾被擺在書店的醒目位置。還有一類管理學偽書,比如《西點軍校100條軍規大全集》、《FBI識人術大全》、《沒有任何藉口》則因為強調服從和無條件的執行,在內容上迎合了很多中國老闆的心理而熱銷。當然,在這些偽書中,對於西方現代管理學的精髓:對人的創造力的尊重、對規則的尊重,則往往被閹割殆盡了。

一種是拉仇恨型。如「柴契爾夫人曾說過:中國是一個無需重視的國家,它只生產洗衣機和冰箱,不生產思想」、「蘭德公司報告稱,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窮的國家」。前者固然子虛烏有,而後面那份虛假的蘭德公司報告,同樣完全是國人杜撰和集體加工的產物。最初的內容是一位中國香港學生多年前在國外英文論壇發表的對中國的一些看法,而後由國內論壇網絡從出口轉內銷翻譯成中文引發網絡爭議,之後又有網友將這些內容與蘭德公司的《中國與全球化》報告不斷進行拼貼加工,像一塊口香糖般被眾人咀嚼了近十年,最終形成了目前熱傳的知名「蘭德公司報告」,使得包括新華社在內的一些媒體都曾信以為真,並對其發表過評論。

還有一種,也是最普遍的一種,則是針砭時弊型。這些偽言論假託的往往不是古人,而是比較活躍的公眾人物,在遇到特定公共話題的時候,這樣的言論就冒出來了。一篇名為「耶魯大學校長炮轟中國教育」的文章,甚至現在都還在網絡上生生不息。文章中,耶魯大學校長一句「中國大學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大笑話」的評價尤其奪人眼球。實際上,耶魯大學官方曾特意回應,這篇文章是用1987年施密德特在耶魯開學典禮上的演講移花接木拼湊而成的。人家原本演講中並沒有涉及評價中國大學的內容,一篇對德國大學生飽含期許的演說,卻被人「改造」成了對中國大學行政化的批判。而如今在網絡上,經常因為假語錄而「中槍」的白巖松、崔永元、柴靜等人也都屬此類。作為央視主持人,其身份決定了他們的發言帶有某種權威的半官方性質,這種半官方性質又決定了事件存在解決的可能。在公眾的眼中,這些公眾人物的能力和影響力顯然大於普通人,那麼他們就有責任針對「不平事」發聲。

再如網傳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的一段「名言」—「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裡的夢想。」這段名言一度頗受推崇,甚至成為多個城市高中歷史試題。徐州市2008-2009學年度高三第三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2008年2月山東濟南市高三統一考試、2009年上海黃浦區高考模擬考試、北京海澱區0809學年高三上學期歷史期中考試等試卷上都使用了這則材料,以此來考查學生對於美國政治體制的理解。然而,實際上呢,這段所謂的「小布希講話」只是媒體人林楚方於2002年仿美國總統口吻的個人創作,原題為《布希總統在美國國慶日在中國網友會上的演說(代擬)》。

說起來,咱們自古以來就存在著這樣一種聖賢崇拜的傳統,一個在思想、文化等等領域中造詣比較高、影響力比較大的人,很容易就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儒家思想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法先王」,孔孟「言必稱堯舜」,不能說他們是刻意偽造,但某種程度上,確實也有「託古言志」、「託名人言志」的因素。傳統的聖賢崇拜,發展到今天,非但沒有消失,反而影響更加廣泛,變成了一種泛權威崇拜。特別是各領域中公認的、有造詣的、有影響力的人,國內比如魯迅、胡適,國外的哈耶克、亞當·斯密等等,一旦引用他們的話,似乎立刻就顯得威力無窮,自己的觀點、表達也會更容易被人接受。而近代以來的一些歷史時期,這種通過引用權威言論來表達自己個人意志的行為,甚至主宰過咱們的公共生活。以至於孩子們從小寫作文時編造「名人名言」的現象也不少見。隨便寫一句貌似非常富有哲理的話,只需要再隨便找個作家、科學家來背黑鍋就萬事大吉了。

記得電影《武狀元蘇乞兒》裡,周星馳不慎毀壞了丐幫打狗棒,情急之下大喊一聲「洪七公在此」,掛著「名人洪七公」的招牌開始訓斥眾人。看著四下紛紛倒地跪拜,周星馳暗自大喜,「這樣也能過關?我真是個天才。」對於這種社會心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陽有一個觀點:意識形態都有很複雜的理論,不僅是啟蒙階段的學生,包括很多成年人也不易明白,所以往往以口號化、格言化的形式出現,這種簡短的警句形式,一方面容易傳播,另一方面也容易記憶,比起複雜的理論來說,更容易形成影響力。相對來說,如果啟蒙教育只是一個基本的做人教育,那麼它本身就並不複雜,理解也不困難,對于格言警句的需要也就沒有那麼強。格言式的論斷,確實反映出來簡單化思維的問題。要扭轉這種習慣,並不容易。很多方面,比如弱化乃至消除聖賢崇拜、權威崇拜、泛權威崇拜,這將會是一個漫長的歷程。再比如,建立起獨立的思考習慣,建立自信,改變掉書袋的習慣,這些都並非有某個具體的辦法可以解決,而是需要時間、環境,更重要的是人們對自身認識的改變,才有可能起到作用。

我們看到,網絡時代,一方面,網友把名言假託到名人身上,而不是以自己的名義發布,這其中可能存在著強烈的認同期待。普通人的言論往往只能淹沒在巨大的網絡洪流中,藉助名人的權威,則有利於言論的傳播度和認可指數。而其他網友在傳播假名言的過程中,因為假名言迎合了大眾心理,轉發的過程也是一次以求慰藉與認同的過程。另一方面,在嚴肅著作越來越不被重視,網絡閱讀越來越盛行的當下,讀者的閱讀習慣呈現愈加碎片化的狀態。大量信息的湧入,導致的不但不是知識的成倍增長,反而是越來越多碎片的堆積。系統化的閱讀一旦缺失,讀者不僅無法形成系統化的知識以辨別真假,而且也漸漸喪失了批判審視的能力。

實際上,假語錄生命力為何如此強大?這與我們對權威、名人的崇拜有關,更與社會現實有關。假名人名言背後,常有著對時弊的真批評。換言之,轉發和傳播者或許並不在意名人名言的真假,他們在乎的是觀念上的認同和精神上的共鳴。但如果我們不是通過自我思考去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不是通過已有的知識構架去甄別那些「高大上」的山寨言論,反倒在「名人光環」的粉飾下,去左右自己的價值判斷,並失去了自我觀點的表達習慣,其實也在無意識中將自己的創造能力和自我意識裹挾在了那些無根基的山寨文化上。

最後,我還想說的是,在被各種偽文化甚至摻水的「文化雞湯」包圍的今天,每個人包括我自己在內,恐怕都難以免俗。比如,我也是剛剛才知道,「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被人經常引用的名言是個偽名言,伏爾泰本人從來都沒有說過這句話,這句話實際來自英國作家伊夫林·比阿特麗斯·霍爾於1906年出版的傳記《伏爾泰的朋友們》。

也許, 很多人都在心裡渴望著旅行,但繁忙的日程、緊張的假期、尷尬的錢包……總是讓理想大打折扣。 好在,世界各地都有著各類文化作者,熱衷於跟我們分享他們的記錄和感受,藉助他們的眼睛和講述, 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展開各種體驗之旅。—編者

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

作者:廖信忠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作者簡介:

廖信忠,來自寶島臺灣,現居上海。百萬級暢銷書作家,在大陸最暢銷的臺灣年輕作家,也被讀者評價為最會寫臺灣的作家。 2009年11月出版《我們臺灣這些年》,轟動兩岸,登上暢銷書榜首。另著有《臺灣這些年所知道的祖國》、《我們臺灣這些年2》。

內容簡介:

這並不是一本依靠網絡資料和景點照片拼湊的旅行指南,而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作家廖信忠從一個臺灣人的角度寫臺灣。因為廖信忠說:「經常有大陸的朋友跟我分享他們去臺灣的旅行,我突然發現他們並沒有看到真實的臺灣。我去書店買了大量的臺灣旅行書,結果也是如此。 於是,我決定從一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的角度,寫一本與臺灣有關的書。 」26萬字,19個地方,從臺北到澎湖,從城市到小鎮,從熱門景點到夜市、碼頭、老街、環島公路,從臺灣的人到臺灣的民俗,從臺灣人的真實生活到臺灣的小故事,從街上隨處可見的現象到臺灣的歷史,廖信忠花了三年時間寫出了他從小認識以及熱愛的臺灣。

一句話推薦:

好棒的一本書,純乾貨,簡直是最好的攻略。

—豆瓣網友「夏日小姑娘」

讀過的最棒的關於臺灣旅行的書,我覺得沒時(Yin)間(Zi)的人,只需讀完此書,比99%去過臺灣的人還熟悉臺灣。

—豆瓣網友「Bill.Zhuang」

基隆

基隆,是一座階梯的城市,每天在海潮中甦醒,輕拍的白浪,仿佛是母親溫厚的雙手,腥羶的海風,是記憶風化過後唯一留下的氣味。 基隆人世世代代的日子都沾上了水痕,不管是海水還是雨水,又或者是汗水。 基隆人,從海裡來的靈魂,討海人用漁網在海裡撈出一輩子的歲月,有些斑駁;目擊了幾百年來侵略者各種來犯的炮臺要塞,屹立在基隆的土地上,凝望流年的轉動。

臺灣人都愛稱基隆為「雨港」,終年好像都飄著濛濛細雨,常給人悽美蒼涼的感覺。 比起繁華的臺北城,基隆沒有便利的捷運,轉運站前穿梭的是一輛輛公交車,由於地理環境緊鄰臺北,基隆很多學生從高中開始就背井離鄉到臺北念書。臺北走在所有城市的前端,許多家長用一雙長滿繭的手撐起一個家,就為了讓孩子到臺北念書補習,在他們眼裡,臺北的孩子總是光鮮亮麗又比較會讀書。 漸漸地,新生代基隆的孩子早已習慣臺北城的繁華,遺忘了漁港和海浪的搖籃。

有人戲稱基隆看上去就是一片超大的油煙濾網,破破舊舊亂亂的。幾十年來的基隆,的確沒什麼太大的改變,好像凝固在某個時間點的一瞬間。 這幾年一有「北北基」(臺北、新北、基隆)合併的風聲,臺北人都會搖搖手說「可以不要包含基隆嗎」;同時,基隆市現在被新北市包圍,不僅是學子外流,大部分上班族也選擇到臺北朝九晚五地工作,讓它成為兩地的衛星都市。 基隆的觀光離不開海,資源頗豐富,卻沒有好好開發宣傳,如果要走路的話,需要花上一些腳程,公交車班次也不是很固定,對於沒有當地人當導遊的旅客來說非常不便。政府的政策往往都只是針對個別景點,沒有做整合性的措施,包括街道市容的整頓,公交車的汰換和臺北捷運工程的銜接。 這種種因素,加上市政府好像總是麻痺的,出了幾個讓全臺灣人當作笑柄的市長,不只是導致人口外流,也讓基隆的觀光景點距離登上國際舞臺還差一大截。

節選自《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

讀城

作者簡介:

劉超,喜歡建築、愛好攝影的律師。 他用了五年時間拍攝《讀城》,目前共拍攝三十八座城市,五萬多張照片。 他希望行走不斷,記錄不止。

內容簡介:

《讀城》如名,像讀書一般去「閱讀」一座城市。讀書需要逐字逐句去感受、理解作者表達的意思。對於位於世界每個角落的一座座城市,它們也像書一樣鋪展開,裡面的每一個人、每一塊土地、每一段歷史都是一個個等待我們去閱讀的段落,等待有人去理解、去感受。

名人推薦:

在這個全民攝影的年代, 許多人將相機當成顧影自憐的鏡子,但劉超仍舊執著於對外在世界的探索,以少見的熱情, 不計回報地以自己的方式為時代留下痕跡。 攝影最有意義之處便是記錄、發現與肯定,周遭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的景象,只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愈發珍貴。

—中國臺灣著名攝影家 阮義忠

這本書裡的城,我也讀過不少。 不同人眼裡的同一座城,常常會有著不同的表情。而有趣的是在不同中往往也會看到一些相同,比如耶路撒冷的氛圍,布拉格的街頭,瓦拉納西的生死。 也許讀讀別人的城,會更了解自己的城。

—窮遊網營運長,《到南極》作者 蔡景暉

人在紐約

作者簡介:

布蘭登·斯坦頓,美國芝加哥人。由他在Facebook網站創立的官方帳戶,粉絲超過百萬。《紐約時報》稱作者為「在紐約的人海裡捕捉面孔的漁夫」。2013年底,作者入選《時代周刊》「全球改變世界的30個30歲以下的年輕人」。

內容簡介:

三年,上千裡路,六千多張照片中精選的四百多個精彩瞬間,構成了這本充滿了美麗、動人、有趣且又鼓舞人心的《人在紐約》。 作者捕捉到的是紐約這個城市的精神。 樸實的照片,簡單的語言,卻有瞬間擊中人心的力量。 一幅照片、一段對話,就是一個完整而生動的故事,帶給人深思與感動,可謂紐約版的「看見」,看見芸芸眾生世間百態,承載人類共同的情感。

媒體推薦:

視覺上吸引人,並讓人為之動情。這本書裡的照片,其中一些以前從未出版過, 通過一雙難能可貴的眼睛,在人群的多樣性和日常街頭時尚方面抓住了城市居民的形象。 斯坦頓對攝影對象的採訪,通常摘錄自人們最本性的一刻,是最迷人的。

—《大西洋》雜誌

沒有評判,只是觀察,在許多情況下深懷敬畏。這是為鼓舞人心的閱讀和視覺體驗所製作的一本書。

—《出版商周刊》

某些街頭攝影師像狗仔隊那樣躲在電話亭後面,所以被拍攝對象就不會意識到他們的存在。但對斯坦頓來說,這恰恰是最糟糕的互動,他嚮往的是推倒陌生人之間的那堵牆。

—《赫芬頓郵報》

網絡新書熱賣

一個人的朝聖2:奎妮的情歌

作者:[英]蕾秋·喬伊斯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5年8月

這世界,缺你不可

作者:吳大偉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9月

聰明人是如何思考的

作者:[英]比爾·盧卡斯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小井想要一部時光機

作者:井柏然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陪孩子走過6歲入學期

作者:芮雪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烈日灼心

作者:須一瓜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9月

飛鳥集(馮唐首部譯作)

作者:[印度]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不可思議的奇遇:小白找朋友

作者:[美]丹·桑塔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不知不覺中,國內娛樂圈開始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每逢男男必賣「基情」。《烈日灼心》裡無論段奕宏如何否認,觀眾都覺得他對鄧超有一種超越友誼的曖昧情懷;《爸爸去哪兒3》裡胡軍和劉燁無論表現得多麼坦蕩,看起來尷尬之氣仍然突破螢屏;而國內各大發布會上,男演員和男演員擁抱表白甚至互相親吻,都已經司空見慣……這一切都來源於一個詞:腐女。

來源於日本的「腐女」一詞已經在國內娛樂圈蔓延成一種「商機」,無數影視劇都在其中植入賣腐情節,為了得到腐女的喜愛,男藝人們也充分掌握了賣腐的技巧,從而輕鬆調節發布會的氣氛,並登上頭條。那麼什麼是腐女?娛樂圈為何賣腐成風?記者採訪了圈內營銷人員、經紀人等,對這種現象作出解讀。

什麼是腐女

從日本開始、在英國發酵的流行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的少女漫畫界,開始出現以男男戀愛為賣點的作品,深受女性讀者喜愛。隨後這股風潮在日本蔓延,從動漫作品到小說,甚至真人世界,而追逐這股潮流的女性們,被統稱為「腐女」。2010年前後,腐女文化流行到中國,並很快俘獲了80後、90後的心。腐女們喜歡帥氣的男性之間的曖昧情感,這樣就不需要女性角色的出現。

雖然腐女風潮源於日本,但三維世界如影視圈的腐文化,卻是在英國發酵的。英國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涉及同性戀情節,2010年BBC推出了由《大偵探福爾摩斯》改編的電視劇《神探夏洛克》,把夏洛克·福爾摩斯和華生演繹成一對帶有十足曖昧氣息的搭檔,兩位男主角在戲裡戲外也極盡曖昧,幾乎立刻俘獲了全世界腐女的心。隨後無論是《哈利·波特》還是《梅林傳奇》,英國影視劇的男主角們總帶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勁兒,很快就超越日本的腐文化,成為全世界腐女的潮流中心,網友甚至給英國起了一個綽號—腐國。

80後、90後女性是中堅力量

由於腐文化是2010年左右進入中國的,當時追逐這股風潮的大部分是高中、大學生,也有部分初中生,這也就決定了腐女的人群以80後、90後為主。在某文學論壇關於腐女的調查中,超過55%的腐女是90後,40%是80後,其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佔據了70%以上。在地域分布上,雖然腐女已經遍布了全國的大江南北,但仍然是以大城市為主,北京、上海、廣州三座城市就超過了30%。在職業上,學生和白領是腐女的兩個最龐大的族群,超過90%;而成為腐女的契機,有42%是因為動漫作品的影響。此外,也並非所有熱愛腐文化的都是女性,在該網站的調查中,喜愛腐文化的還有8%的男性,幾乎全部是90後,而他們大部分不是同性戀。

追求的是友情以上、戀人未滿

在腐女的世界裡,腐文化的主題是「美少年之戀」,顏值是得腐女心的首要元素。賣腐的即使不是美少年,至少也得是有型的大叔。比如說《烈日灼心》裡段奕宏和鄧超的每一個眼神,都讓腐女遐想萬千,《逆水寒》全劇就是鍾漢良追張智霖,每一次碰撞都讓人尖叫。但《讓子彈飛》裡姜文和葛優、《人在囧途》的徐崢和王寶強,無論怎麼表現得曖昧,也只能是搞笑,賣不起腐來。另外,腐女追求的男男之戀,與真正的同性戀有著本質的區別,她們喜歡的男神之間的互動,最好是帶有曖昧色彩的,也就是「友情以上,戀人未滿」的關係。就像《神探夏洛克》中的福爾摩斯和華生,兩人言語挑逗,常常深情對望,已經超過了手足之情,但永遠達不到戀人的關係。.

娛樂圈賣腐成風

影視劇被過度演繹的兄弟情

目前國產影視劇已經成了腐女們最熱愛的對象,尤其是近年來國產電影極度流行的雙男主設定,幾乎每部雙男主的電影,兄弟情都會被過度演繹。以今年暑期檔電影為例,陳凱歌的《道士下山》裡,張震和郭富城在草地上翻滾;《梔子花開》裡,李易峰和張雲龍仿佛一對歡喜冤家;《破風》裡,彭于晏、竇驍、崔始源等人大秀曖昧之情,已經讓不少觀眾忘記該片還有一位女主角;《烈日灼心》中,段奕宏、鄧超和呂頌賢演繹了一場虐心「三角戀」……就連《滾蛋吧!腫瘤君》這樣以女性為主角的悲喜劇電影,都沒忘記植入了一段前男友沈騰搞基這樣戳中腐女笑點的橋段。在電視螢屏方面,更是賣腐的「重災區」,《士兵突擊》算是無心插柳,由於該片女主角欠奉,兄弟情表現得用力過度就顯得十分曖昧,深得腐女喜愛,至今仍然被奉為經典。《古劍奇譚》算是一部有意識的賣腐大戲,該劇改編自同名遊戲,遊戲迷們對該劇深惡痛絕,但是由於該劇賣腐太過成功,李易峰、馬天宇、喬振宇、陳偉霆等幾位花樣美男主角們可以任意組合成各種CP,腐女的鋪天蓋地的讚賞已經把遊戲迷們的批評完全淹沒。而剛剛熱播過的《花千骨》,單春秋和殺阡陌的主僕情分,被腐女們演繹成了持續千年的相愛相殺的愛情悲劇。

綜藝節目也「淪陷」

在影視劇之後,國產綜藝節目終於也在這兩年腐女的大潮下「淪陷」了。《奔跑吧兄弟》打造出了李晨和陳赫這對CP,陳赫在節目上總是有意向李晨賣腐,兩人默契十足,互相賣萌,人氣一度超過鄭愷和Angelababy這對男女CP。《真正男子漢》這個無女性參加的綜藝節目也成了賣腐的重要陣地,只不過是在綜藝外—袁弘和胡歌長期被網友封為一對CP,由於袁弘在節目上和王班長有一些親密的互動,他還特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胡歌並沒有吃王班長的醋,引來無數腐女的尖叫。但真正讓賣腐成就收視率的則是《爸爸去哪兒3》,該節目邀請的其中兩位爸爸胡軍和劉燁,因為多年前在電影《藍宇》中演繹過一對情侶,讓這部綜藝節目一亮相就收穫了腐女們的關注,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分分鐘登上熱門。

男藝人必修的特殊技能

為了順應腐女大潮,賣腐,也幾乎成了男偶像在戲外的必修課程。最初日本和韓國男偶像對此技能掌握得比較好,日本傑尼斯事務所的男偶像幾乎人人都有賣腐的本領,韓國的SM公司也深諳此道,韓庚和金希澈所組成的CP在SJ時代擁有相當廣泛的粉絲群。年輕帥氣的男偶像之間,毫無女主角存在感的曖昧互動,充分滿足了粉絲們的喜好。目前,華語明星也充分掌握了這種特殊技能。臺灣電影《艋舺》走在了華語娛樂圈賣腐的前沿,該片劇情就有阮經天和趙又廷之間的曖昧情愫,而在戲外,兩人更是把這種賣腐延續到極致。《艋舺》在《康熙來了》宣傳時,阮經天和趙又廷當著觀眾的面接吻成了最火爆最有效的宣傳。林更新也深諳賣腐之道,《步步驚心》的時候和鄭嘉穎賣腐,到了《痞子英雄2》和趙又廷合體,每場發布會都成了他倆的秀恩愛大會,目前林更新的賣腐對象換成了「國民老公」王思聰,導致王思聰每篇微博下面都有粉絲提到林更新。

賣腐,更是目前影視圈發布會最大的宣傳手段,彭于晏和蔣勁夫在《分手合約》發布會、佟大為和鄧超在《中國合伙人》發布會、鄧超和段奕宏在《烈日灼心》發布會、霍建華和權相佑在《情敵蜜月》發布會上都獻出了男男之吻,主題嚴肅的《狼圖騰》發布會上馮紹峰和竇驍強調他們是「愛情關係」,《何以笙簫默》發布會黃曉明公主抱張大大,《活色生香》發布會李易峰向陳偉霆表白,《破風》彭于晏要和竇驍在一起,《好先生》發布會孫紅雷戀上張藝興,《旋風少女》發布會上陳翔向楊洋示愛,就連來自好萊塢的馬特·達蒙和影帝劉德華都在《長城》發布會上秀了一把互相表白的賣腐基情。而這些以賣腐為噱頭的發布會,都輕鬆登上了頭條。

為什麼他們都愛賣腐

「腐女人數太多了」

為什麼影視劇和男藝人們都開始紛紛賣腐?記者在採訪多位影視圈從業人員時,都得到了相似的回答,那就是「腐女人數太多了」。為多位藝人做推手的公關Ami說:「腐女的人數有多少並沒有官方統計,但就我們平時的觀察,年輕的女性觀眾群體裡,腐女至少佔據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這樣的數量。」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在百度貼吧中,腐女吧有173萬會員,而與之相關的BL吧、耽美吧都有超過80萬會員,這些會員都是100%的腐女。另外,由於腐女的構成主要是年輕女性,她們同時也是影視劇觀眾和明星粉絲的主力軍。經紀人小日日說:「今年有關部門統計過中國電影觀眾的人群,平均年齡就是90後,女性比例遠高於男性;而在電視劇和綜藝節目方面,女性觀眾的比例早就超過60%,其中超過80%是19歲~39歲這個年齡段;在粉絲群中,無論偶像是男是女,女粉絲始終都是絕對的主力軍。年輕、女性這兩個關鍵詞,是不是和腐女完全重合?所以我們一直都認為,之所以腐女能在影視圈起這麼大的作用,除了腐女基數大外,人群的重合度高也是一個關鍵原因。」

一種賣點 十分收穫

對於很多宣傳公司來說,賣腐已經是一種成熟的營銷手段。企宣孫先生說:「賣腐已經是國際影視營銷的一個挺老套的招數了,好萊塢也喜歡用,比如《復仇者聯盟》,不但電影本身挺腐,宣傳期間主演們在綜藝節目、脫口秀上也是狂賣腐,每次都能讓女觀眾們歡天喜地,還可以輕輕鬆鬆炒熱氣氛,《X戰警》也經常用這個手段。目前來看,國內影視劇只要有兩個顏值不錯的男主,我們都會在活動上安排他們賣腐,稍微親親抱抱,或者言語上有點曖昧,現場氣氛就會變得特別好,這就叫一種賣點,十分收穫吧。」國產偶像劇《不一樣的美男子》無論從劇情還是宣傳上,都深得賣腐之道,幾位主演也對此十分想得開,主演張雲龍說:「我覺得現在的觀眾尤其是女觀眾都特別愛看賣腐,其實最初這部戲沒想往那條路上走,只是觀眾回饋之後我們發現原來觀眾喜歡這個路線,正好劇本又賦予了這些,所以我們就特別往那個方面靠了靠,為觀眾服務嘛。」而經紀人小日日則認為,吸引腐女是為藝人吸粉的一個特別簡單的手段,「你想讓一個路人成為你的粉絲這特別難,但是你只要賣腐就很容易吸引腐女關注的目光,腐女的人群又那麼大,賣腐又那麼容易,何樂而不為呢?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鍾漢良,一個是李易峰,都是高顏值,都是多年沉寂,都演了一部有賣腐情節的電視劇,然後在腐女的推波助瀾之下他們都翻身成了一線。一旦成了一線,就不用賣腐了,因為那些腐女們已經習慣性地變成了你的粉絲,只要時不時給一點點甜頭,就會讓對方心花怒放,成為死忠。」

相關焦點

  • 《宅男腐女戀愛真難》|宅男腐女戀愛爆笑趣事大放送!
    宅男和腐女怎麼戀愛?《宅男腐女戀愛真難》這部番實力向大家演示了什麼叫宅男和腐女的二次元互融世界!
  • 「圈內人士」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圈內人士,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be in the loop 是消息靈通人士;是圈內人士You can tell she's in the loop.她很明顯是圈內人。她總是在我們所有人之前就知道政策決定。The vice president was almost certainly in the loop.副總統當然是圈內人士。
  • | 為你全方位解讀「腐女」這生物
    近兩年來,「腐女」一詞在網絡上躥紅,許多女生紛紛加入了日漸龐大的「腐圈」,甚至在這類人群中還形成了一種「腐文化」,其狂熱程度讓不少網友嘆為觀止。你 了解腐女嗎?讓我們全方位群像解讀一下「腐女」這類生物吧。關於「什麼是腐女?」,我們進行了隨機性的線上大眾採訪。
  • 同性戀話題節目《娘娘駕到》 腐女愛則紅恨則死
    隨著動漫盛行,海峽兩岸都湧現越來越多腐女一族,她們不僅沉迷《霜花店》、《仙劍奇俠傳三》等這些帶有斷背意識的電視劇,連一般男男之間稍微真情流露的互動也可以拿出來幻想一番。  最近,由臺灣藝人郭鑫、阿布主持的《娘娘駕到》,就成為腐女們的新寵。
  • 港姐陳凱琳平胸被嘲笑 揭娛樂圈骨瘦如柴平胸女
    原標題:港姐陳凱琳平胸被嘲笑 揭娛樂圈骨瘦如柴的平胸女港姐陳凱琳平胸被嘲笑,揭娛樂圈骨瘦如柴的平胸女。原標題:港姐陳凱琳平胸被嘲笑 揭娛樂圈骨瘦如柴的平胸女原標題:港姐陳凱琳平胸被嘲笑 揭娛樂圈骨瘦如柴的平胸女
  • 從文青到腐女,LOFTER,一個興趣社區的奇幻漂流
    於2011年8月問世,跟那個時代的所有輕博客一樣,LOFTER有一個十分文藝的開始。它的口號是「專注興趣,分享創作」,定位受眾是愛好攝影、插畫、手作、美妝、穿搭、健身、美食等的文藝青年。今天的LOFTER上,腐女無處不在。她們奔走在各段「拉郎配」的CP關係之中,無論是小瀋陽和金秀賢,還是李誕和池子。只有路人想不到的CP,沒有腐女磕不動的糖。2016年,LOFTER官方推出了同人熱門榜,上榜的沒有一對BG向CP。
  • 網絡詞典腐女/腐向/賣腐:腐的世界你不懂
    和中文中的「腐」一樣,日語中的腐有腐壞和不可救藥的意思,這個稱呼是腐女群體自嘲性質的玩笑,主要在社群內部使用。在日本,外界人士直接管別人叫腐女,有時會被認作不禮貌的行為。在腐女眼中,BL雙方分攻受,而攻受又分別能夠分為許多不同的種類搭配,其中的社群方言詞彙多得難以想像,想要一一解明是十分困難的。
  • 楊冪粉絲:冪冪是腐女,磕到了
    而魏大勳一直以來都沒有什麼代表作,在綜藝中不斷曝光儼然成為了一個「綜藝咖」,顏值在娛樂圈裡也只能說是一般。不過魏大勳有一點好處就是對楊冪十分寵愛,為其付出許多,不禁讓人感動。早前魏大勳一頭藍發上了熱搜,精修圖還算能看,而生圖卻是一言難盡,被不少網友吐槽太醜。
  • [鄰居的801]動畫化(圖)-動畫,漫畫,腐女-廣電行業-hc...
    我腐,因為我夠有愛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鄰居的801》(原名:となりの801ちゃん,又譯作:我身邊的腐女小魔怪相信這部以腐女生活為中心、以「宅腐之戀」為賣點的人氣作品相信將會吸引眾多腐女或想了解腐女的人觀看。      《鄰居的801》是網絡漫畫家小島安治子從2006年4月開始連載於個人Blog的四格漫畫,同年12月單行本化後受到了讀者的好評,至今已有30萬部的銷量。
  • ——《宅男腐女戀愛真難》
    今天聊聊電影《宅男腐女戀愛真難》。片名ヲタクに戀は難しい / Wotakoi: Love Is Hard forOtaku (2020),別名阿宅的戀愛真難 / 宅男腐女戀愛真難真人版 / 阿宅的戀愛真難 / 阿宅的戀愛太難。《宅男腐女戀愛真難》是福田雄一的另一部漫改電影,根據同名漫畫改編而來。
  • 盤點動漫中那些腐女角色!
    外表給人以非常正經的感覺,卻是個喜歡BL遊戲和妄想的腐女。對BL有著異常的熱愛,有一興奮就會暴走的壞習慣。在一般人面前一直掩藏自己是腐女的真相,但被高坂京介和黑貓套出了其真面目,此後便毫不掩飾的原形畢露。
  • 社會雜談之腐女與男男cp的二三事
    盜墓筆記·瓶邪首先我們必須得明確什麼是腐女,腐女指的是喜歡幻想兩個俊美的男性談戀愛的女孩子。腐女並不是彎的,現實中她們是異性戀,跟一般的女孩子沒有什麼不同。現在很多人對腐女也有方方面面的誤解,其中一點是把腐女和同性戀平權人士等同起來了。實際上腐女創作的耽美和現實中的同志是完全不一樣的。看過同志文學或者同志電影的人都知道,這些作品的基調基本上都是壓抑灰暗和無奈的,悲劇居多。
  • "耽美"成網絡小說最熱門題材 擁有大批"腐女"讀者
    在網絡小說和漫畫界,耽美和BL才是王道  得腐女者得天下  在網絡小說和漫畫界,什麼是最熱門的題材?  玄幻、穿越、仙俠、網遊、盜墓,這些不過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三四年的潮流。  南派三叔說了,得腐女者得天下。
  • 兩本高質量娛樂圈文推薦
    今天給大家推薦兩本高質量、超級甜的娛樂圈文,分別是《吻痣》《何處暖陽不傾城》。星河溺我,天神…上…我。第一本:《吻痣》文/曲小蛐【短評】蘇荷是個十八線小演員,其實真實身份是圈內巨頭刑天娛樂的千金,因為家族聯姻,嫁給了鬼才歌手、圈內稱其為「天神」的商驍。結婚三年,他們一直沒有什麼交集,直到商驍回國。
  • 秋瓷炫結婚圈內好友代表爸媽致辭,公公心疼落淚,稱呼秋瓷炫女兒
    娛樂圈內的明星結婚儀式向來隆重,不光要邀請圈內的好友參加,對於雙方父母來說也是喜事一件,大部分結婚典禮上,都是女方的爸媽不舍女兒落淚,男方父母則會開心迎娶新媳婦,而對於秋瓷炫卻不同。看到婚禮上的一切,秋瓷炫還不無感慨,本身是想到中國發展事業,沒想到會在中國結婚生子,至今秋瓷炫仍然很感激在中國收穫的一切。本身從小的成長環境很孤獨,也坦言最初在中國發展,感覺無依無靠,是於曉光給了她溫暖,秋瓷炫出生的家庭重男輕女,妹妹小時候意外溺亡,更是讓媽媽得了精神分裂症,會把失去妹妹的傷痛強加在秋瓷炫身上。
  • 沉溺在「哲學的海洋裡」的那些腐女
    腐女全稱「腐女子」,主要是指喜歡BL,也就是YY男男愛情的女性。而大部分腐女也會對真實世界男性間的關係產生遐想。
  • 劉德華趙薇徐靜蕾王菲林青霞 圖揭娛樂圈明星手寫信
    在文化圈、娛樂圈,字跡好看的大有人在,翻出一些過去他們寫的手寫信,致敬有情懷的年代。  林青霞  劉德華趙薇徐靜蕾王菲林青霞圖揭娛樂圈明星手寫信  劉德華  華仔的字無論是硬筆還是毛筆書法都很漂亮  科特-柯本  萊昂納德-科恩  會唱歌,會寫詩,能寫小說還會畫畫,因如此全能,萊昂納德-科恩的手繪或手寫信十分精彩,這些圖片選自他的個人網站,還要很多大家可以移步去觀看玩耍
  • 《宅男腐女戀愛真難》完結!福利滿滿,多謝款待
    《宅男腐女戀愛真難》一共11話,已經完結撒花。吃了這麼久的狗糧,最後要說一聲多謝款待。最後一話福利滿滿,有賺到的感覺。成海準備突襲二藤家,美其名曰也許宏嵩想見她呢,但其實是她想見宏嵩。《宅男腐女戀愛真難》這個名字欺騙了我們,但是這個名字確實反映了當今社會的一種現象:現在宅男腐女非常多,而單身男女所佔比例非常大。有許多人單身是因為更喜歡一個人呆著,享受孤獨,覺得談戀愛可有可無。當然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談戀愛成本大,既要投入時間也要投入精力。當然也有的是高不成低不就,你愛的不愛你,愛你的你不愛。
  • 《蒙面唱將猜猜猜》多方聚力、全面發力,只為收穫你的十分滿意
    音樂視聽盛宴 精心打磨收穫炫酷效果第三季《蒙面唱將猜猜猜》作為江蘇衛視2018年四季度綜藝類節目裡的「現象級選手」,通過面具賦予歌手和音樂類真人秀以全新的定義與內涵。節目組充分發揮自己的娛樂圈挖掘機屬性,廣泛搜羅各界明星大咖,掘地三尺為觀眾解鎖他們不為觀眾所熟知的隱藏屬性。播出的六期節目中有17位唱將驚喜揭面,其中包括蒙面史上前所未有的自棄式揭面第一人「狂蜘蛛狂」蕭敬騰,跳舞同手同腳的「A4之王」林志炫,導師級別女唱將「毛線團小姐姐」朱樺以及被觀眾稱為「國家級寶藏歌喉」的「帶你去看晴空萬裡」白雪等實力歌手。
  • 何炅在娛樂圈人緣最好,為何出事無人發聲,這才是圈內的人情冷暖
    當然,娛樂圈收禮的事情普遍存在,絕對不止他一個人。 但讓人意外的是,整個收禮事件發聲的從頭至尾也只有何炅一個人,其餘的都在他的身後瑟瑟發抖。 這似乎一點不正常,因為何炅在娛樂圈中算的上是人緣最好的藝人了,朋友遍布大半個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