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史軍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在嚴冬盛開的梅花,一直都被當作氣節之花而備受中國文人推崇,還和松、竹並稱「歲寒三友」。
可是你有想過嗎,梅花為什麼偏偏選在一個環境嚴酷的時候開放呢?難道它真的僅僅是為了對抗冬日嚴寒,展現自己的骨氣嗎?
因為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正是梅花的小「心機」!
在嚴酷的寒冬,昆蟲們並沒有太多的選擇,只要有花能提供食物就滿足了,於是肯定會兢兢業業地幫助梅花傳播花粉(當然也吃了很多花粉)。更有意思的是,在花朵稀少的時候開放,能夠最大限度上利用花粉——不會有花粉被錯誤地送到其他花朵之上,這其實也是早春開花植物獲得的一大優勢。
當然,早春開花也有早春開花的問題,除了低溫可能影響花果發育之外,如何吸引足夠的昆蟲來就成了大問題。
2013年的時候,北京林業大學張啟祥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完成了梅花的全基因組測序,這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們認識梅花奠定了基礎。在這個研究中,特別提出了梅花中關於香氣物質—乙酸苯甲酯合成的基因尤為特別。乙酸苯甲酯的BEAT基因家族的34個成員,在梅花基因組中顯著擴增並且其中12個成員串聯重複分布,從而使梅花具有獨特的花香。這也解釋了為啥梅花要比它們的表親桃、杏、李都要香。而這些多出來的香氣,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證梅花在蕭索的冬日吸引足夠的傳粉昆蟲來為自己服務。
了解了梅花選擇「凌寒獨自開」的小心機了之後,有時間的話你不妨趁冬天去賞一賞梅花吧!
今日知識點
中學生物 | 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