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測試Facebook全新約會功能:用大數據匹配靈魂伴侶能成功嗎?

2020-12-22 獵雲網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9月26日報導(編譯:大黃)

大數據能提供完美的婚介服務麼?臉書近日在哥倫比亞測試全新的約會功能。該功能的核心是通過算法,根據臉書獨有的用戶信息,在app主頁中推薦約會對象。臉書約會功能沒有選擇別的app那樣划來划去的炫酷特性。用戶熟悉的,不那麼咄咄逼人的UI或能讓臉書廣大單身用戶願意選用該功能。

該功能最初在今年五月的臉書年度開發者大會上公布。公司公布了一系列特性:限定每個用戶每日只能向一百人表達興趣;推薦對象的照片和有關其本人的信息都會在醒目處顯示;默認設置將同時推薦陌生人和朋友的朋友,可以通過修改設置只顯示沒有聯繫的人。如果測試進展順利,期待臉書本著其構築緊密聯繫的使命,將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這一功能。

臉書約會的產品經理Nathan Sharp在關於公司的戰略目標和將如何從強勢在線約會軟體中分流用戶的採訪中告訴記者,「我們團隊的目標是讓臉書成為最適合網戀的場所。」首先,臉書約會並不打算和通過划來划去在無數目標中選擇約炮對象的Tinder競爭。臉書約會的對手是eHarmony,Hinge,OKCupid這些尋找終身伴侶的相親軟體。臉書約會的賣點是隱私,該功能可以手動開關,幾乎完全基於臉書本身的數據構築。

「我們期待創造出的產品能促使用戶去探索在個人資料和卡片背後的人。我們像構築一個重視思考而不是衝動的系統。我們想讓用戶考慮對方照片之外的事。」

如果臉書約會被市場接納,臉書肯定又要賺翻了。但目前還沒有加入廣告或會員功能的盈利計劃。臉書正努力在衰退中的新聞推送市場和其本身品牌危機中試圖存活。此時躋身相親做媒的行當確是明智的選擇。

臉書約會的機制

已婚的產品經理Sharp說道:「在網際網路最早期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在各種平臺上見證約會功能了。」他笑道,「臉書約會絕對能受到單身年輕人的歡迎。」在2004年的時候,在線約會的名聲還很爛,而如今的美國有超過1/3的婚姻始於網際網路上的相遇。臉書有充分地觀察各路約會應用遭遇的困境,現在,它已經準備好應對一切困難的方案了。

在更多國家和地區開放後,首先,超過18歲(或其他當地成年年齡)的用戶將會在新聞推送中看到一條邀請他們嘗試臉書約會的信息。之後他們就可以在書籤頁中看到一個相應的快捷方式。目前階段臉書約會僅限移動端使用,將在退出時捆綁與iOS和安卓端應用上。

用戶自願加入後,將通過手機的定位服務驗證所在地信息。接著,用戶將決定在自我介紹中填寫諸如工作、教育、信仰、身高、家庭等情況。臉書提供各種性別和自我認知的選項。填完自我介紹後,用戶將在自己Po到臉書或鏈在Instagram上的照片中選擇最多12張放到介紹信息裡。再回答最多最多二十條諸如「你心目中完美的一天是什麼樣的?」或者「你會跟著什麼樣的歌一起唱?會唱多大聲」之類的問題,臉書約會的介紹信息就完成了。

用戶可以通過包括距離(最大距離為100公裡),是否有子女,宗教信仰,身高和年齡在內一系列選項來定製推薦列表。之後就可以在主頁的推薦約會對象列表中挑選了。用戶可以「解鎖」參與的活動和群組來發現同樣參與這些項目的人。用戶在臉書上拉黑的人不會顯示在約會中。不過單純取關的前任說不定會彈出來。如果想看下一個推薦對象,用戶要麼表示對當前這位不感興趣,要麼選擇一條個人簡介的內容對此發一個(理論上應該是相關的)消息過去。無論如何,這樣操作後,先前的對象就不再可見了。

這條消息僅限文字和表情,將通過特殊的臉書約會聊天區域而不是臉書自己的信息服務傳遞,最終將在接收方「對我感興趣的人」標籤中顯示。發出方不會得到是否已讀的提示。如果接收方選擇回復,那麼他們會轉到臉書的對話標籤下繼續聊天。這裡,他們可以決定是在網絡上繼續發展還是找個機會線下見面。

Sharp坦言「但凡想控制整個流程的,都會遇到各種無法預測的問題。」臉書特地設定了不讓用戶發照片(沒錯,就是針對你,屌照)用戶就該老老實實的通過仔細了解對方的背景信息(和一些原創的撩妹技巧)來獲得對方的親睞和回應。這個系統也讓任何人都沒法兒關注或騷擾選擇忽視他們的對象。總的來說,臉書成功的創建了一個沒有隱私侵犯或者其他大問題的約會系統。

為什麼選擇臉書約會?

從今天開始,哥倫比亞的用戶將可以創建自己的臉書約會信息。在有充分用戶加入該伺服器按,臉書不會開始推薦約會對象。Sharp告訴記者:「不會等太久就會開始的。」為什麼首先在哥倫比亞測試?Sharp表示這是因為大量南美民眾都接受了網戀。在哥倫比亞臉書擁有三千萬月活躍用戶,公司可以在幾大都市圈追蹤用戶數據。

關於臉書約會的構築還有很多值得回答的問題。Sharp帶記者走過了其團隊決心將臉書約會從一個構想變為成熟產品的決策制定歷程。在此,記者將講解臉書約會的規則、特性並解釋這些設定背後的原因。

1.深刻的關係不是一夜情。因為「深刻」是臉書進入「高質量時間」年代的新關鍵詞。一個擁有海量個人信息和興趣數據的公司理所當然提供長期伴侶和擇偶推薦服務,而不是一夜情。

2.自願加入而不是自動加入。Sharp謙虛的表示,這條規則是因為「並不是每個單身狗都想要約會,也不是每個想約會的人都願意網戀,哪怕選擇網戀的人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通過臉書來選擇自己的伴侶。」

3.內置於臉書而不是作為獨立應用。這降低了用戶行為門檻。服務只有有人用了才能實現價值。

4.朋友的朋友和完全陌生人。Sharp表示,設置這條規則是因為很多人最大的恐懼是「我的親朋好友會看到這個嗎?」已經是朋友的人不需要我們撮合認識,他們自己心裡清楚要不要約對方出去。

5.新的個人資料而不是用已有的資料也。因為有些用戶會期待展示自己的另一面或者不願意在公開場合展示自己的性取向。只有你的名字和年齡是直接由臉書資料導入臉書約會的。

6.訊息和回應而不是兩個人一起向右劃。因為臉書期待用戶明確表達對對方的興趣,用戶必須發送一條星系並期待對方的回應。而不是無盡的向右劃然後等著匹配或者回應。Sharp表示「這樣更多的權力就在回應者手裡了。」

7.同臉書本體分離的資料和聊天系統。因為設計團隊不想讓用戶擔心自己的隱私,也不想讓各種求偶信息充斥在臉書主內容中。

8.真實年齡和地理信息而不是自述。因為臉書不想讓人通過這個系統釣魚,也不想讓距離太遠,實踐中見面可能極低的人匹配在一起。

9.通過活動和群組而不是單純隨機性匹配。因為一張照片絕不是選擇終身伴侶的依據。長期關係的關鍵在於興趣的重疊。在這個系統下匹配成功率會顯著提高。

最終的結果就是這樣一款無論從可用性的較短還是追求的角度,極致追求便利的在線相親產品。產品特性鮮明的普適性可能在一般人眼中讓人害臊。不過只臉書約會的用戶可以看到臉書約會的用戶。儘管如此,令人害臊地截屏依然有可能出現。很期待臉書約會的市場和開發策略將如何應對這些。

臉書在這一市場真正的優勢是其掌握的海量個人數據。臉書可以分析將自己歸類為正在戀愛的用戶特徵,什麼樣的用戶會對什麼樣的用戶的交友請求或信息回應。在配對這一方面,臉書可以將地理位置相近或GPS信息有交集的人,喜歡相同品牌或餐館的人,觀看或分享同一來源視頻或新聞的人匹配到一起。而Tinder這樣的應用只能夠提供最表面的配對服務。將臉書的所有數據構築出關於誰會喜歡誰的分析將會是其數據科學家們面臨著的巨大挑戰。

最關鍵的問題是,臉書會投入多少能量來幫助臉書約會成功。這一特性的生存取決於臉書能多勤快的催促單身用戶開啟該功能。不像真的很爽的劃劃樂,臉書約會需要依賴他的效用吸引用戶。臉書品牌正經歷一個關鍵的轉變期。用戶或不願意將自己的隱私信息託付給臉書。

Sharp總結道,「隨著過去幾年一系列事件的展開,隱私變得越來越重要。」沒人願意讓自己的數據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流入到黑心政治分析中心當成選戰的炮灰。分析用戶的讚賞和連結的信息讓臉書在約會配對上有不可匹敵的準確性。如果人們都這樣來尋找伴侶,生活會變得更加便捷。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靈魂伴侶存在嗎?算了,該去相親約會了,約會是appointment嗎?
    甚至呢,有些人即使到了適婚年紀,甚至是晚婚年紀卻還是母胎單身,始終堅持著自己的自由,等待著自己心中那所謂的靈魂伴侶。靈魂伴侶,這是一個多麼高級、純潔、神聖、觸不可及的人呀!光是說到這四個字就足以讓天下所有的人都心心嚮往。可是,最終的我們又有多少人找到了那個靈魂伴侶呢?
  • 一鍵匹配靈魂伴侶,soul溫暖陪伴漫漫長夜
    一鍵匹配靈魂伴侶,soul溫暖陪伴漫漫長夜 忙碌一天回到家,洗去一身疲憊,入睡前的幾分鐘你們會用來幹嘛?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玩會手機,跟朋友吐槽幾句這一天的生活。可是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十點鐘給朋友發過去「在幹嘛」,醞釀了一肚子下面要說的話,愣是等不來回復。直到第二天睡醒打開手機,才看到姍姍來遲的「沒幹嘛」。
  • 【網警提醒】靈魂匹配的不一定是伴侶,可能是騙子!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於是近幾年的社交軟體都開始在匹配上下功夫按著自己的喜好要求匹配到的一定就是合適的另一半嗎?於是小A便在該平臺註冊帳戶並投資了兩萬元,當天便盈利了三千元成功提現。兩天後,小王鼓勵小A再充值十萬元,小A充值後再次盈利並提現成功。沒過幾天,小王勸說小A繼續投資,由於高額的收益和對小王的信任,小A再次投資了二十萬元。可是這一次提現卻失敗了。
  • INFJ的靈魂伴侶探索之路
    如果能有一套靈魂伴侶尋找指南就好了。是的,現狀總是這麼尷尬,就像我們上了十幾年的學依然學不會該怎麼找工作一樣,怎麼談戀愛、怎麼找到最適合的伴侶更是沒人教,所以我們身邊才充斥著那麼多比狗血電視劇還要狗血的情感倫理劇每天都在上演。幸福在哪裡呀,幸福在哪裡?
  • 《奇葩說》熱議「Soulmate」 年輕人究竟期待怎樣的靈魂伴侶?
    《奇葩說 第6季》第九期的辯題是,「伴侶有個異性Soulmate,該介意嗎?」節目一播出,「Soulmate」的百度指數馬上飆升到4974,為本月最高。根據云和數據,《奇葩說 第6季》市場佔有率目前排名第二,僅次於《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三季》,觀眾平均年齡為25歲。這個備受95後觀眾熱議的「Soulmate」,究竟透露了當下年輕人怎樣的社交觀?
  • Soul 的「不看臉」社交零零後,這個「靈魂匹配」的故事可以講多久?
    「靈魂」一說或許不可信,但大多數人都曾幻想過擁有一位靈魂伴侶,雙方的感情聯結是基於共同的興趣、三觀和審美。產品調性、UI設計到產品功能,Soul 都試圖在營造一個重視心靈與興趣的社區,主張「不看臉」。這個「不看臉」的社交平臺,甚至把 Soulmate(靈魂伴侶)這個英文單詞設置成一個隱藏元素,每一個註冊了 Soul 的用戶,都會參與到一個帶有遊戲屬性的環節:隨著匹配出的用戶一對一聊天時長的增加,8個字母會逐一點亮,最終點亮Soulmate圖標,開通二人的共同主頁。
  • 《奇葩說》熱議異性Soulmate 不如來Soul和你的靈魂伴侶一見如故
    《奇葩說》第六季第九期辯題引起了全網熱議:「伴侶有個異性Soulmate,我該介意嗎?」辯手傑夫說,「伴侶主要負責當牛做馬,Soulmate負責靈魂共鳴」。而詹青雲更進一步,如果你有靈魂伴侶,就應該衝破一切束縛,跟TA在一起。「找到一個你願意跟他敞開心扉的人,比找一個看起來般配的人重要太多了,不論在哪裡我們都是心靈相通,這就夠了。」 而反方辯手弱化了Soulmate的意義,定義靈魂伴侶不過是有共同愛好、三觀一致的夥伴。
  • 深度 | 大數據算法應用的測試發展之路
    測試技術作為工程技術的一部分,也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在同步演進,在當下 DT 時代,如何測試和保障一個基於大數據的應用的軟體質量,成為測試界的一個難題。本文通過系統性地介紹阿里巴巴 AI 中臺的技術質量體系——搜索推薦廣告應用的質量是如何測試的,來嘗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借鑑,歡迎斧正,以便改進。
  • 「數據+婚戀」時代來臨 珍愛網大數據驅動高效婚戀
    通過挖掘和篩選用戶基本屬性,結合雙方的測試數據、行為數據客觀地分析篩選出符合用戶期待對象,這一行為節省了用戶盲目尋找的時間。而對於平臺來說,數據量十分龐大,用戶匹配的難度和技術要求較高,用戶畫像、溝通偏好、活躍程度等等信息都是算法要考慮到的數據。數據婚戀必須要藉助大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的手段,才能為用戶及時快速地匹配到適合的潛在對象。
  • 「大學專業匹配測試」發布 大數據助力考生填報專業
    中國網訊:近日,慕華尚測在百度教育正式上線了「大學專業匹配測試」。該測試是基於大數據分析,運用認知診斷和神經網絡等評價技術,通過評估學生知識、頭腦和興趣等指數,為學生推薦最適合自己的大學專業。它的前身是ATA(全球最大的智能化考試服務機構,NASDAQ:ATAI)旗下的考試測評研究院,專注於考試與評價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曾為眾多世界500強企業、政府機構和高等院校等單位提供人才評價與選拔的服務,積累了海量的人才評價與發展數據,深度了解不同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對學生的各項能力要求。
  • Facebook計劃推出約會功能 約會巨頭Match Group股價暴跌16%
    在線約會不僅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行業,而且還在持續健康增長,同時也是當今粘度最高行動應用程式平臺。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千禧一代每周花在約會應用上的時間驚人地達到了10個小時。隨著投資者對Facebook的壓力越來越大,不斷要求其扭轉用戶參與度不斷下降的現有局面,線上約會似乎是紙面上的完美良方。
  • INFP的靈魂伴侶探索之路
    正如馭爺「創建INFP莊園」的理想,INFP用他們的情感和幻想在現實世界中搭建自己的理想花園,使住進去的每個人都能被善良和美好的陽光溫暖。他們尋求深沉熾熱的感情共鳴,他們追求靈魂的深度交流,他們會為了理想伴侶一直等待,他們謹慎克制、膽怯多變,從不輕易交出自己所有的心,只為找到那個能夠醫治他們孤獨靈魂、也在等待被醫治的另一個孤獨靈魂。
  • 美國心理學家經典實驗:4分鐘的兩兩對視就能識別出「靈魂伴侶」
    文/Bear導讀:如果靈魂伴侶真的存在,你會認出他(她)嗎?而使自己達到完滿的另一半就被稱為「靈魂伴侶」。你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嗎?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只有另一個人的出現才能讓你變得完整嗎?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憧憬可能對「靈魂伴侶」都有著不一樣的認知,但我們不妨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倘若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你的靈魂伴侶,而且這位伴侶與你「千裡來相會」,當他(她)就站在你對面的時候,你會與他(她)相識嗎?
  • Facebook AI 用深度學習實現程式語言轉換,代碼庫遷移不再困難!
    Facebook AI的方法能夠將代碼從一種程式語言轉換為另一種程式語言,而無需數據進行訓練的AI系統。 Facebook AI已經證明TransCoder可以成功地在C ++,Java和Python之間完成語言轉換。TransCoder的性能優於開放原始碼的且基於商業規則的翻譯程序。
  • 一個人的情感共鳴和思維方式同步,自然有「靈魂伴侶」的感覺
    嚮往嗎?覺得這就是靈魂伴侶,命中注定嗎?我也希望你真有這樣的幸運。但事實是,你遇到的多半不是什麼「靈魂伴侶」,而是一個閱歷,智商,情商都在你之上的人。你所認為的那些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瞬間,不過是他「向下兼容」的結果。
  • 人到中年的你,需要有個「靈魂伴侶」!靈魂伴侶,遇到請珍惜
    靈魂伴侶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知音,一種是愛人。前一種如伯牙子期,後一種如寶玉黛玉。靈魂伴侶就是靈魂與靈魂之間的兩情相悅,是內心與內心的全然喚醒,是最真實的自己找到了另一個完美相配相契的自我。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 為了讓肥宅結婚,日本花20億,用AI分配「靈魂伴侶」
    經常看動漫的小夥伴,肯定對國家用AI分配對象這個梗不陌生《戀愛禁止的世界》、《心理測量者》等超多動漫裡都用過。這些動漫的大部分設定都是國家通過AI技術,為每個人匹配最佳對象,不過自由戀愛就不用想了,誕生基因最好的下一代,才是目的。現實生活中,日本政府的AI婚介服務,相對來說就人性化多了。
  • 剛剛Facebook高調推約會應用 「美國陌陌」慌了!
    有趣的是小扎還公布了一個約會應用,這是要進軍婚戀圈嗎?扎克伯格表示,Facebook正在建立清除歷史記錄功能,當你在使用網站或者APP時,它能夠使你看到發送給Facebook的數據,並能夠從你的帳戶中刪除這些信息,以及要求Facebook不再對其帳戶數據信息的搜集存儲。
  • 跟隨靈魂找到你 | soul產品分析報告
    功能是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靈魂伴侶。有匿名的私密blog,微信微博上發不出的話,默默記錄在案,而恰巧有陌生人在意。——(轉自百度百科)Soul是一款基於心靈的匿名社交APP。用戶可以在上面自由的表達自己,打造全新的社交身份。產品通過「化學反應匹配算法」一鍵推薦用戶可能喜歡的人,讓用戶通過在Soul上和聊得來的朋友溝通和交流來降低孤獨感,提升幸福感。
  • 深度體驗陌生交友 App:有趣的靈魂不多,性騷擾不少
    原標題: 深度體驗陌生交友 App:有趣的靈魂不多,性騷擾不少 現代人誰沒有點病?近年圍繞「社交」的「病」越來越多,人們「病」得越來越離奇,社交疲憊症、社交恐懼症、社交形象焦慮症…… 不見面交友,不看臉,人們的社交壓力是否就輕一點?以至於頭套紙袋的閃電約會開始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