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9月26日報導(編譯:大黃)
大數據能提供完美的婚介服務麼?臉書近日在哥倫比亞測試全新的約會功能。該功能的核心是通過算法,根據臉書獨有的用戶信息,在app主頁中推薦約會對象。臉書約會功能沒有選擇別的app那樣划來划去的炫酷特性。用戶熟悉的,不那麼咄咄逼人的UI或能讓臉書廣大單身用戶願意選用該功能。
該功能最初在今年五月的臉書年度開發者大會上公布。公司公布了一系列特性:限定每個用戶每日只能向一百人表達興趣;推薦對象的照片和有關其本人的信息都會在醒目處顯示;默認設置將同時推薦陌生人和朋友的朋友,可以通過修改設置只顯示沒有聯繫的人。如果測試進展順利,期待臉書本著其構築緊密聯繫的使命,將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這一功能。
臉書約會的產品經理Nathan Sharp在關於公司的戰略目標和將如何從強勢在線約會軟體中分流用戶的採訪中告訴記者,「我們團隊的目標是讓臉書成為最適合網戀的場所。」首先,臉書約會並不打算和通過划來划去在無數目標中選擇約炮對象的Tinder競爭。臉書約會的對手是eHarmony,Hinge,OKCupid這些尋找終身伴侶的相親軟體。臉書約會的賣點是隱私,該功能可以手動開關,幾乎完全基於臉書本身的數據構築。
「我們期待創造出的產品能促使用戶去探索在個人資料和卡片背後的人。我們像構築一個重視思考而不是衝動的系統。我們想讓用戶考慮對方照片之外的事。」
如果臉書約會被市場接納,臉書肯定又要賺翻了。但目前還沒有加入廣告或會員功能的盈利計劃。臉書正努力在衰退中的新聞推送市場和其本身品牌危機中試圖存活。此時躋身相親做媒的行當確是明智的選擇。
臉書約會的機制
已婚的產品經理Sharp說道:「在網際網路最早期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在各種平臺上見證約會功能了。」他笑道,「臉書約會絕對能受到單身年輕人的歡迎。」在2004年的時候,在線約會的名聲還很爛,而如今的美國有超過1/3的婚姻始於網際網路上的相遇。臉書有充分地觀察各路約會應用遭遇的困境,現在,它已經準備好應對一切困難的方案了。
在更多國家和地區開放後,首先,超過18歲(或其他當地成年年齡)的用戶將會在新聞推送中看到一條邀請他們嘗試臉書約會的信息。之後他們就可以在書籤頁中看到一個相應的快捷方式。目前階段臉書約會僅限移動端使用,將在退出時捆綁與iOS和安卓端應用上。
用戶自願加入後,將通過手機的定位服務驗證所在地信息。接著,用戶將決定在自我介紹中填寫諸如工作、教育、信仰、身高、家庭等情況。臉書提供各種性別和自我認知的選項。填完自我介紹後,用戶將在自己Po到臉書或鏈在Instagram上的照片中選擇最多12張放到介紹信息裡。再回答最多最多二十條諸如「你心目中完美的一天是什麼樣的?」或者「你會跟著什麼樣的歌一起唱?會唱多大聲」之類的問題,臉書約會的介紹信息就完成了。
用戶可以通過包括距離(最大距離為100公裡),是否有子女,宗教信仰,身高和年齡在內一系列選項來定製推薦列表。之後就可以在主頁的推薦約會對象列表中挑選了。用戶可以「解鎖」參與的活動和群組來發現同樣參與這些項目的人。用戶在臉書上拉黑的人不會顯示在約會中。不過單純取關的前任說不定會彈出來。如果想看下一個推薦對象,用戶要麼表示對當前這位不感興趣,要麼選擇一條個人簡介的內容對此發一個(理論上應該是相關的)消息過去。無論如何,這樣操作後,先前的對象就不再可見了。
這條消息僅限文字和表情,將通過特殊的臉書約會聊天區域而不是臉書自己的信息服務傳遞,最終將在接收方「對我感興趣的人」標籤中顯示。發出方不會得到是否已讀的提示。如果接收方選擇回復,那麼他們會轉到臉書的對話標籤下繼續聊天。這裡,他們可以決定是在網絡上繼續發展還是找個機會線下見面。
Sharp坦言「但凡想控制整個流程的,都會遇到各種無法預測的問題。」臉書特地設定了不讓用戶發照片(沒錯,就是針對你,屌照)用戶就該老老實實的通過仔細了解對方的背景信息(和一些原創的撩妹技巧)來獲得對方的親睞和回應。這個系統也讓任何人都沒法兒關注或騷擾選擇忽視他們的對象。總的來說,臉書成功的創建了一個沒有隱私侵犯或者其他大問題的約會系統。
為什麼選擇臉書約會?
從今天開始,哥倫比亞的用戶將可以創建自己的臉書約會信息。在有充分用戶加入該伺服器按,臉書不會開始推薦約會對象。Sharp告訴記者:「不會等太久就會開始的。」為什麼首先在哥倫比亞測試?Sharp表示這是因為大量南美民眾都接受了網戀。在哥倫比亞臉書擁有三千萬月活躍用戶,公司可以在幾大都市圈追蹤用戶數據。
關於臉書約會的構築還有很多值得回答的問題。Sharp帶記者走過了其團隊決心將臉書約會從一個構想變為成熟產品的決策制定歷程。在此,記者將講解臉書約會的規則、特性並解釋這些設定背後的原因。
1.深刻的關係不是一夜情。因為「深刻」是臉書進入「高質量時間」年代的新關鍵詞。一個擁有海量個人信息和興趣數據的公司理所當然提供長期伴侶和擇偶推薦服務,而不是一夜情。
2.自願加入而不是自動加入。Sharp謙虛的表示,這條規則是因為「並不是每個單身狗都想要約會,也不是每個想約會的人都願意網戀,哪怕選擇網戀的人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通過臉書來選擇自己的伴侶。」
3.內置於臉書而不是作為獨立應用。這降低了用戶行為門檻。服務只有有人用了才能實現價值。
4.朋友的朋友和完全陌生人。Sharp表示,設置這條規則是因為很多人最大的恐懼是「我的親朋好友會看到這個嗎?」已經是朋友的人不需要我們撮合認識,他們自己心裡清楚要不要約對方出去。
5.新的個人資料而不是用已有的資料也。因為有些用戶會期待展示自己的另一面或者不願意在公開場合展示自己的性取向。只有你的名字和年齡是直接由臉書資料導入臉書約會的。
6.訊息和回應而不是兩個人一起向右劃。因為臉書期待用戶明確表達對對方的興趣,用戶必須發送一條星系並期待對方的回應。而不是無盡的向右劃然後等著匹配或者回應。Sharp表示「這樣更多的權力就在回應者手裡了。」
7.同臉書本體分離的資料和聊天系統。因為設計團隊不想讓用戶擔心自己的隱私,也不想讓各種求偶信息充斥在臉書主內容中。
8.真實年齡和地理信息而不是自述。因為臉書不想讓人通過這個系統釣魚,也不想讓距離太遠,實踐中見面可能極低的人匹配在一起。
9.通過活動和群組而不是單純隨機性匹配。因為一張照片絕不是選擇終身伴侶的依據。長期關係的關鍵在於興趣的重疊。在這個系統下匹配成功率會顯著提高。
最終的結果就是這樣一款無論從可用性的較短還是追求的角度,極致追求便利的在線相親產品。產品特性鮮明的普適性可能在一般人眼中讓人害臊。不過只臉書約會的用戶可以看到臉書約會的用戶。儘管如此,令人害臊地截屏依然有可能出現。很期待臉書約會的市場和開發策略將如何應對這些。
臉書在這一市場真正的優勢是其掌握的海量個人數據。臉書可以分析將自己歸類為正在戀愛的用戶特徵,什麼樣的用戶會對什麼樣的用戶的交友請求或信息回應。在配對這一方面,臉書可以將地理位置相近或GPS信息有交集的人,喜歡相同品牌或餐館的人,觀看或分享同一來源視頻或新聞的人匹配到一起。而Tinder這樣的應用只能夠提供最表面的配對服務。將臉書的所有數據構築出關於誰會喜歡誰的分析將會是其數據科學家們面臨著的巨大挑戰。
最關鍵的問題是,臉書會投入多少能量來幫助臉書約會成功。這一特性的生存取決於臉書能多勤快的催促單身用戶開啟該功能。不像真的很爽的劃劃樂,臉書約會需要依賴他的效用吸引用戶。臉書品牌正經歷一個關鍵的轉變期。用戶或不願意將自己的隱私信息託付給臉書。
Sharp總結道,「隨著過去幾年一系列事件的展開,隱私變得越來越重要。」沒人願意讓自己的數據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流入到黑心政治分析中心當成選戰的炮灰。分析用戶的讚賞和連結的信息讓臉書在約會配對上有不可匹敵的準確性。如果人們都這樣來尋找伴侶,生活會變得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