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種外來物種,一株結果數百個,農民摘來做菜也能做水果

2020-12-19 鳳輝愛家鄉

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後,對蔬菜和水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很多消費者喜歡專門購買一些無農藥天然的瓜果蔬菜吃,因此也讓很多農民發現了新商機,那就是種植有機蔬菜。

不過筆者認為,最天然最好吃的瓜果蔬菜,還是農民自家種出來吃的瓜果蔬菜。因為他們只會給這些瓜果蔬菜施農家肥,任其自然生長。

在農村能當水果和菜吃的農產品,大家肯定會先想到黃瓜和西紅柿。但是還有一種大家非常熟悉的農產品,也能當水果和菜吃,它就是捧瓜。

捧瓜有很多種叫法,像佛手瓜、窩瓜、洋瓜、千斤瓜等等。並且捧瓜還是一種外來物種,它的發源地來自墨西哥,在19世紀末傳入我國。相信很多吃過捧瓜的人,還不了解它的來歷。

捧瓜屬於葫蘆科佛手瓜屬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因為和葫蘆有些近親關係,所以捧瓜的藤蔓非常發達,產量也非常多,一般一株苗可結出600個左右的瓜。

因為產量太多,不少農民自家是消化不了的,所以他們經常會採摘來拿到集市上去賣,所以農民家庭每年賣捧瓜也能掙到一筆不錯的收入。

捧瓜吃起來口感清脆,且含有非常多的營養元素,因此有很多農民喜歡摘下來直接當水果吃。而且捧瓜的嫩莖葉也可以摘下來當蔬菜吃,做法頗多,像素炒、涼拌、涮火鍋、做湯、當餃子餡等等。

南方人喜歡在家中庭院裡種上一株捧瓜苗,然後再插上一些竹竿在它周圍,等捧瓜苗長大後藤蔓會攀爬在竹竿上,遠遠的看去還非常有美感。

既能裝飾庭院,還能當做菜炒和水果吃,藤蔓長太多,他們還會摘下來餵豬,可以說捧瓜簡直渾身都是寶。

相關焦點

  • 此外來物種在國外「泛濫」,在我國卻快「滅絕」,農民:不夠吃
    外來物種入侵很顯然,這便是我國境內的外來物種之一,它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看上去似乎沒有那些外來生物更具威脅,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在歐洲以及亞洲,菊芋都被列為了外來物種,一經發現就要將其銷毀。實際上,菊芋的命運和小龍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是外來物種,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然而到了我國之後卻沒有掀起太大波浪,是因為它們全部被中國廚師當作了菜餚,將它們擺放到了我們的餐桌之上。尤其是菊芋這種東西在農田裡面很難找到,因此不少農民都直言:不夠吃。
  • 又一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玉米、甘蔗紛紛受害,農民今年能豐收嗎?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農民種地其實是靠天吃飯,要想有個好收成,天時地利人和幾個因素同樣缺一不可,現階段正是玉米長勢迅速的時期,也是給莊稼打農藥的時間,不過要提醒各位農民朋友的是,今年在這項工作的時候要格外注意,因為目前有一類新物種入侵中國,對我國的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小的危害。
  • 農村一外來入侵物種,才是真正「人參果」,果實漂亮,價格還便宜
    農村地廣物博,尤其是野草野果什麼的最多最豐富,這些農村獨有的寶貝,味道鮮美,口感豐富,深受當地原住民的喜愛,尤其是小孩子,小編還記得以前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們放學後跑到山上去挖野菜,有些野菜是可以直接生吃的,甜甜的,水分多,是那時候農村娃最美味的零食,在農村眾多的野菜野果中,農村還有一外來入侵物種
  • 農村人叫它「皇席菜」,自帶鹹味,做菜不用放鹽,做包子餡是一絕
    農村人叫它「皇席菜」,自帶鹹味,做菜不用放鹽,做包子餡是一絕在我國河流入海處,土壤大多呈鹼性,上面很少有植物能生長。有一種野菜,卻專門喜歡生長在海陸相接處,是典型的鹽鹼指示植物。一般來說,在特殊環境下生長的野菜,會帶有特殊的風味,這種鹽鹼地上的野菜也是如此,它的嫩莖葉自帶鹹味,經烹飪之後,嘗起來有海鮮味,農民叫它「皇席菜」。皇席菜學名叫做「鹼蓬」,它在全世界有100多個品種,我國有20多個。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比如黃須菜、海鮮菜、黃西菜、鹽巴菜、海蓬菜、圓蓬菜等,都是指鹼蓬。它主要分布在北方,黃河入海口的灘涂上常見。
  • 當外來物種登陸以後(美麗中國·關注外來物種入侵①)
    「不少人抱怨海關沒收了從國外帶回的木質工藝品等,甚至連吃了一半的水果都被禁止攜帶入關」,但是,為了維護生態安全,這些都是必需的措施,李賀說,「每天海關的檢疫實驗室都要高壓滅菌處理掉一批又一批的水果、花草等截獲物」。
  • 當外來物種登陸以後
    正確引種能豐富生物多樣性 物種入侵則會威脅生態安全當外來物種登陸以後(美麗中國·關注外來物種入侵①)核心閱讀葡萄、胡蘿蔔、馬鈴薯……這些曾經的「外來物種」,如今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豚草的生命力、競爭力及生態可塑性極強,能迅速壓倒其他一年生植物,易形成豚草單一群落,嚴重破壞本地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物種多樣性。」張國良說。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定義,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在其過去或當前天然分布範圍之外引入和傳播會威脅生態系統、生境或生物多樣性的物種。
  • 當外來物種登陸中國:超半數外來有害物種系人為引種
    正確引種能豐富生物多樣性 物種入侵則會威脅生態安全  當外來物種登陸以後(美麗中國·關注外來物種入侵①)  本報記者 常 欽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15日 14 版)  核心閱讀  葡萄、胡蘿蔔、馬鈴薯……這些曾經的
  • 廣西農村一種奇特水果,外形看起來像足球,吃起來酸甜很美味
    廣西農村一種奇特水果,外形看起來像足球,吃起來酸甜很美味如今在市場上,人們都能買到各種各樣的水果,種類很豐富,剛好現在還是豐收之季,這水果就更多,像柿子、番荔枝、甜瓜等等。不知道你們都喜歡吃什麼水果呢?
  • 引進「外來物種」需謹慎,歷史上的例子太多了
    葡萄、核桃、胡蘿蔔等,這些常見的水果乾果蔬菜,都是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極大的豐富了我國的農作物種。不過,對後世的人民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的,當屬一個目前在中國隨處可見的一種農作物:番薯。
  • 這種果實長得像「風車」,農村娃摘來當玩物,藥用作用可不小
    在生活環境很原生態的農村,人們經常能吃到各種各樣的野味,比如說野果、野菜、野雞、野兔、山澗小魚等等,種類很豐富,而且美味不花錢,只要上山去搞就有了。其中這野果就最常見了,一年四季都長有很多,農村娃就經常去摘來當零食吃,酸甜可口真美味。
  • 農業農村部進一步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
    10月14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國農學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聯合在南寧舉辦2020年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培訓宣傳活動,進一步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外來生物入侵是全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度發展,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危害形勢日益嚴峻,據專家評估我國外來入侵物種已達600多種。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農業農村部作為外來入侵物種的牽頭部門,加快推動外來入侵物種管理立法,不斷完善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著力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風險評估、監測預警與綜合防治,採取集中滅除、示範推廣和廣泛宣傳各種防控技術,著力防治農業外來入侵物種危害。
  • 「吃貨」中國,不是所有外來物種都值得被送上餐桌
    一直以來,我們都呼籲「保護環境」,總能看到街上、公園草坪上的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等標語。然諷刺的是,在這標語的周圍卻有垃圾,在生活中看來,這只是一種擺設,是一種讓人看了一眼就忘掉的東西,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粗魯、不文雅的行為。
  • ...入侵種 外來入侵物種 入侵生物 外來物種 入侵物種 蟛蜞菊 原...
    密度是南美的100倍  華農紅火蟻研究中心主任曾玲告訴記者,2005年,廣東吳川發現了一種很兇的螞蟻,咬得農民無法下田幹活。曾玲和同事即刻前往吳川一探究竟:「只見十來米長的田埂上,密集分布著十幾個蟻丘。」曾玲看到的最大的蟻丘佔地有一平方米,高六十釐米。這是紅火蟻們用幾個月的時間堆起來的,令人不寒而慄。
  • 這些都是外來物種,最後一種真沒想到它也是!
    近些年來,外來物種的入侵對我們的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不光是國家耗費的金錢,更重要的是破壞了我們現有的生態系統,危及人類的自身利益,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那些經常出現的外來物種你都認識麼?可進行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對環境的適應性極強,無論在乾旱貧瘠的荒坡隙地、牆頭、巖坎,在石縫裡也能生長。在2010年中國西南大旱後瘋長蔓延,威脅到農作物的生長。西南邊區很常見的一種草。生命力極其頑強,什麼養分都吸收。有它在別的植物就休想生長了,關鍵是植物本身帶毒,人類又吃不了,這就沒辦法了。對於不能直接吃的外來入侵物種,我們的通常做法是將之變成食物。
  • 農村一種野草「刺刺球」,曾被農民嫌棄,如今價值不菲
    農村遍地是寶,什麼野菜、野草、野果到處都是,這些都是大自然的饋贈。農村人很好的利用了這些野生、天然的美食,但也有一些野草農民們討厭至極,這種野草就是蒼耳。蒼耳的花期很短,我們農村有句諺語:「蒼耳開花一溜煙兒,誰看見誰當官。」能當官的機率很小,所以能看到開花的機率也很小。花在蒼耳果實成熟時變堅硬,根部微粗頂端細而長,尖尖的的刺布滿果實一周,刺的根部、果實上有細細的絨毛。果實是橢圓形的,周身都是刺,所以在我們老家蒼耳又叫「刺刺球」。
  • 河邊一種野草,外形酷似風車,農村娃摘來當玩具,城裡一盆賣9元
    而且很多時候,它們出現在人們面前,人們也不會更多的去在意,因為農村的植物種類和數量都比較多,一般農民們見到也不會表現得太好奇。但在城裡卻不一樣,那裡的植物是比較少的,即使有,很多也是人們專門種來觀賞或者美化環境的,一般是不會像農村一樣,可以隨意採摘的。所以這也就使得人們對於同一種植物,也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就像我們今天要來介紹的風車草,人們對它的態度也有較大差別,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 長滿山坡的「小菊花」,農民春天摘來當野菜吃,秋天還能採收入藥
    長滿山坡的「小菊花」,農民春天摘來當野菜吃,秋天還能採收入藥俗話說,路邊的野花不要採。但其實路邊野花可是很好的,看起來漂亮,又很好養活,移栽到家裡花盆裡,不用打理都能長得很茂盛,而且有些野花還可以當野菜吃或者當藥材,所以說路邊的野花是值得採摘的。看圖中這種長滿山坡的「小菊花」,每一朵都綻放了,放眼望去真是很賞心悅目的,這就是路邊菊了。相信很多農村人都不陌生,因為每年秋天都可以看到很多路邊菊,不僅長在山坡上,還長在田野、路邊或者水邊等。
  • 農村一種「奇特」水果,一年四季都開花結果,酸甜多汁根本吃不完
    相信很多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農村遍地都是植物,不管走到哪裡都能看到綠色的植物,小到野花野草,大到參天大樹,當然啦,這農作物和果樹肯定也是少不了的。說到農村的果樹,就有種植的和野生的兩種,所以這水果也是一年四季吃不完的,這種吃完了,另一種也就成熟了。
  • 如果要引進「外來物種」需謹慎,歷史上的例子太多了
    明、清兩代,傳入中國的美洲原產作物約有30多種,但從功勞來看,沒有一種能與番薯相媲美,番薯養活了太多的人,清初的人口猛增,也離不開它。對於一般人來說,番薯是一種人畜無害的作物,而且,許多研究也證實了它對人類健康的積極作用。但它仍有一大缺點,而且,古代人對此早已有所了解。
  • 曾在南方河裡泛濫成災,如今城裡一盆賣10元,人稱「水芙蓉」
    我國自然也引進了不少外來物種,早些年的時候也被這些外來物種禍害過,不過人們慢慢發現,很多外來物種還是有可取之處,於是慢慢變成了種植、養殖品種,比如小龍蝦就是如此。下面筆者給大家分享一種外來植物,它曾在南方河裡泛濫成災,如今城裡一盆賣10元,人稱「水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