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障礙」也是病 如何識別治療?來看看權威解讀

2021-01-11 中國網

今年(2019年)5月25日,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將「遊戲障礙」作為新增疾病。國家衛生健康委今天(17日)發布了遊戲障礙防治專家共識,對該疾病的定義、臨床特徵、診斷、治療等進行了系統梳理。

遊戲障礙是指一種持續或反覆地使用電子或視頻遊戲的行為模式,主要臨床表現包括:

對遊戲行為的開始、頻率、時長、結束、場合等失去控制;

遊戲優先於其他生活興趣和日常活動;

儘管已經因遊戲產生了負面後果,但依然持續遊戲甚至加大遊戲強度。

綜合既往相關研究結果,遊戲障礙患病率平均約為5%,患者以男性、兒童青少年人群為主,亞洲國家患病率可能高於歐美國家。

遊戲障礙可導致一系列軀體問題、精神行為問題及社會功能損害。研究顯示,早期的識別、診斷、幹預對遊戲障礙的預防治療至關重要。應建立普遍性、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提高兒童青少年、家長與學校早期識別遊戲障礙的能力,對可疑的遊戲障礙患者應及時就診治療。治療措施包括社會心理幹預、藥物治療、處理共病等。

專家建議應以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為契機,出臺保護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相關法律法規,出臺專門規範和淨化網絡環境的政策措施。並開展針對遊戲障礙的藥物、社會心理治療相關研究。

相關焦點

  • 權威共識!這些行為被認定為遊戲障礙
    (四)遊戲類型遊戲障礙患者更為偏愛的遊戲形式是在線遊戲,而不是離線遊戲;更為偏愛的遊戲類別是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第一人稱射擊、格鬥和即時戰略遊戲。三、診斷與評估早期識別、診斷、幹預對遊戲障礙的預防治療至關重要。
  • 遊戲玩到啥程度才算「病」(發布與解讀)
    那麼,事實真相究竟如何?沉迷遊戲是一種病嗎?此次世衛組織新規有何影響?如何幫助孩子健康遊戲?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一線醫務人員、相關領域學者及遊戲行業從業人員。按照條目包含關係,遊戲障礙與賭博共同列入「成癮行為障礙」類別,與酒精、尼古丁、毒品等並列在「物質使用和成癮行為障礙」類別。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遊戲障礙」「遊戲成癮」等概念,其實指的是同一種現象。   世衛組織的這個判斷在國際上另一個精神疾病診斷的權威標準——美國精神疾病協會發表的《精神障礙與統計手冊》(DSM)中也可以得到印證。
  • WHO擬列「遊戲障礙」為成癮病 認定疾病需很多研究
    他們走向共識:遊戲障礙應該被當作一種疾病。他們將它列入精神與行為障礙章節下的「物質使用或成癮行為障礙」分類,與賭博障礙並列。  郝偉說,專家組正是根據化學物質依賴的標準和思路來描述遊戲障礙的。  這個結果孔慶梅等待了十多年。截至目前,有「玩遊戲過度者」來就醫,孔慶梅都將他們「歸到情緒行為障礙或衝動控制障礙譜系」。她一直期待著「治療能更有章可循」。
  • 廣州治療性功能障礙的大概費用
    核心提示: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患上了男性性功能障礙這種疾病,此病不僅給患者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還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一些男性性功能障礙的病因,這樣就可以針對病因做好男性性功能障礙的預防措施,避免患上男性性功能障礙這種疾病。那麼如何有效預防男性性功能障礙病發呢?
  • 抑鬱症、雙相障礙患者的遊戲障礙只是表面,背後有更深的根源!
    很多罹患精神心理疾病的青少年都有「網絡成癮」的表現,其中,玩電子遊戲是最常見的形式,這也是很多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共識》的原文,其中能看出不少遊戲障礙的臨床診療現狀和難題。
  • 雙相障礙共病強迫症的藥物治療:證據回顧
    醫脈通導讀 本項研究可能是首項專門探討成人雙相障礙共病強迫症(BD-OCD)藥物治療的系統綜述。 基於現有證據,針對BD-OCD患者,或應首先考慮心境穩定藥物治療,包括傳統心境穩定劑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對於雙相 I 型躁狂共病OCD的患者,可考慮穀氨酸能調節劑(如美金剛、託吡酯)增效治療。5-HT再攝取抑制劑在此類共病患者中的成功應用似乎較少。 考慮到本項綜述的局限性,上述結果應謹慎解讀。
  • 遊戲障礙也是精神疾病 華南首家行為成癮病區深圳啟用
    這是深圳市康寧醫院繼2015年5月建立成癮醫學科後,針對遊戲障礙、賭博障礙等行為成癮疾病啟用的全新病區,增設行為成癮門診及病房,成為整個華南地區首家行為成癮病區。隨著我國「網絡覆蓋工程」加速實施,通訊技術(4G/5G)快速發展,我國的網民規模規模正空前擴大,高達8.29億。而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更達98.6%,其中遊戲類應用數量約138萬款,學生群體使用最多,均排名第一。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四:抑鬱症合併遊戲障礙/成癮的困局如何破解
    精神科醫生就很可能會把診斷改為雙相障礙,這時就變為雙相障礙合併遊戲障礙了。有的醫生可能會認為,此前的治療效果不好,是因為沒有識別出患者是雙相障礙。有的患者、家屬也會認為醫生以往診斷不準,耽誤了治療,對醫生感到不滿。但其實,從心理根源的角度來看,上面兩者的本質是一樣的。它們並不是兩種疾病,而是同一個根源的不同發展階段。
  • 愛玩遊戲不代表成癮 玩到啥程度才算「病」?
    那麼,事實真相究竟如何?沉迷遊戲是一種病嗎?此次世衛組織新規有何影響?如何幫助孩子健康遊戲?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一線醫務人員、相關領域學者及遊戲行業從業人員。問題一:世界權威標準是怎麼說的「遊戲障礙」「遊戲成癮」指同一種現象此次世衛組織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所添條目英文原文為gaming disorder,直譯成中文為「遊戲障礙」。
  • 孩子天天玩遊戲?警惕遊戲障礙
    小北的媽媽一進諮詢室,就開始數落起自己的兒子來,面對媽媽的「指控」,小北輕哼了一聲,滿臉的無所謂。諮詢室裡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緊皺眉頭、滿面愁容的媽媽和心不在焉、冷眼旁觀的孩子,「他們」,一個為了迫使對方學習,一個為了捍衛遊戲的權利,常常為此爭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遊戲障礙Play Game…
  • 關注認知障礙症:中國阿爾茨海默病人數居世界首位
    早期發現認知障礙意義重大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不是一蹴而就,從認知正常到痴呆這一連續病程中,還會經歷「臨床前期主觀認知下降」和「輕度認知障礙」兩個早期階段。因此,識別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階段,對該疾病的防治意義重大。
  • 全球應對「遊戲病」
    文/《環球》雜誌記者 張代莉(發自倫敦)《環球》雜誌記者 姚琪琳(發自首爾)洪折  目前,治療「遊戲癮」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如何有效防治「遊戲癮」,各國都在探索。據估計,在英國,重度沉迷網路遊戲和社交媒體的網際網路用戶大約4600萬人。
  • 遊戲治療在兒童語言障礙康復中的應用
    遊戲是兒童最自然的溝通媒介,對於語言尚未發展成熟的幼兒和語言障礙兒童更是如此,治療師若能利用遊戲與兒童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並在其中融入語言治療的方法,勢必能起到更佳的語言幹預效果。語言障礙兒童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心理因素與語言學習相互影響,而遊戲治療是一種能夠成功解決兒童心理問題的治療方法,語言課程與遊戲治療的結合更有利於兒童的語言發展和身心健康。
  •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學習障礙(1)識別學習障礙的症狀
    學習障礙是一種基於神經系統的問題,它會影響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使學習某些技能變得相當困難或不可能,例如閱讀、寫作、算術。許多人在童年時就被診斷出患有學習障礙,並在上學時就開始接受治療,但不幸的是,還有很多人從中溜掉,從未被診斷出患有學習障礙。本指南將幫助您確定您或您的孩子是否有學習障礙(LD)。它也將提供關於篩查和診斷過程的信息。1. 要知道存在很多類型的學習障礙。
  • 雙相障礙:「天才病」是病就得治(健康關注)
    歷史上有很多名人被雙相障礙所困。如果搜索一下患有雙相障礙的名人,你會發現一個很長的名單,裡面既有很多卓有建樹、頗多成就的科學家,也有聞名遐邇的藝術家、文學家,還有眾多政治家及商人。從《獨立宣言》起草者傑弗遜到英國女作家伍爾芙,從梵谷、瑪麗蓮·夢露、費雯麗到邱吉爾……這些名人都是雙相障礙患者,所以,也有人稱雙相障礙為「天才病」。
  • 遊戲成癮定性為疾病,楊永信成治療大師,大學教授這樣理解遊戲
    雖然在玩遊戲圈中有一部分人實現了玩遊戲能謀得生存,但是廣大的遊戲群眾中佔主流的,還是玩遊戲消遣時間的人。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對遊戲成癮定性為一種疾病。有病就要治遊戲成癮,這種病應該怎麼治呢。小編,我對這種遊戲成癮定性為疾病覺得還是不敢感冒我認為遊戲只是人類消遣時間的一種。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沒有脫離低級趣味,追求享樂安逸舒適的。
  • 這種腦血管病發作起來異常兇險,權威專家告訴你如何預防和識別
    腦卒中是我國成年人因病致死和致殘的第一位原因!受訪專家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 宋海慶主任醫師卒中可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簡單理解,指由於供應腦組織的血管出了問題,時間一長引起大腦細胞壞死,腦功能障礙。無論「堵了」還是「溢了」,都會造成大腦的損傷。一次卒中相當於身體的一次8級地震!卒中突發會使身體這棟大廈瞬間遭受強烈破壞,帶來偏癱、失明、死亡等嚴重後果。卒中雖是急性發作的慢性病,但也是可防可治的疾病。
  • 王伊龍:腦小血管病與血管性認知障礙治療研究進展
    在10月9日的會議上,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的王伊龍教授帶來了題為「腦小血管病與血管性認知障礙治療研究進展」的精彩報告。 醫脈通整理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肌張力障礙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肌張力障礙|共識|障礙|治療|...
    (3)兒童起病的全身型和節段型 肌張力障礙患者治療應首選多巴胺能藥物進行診 斷性治療。(4)抗癲癇藥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主要 用於治療發作性運動誘發性運動障礙。(5)苯二氮 䓬類藥物、巴氯芬、抗多巴胺能藥物有一定臨床用 藥經驗,尚缺乏大規模對照研究證據。
  • 上海護理解讀|降低認知功能下降和認知障礙風險指南
    《上海護理》發布《2019版降低認知功能下降和認知障礙風險指南解讀》,針對降低認知功能下降和認知障礙(本指南中的「認知障礙」特指原發性或神經退行性認知障礙)的預防,提出了多項建議,對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以及大眾都有非常積極的借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