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麼廢掉的?因為寒門再難出貴子,窮人往往比富人更容易放棄

2020-12-20 騰訊網

導語:人是怎麼廢掉的?因為寒門再難出貴子,窮人往往比富人更容易放棄

一句寒門再難出貴子,刺痛了多少人的心?為何現在的人嘴上說著學歷無用,但是還是逼迫著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因為中國的應試教育雖然還有很大的不足,但是相對於而言還是一種公平的人才選拔過程。

多年以前《變形記》節目的播出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關注,大家在思考,這樣的節目到底還有沒有播出的必要,看似對等的交換,但是對於窮人家的孩子公平嗎?

對於富人家的孩子這是一次造星的機會,但是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講,留下的只是無盡的落差,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農村的孩子在體驗過富人的生活後,回到農村後該怎麼面對這份落差?雖然不乏有那些感受光明後奮起直追,最後功成身就的存在,但是更多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會選擇放棄。

窮人往往比富人更容易放棄,這是為什麼?

家庭環境

我們的出身根本由不得我們選擇,貧窮和富貴從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被確定。

貧窮的人經常會羨慕富人享有的資源,他們不會去考慮富人想要擁有現在的財富,到底經歷了什麼,遇到什麼樣的窘境,因為他們看不到,他們沒有這個認知。就像富人在小的時候享受優秀的教育,想不到有人可能上不起學;在安靜環境下學習的時候,想不到有人可能連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都沒有;在去參加各種夏令營,開闊眼界的時候,想不到有些人可能除了課本之外,連其他課外讀物都沒有。

富人往往能更早的接觸到其他事物,然後在競爭同一個東西的時候,更容易脫穎而出。家庭環境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其實是我們的認知。

選擇加劇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就拿一個大家都會面臨的問題,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大多數人選擇的都是當前社會中,比較吃香的職業,在自己的父母和親戚的建議之下,選擇那個看似前途無量的專業,但是他們真的了解嗎?有多少是經過道聽途說?

我們不知道,因為我們的認知還不如父母,我們不知道這個專業是不是一個夕陽職業,我們也不清楚這個職業畢業之後,工作情況和工資狀況,我們大多數都是在被迫的做出選擇,前方是深淵還是天堂,需要我們親身去體驗。

父輩的認知差距會影響到我們的選擇,而且基於我們的家庭環境,我們沒有重新選擇這個選項。別人的的選擇每次都是對他有利,而我們的選擇全靠運氣,稍有差池,差距就會直線拉大。

選擇的失誤,對富人而言,不過就是再來一次,但對於我們來講,失敗了就沒有然後了。我們因為這次失敗,很容易就會陷入到自我否定中,可能這對於我們來講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然後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我們被迫的接受現狀,然後成為芸芸眾生中很普通的一員,再也掀不起任何波浪。

【結語】

可能有人會講逆境中,才容易出人才,但是有幾個人能從逆境中爬出來,可能一百人中只有一個人從裡面遍體鱗傷的爬出來,剩下的人都倒在了衝鋒的路上。

從一開始,我們就落後於人,認知的不對等,讓我們常常會錯誤的選擇,錯誤的選擇讓我們和別人間的差距拉大,然後開始對自己進行自我否定,最後無奈的接受現實,告訴自己:現在的生活其實挺好的。

我們一步一步的成為了當年,我們曾經看不起的人,一步一步磨滅了自己內心的熱血,變成了普通人。所以我們對自己的後輩做出要求,希望他們不要走我們的老路,學習是最快捷的一個途徑,培養他們的興趣,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他們的認知,告訴他們:你能行。

最後向大家提一個問題:你現在的生活,是你自己追求來的,還是無奈妥協的結果?

相關焦點

  • 寒門再難出貴子
    最近話題人物何猷君成為每個學生心目中的偶像,人帥、有錢、關鍵還有才華;近日郭晶晶一家參加了一場馬拉松親子跑比賽,賽後採訪霍啟剛爆兒子的料,跑步途中他勸兒子累了休息一下,霍中曦說:「不行啊,我停下來就會輸。」但是也有極端的例子,一名23歲小夥楊鎖,神志正常,四肢健全,居然活活餓死在自己家裡。為何豪門貴子那麼拼,寒門卻富養出敗家子?
  • 他們說寒門再難出貴子,真的是這樣嗎?
    面對「寒門再難出貴子」的現實,我們依然可以淡定的說一句「so what?」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金融八卦女(ID:jinrongbaguanv),作者黃明亮。寒門何以再難出貴子?大概一年以前,有段視頻在網上瘋傳,北大才女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的決賽演講《寒門貴子》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有人說,她用四分多鐘的演講讓整個世界沉默。
  • 寒門真再難出貴子嗎?
    你覺得自己是家境普通甚至出身貧寒的人嗎?我想大多數人都是吧。因為,據數據統計,我國富人僅佔比3%,中產階級佔比百分之87%,以下都是窮人。之前有一位在銀行工作了十年的資深人力資源管理師,他在網絡上發表了一篇帖子叫做「寒門再難出貴子」,意思就是窮人家的孩子想要出人頭地,比我們父輩那代更難了,引發了非常熱烈的討論。今天,我這個不起眼的窮人,想對此發表一下我的觀點,我出生農村家境貧寒,這一路走來,難嗎?難!
  • 寒門難出貴子?看鄭強、曹德旺、陳丹青怎麼說
    教育的問題一直受普羅大眾的關注,學區房能夠炒出天價,也都是因為中國家長對孩子的基礎教育極其重視。教育一直都是中國家長的心頭大事。而近年來,"寒門難出貴子"的話題甚囂塵上,無不體現著中國廣大普通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憂心。而來自不同領域的佼佼者,都對"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話題有不同見解。
  • 寒門為什麼難出貴子?是資源的差距
    2017年北京狀元熊軒昂在採訪中也道出了寒門難出貴子的原因。因為教育資源供給不平衡,中產之上的家庭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效果,這是多數人認同寒門難出貴子的原因。富人的孩子更有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而窮人的孩子更容易被埋沒。要注意的是,美國可是提倡&34;,而且獎學金機會很多的國家。
  • 為何寒門難出貴子?很多人拼盡全力的,或許只是別人的唾手可得!
    前些年《變形計》播出的時候,城市孩子的生活與農村孩子的境況形成了很明顯的對比,如果不是這次機會,農村孩子可能連出大山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在年幼之時就已經負擔起家庭的重擔。而再看那些城市中的孩子,他們生活奢侈,父母對他們百般寵愛,肆意揮霍著自己的人生。很多人說這檔節目是富人們的遊戲,因為很多人靠此為自己賺取了關注度。
  • 寒門難出貴子,窮人難翻身,生活中這句話不無道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好多富人家庭的孩子長大後都是過得很好,無論生活還是工作,但是好多農村貧困家庭從小到大都很難改變生活現狀,就算有少少改變都被人稱為鳳凰男、鳳凰女,一直擺脫不了窮人的這個帽子。正所謂寒門難出貴子,這句話不是沒道理的。富人後代易再富,窮人後代難翻身是有一定原因的。
  • 「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再難出「貴子」?但這個社會之所以熱望湧動、之所以夢想難絕,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窮人的孩子也能魚躍龍門」,靠的恰恰是以努力逆襲命運。「寒門」究竟怎麼出「貴子」是一回事,「寒門」能不能出「貴子」是另一回事——後者而言,更為關鍵。
  • 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寒門到底能不能出貴子?
    「寒門難出貴子」為何寒門難出貴子?寒門相對應的就是豪門,就是望族,通俗的話叫做有錢人家,有權有勢的,這樣的家庭培養的孩子,出現貴子的情況是不是相對就更高了。「寒門難出貴子」,之所以是寒門,首先這個家庭的掌門人,他很有可能是一個懶惰的人,是一個不願意付出的人,是一個自私的人,是一個沒有學歷、不愛學習、不愛成長的人,因此不成功的概率是比較高的。如果父母不愛學習,不願成長,思想落後,甚至不願意付出,等等這些行為習慣、性格特質,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成為這樣的人的概率是很高的。窮人是因為有窮人的思維、習慣、心態才導致成為窮人!
  • 為什麼說寒門難出貴子?
    在古代有一種說法叫「寒門出貴子,白門出公卿,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大意為,將相本來不是天生的富貴種,貧窮人家的孩子發奮努力,也可以成為棟梁之材,取得一番成就,為家族改變了命運,為社會貢獻了價值。那為什麼有人說寒門難出貴子呢?
  • 考上清華大學生,五分之一來自寒門,寒門又出貴子?
    為何在當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論調下,出現了這麼多寒門貴子?1、退無可退,只有背水一戰很多農貧地區的學生,從小在苦難的家庭長大,靠著三畝地維持生計。如果他們不好好讀書,能幹嗎?寒門如何多出貴子?1、貧窮不是自己放棄的藉口,貧窮應該成為自己努力的動力從小,我們讀書就會被教育要好好讀書,長大要有出息,出人頭地。
  • 寒門再難出貴子,勵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你,一開始就輸了
    因為輸在起跑線就意味著輸了未來,要想改變命運必須從教育出手。那麼,知識能改變命運嗎?教育能改變階級嗎?也許這是所有人都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教育就是一個死循環,寒門再難出貴子?如此下去,富人會一直富,窮人會一直窮,命運就會想基因一樣一代代遺傳下去,寒門再難出貴子。對不起,我們不能做朋友在影片《起跑線》裡,拉吉一家從西裝革履的中產到水深火熱的貧民區,雖然笑料百出,但也讓大家體會到了這種貧富之間的巨大差距。
  • 為什麼寒門再難出貴子?
    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盼望能夠過上好的生活,一步步爬上去!所以自古就有 寒門出貴子這句話!但是現在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了!作為一個農村出生的我,根據我的見解和經歷,客觀分析一下為什麼寒門難處貴子?1 貧窮的教育資源。 有的人生來命好,出生就是別人的終點。但是那些出生在社會最底層的人,他們的家庭沒有關係,沒有人脈,沒有收入。窮人家的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讀書。
  • 「寒門再難出貴子」還是「窮人家的孩子更有出息」?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窮人家的孩子更有出息」這句話越來越懷疑,取而代之流行起來的反而是「寒門再難出貴子」,那麼到底哪種說法更有道理呢?一、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自古就有這樣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人的孩子容易出人頭地,那是因為他們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他們不怕吃苦,不怕失敗,堅忍不拔的性格。職場上,這樣的性格是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再看普通家庭的孩子,不愁吃穿,無憂無慮。
  • 寒門難出貴子,我們才更應該感謝高考
    超級演說家第二季冠軍得主劉媛媛,在「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演講中,舉了一個這樣的例子:英國有一部紀錄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訪問了12個來自不同階層的7歲的小孩,每七年再回去重新訪問這些小孩,到了影片的最後就發現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
  • 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時代,高考對於窮人階級還有多大意義?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來臨了,可以說高考是我國如今唯一比較公平的選拔人才的平臺,分數的高低唯有在這裡不會附加社會關係家庭背景,以前高考是雞窩飛出金鳳凰的唯一途徑,但是現在的時代背景下大多數人都被社會的階級固化影響覺得高考已經沒那麼大的含金量,高考再也不是8.90年代時的龍門,鯉魚即使越過也很難再成龍
  • 鄭強、曹德旺、陳丹青談寒門難出貴子!北大才女劉媛媛卻不認同
    關於寒門難出貴子的問題,最具有代表性的還有幾個人的觀點:一個是曹德旺,一個是鄭強教授,一個是陳丹青。鄭強教授談寒門難出貴子!主持人問鄭強教授:為什麼寒門現在再難出貴子?鄭強教授針對寒門難出貴子談到,實際真正阻礙寒門難出貴子的是自主招生,在自主招生必須控制人數,不然對農村孩子來說太不公平了。鄭強教授:自主招生在民眾當中已經出現了異化,因為我的學生也要高考,成績好的怕失誤,平時成績不好的希望來點特長拔點分。
  • 寒門再難出貴子?歷年高考狀元身份曝光,背景「非同一般」
    在一場演講節目中,北大女生劉媛媛的演講揭示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真相,和京譽君一起來看看吧:北大某副教授做過一個統計:80年代,北大學生三成出自寒門;90年代,寒門比例開始下滑;2000年後,寒門學子比例僅佔一成多。BBC拍過一部紀錄片《人生七年》,他們用了7個7年,跟蹤了一群不同階層的孩子,最後發現:窮人的孩子長大後,大多依然是窮人;富人的孩子長大後,大多依然是富人。
  • 窮人孩子與富人的孩子到底有什麼區別?
    在富人眼裡時間就是金錢,他們更願意用錢去買時間。窮人眼裡只有錢,總想著怎麼才能多省錢,寧可多走遠幾公裡去買打折的商品,也不願意花原價購買,對於他們而言金錢遠遠勝過時間價值。巴菲特曾說過:一旦你有了省錢的腦子,就不會有精力培養一個掙錢的腦袋,所以你窮的很穩定!因此富人家庭培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成功的,而窮人家庭的孩子成功佔極少數。
  • 寒門再難出貴子是啥原因?能否尋找可能翻身的方法
    很早就有寒門再難出貴子之說,直至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今天,也照樣擺脫不了階級慣性。有人認為網際網路可以使教育資源公開化,讓貧困家境的學生可以上到優秀教師的網課。但這不夠,遠遠不夠。窮學生不僅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落後,還有窮人家裡的營養健康觀念,正如以前省吃儉用是美德,對於沒有過多收入的窮人家庭,自然就會少吃肉,少吃某些,導致的結果是,窮人的孩子缺乏營養,經過一寫調查發現,缺乏維生素學習普遍比營養足夠的學生差,可能是身體的營養不良導致了記憶力,注意力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