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致力於草根美食評鑑的Sung叔探店,頭幾天Sung叔一直在跟您介紹天津的小吃和大菜,也向您推薦了天津好吃的店鋪,還沒看到的朋友歡迎您關注Sung叔探店,查看往期文章哦。
今天Sung叔跟您說一種在華北地區,無論是京津還是河北都很常見,也很受老百姓歡迎的美食,不管是頂飽還是解饞,都可以來上一頓,這種美食就是肉餅。肉餅說來簡單,做起來也不難,紮實的肉餡和烙得香氣撲鼻的餅皮,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油脂帶來的就是最為簡單粗暴的滿足感。
關於肉餅的起源,一般的說法就是起源於北京東面的大廠或者香河等縣城,因為可以隨身攜帶,而且熱量高,能頂餓,味道香,逐漸成為了平民百姓喜愛的小吃。如今的肉餅店,動輒把肉餅和宮廷,特別是乾隆或者慈禧扯上關係,您看一樂就得。
如果說具有北京特色的肉餅,那非門釘肉餅莫屬。門釘肉餅因為大小和形狀像紫禁城城門上的門釘,所以就叫做門釘肉餅。今天您去查門釘肉餅的來源,基本上都是慈禧的故事,對此Sung叔還是表示懷疑的。地道的門釘肉餅,大小大概和拳頭相當,可不能太小,牛肉大蔥做餡,裡面打水,加鹽、花椒水和胡椒粉。烙得的門釘肉餅,賣相要好,兩頭厚中間薄,形似門釘,還得皮薄餡足,兩面焦黃酥脆,咬開以後肉餡紮實,肉湯足,扣過來能倒出湯汁,才算合格。門釘肉餅是平民小吃,要得就是麵粉、牛肉和油脂的滿足感,所以得儘快吃完,如果放涼了會很油膩,而且外帶再熱口感也會打折扣。
在北京還有比較「常規」的肉餅店,這樣的肉餅分兩種,一種是兩層皮中間夾著餡,另一種就是皮和肉餡相間,形成「千層」的效果。肉餅要好吃,得滿足這麼幾條:一個是皮兒,必須得薄,而且薄厚均勻,雖然經過油烙,但是經過肉餡的滋潤,這皮得軟韌才成;再一個是餡,肉得多,做餡的肉,選料不說多好,但是至少得是正經肉,蔥或者其他調料不能太多,如果是自己家做,喜好某一種口味,那沒問題,外面的肉餅調料多了,那準是遮蓋不新鮮的味道。
其實,這樣的要求並不算高,也不需要太好的技術,所以問到哪裡的肉餅最好吃,很多朋友會說是自己家,或者是姑家、姨家、姥姥家之類。如果在館子裡吃肉餅,除了肉餅,簡單的會配上粥和鹹菜,若是想好好吃一頓,還可以搭配羊湯、砂鍋、烤串、烤肉之類。
在北京吃肉餅,您可能會發現一個現在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詞彙:京東。在這家著名的電商出現之前,京東肉餅就已經在北京聲名鵲起了。當然,這京東的東並不是指劉強東本尊,而是說肉餅的來源地,在北京城往東走的地方。如今,很多肉餅也會冠名北京東邊一個地名,那就是香河。
香河是廊坊的一個縣,在北京通州的東邊,提到香河,球迷會想到中國足協的香河訓練基地,商人會想到香河的家具,而廣大吃貨們,自然要想到香河肉餅了。香河距離北京市中心30公裡,如果不堵車,自駕並不會很久。從天安門往東走,從國貿的繁華一路前行,就會逐漸感到華北平原的質樸,進而感受到城鎮化的任重道遠和京津冀一體的勢在必行。短短幾十分鐘,城鄉面貌的落差宛如魔幻大劇。而對於很多居住在五環外的北漂來說,起早貪黑的通勤路上,這樣的反差每天都在上演。
對於很多囊中羞澀的北漂人,香河肉餅就是很好的慰藉,蘭州拉麵、黃燜雞米飯和麻辣燙屬於全國人民,香河肉餅則是獨屬於京津冀人民的饋贈。
北京的香河肉餅,比較可靠的說法是九十年代開始在北京出現並普及,也算是頭幾批來京的外埠食品了,如今京城的香河肉餅店,有許多老闆是陝西富平人,可見這款平民小吃讓許多人找到了生計,也真是功德無量。而到了香河,33萬總人口,竟有200多家肉餅店,比例高得驚人。
在香河,肉餅除了單層,千層之外,還有加酥的肉餅,酥脆的外皮頗有特色。香河肉餅雖說簡單,不過和面、擀餅,肉餡的醃製等工序,都馬虎不得,甚至各家形成了訣竅。如果第一次吃,還是豬肉和牛肉的最好,當然到了河北地界,驢肉餡,乃至驢肉製作的熟食,也都可以嘗一下。
到了北京,或者說華北地區,肉餅還真值得嘗嘗。您現在上網一搜,就能看到很多推薦,特別是門釘肉餅,作為京城小吃,名氣更大,推薦也更多。可是,有些著名的胡同老店,或者聲名鵲起的網紅店,真的值得一去嗎,明天Sung叔給您好好說道說道,這肉餅應該去哪吃。歡迎您關注Sung叔探店,不錯過身邊的誠意美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