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持續大跌,經濟奇蹟騙局或被揭開,印度人:離不開中國製造

2020-12-15 BWC中文網

12月18日,印度政府在一份通知稱,將限制對粉末狀和未加工黃金白銀的進口,另據印度政府在二周前發布公告稱,印度也把貴金屬的進口關稅從10%提高至12.5%,以控制創紀錄的美元經常帳戶赤字並阻止盧比的下跌,11月印度黃金進口量環比大增78%至71噸,漲至5個月最高水平。

印度「金人」在6年前用25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一件用3.5千克黃金製作的純金T恤/ 圖片Wanano

黃金佔據了印度進口中很大的比重,使得該國經常帳戶赤字負擔沉重,印度是全球黃金需求僅次於中國的大國,但近幾年該國政府一直在限制黃金進口,那麼,印度再對黃金白銀進口進行限制,這背後正在折射什麼?

一直以來,印度一度被稱為全球經濟的增長奇蹟。但是,最近幾個月以來,印度卻正出現斷崖下墜的跡象,印度經濟過去的高增長也被一些分析師認為現在正是揭開這個龐氏經濟騙局的時候了。

事情的最新進展是,彭博社近日報導,在過去的六個月裡,印度的經濟活動明顯放緩,它開始於汽車和一些耐用品銷售的放緩,並向多領域蔓延。緊接著,航空運輸增長放緩;肥皂和洗滌劑等消費品的銷售也開始減弱。

根據印度汽車製造商協會二周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乘用車的銷售量暴跌31%,且為連續第九個月下降,這意味著佔印度GDP三分之二的消費需求正在迅速失去動力。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印度經濟增長持續大跌,一季度,印度的經濟增長為5.8%,二季度增長為5.0%,三季度,印度經濟增長已放緩至4.5%,跌至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對此,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在12月16日報導稱,印度經濟大幅放緩意味著印度經濟走向ICU(即重症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對此,前印度首席經濟顧問Subramanian警告說,印度經濟正面臨越來越多的金融困難。印度目前的經濟放緩被認為是「巨大的放緩」,與此同時,印度工業生產增長是十年來最弱的水平。這就進一步佐證了,印度製造計劃或正在落空的觀點。

不僅於此,該外媒稱,印度金融體系中薄弱的外匯儲備一直是印度經濟的一大關鍵性隱患。早在2016年時,基於當時資金短缺的困擾和流動性的缺乏,印度不得不推行廢鈔令舉措,然而這一舉措頒布以後,印度經濟流動性困境雪上加霜。

更壞的消息表明,據印度央行數據顯示,目前印度外儲已大跌至約為4018.79億美元,但據經濟學人近日報導,截止2019年5月,公共債務增加了近1.4萬億盧比,達到83.4萬億,這一數值達到了該國外儲2.5倍以上,這在全球經濟放緩和碎片化的經濟趨勢抬升之際,特別當低外儲遇到高外債時,印度經濟陷入貨幣的脆弱模式的玻璃之國則在所難免,偏低的外儲使得該國抵禦各種經濟風險的能力顯得十分脆弱。

對此,加拿大皇家銀行指出,這就使得印度經濟放緩的景象或進一步加劇,尤如一些經濟學家近期不斷質疑印度經濟數據存在造假可能一樣,這也意味著,印度經濟奇蹟的龐氏騙局或正在被揭穿,目前事情有了新進展。

根據印度前財政部首席經濟顧問Arvind Subramanian在撰寫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重新引發了圍繞印度GDP計算的爭議,該報告認為,過去幾年中,印度經濟極不可能保持7.2%至7.5%的高增長率。他們認為,實際增長率很可能接近5-5.5%,而被高估的一種解釋可能是GDP統計方法在2011-2012年經修改後不能準確衡量經濟放緩期間的增長,他們的分析表明,與製造業密切相關的部門,如貿易和運輸對GDP被高估的貢獻最大。

事實上,讀者朋友們都知道,印度在製造業方面沒有良好的聲譽,就連印度人自己也看不起本國產品。比如,一位不願具名的印度燈具銷售商向《印度消費網》表示:如果能在印度採購到價廉物美質量好的貨物,為何還要從國外進口,但問題是,我找不到這樣的渠道。

另據印度斯坦時報援引印度一家在線調查機構的報告顯示,在面臨同類商品時,接受調查的8973名印度消費者中,83%的人青睞購買中國產品,而非印度商品,報告稱,印度消費者表示在同類商品中,印度製造的產品價格高昂,而同類的中國產品的價格最有優勢、質量也不錯。他們稱,我們已經無法忍受沒有中國製造的日子。

加拿大皇家銀行的報告也指出,在目前短期美元流動性趨緊的市場環境下,借貸能力有限的國家可能在進口石油時,將面臨融資困境,印度就是非常典型的市場。

目前,印度經濟增長率已連續第五個季度放緩,並創下6年來新低,特別在此期間,除不斷增長的黃金進口額外,國際油價上漲也正在對嚴重依賴能源進口的印度財政赤字構成經濟風險,所以,印度能源官員需要獲得更多渠道進口成品油方面的幫助,因為其國內油氣生產遠遠落後於爆炸般的旺盛需求。根據OPEC報告,印度進口石油的百分比從3年前的近77%上升到本財年的82%。

印度加油站

正是在此背景下,數周前(10月30日),裝載著中石油出口的92號汽油的永盛號油輪已經從廣西起航,該油品由廣西石化生產,將直航運往印度,這也是中國煉油企業製造的石油成品油首次直接出口印度。(完)

相關焦點

  • 美國找印度製造代替「中國貨」?印度:我們自己都離不開中國產品
    在世界經貿和貨幣格局潛移默化發生改變的過程中,世界發展到今天,可以說全球經濟早已經進入了一體化時代。產業鏈的分工已經讓世界各國扮演不同角色。可以說誰也離不開誰,誰也不可能一枝獨秀。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物美價廉的市中國商品,讓世界各國都的依賴程度已非常明顯。
  • 印度人不解:印度需要什麼才能達到美國或中國那樣的製造能力?
    近日,印度網民提出了一個問題:What would it take for India to reach the manufacturing capability of the USA or China?(印度人不解:印度需要什麼才能達到美國或中國那樣的製造能力?)
  • 印度「鎖國」21天後,再延長20天,外媒:印度經濟正朝著「ICU」邁進
    印度的鐵路系統一直被全球詬病除眾所周知的,印度人的衛生習慣堪憂,人口密度過大等因素,印度經濟在資金層面的困境也使得該國不具備應對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一系列突發風險。按經濟學人雜誌的說法,印度或有一些人在與華爾街集團進行著某種利益交換。使得印度經濟長期陷入美元債務黑洞。有分析認為,一旦美元資本在印度持續抽離,印度經濟美元荒的節奏或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委內瑞拉」,上演以物易物的景象,而新冠病毒在美國多地的爆發,則成為其中的一個引子。
  • 美國對印度經濟舉起了金融屠刀,印度稱我廁所下還藏著620億美元
    但眼下,印度經濟卻正在舉全國之力開始新的印度製造和5萬億美元經濟體的計劃,但被譽為華爾街最有遠見的資本大鱷吉姆·羅傑斯卻指出,目前,印度可能已經陷入了美元債務陷阱中。更壞的消息表明,目前印度外儲已大跌至約為4018.79億美元,但據經濟學人近日報導,截止2019年5月,公共債務增加了近1.4萬億盧比,達到83.4萬億,這一數值達到了該國外儲2.5倍以上,這就意味著當低外儲遇到高外債時,印度陷入貨幣的脆弱模式在所難免,使得該國抵禦經濟風險的能力十分脆弱,而這也可能是羅傑斯重新發出「狙擊印度經濟」號令的部分原因。
  • 中國經濟再次被全世界看到!日媒揭開真相:全球經濟離不開中國
    中國出口數據喜人當前中國出口的商品在世界主要國家的進口額中的份額逐步上升,在部分國家已經超越歷史記錄。日媒揭開真相,據參考消息網報導,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中國商品的出口份額上升趨勢明顯。以自行車和家具為例,天津有一家貿易公司的沒有交貨的訂單按以往數據和速度計算已經排列到了兩年之後,中國經濟再次被全世界看到,全球經濟離不開中國。日本應對乏力幾年前在川普政府的帶動下,很多國家試圖擺脫對中國出口商品的依賴,日本也曾經做過這方面的努力。
  • 越南人:離不開中國製造,美國人:越南無法成世界工廠,事情有變化
    在世界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今天,全球商家和消費者對商品的選擇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這就使得中國製造憑藉優秀的品質脫穎而出。在新冠病毒在日本、韓國、伊朗、義大利、美國等全球多國相繼爆發的情況下,越來越多國家的消費者都進一步感受到中國製造的價值所在,和不可替代性。
  • 中國疫苗受青睞,中國製造又一領域第一,第四張國家經濟名片或誕生
    在世界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今天,全球消費者對商品的選擇也正呈現出優勝劣汰的趨勢。而中國製造的許多商品,在各個領域都呈現出備受青睞的優勢,並且捷報頻傳。這一點,從今年3月以來,包括中國製造的口罩,呼吸機等醫療類商品被全球市場廣泛採購,並一度成為全球經濟硬通貨的現象就可以說明問題。無獨有偶,事情又有了最新進展。路透社12月10日報導,墨西哥衛生部周三已籤署協議,向中國一家醫藥企業採購3,500萬劑新冠疫苗。此外,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衛生和預防部12月9日宣布,給予由中國企業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正式註冊。
  • 印度人:中國製造不可替代,美國人:我們就喜歡中國貨,又有新進展
    與此同時,11月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5.7%,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表明中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持續加快。分析認為,這一事情的最新進展,意味著,中國製造業和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跡象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製造的許多商品在全球市場具有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性。這在全球多國市場已深有體現。
  • 【美】丹·史坦巴克:沒中國貨,印度製造是空口號
    印度右翼組織「世界印度人理事會」上月在西孟加拉邦將中國製造的200件電子產品付之一炬。類似行動令印度國內對中國產品質量的質疑和惡意抹黑變得日益複雜。今天的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即便很多印度人把中國視為巴基斯坦的盟友,國內存在抵制中國貨的聲音,中國仍已在印度經濟多個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中國的投資廣受印度大小公司的歡迎。不過,中印間的官方貿易及投資合作時間畢竟相對較短,中國人擔心潛在的貿易障礙,而印度人害怕中國的產能過剩會為傾銷埋下伏筆。無論如何,抵制中國商品都是錯誤時間的錯誤選擇,在政治、經濟和戰略方面均不利於印度。
  • 世界離不開中國製造
    近些年,在複雜的貿易大環境下,有關中國製造業外遷的言論越發甚囂塵上。但是在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成功突圍的中國,用行動用結果給逆全球化思潮上了一課。取代中國製造?美國印度越南全部不抗打2018年以來,在美國的主導下,逆全球化聲音逐漸抬頭,這讓世界經濟走向了不確定性。今年4月初,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還呼籲在華美企撤離,並且稱願意支付搬家費用。
  • 中國遊客疑惑:為什麼印度的環境這麼差,但是印度人很少生病?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如今在我國,很多家庭基本都實現了小康,在閒暇之時,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出門旅行。現代人的生活壓力非常的大,旅遊便是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發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遊客疑惑:為什麼印度的環境這麼差,但是印度人很少生病?近些年來,出國旅遊的人越來越多,相對於國內遊,人們更願意去見識外面的世界。去感受別的國家的文化。要說到我國遊客最喜歡去的國家很多人都會想到泰國,其實除了泰國很多國家都非常受歡迎,印度就是其中一個。
  • 中國如果停供 印度藥廠活不過1個月:莫迪拿什麼打造印度製造?
    其中舉到一個例子:「在疫情流行之前,我們何曾想過印度會成為N95口罩、個人防護裝備和呼吸機的製造中心?但是我們做到了。」但莫迪顯然是,太過自信了。製藥業是印度人最自豪的產業。但是,離開中國,很多印度藥廠都活不過1個月。
  • 這輪印度勝利?印度人:中國失去了市場與信任!網友:你高興就好
    不少印度人表示:這輪衝突是印度的勝利!仿佛這樣做印度就真的勝利了一樣,然而實際上呢?印度現在別提勝利了,就連其國內現在的疫情,蝗災等等一大堆問題都沒有能力解決,還何談在邊境的勝利?而且在此次衝突中很明顯地可以看出來損失最大的應該是印度本身。
  • 美國商家囤積創紀錄的中國商品後,美國人:離不開中國貨,有新進展
    有美國企業稍早前表示,從搖籃到墳墓,都是如此離不開中國商品的供應鏈。而這僅僅是美國離不開中國製造的一個縮影,中國製造的呼吸機等商品當時或已成為硬通貨。某呼吸機廠商表示,我們收到的來自美國、歐洲的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而為了滿足歐美市場需要,呼吸機產量劇增,甚至有財經媒體稱,全球都在搶購中國呼吸機,中國產能約佔全球產能20%。
  • 外媒:中國經濟獨自騰飛,美國人離不開中國製造,狂掃中國貨,有進展
    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12月14日分析報導稱,中國在新冠危機最艱難的時刻起飛,而當前,全球近一半的國家正在抗擊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歐元區等地區也因為第二波疫情再度陷入經濟萎縮。與此同時,經歷兩個季度連續正增長的中國經濟開始獨自騰飛。中國成為全球貿易最大贏家。
  • 在中國為什麼很少看到「印度製造」的出現?
    眾所周知,印度和中國都屬於文明古國,有著璀璨的文明,都曾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而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主要體現在經濟、工業、軍事等方面,像印度和中國一樣。雖然莫迪一直公開稱印度2017年的經濟增長率在百分之七以上,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不可信的謊言。因為比較諷刺的是,若印度的經濟在持續增長,怎麼連國家人口的上廁所問題都無法徹底解決呢?這是怎樣的一個現狀?難道印度真想在廁所實現全面衝刺嗎?可見印度製造業的現狀值得深思。中國製造遍布全球,印度製造在哪?
  • 印度人自曝沒能力與中國抗衡,發生了什麼?別誤解中國的克制
    當前,美國和印度正在從各個方面針對中國,印度企圖跟隨美國的步伐對中國展開一系列的危險舉動,可印度似乎忘記了,對比於全球霸主的美國,印度在中國眼裡根本不算什麼。無論是軍事上還是科技上,印度都無法與中國較量,唯一佔據「優勢」的就是印度人從骨子裡帶出來的「優越感」。
  • 394億中國口罩抵美,印24架飛機運物資,狂掃貨後,中國成貿易大贏家
    在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之下,中國製造的許多商品憑藉優秀的品質,已具有明顯的不可替代性。比如,中國製造的醫療類商品在幫助人類應對新冠病毒就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中國製造的口罩,呼吸機等醫療類商品被全球市場廣泛採購,並一度成為全球硬通貨。而近期全球多國還紛紛大批量採購中國疫苗。
  • 中國經濟奇蹟是如何創造的?
    70年來,從「一貧如洗」到「中國奇蹟」驚羨全球,從「洋火洋釘」到「中國製造」風靡世界,我國經濟實現了巨大騰飛,取得了世所罕見的發展成就,讓世界為之驚嘆,引發了世人的探究熱情。一、人類經濟史上的偉大創造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國家之一。
  • 美版知乎譯文:未來5年,印度經濟能達到中國經濟現在的水平嗎?
    那些提出此類問題的印度人,你們嚴重低估中國了,嚴重低估中國人的能力了。印度2018年取得了7.37%的GDP增速,看到比中國6.9%的經濟增速快,印度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對,值得驕傲,但人要務實點。印度人似乎不明白,即使中國經濟增速「更慢」,考慮到中國GDP比印度高太多了,所以中國經濟創造的價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