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幼崽」都是早產兒?看似輸在起跑線,卻存在3個優勢

2020-11-27 糰子媽育兒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人們常說「十月懷胎」,娃在娘的肚子裡住到時間才會出生,嚴格來講280天左右才算一個完整的孕期。

但你知道嗎,從另一些角度來看,小嬰兒都是「早產兒」,其中原因看過就會理解。

為何說嬰兒是「早產兒」?

瑞士生物學家阿道夫·波特曼曾表示:胎兒超過42周再出生仍然屬於「早產兒」,並稱之為「生理性早產」。

這裡所說的「早產」和平時理解的不同,而是通過嬰兒的整體表現來看的,

1)身體各個部位沒有發育成熟

網友經常把小寶寶稱作「人類幼崽」,在他們身上一系列的表現真的很可愛,卻也讓父母操碎了心。

  • 小嬰兒三個月左右才會翻身、6個月左右才會坐,能夠獨立行走要大概一歲。
  • 嬰兒出生時囟門沒有閉合,視力尚未發育完善,弱小到讓人不敢碰。

反觀某些動物的幼崽,出生後幾分鐘就可以站起來,會緊緊抱住媽媽,人類幼崽能夠做到這樣的,恐怕只有哪吒了。

因此,單從身體發育成熟度和速度來看,人類幼崽整體是有些「早產」的。

2)「幼態持續」時間久

幼態持續是社會生物學的重要概念,也可以理解為減緩成熟的過程。

指生物後代出生後仍然保留幼年的特徵,並受父母的保護和養育,直到可以獨自生存的成長過程。

從新生兒開始需要一直被父母照顧,餵奶、換尿布、哄睡還要陪玩。

經歷嬰幼兒時期、青少年時期等,才會達到「成年」標準,人類幼崽擁有一個較長的幼態持續時期。

「早產」就代表輸了嗎?

人類幼崽的幼態持續通常要到小學甚至青春期左右,而動物幼崽只需要幾天、幾個月就結束,看上去我們好像輸了。

難道人類的孩子還沒有動物幼崽優秀嗎?並不是哦,正是因為這些「早產」的表現,才讓嬰兒出生和發育有優勢,並成長得更好。

「早產」也是人類幼崽的優勢

可能有人會覺得,既然說寶寶都是「早產」,那讓他在媽媽肚子裡再多住一段時間,可事實上這種「早產」也是人類幼崽的優勢。

★ 使得自己順利出生

在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時出生,對小嬰兒和產婦來說都是好事。

在沒有剖腹產時,胎兒沒有閉合的頭骨縫隙,柔軟的身體都利於順產,否則會讓媽媽和自己都處於危險中。

★ 在父母的保護下成長更安全

人類幼崽不能很快獨立,需要父母辛苦照顧,看上去是「沒能耐」的表現,卻讓它的成長更安全。

在父母身邊不會被別人欺負、不會輕易受傷,並且陪在父母的時間更久。

★ 成長慢,但更完美

嬰兒的成長速度慢,但這個過程中是給他身體、學習、性格等各個方面有足夠發育時間,越來越趨近於完美。

照顧小嬰兒確實會有些麻煩,但了解以上的事情後,就可找出的規律和注意事項。

照顧「人類幼崽」需要注意幾件事

1、耐心等待

不必讓小寶寶超前發育,規律的成長過程更有盼頭。

2、投入情感交流

嬰兒剛出生後雖然不會用語言交流,不會緊緊抱住媽媽,但他懂得情感交流。

照顧小嬰兒時不要太沉默,多跟他說話讓他看到大人表情,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並為語言能力打好基礎。

3、獨立性需要慢慢鍛鍊

人類幼崽不必像小動物一樣,出生後不久就脫離父母照顧,但一些小事上要培養獨立性。

例如上幼兒園之前學會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大一些後自己整理房間,再後來努力學習、工作有獨立生活能力。

糰子媽心裡話:

讓孩子慢慢走向獨立不是父母拋棄他,而是為了讓孩子一直進步,擁有更好的生活。

【今日話題】你覺得小嬰兒的另一種「早產」,還帶來了哪些優勢?

相關焦點

  • 「人類幼崽」都是早產兒?看似輸在起跑線,卻存在3個優勢
    但你知道嗎,從另一些角度來看,小嬰兒都是「早產兒」,其中原因看過就會理解。為何說嬰兒是「早產兒」?瑞士生物學家阿道夫·波特曼曾表示:胎兒超過42周再出生仍然屬於「早產兒」,並稱之為「生理性早產」。反觀某些動物的幼崽,出生後幾分鐘就可以站起來,會緊緊抱住媽媽,人類幼崽能夠做到這樣的,恐怕只有哪吒了。因此,單從身體發育成熟度和速度來看,人類幼崽整體是有些「早產」的。
  • 人類幼崽都屬於「早產兒」?短短九個月就能出生,卻具備三大優勢
    人類幼崽與動物幼崽相比是「早產兒」 但如果將人類的幼崽和整個自然界的幼崽相比,即使足月出生的孩子都是「早產兒」。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而馬和牛的幼崽生下來幾個小時就可以走路,海豚一出生就會遊泳,就連與人類相似的猩猩,一出生就可以緊緊抱住自己的媽媽。
  • 寶寶超42周出生,仍屬於「早產兒」?其實這就是人類幼崽的優勢
    一般來說,滿42周生產的寶寶才能叫足月兒,七八個月生產的都叫早產兒。但這屬於人類幼崽之間的對比,如果把人類幼崽放在整個自然界,實際上他們都屬於早產兒。瑞士生物學家阿道夫·波特曼就曾說過:胎兒超42周出生仍屬於早產兒,這種現象稱之為「生理性早產」。
  • 為什麼動物幼崽都不會嚎啕大叫,而人類幼崽會?
    許多動物在出生後很短的時間內就能獨立,長頸鹿能在出生後一小時內行走,貓鼬在兩個月大的時候就能捕食蠍子,而人類嬰兒在6個月大之前,甚至不能坐起來。科學上有一個主要的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人類嬰兒天生就很弱——因為人類都是早產兒。
  • 為什麼人類幼崽這麼能哭?
    貌似每個人在剛出生時都會隨著一聲響亮的哭泣降臨世界,從此以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幼崽時期的人類凡是經歷飢餓、冷熱、傷心或疼痛等各種因素,都會化為哭泣的情感釋放出來,你甚至能在任何場景之下都聽到一聲「哇」。反觀自然界的動物,雖哺乳動物都有悲傷的感情,但卻很少會看到動物幼崽的哭泣,甚至在哭泣中發出的響亮聲音。那麼,為什麼人類幼崽這麼能哭?
  • 小孩為什麼讓你操碎了心,因為人類小孩都是「早產兒」?
    瑞士的動物學家波特曼就提出過「人類都是早產兒」的理論,在自然界中像人類小孩一樣需要人操心的物種真得是獨一無二呢。很少有動物像人類的嬰兒一樣,有長達10個月的妊娠期,長達1年的哺乳期,還有漫長的監護期。多數種類的哺乳動物都是從嬰兒期直接進入成年期,而人類卻需要經過20年的幼崽期。生物學家認為人類發育慢並且幼崽脆弱,是因為需要更多時間發育大腦、培育智能。正是因為人類的智商卓越,幼體無法有效的控制自身運動,這才需要更長的時間達到平衡狀態。所以,人類嬰幼兒的「先天不足」,是為了獲得強大的智慧所付出的必要代價。
  • 斑鬣狗主動殺死幼崽,為何?科學家:動物界普遍存在獵殺幼崽行為
    而斑鬣狗卻有個習性,有些斑鬣狗會主動殺死其它鬣狗生的幼崽,也會殺死親戚生的幼崽,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在動物界,動物殺死幼崽是比較常見的事。科學界用「殺嬰」 這個名字來表達殺害幼崽的現象。殺嬰是殺害特定幼種的一種,人們已記錄了91個哺乳動物在內的多種物種中都有殺嬰現象,其中就包括斑鬣狗,在食肉動物中尤為常見。
  • 人類幼崽的哭聲,為什麼這麼大!!!
    「嚎啕大哭」這個漢語詞彙,最適宜的使用情景就是一個人類幼崽拼盡全力的放聲大哭。可謂小小的身體,大大的能量。而且更可氣的是,哪怕把耳機的降噪開到最大,嬰兒啼哭帶來的那種莫名其妙的煩躁,還是不能消解半分。於是你可能會想:為什麼,為什麼哭聲這麼大?人類為什麼進化成這個樣子,就不能小點聲嗎?不怕招惹叢林中的野獸嗎?我要是野獸我就一口把這家人叼走(開個玩笑)。
  • 沒有哪個人類幼崽可以拒絕一隻仿真貓咪玩偶
    小朋友們對於動物的好奇大概是與生俱來的,無論是和什麼小動物呆在一起,我敢保證,那隻小動物絕對逃不過人類幼崽的「魔爪」。無論是幼兒,還是成人,大都對於小動物有著天然的喜愛,不同的是,成人更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會以更合適的方式去表達,而幼兒,卻更懵懂,在沒有引導的情況下,表達方式會更加粗暴。
  • 為什麼動物幼崽都不會號啕大叫,怕驚動強敵?唯人類嬰兒會大哭?
    導讀:在自然界中,似乎就真的是這樣的一個規律,動物的幼崽在出生之後,都是非常安靜的,有時候父母外出覓食的時候,都是安安靜靜的待在巢穴裡等待父母的歸來,雖然有時候是嗷嗷待哺的狀態,但也不會像人類嬰兒那樣號啕大叫。
  • 260個物種,119個存在「殺嬰」行為,動物為何要給幼崽過不去?
    260個物種,119個存在「殺嬰」行為,動物為何要給幼崽過不去?「動物「殺嬰」行為在類、鳥類、嚙齒類、食肉類、靈長類等中是廣泛存在的,尤其是在哺乳動物中更為常見。劍橋大學的動物學家迪特爾·盧卡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行為生態學家伊莉絲·赫查德等研究人員曾對260個哺乳動物物種進行了觀察性研究,結果發現其中119個物種中存在「殺嬰」行為,另外141個物種沒有出現「殺嬰」行為。
  • 猴子出生就會走,為啥人類幼崽卻不行?三個原因,「弱」不是壞事
    猴子的孕期平均是6個月,人類是280天,但猴寶寶在剛出生沒多久,就有一定的活動能力,能夠脫離母猴蹣跚爬行,猴寶寶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膩著媽媽,媽媽爬到哪裡,他都會蜷縮在媽媽的懷裡,這一點跟大部分動物比較像,比如牛馬羊的幼崽,生下來就會走,可是人類卻不行,必須要經過漫長的撫養,他才能慢慢地學會自理。
  • 三不像動物:樹袋鼠,有著三個陰道、兩個子宮,幼崽只要糖豆大小
    有得就有失,樹袋鼠前肢那麼厲害,後肢相對而言就沒有陸地袋鼠那麼強壯。和陸地袋鼠不同,樹袋鼠可以單獨地移動每隻後肢,像人類一樣一腳一個步伐,而不是像陸地袋鼠那樣蹦蹦跳跳。樹袋鼠大部分時間都是生活在森林的樹梢上,最快的活動方式就是跳躍。樹袋鼠有著和靈長類動物一樣優秀的跳躍能力,從一棵樹跳向另外一棵樹,它們最遠可以跳到9米,跳落地面的話,可以在18米的高空作自由落體運動。
  • 人類幼崽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真是沒用,排個隊也排不到。我一回頭,小朋友正在用委屈的眼神看著我,我趕緊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去前面,他站到我前面後,一旁的媽媽走過來,開始掛號。先是下樓梯的時候,倆人一邊走一邊數數:1、2、3、4……,小朋友走的有點慢,但這位爸爸始終不慌不忙。
  • 人類幼崽迷惑行為大賞,可愛又氣人,你家寶寶中了幾條?
    小貓小狗都是毛茸茸的一團,人們看見幼崽總是充滿愛心,覺得都很可愛,甚至老虎的幼崽,也是頗有人氣。那麼人類的幼崽呢?會吃會睡會跑,只是身上沒有毛茸茸,可是他們的破壞了確實無窮的。「惹誰也不能惹穿尿不溼的!」
  • 人類「幼崽」養成:哺乳漲姿勢
    那麼,究竟該以何種姿勢餵養「人類幼崽」才是最科學的呢?別急,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對新手媽媽和人類幼崽來說,最舒適的就是最好的。不過這裡還是可以推薦一些最為常用的哺乳姿勢,以供參考哦!以下姿勢有助於寶寶在母乳餵養時獲得舒適和支持。
  • 人類幼崽暖心語錄大賞,你最愛哪一句?
    最近 關於人類幼崽的探討 屢屢衝上熱搜 網友們紛紛感嘆道 沒有人能抵抗人類幼崽的可愛
  • 人類幼崽到底有多可愛!
    在坐月子時,每天晚上吵到3到四點,有時候還吵到天亮。有時候,真的好累一個人帶沒有一個人帶.每天都是半夜三更抱著娃走過去走過來。真的不知道那時候怎麼熬過來的,所有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看著他一天天長大現在很欣慰。直到四個月了才好帶,整整磨了我四個月。現在晚上要睡覺了。
  • 樂兔生活|解鎖一個人類幼崽的可愛瞬間
    人類的幼崽到底有多可愛?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廣告片,一個小男孩看到媽媽為奶奶洗腳,自己也端水為母親洗腳。廣告雖然是公益片,但是其傳遞的孝道也可以順延至今。如果說人類的幼崽到底有多可愛,大概就是在你上班累了一天後,小寶貝自己端起小板凳,自己倒水洗腳,雖然自己洗腳是小事,但是對於爸爸媽媽而言,這是小寶貝成長的第一步。小寶貝有多可愛,更多的是通過小事情來讓我們感動,給我們生活最溫暖的瞬間。比如,幫媽媽把家裡的都摞起來,放在一邊。
  • 人類幼崽成長圖鑑——0-1歲寶寶發育進程一覽
    眼看著別家孩子能吃輔食了、能爬了、能站了、能走了、會說話了……而自己家娃還是不緊不慢的,難免會有些著急:崽啊,你是不是發育遲緩了?先別急,咱們先聽聽幼崽本崽是怎麼說的,再擔心也不遲~《人類幼崽成長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