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畢業,步入社會之後,你的能力體現,不再是考試分數了,而是看你的賺錢能力。
雖然講賺錢感覺很俗氣,但在這個「功利」的社會上,有時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大部分都體現在「賺錢能力」這件事情上,不一定說賺錢越多的人越受歡迎,而是賺錢能力強的人,在未來幾年,才是真正吃香的人。
但並不是每個人一踏入社會,就具備很強的賺錢能力,那麼一些「成功人士」的過來人,他們判斷一個人的賺錢能力,其實主要看這2個微小的習慣,我們不妨對照下自己。
1,開始不斷向優秀同行學習的習慣
先說過真實案例給大家聽,我們都知道亞馬遜的老闆是傑夫·貝佐斯,2018年福布斯排行榜第一位,貝佐斯的賺錢能力本身就非常強,但是在公司業務遇到發展困難的時候,他有次還千裡迢迢的從國外趕到國內一個交流會上,聽取優秀同行的分享。
按道理像這種級別的大佬,肯定是被邀請為分享嘉賓,享受特殊待遇。但是他並沒有,其他人來這邊可能只是走個過場,但是貝佐斯卻拿出了一個小小的筆記本,整場下來都在認真聽取建議和記筆記。
這樣的一個微小的習慣,讓他學習了很多優秀同行的方法,並創新到自己的公司上,最終幫助公司走出了發展的瓶頸。
真是應了那句話: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還在抱怨不公平嗎?
所以我們看到有些好學的年輕人,雖然年紀輕輕,但是成長的速度比那些職場「老油條」要快很多,很多人覺得賺錢越來越難,都只是抱怨環境問題,很少有人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原地踏步是每個老闆最不願意看到的,這就是為什麼「中年危機」有時來得更早一點。
也許一些年輕人現在錢賺的不多,但是只要長期具備像優秀同行學習的習慣,背地裡都是在慢慢培養個人賺錢的綜合能力。
2,開始注重時間價值,打造個人商業模式的習慣
曾經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中,講過一句話:人生最重要的事,打造自己的個人商業模式。
蠻多人專業的技術能力很強,比如寫一手好文章,攝影技術強,又或者純手工雕刻技術等等,但是你會發現,他們的收入與他們的能力不成正比,變成了「有才華的窮人」,就是因為他們缺乏個人商業模式,才導致賺錢能力變弱。
給大家講個案例,有個插畫設計師當時跟我訴苦,他的插畫水平非常高,但是在公司裡面,也只是拿著上萬塊的工資,但現在要結婚買房子車子,感覺壓力非常大,總覺得自己技術水平這麼高,為什麼賺錢能力這麼弱呢?
後來我們通過交流,得出的結論其實很簡單,他現在只是把技術賣給老闆,只產生的一次性的時間價值,只能賺工資一次錢。於是我建議他,為什麼不把你的技術教給別人呢?這樣的話,你把技術花一段時間做成教程,可以給無數人學習,你也能賺點學費,你的時間價值就提高了。
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個人商業模式的規劃,他不但打造了個人影響力,提高了賺錢能力,就算辭職,也能開很多的培訓班,賺的錢比上班還多。
這其實就是一種思維習慣的改變帶來個人賺錢能力的提升,試著把自己的時間和技術或者影響力價值發揮到最大,當然這也不是說一兩天就能完成的事情,而且大家上班都很忙,經常去忽略這兩個習慣,導致一直原地踏步。
在未來幾年個體崛起時代,普通人想提高賺錢能力,在工作之餘,都需要長期在我們生活中進行刻意練習這些被忽略的提升賺錢能力的習慣。當你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懂得放下「優越感」向同行學習,懂得注重個人時間價值的時候,那就是你「賺錢能力」開始加速提升的時候。
所以判斷一個人的賺錢能力,可以從這兩個小習慣看出來,你認同嗎?歡迎評論區一起探討!
作者:單幹大師兄,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一起提升賺錢能力!如果內容對你有用,感謝點讚收藏,分享給更多想逆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