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中女主因貧窮被迫放棄讀大學,窮人家的孩子該上大學嗎?

2020-12-10 study強國

我是 【study強國】,始終堅信:「學習才能強國」,「學習才能改變命運」!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中,女主被母親私自放棄讀大學資格,那麼窮人家的孩子該不該上大學呢?

《安家》女主

接下裡,筆者結合個人經歷談談看法,供各位參考。

「家庭貧窮」、「孩子」、「上大學」三者之間看起來很是讓人扎心。那麼到底窮人家的孩子要不要上大學呢?我的建議是:應該上大學、而且有必要上大學。

《安家》中母親私自放棄女兒讀大學的入學資格是不合適的。

接下來,我將圍繞「貧窮家孩子該不該上大學的問題展開論述」,主要從「讀書人的權利」、「 讀書重要性」以及「解決辦法」等方面展開論述。論述過程和結果可作為同類問題的參考答案。

一、讀書是人的權利

大學雖然不是義務教育階段,但是否讀大學應該由本人決定,因為這是受教育者的權利,所以《安家》中母親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侵犯了她的接受教育的權利。

二、讀書重要性

1.讀書是貧窮孩子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見讀書是十分必要的,對於貧窮家庭的孩子說,讀書一條改變命運的途徑。如河北省王心儀,家庭貧苦,通過努力高考707分錄取北大,改變了自己命運四川「冰棺男孩」羅貴平也是貧苦家的孩子,通過讀書,考上西南交大,未來可期。

2.讀大學後會有更好的人際關係網

如果不讀大學,在農村結婚生小孩,周圍的人都是農村的人,人際關係網差,不利於前途的發展。

3.讀大學才能有更好的前途

讀完高中出來就業者成功者比例少,讀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無論是思想上、視野上、能力上等都有很好的提升。就業會更容易,也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三、如何解決「貧窮」而不能讀「大學」的問題呢?

1.家庭層面

「家庭貧苦」確實值得同情,但要讀大學還是有辦法的,畢竟大學的學費不是那麼高昂,而且高校裡可以勤工儉學,掙點生活費問題是不大的

2.高校層面

基本上各所高校都豐富的獎學金制度,只要學習成績優異,可以獲得不少獎學金。如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助學金,這些錢基本夠大學裡的學費和生活費。筆者當時家庭條件不好,通過自己努力在讀本科期間獲得近2.6萬的獎學金,這些錢能減輕家裡的生活壓力。

3.國家層面

近些年來,國家出臺了很多關於資助貧困生的政策,比如貧苦的孩子可以申請無息貸款,還有補助,只要成績優異,讀大學是不需要花費家裡太多錢財的。

【結語】

知識改變命運,讀不讀大學不應該由家庭條件好壞決定,而應該由自己意願決定。家庭條件差,我們是不能選擇的,但要努力拼搏,奮發圖強,改變人生,實現人生價值。

-END-

如果您覺得文章有意義!希望【關注】點讚、轉發分享,讓更多的人能看到。

相關焦點

  • 窮人家的孩子,千萬別去考大學
    窮人家的孩子,千萬別去考大學學歷上差一點,人生就差一截 。自從千年之前科舉制度的產生以來,泱泱寒門子弟,便有了一條可以改變命運、跨越階級的陽光大道。新中國廢除科舉改用高考之後,雖然其考試內容有所差別,但同樣是窮人與富人家孩子們最公平的一次競爭,成則王侯,敗則平民。
  • 窮人家的孩子學金融有好處
    知識改變命運,窮人家的孩子通過學習金融,改變貧窮,走向富裕。金融是資金融通的簡稱,市場主體利用金融工具將資金從資金盈餘方流向資金稀缺方的經濟活動,從中賺取利差獲得利潤。如商業銀行就是組織千家萬戶的儲蓄資金,提供給需要資金的生產經營企業,從中獲利。其它的證券、保險、信託等等行業,都是金融的重要組成體系。學金融可以選擇到這些部門就業,有人說,金融行業競爭激烈,窮人家的孩子沒有資源,不容易成功,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是絕對的,只要辛勤付出,努力進取,就會打出屬於自已的一片天地。
  • 窮人家的孩子什麼時候讓你深感無力?別讓「窮病」的自卑毀了你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實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除了孩子懂事的原因之外,其實更多的是被迫,被迫過早的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責任,被迫更早的在社會中掙扎沉浮。挖空心思的計算這每一餐的花費和房租水電的支出,看看哪裡還能再省點。高檔餐廳、燈紅酒綠的酒吧從來不敢去,仿佛自己與這些徹底絕緣。
  • 《安家》房似錦靠讀書逆襲:讀書依然是窮人的可靠出路
    01最近在追熱播劇《安家》。第一集,房似錦一出場就是雷厲風行的性格,一身職業裝,一頭幹練的短髮,給人一種非常幹練的感覺。在工作中也是同樣的雷厲風行,說幹就幹,來到新店就開單,妥妥的職場女強人。看到後面的劇情才知道,房似錦自律不假,但是是被迫的自律。02房似錦是家中的老四,前面有三個姐姐。房似錦一出生,媽媽就要把她丟進家裡的井裡,理由是,孩子太多了,實在養不活。
  • 請不要再往窮人家的孩子身上壓稻草了,好嗎?他們已經承受了很多
    還有十幾天就要高考了,先祝各位考生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進入自己的理想學校;我自己就是通過高考從貧窮的農村家庭進入城市的,我能理解高考對於窮人家孩子的意義——這幾乎已經是窮人家孩子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途徑了。
  • 窮人家的孩子難翻身,因為他們只有一次失敗的機會
    文|誠實善良小郎君現在是法制社會,許多人覺得人人平等,有錢人家和窮人家也是平等的,可是事實上真是如此嗎?有人總喜歡說貧窮是一個人的財富,小郎君覺得這純屬胡扯,如果貧困是財富,為啥沒有人願意貧困,都是想富有,富有,更富有。窮人家的小孩學習期間為了省幾個錢而失去了很多機會,工作中為了錢讓同事覺得斤斤計較。殊不知,窮人小孩要交房租,要攢錢。
  • 窮人家的孩子為什麼不要當老師,原因非常現實
    我是一位窮人家的孩子,當上了老師,我非常想改變命運,可是我無能為力,原因是在教師這個行業,無論你多麼努力,多麼積極向上,工資也不會很高。窮人家的孩子想改變命運我建議儘量不要做老師,因為你肯定想累點苦點不要緊,只要能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就可以了。可是現實是無論你怎麼拼命,都不會有何特別大的成效。
  • 窮人家的孩子不是原罪!
    昨天看一位大V寫,窮人家的孩子自尊心強,因為怕被別人知道出身。之前也看過一些文章,說窮人家出身的孩子如何如何,事業上,家庭上,總之是有些類似原罪的性格缺陷,特扣們兒或者特陰險怎麼怎麼的。恰好我就是窮人家的孩子,我仔細想了想,其實家庭的貧窮帶給孩子的,也不完全是負面的東西,有些東西還是挺好的。我想是負面信息容易傳播,看得多了,大家就認為都是負面了。
  • 因為寒門再難出貴子,窮人往往比富人更容易放棄
    因為寒門再難出貴子,窮人往往比富人更容易放棄 一句寒門再難出貴子,刺痛了多少人的心?為何現在的人嘴上說著學歷無用,但是還是逼迫著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因為中國的應試教育雖然還有很大的不足,但是相對於而言還是一種公平的人才選拔過程。
  • 《安家》:編劇六六,怕是對窮人有什麼誤會
    離婚後,前妻懷了我的孩子?上億洋房被霸佔,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怎麼樣,有內味兒了嗎?都是掛羊頭賣狗肉,掛職場賣狗血,《完美關係》賣的是想像中的精英如何裝逼,雖然明知道它又空又假又懸浮,但離多數觀眾的生活過於遙遠,讓你想吐槽,都只能對準佟麗婭的演技這一個點開炮。哪有《安家》賣想像中的底層人的醜來得討巧?
  • 拿到清華錄取通知書後,他們失聲痛哭:窮人家的孩子,沒有退路
    而今年經歷了高考的學生們,也陸陸續續踏上自己夢想的大學,成為一名大學新生。開學季,意味著希望、奮鬥、夢想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寒窗苦讀十二年,為的不就是此時此刻的金榜題名嗎?他們走了好幾裡,坐上公交,轉站火車,從貧窮的大山深處來到繁華的北京,走進自己十幾年夢想的地方。
  • 窮人家的孩子想逆襲,不在於你做對多少事,而在於你避開了多少坑
    說來也悲哀,窮人家的孩子一出生就需要面對窮人圈子這個可大坑。去年一個遠房親戚過世,我回鄉下,代表家裡送個花圈。親戚擠滿了屋子,我卻誰都不認識。我去洗手間時,一個六七歲小男孩的舉動震驚了我。他上完廁所,洗完手,熟練的把水龍頭擰緊,又鬆開一點點,讓水一滴一滴的流到下面的水桶裡。說來羞愧,我媽也是這樣,為這事我說過她幾次了,這俗稱的「偷水」。
  • 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最大的區別是這個
    窮人家的孩子,有時候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有時候,窮人家的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富人家的孩子一出生就帶著金鑰匙,父母已經規劃好了這個孩子以後應該去做什麼,以後應該怎麼樣做也規劃好了,要為孩子投資多少錢。可是窮人家的孩子一出生,父母都非常的憂愁,因為要養孩子,父母的壓力可能會越來越大,父母為了養孩子都已經忙昏了頭,怎麼還會考慮去規劃孩子的人生。富人家的孩子除了吃飽穿暖之外就是規劃人生了,從來都不會擔心吃飽穿暖這個問題。可是窮人家的父母卻因為孩子要吃飽穿暖,所以到處奔波。
  • 家裡窮應該讀大學嗎?
    家裡窮,一萬塊都拿不出來,還有一個妹妹馬上讀初中了,我還應該讀大學嗎?特別迷茫,一個人在床上考慮了一個晚上,好難啊!陌生人給個意見吧,謝謝!窮人家的孩子逆天改命其實最快,最簡單,最容易做的方式只有讀書。
  • 窮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很難有出息,是因為父母沒懂這「3個道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在生活中,很多窮人家庭的孩子,長大以後大多難有大出息呢?或許有的人會說,這是因為家庭資源不一樣,富人家庭的孩子,從小就接受各種補習教育。誠然,這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但黃錦良並沒有像其他村民那樣,把孩子養到18歲,就讓他們去打工賺錢。如今他的三個孩子,個個都考上了大學,從小就懂事的孩子,上了大學後勤工儉學賺取生活費,減輕爸爸的負擔。相信等孩子畢業以後,這個家庭貧窮的面貌,將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 窮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感謝貧窮的寒門學子,如何改變自身命運
    近期,高考成績的公布,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有人一舉成名成為了高考狀元。 在眾多學子踏入名校的背後,一個人人關心的話題再次被提了出來:窮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嗎? 曾經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有過一個觀點:窮人孩子如果想要翻身的話,只有一條路是一個捷徑。
  • 一個可怕的現象愈演愈烈: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多!
    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富人穿100塊錢的衣服是節儉,窮人穿同款就是窮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館打工是賺零花錢,貝克漢姆的兒子去打工就是勵志。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中,貧窮的父母往往培養了孩子過剩的自尊。為了不讓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是窮人,乾脆不讓他們穿100元的衣服、去咖啡館打工。
  • 富人家的孩子上文科,窮人家的孩子上理科!美國大學分科靠錢說話
    可令人意外的是,錢鍾書先生的這句話,在美國大學裡,得到印證。在美國大學裡,文科生對於理科生,有著「迷之優越感」。這也代表了美國大學裡的真實情況,文科成為富人家孩子的專利,理科受到窮人家孩子的青睞。早在1780年,美國開國元勳之一的約翰·亞當斯,在寫給其妻子的一封信裡,恰巧談到了如何對子孫進行教育。
  • 窮人家的孩子讀大專就沒出路了嗎,有一條路很容易就業。
    農村家裡的孩子經歷過高中三年的苦逼生活,沒考上本科的是不是就一定沒前途,就一定去搬磚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想上大學還有一條路,那就是讀專科或者讀高職高專院校,兩者之間沒什麼差異,不過我還是建議農村裡的孩子去讀一些能學技術方面的知識,儘量避開以後找工作與學歷掛鈎的專業。
  • 作為窮人家的孩子,哪些時刻產生過深深無力感
    在熱搜上看到一個話題很有觸動,【窮人家的孩子什麼時候最深感無力】底下過萬的留言,也可以看到這個話題觸碰到了大家共同的情緒,引起了大家對話題的有感而發。「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也就是這種狀態吧,因為他們不得不長大、不得不早點成熟、不得不逼著自己懂事、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