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治療在兒童語言障礙康復中的應用

2021-02-25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誌

遊戲是兒童最自然的溝通媒介,對於語言尚未發展成熟的幼兒和語言障礙兒童更是如此,治療師若能利用遊戲與兒童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並在其中融入語言治療的方法,勢必能起到更佳的語言幹預效果。語言障礙兒童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心理因素與語言學習相互影響,而遊戲治療是一種能夠成功解決兒童心理問題的治療方法,語言課程與遊戲治療的結合更有利於兒童的語言發展和身心健康。本文從以下兩方面說明遊戲治療在兒童語言發展中的作用。

1.1 遊戲是遊戲治療中的必備元素,是治療師與兒童溝通的媒介,是實施治療的有效工具

遊戲對兒童語言發展的積極作用也必然體現在遊戲治療的過程中。①遊戲賦予了兒童學習語言的動力,塑造了語言學習的環境,也被看作兒童發展語言和溝通技能的重要途徑。兒童語言習得與成人語言習得的差異更多地表現在情感因素,兒童往往把語言學習看做一種遊戲,並從語言交際中獲得樂趣。當語言與某個有意義的環境關聯時,兒童最容易理解,並通過使用語言來學習語言,可以通過各類遊戲創設這種環境,使遊戲成為學習語言的一種強有力的工具。②遊戲行為是語言發展的重要基礎。父母在嬰兒還不會說話時便會用各種遊戲的方式引發他們的微笑和發聲,使他們保持理想的活躍狀態。通過嬰兒期的遊戲活動,形成了父母和嬰兒共同的節律和期待,建立起一套包括撫摩、發聲、凝視和微笑等信號的系統,這些都是語言交流的基礎,也因此建立起輪流模式,即在交談中交替發送和接受信息的模式。③遊戲可以促進兒童詞彙、句法等語言能力的提升,並有助於發展社交互動能力,而語言中最複雜的語法和實用形式都是在遊戲活動中出現。

1.2 遊戲治療的媒介特點、情緒調節特點、興趣引發特點對兒童的語言發展、語言學習有助益

①遊戲治療中使用的治療工具就是玩具、治療方法就是遊戲,而兒童擁有的遊戲媒介越多,就越可能使用足夠的溝通途徑表達自己,而治療師也就有越多的引導方式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②在很多行為主義的語言治療中,治療師要求兒童重複話語、給物體和事件命名、描述一閃而過的卡片等,兒童只能通過刺激—反應的強化模式獲得語言形式,而不是在自然的交流情境中通過正常的會話獲得。由於兒童無法掌控和理解環境,便鮮有機會和能力表達自己的願望、需要和想法。這種學習模式使兒童在治療情景以外的語言環境中難以正常使用語言。然而,遊戲治療為兒童創造了自然溝通的環境,可以使兒童習得正常的語言模式、溝通方式和技巧。③遊戲治療有助於兒童獲得最佳的語言學習效率和自信,解決情感問題有助於提高語言學習效果。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羞澀、緊張、憤怒、沮喪、厭惡等會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甚至使孩子根本不去學習。相反,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動機、愉快、驚喜等能創造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狀態,而遊戲治療在歡快、不予人緊張感的氛圍下引入兒童自己選擇的或擅長的遊戲活動,並讓兒童主導遊戲活動,這些使兒童逐漸產生自信與控制感,形成積極情感,與治療者之間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促進了兒童語言能力的提升。

2.1 遊戲治療幹預自閉症兒童語言障礙的研究

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 是一種以社會溝通與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刻板為主要特徵的廣泛性神經系統發育障礙。語言障礙在自閉症患者中普遍存在,自閉症的嚴重程度與其言語處理能力呈明顯的正相關。自閉症語言發展障礙的核心問題是語用障礙,即在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溝通方面存在困難。

國內研究證實了以遊戲為媒介對自閉症兒童進行語言康復治療有良好的效果。毛穎梅等發現,遊戲治療可以明顯提高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兒童的目光注視、主動表達、互動質量、與人溝通的意願、溝通的回合數均有所提高。有研究對遊戲脈絡對高功能自閉症兒童開啟話題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腳本遊戲可以改善自閉症兒童的口語表達,提高其對交談主題的認知;自由遊戲則對兒童的主動性、觀察力、開啟互動、話題輪轉均有助益。利用遊戲治療的方法幹預隨班就讀的輕度自閉症兒童也取得了顯著效果,兒童與研究者的目光接觸增加、主動表達能力和遊戲能力均有所提高。

國外的諸多研究也證實了遊戲媒介在自閉症兒童幹預中的積極作用。以遊戲為手段的治療方式可以促進應答性的交流行為和交流的自發性。經過遊戲幹預,自閉症兒童對同伴更加友善,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和正常發展的同伴一起玩多種類型的玩具(社交性玩具、可獨自一人玩的玩具)可以顯著增加與同伴間的口語互動的次數。Lauren Parsons等關於同伴介入的遊戲治療研究發現,在語言和語境整合方面有優勢,高水平的分離焦慮,非語言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話語組織能力相對較低的自閉症兒童在基於遊戲和同伴介入的針對語用語言的幹預中表現出最大的幹預效果。遊戲治療(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lay, CCPT)對自閉症兒童的眼神交流等交流態度有很好的幹預效果。Simeone-Russell等的研究證實了Theraplay遊戲治療可以提升自閉症兒童社交能力,減少他們的回聲語言,該幹預方法在發展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和社交技能方面非常有效。Goldstein使用腳本遊戲對自閉症兒童進行幹預,發現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行為和自發的表達性語言均有所增加。

2.2 遊戲治療幹預兒童選擇性緘默症的研究

選擇性緘默症兒童具有正常的語言理解或表達能力,但在特定社會情境下拒絕說活,對其社會互動、學習表現有顯著影響。選擇性緘默症的個體並不存在語言表達困難的生理病變,精神狀況也屬正常,只要處於安全、舒適、放鬆的情景中,可以正常自如的說話。造成不說話的原因是內在、外在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內在的焦慮人格特質是病症前提,外在情景因索是誘發點。

周慧君等的研究均發現沙盤遊戲治療在選擇性緘默症上較好的治療效果。其中個案在接受沙盤遊戲治療後,用語言溝通的行為有所增加,也願意進入陌生的環境與他人打招呼。另一個研究在表達想法和情緒時使用語言、發起談話的次數逐漸增加,在學校開始舉手回答問題,並主動與其他同學說話,學校適應性有所提高。除沙盤遊戲治療外,另有研究者使用認知行為遊戲治療對患有選擇性緘默症進行幹預,在進行了15次的認知行為遊戲治療後,個案在治療室和學校的口語表達量都有明顯增加。

2.3 遊戲治療幹預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研究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是指在發育期的兒童因各種原因所致在預期時期內不能與正常兒童一樣使用語言符號進行語言理解和表達,即指兒童語言發育落後於實際年齡水平。語言發育遲緩是許多疾病或功能失調所表現的症狀,包括聽力障礙、腦發育遲緩、語言表達障礙等,表現為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明顯落後於相應年齡所應達到的標準。

宋成忠等對30名語言發育遲緩患兒以遊戲形式進行理解、表達、操作性課題及交流等方面的康復治療。在訓練前、後應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研製的漢語版S-S語言發育遲緩評定法評定其語言功能。結果顯示,所有患兒經遊戲形式的語言訓練後,理解、表達及操作性課題與訓練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黃翠蘭等以64例語言遲緩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實施遊戲治療的方法,治療後患兒在口頭表達、複述、抄寫、聽、出聲讀、計算等評分均明顯高於治療前,患兒的語言發育商評分明顯高於治療前。Sara Yount的研究表明,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經遊戲治療幹預後,他們在遊戲技能和語言能力方面表現出最大的提升,且遊戲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增長速度相近,遊戲治療在短時間內有助於改善兒童的語言障礙問題。Craig-Unkef等考察了遊戲治療對語言發育遲緩和社交技能缺失兒童的幹預效果,研究發現所有兒童的平均話語長度(mean length of utterance, MLU)、詞彙量都有所增加,語用功能包括了評論、陳述、回應、是/否問題、行動和要求澄清,談話技巧和同伴互動能力也獲得提升。

2.4 遊戲治療幹預腦癱患兒語言障礙的研究

小兒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 CP)簡稱「腦癱」是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導致的症候群,常伴有認知、語言、感知、行為障礙和癲癇等。語言障礙是腦癱常見的伴隨障礙,其發生率約佔腦癱患兒的70%~75%,主要的臨床表現為運動性構音障礙、語言發育遲緩,患兒不能像正常同齡兒童一樣表達和理解語言以及用語言進行交流,從而影響患兒與他人、與社會間的交往,阻礙患兒智力及社會適應能力的發育。

鄭欽等探討了個別訓練聯合小組遊戲治療腦癱合併語言障礙患兒的療效。研究中對照組採用個別語言訓練,觀察組採用個別語言訓練聯合小組遊戲訓練,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後採用S-S語言發育遲緩評價法對兩組患兒進行言語能力評估。結果顯示,兩組患兒的語言能力均有進步,但觀察組患兒語言能力提高程度要更優於對照組。腦癱兒童非常適合Messy Play,孩子可以任何身體姿勢參與。在Sue的研究中,孩子通過聽、看、觸摸、嘗、聞各種messy材料進行探索類活動,這些體驗為大腦提供了關於物體的形狀、質地、溫度和重量的信息,促進孩子的認知發展,尤其在詞彙概念的理解和表達方面都產生了積極作用。

2.5 遊戲治療幹預兒童構音障礙的研究

構音障礙是指神經—肌肉系統器質性損害所致言語動作控制失常而產生的表達障礙。臨床上表現為發音不準、咬字不清,聲響、音調、速度和節奏的異常和鼻音過重等言語聽覺特性的改變,就是說話不流利。嚴重時,他人無法聽懂其意或完全不能說話。構音障礙是特殊兒童較常見的語言障礙,是兒童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出現的違背語音發展規律的異常現象,發音時有明顯的不符合本年齡階段水平的錯誤。主要存在丟音、換音和錯音3種類型。

Suzan等研究了以兒童為中心的小組遊戲治療對存在構音障礙的學前兒童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所有實驗組的兒童在構音、表達性語言、接受性語言方面的平均得分均高於對照組的兒童。Kupperman等將Theraplay遊戲治療應用於存在構音障礙孩子的康復中,治療後的測試顯示,孩子的發音錯誤減少,並習得了新的語音。Maria的研究中發現,感覺運動類團體遊戲非常適合存在語音清晰度問題的孩子,這些遊戲聚焦於言語語言發展的重要基礎——本體感、前庭感、觸感的功能性發展,例如,聽覺遊戲可以訓練孩子感知和辨別噪音和聲音,將注意力集中於聽覺刺激並進行恰當反應,經過遊戲訓練,孩子的發音和句子的產出都獲得了改善。

2.6 遊戲治療幹預聽障兒童語言障礙的研究

當耳部的一個或多個部位出現問題,就會出現聽力損失,導致兒童語言學習過程的延遲。聽力損失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它對聽到的聲音缺乏敏感性。失聰兒童會通過快速轉診和使用適當的強化裝置(例如助聽器)來進行語言學習。如果在語言學習的關鍵期(6個月~4歲)期間沒有開發聽力,兒童在語言輸入方面的潛力可能會下降,並對兒童的生活期的言語、語言、識字、學業成績和社會/情感發展產生嚴重影響。

遊戲治療被認為是治療所有兒童,甚至聽力受損兒童的一個可行的和重要的工具,其允許孩子們通過遊戲的語言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和感受,且遊戲比單純的語言交流更具有視覺輔助的效果。如果語言活動和身體遊戲活動一起誘發兒童的動機和情緒,那麼兒童的大腦系統和聽覺區域,比如邊緣系統,也會參與其中。因此,通過使用包含進目標聽力和語言技巧的有趣遊戲,可以使孩子更有效地學習語言,並隨後在交際活動中進行應用。

2.7 遊戲治療幹預對多重診斷兒童語言障礙的研究

患有嚴重發展性言語和語言障礙的兒童通常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診斷類別。Adler發現了多重診斷的高發病率:精神發育遲滯和構音障礙或失用症同時發生,聽力損失伴有智力發育遲緩伴或嚴重的緘默症等。

Weber等的研究中有69名兒童被試,其中42位患有一種障礙,24位有兩類障礙,3位有三類障礙。由於孩子在之前幹預中的消極反應和甚微的效果,研究者停止更密集的發音或語言治療形式,替換為自由遊戲的方式。這樣的幹預方法使得在結構化的正式方法下沒有進步的孩子,出現了更多的語言交際表現。

4.1 研究方法

首先,現有的遊戲治療研究多使用總結、描述、分析、舉例等質性研究方法,缺乏嚴謹的實驗設計和客觀的量化分析,對治療效果的評估較為主觀。其次,當前的研究多為12~25次的短程遊戲治療,缺乏跨年齡的縱向研究,難以了解遊戲治療過程中兒童語言障礙在症狀和程度上的發展變化,也無法考察遊戲治療實施頻次、方法上的變化與個體隨生長發育出現的年齡變化之間的交互作用。今後的研究中可應用遊戲治療對語言障礙兒童進行長期的幹預和追蹤,考察該治療方法對語言發展是否能產生更加積極和持久的影響。

4.2 遊戲治療方法的使用

雖然遊戲治療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但目前關於兒童語言障礙康復過程中使用的遊戲治療法還存在應用範圍小、理論基礎薄弱、系統性不足、專業性不強、功能不明確、結構化控制不良、治療效果不穩定等問題亟待解決。未來的研究者應更加深入系統的學習各種遊戲治療的理論流派和主要方法,比如發展遊戲治療、生態系統遊戲治療、玩偶遊戲治療、認知行為遊戲治療等,並規範與靈活共濟地應用於研究過程中,使遊戲治療的臨床價值能夠被更加科學、全面、系統、嚴謹、客觀的體現出來,並有更大的普適性和應用性。

4.3 被試選擇

首先,目前該領域的研究還是以個案研究為主,缺少對照組的設立和相關數據的比對,樣本數量較少影響了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增加了外源性因素幹擾試驗結果的機率,結果普適性和穩定性不強。其次,研究對象的年齡多為一個區間範圍,很少有以年齡為變量,對不同年齡兒童進行幹預效果的對比性研究。今後的研究在選定被試時應儘可能的擴大樣本量,並使篩選標準更加的嚴格規範,以減少個體差異和其他因素對研究結果所造成的影響,進一步評估該方法的有效性和幹預效果的穩定性。

4.4 被試的障礙類型

首先,當前研究中涉及的遊戲治療幹預對象以存在語言障礙的自閉症兒童為主,以其他障礙類型兒童作為被試的研究較少,例如語言發育遲緩、腦癱、選擇性緘默症、構音障礙、口吃等。研究中障礙類型的單一性影響了對遊戲治療在整個兒童語言障礙康復領域中臨床價值的分析,不利於考察遊戲治療在某一特定語言障礙類型中的幹預效果,無法充分探究、展現遊戲治療的應用效果,以使更多的兒童受益。其次,現有研究中尚缺乏根據語言障礙類型的不同將兒童被試分組進行的對比性研究,以考察遊戲治療對不同語言障礙類型的幹預效果差異。

4.5 治療目標的選擇

目前在該領域中,很少有關於將遊戲治療應用於特定障礙類型中某一範疇的獨立型研究。雖然語言各範疇之間存在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關係,但針對某一語言範疇進行獨立研究也有其重要價值,如語義、語用、語音、語法等。未來,研究者可在探究遊戲治療對語言障礙兒童整體語言發展水平的幹預效果的同時,加強針對各範疇的獨立型研究。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誌》是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管、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主辦的雙月刊,也是目前我國聽力語言康復領域中唯一一本國家級學術期刊。本刊以傳播聽力語言康復科學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為宗旨,力圖為行業提供全面的科技動態,為聽力語言康復事業搭建良好的信息平臺。

投稿網址:www.chsr.cn

投稿諮詢/出版發行 負責人:蔣春

諮詢電話:13520117301

廣告招商負責人:李曄

聯繫電話:15810356755

統一郵箱地址:shjournal@163.com

相關焦點

  • 廣西推進兒童言語(語言)障礙康複評估和治療工作
    (語言)障礙康複評估和治療工作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呂 欣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兒童康復治療部目前每天的門診量為200—250人次,近幾年每年以20—30%的幅度增長。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的兒童康復部是廣西第一支兒童康復治療隊伍,2003年成立於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7年人員和設備整體隨遷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童言語(語言)障礙是指兒童的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大幅度低於同齡兒童語言水平。
  • 我區推進兒童言語(語言)障礙康複評估和治療工作
    教你用科學的方法學說話 ——我區推進兒童言語(語言)障礙康複評估和治療工作謝薇薇治療師為患兒進行一對一顏色認知配對訓練。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的兒童康復部是廣西第一支兒童康復治療隊伍,2003年成立於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7年人員和設備整體隨遷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童言語(語言)障礙是指兒童的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大幅度低於同齡兒童語言水平。
  • 兒童言語障礙及言語康復治療
    所謂溝通障礙,是指信息在傳遞和交談過程中,由於信息意圖受到幹擾或誤解,而導致溝通失真的現象。在人們溝通信息的過程中,常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幹擾,使溝通受到阻礙。透過詢問病史、觀察兒童臨床表現、應用各項先進的檢測技術,對兒童的語言發展和溝通能力,以及相關的生理病理情況,做出臨床診斷。透過家長訪談、問卷調查、臨床觀察及應用各種標準化的評估工具,了解兒童的語言發展狀況,包括語言前技能、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社交及溝通能力、發音器官及口部肌肉功能、發音清晰度等各個方面的能力。
  • 兒童語言康復案例分享
    孩子們的語言發展是家長們最關注的,大多數家長來科就診也是因為發覺孩子語言和同齡孩子存在差異,所以語言能力是非常明顯的預警徵。語言能反應出孩子成長發育的很多問題,比如如口腔運動器官的發育、聽覺的發育、認知能力、社交能力的發展,語言訓練也是綜合性的訓練。接下來我們會運用一個案例,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們科室語言康復訓練。
  • 教你用科學的方法學說話——我區推進兒童言語(語言)障礙康複評估...
    A 2—6歲的兒童當中有15—20%的人患有言語(語言)障礙因為自閉、腦癱、神經發育遲緩以及外傷,2—6歲的兒童當中有15—20%的人患有言語(語言)障礙。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以及醫療手段的不斷提高,言語(語言)障礙被越來越多的父母、教育工作者發現和重視,科學的康復治療也越來越廣泛的被需要。
  • 關於召開2015年兒童語言障礙康復技術學習班通知(最終版)
    自1987年率先在國內開展了言語障礙康複評定與治療。於1990年創立了我國首個言語障礙專科門診,至今接受診治的各種言語障礙患者一萬餘人。自2000年以來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腦損傷後吞咽障礙的治療和研究。主持研製了我國言語殘疾測試方法,獲得國家標準並獲得國家一等獎,還研製了適合我國應用的標準失語症檢查法、構音障礙、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等語言障礙評定方法。
  • 關愛兒童言語語言障礙,治療師資質問題亟待解決
    李魯萍是一名專業的兒童言語語言康復師,她幫助的小朋友都具有言語語言障礙,有的是因為自閉症,有的是由於腦損傷,有的患有聽力障礙,還有的存在攝食吞咽問題。李魯萍跟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解釋說,兒童言語語言障礙是指兒童在發育過程中,語言理解能力或表達能力與同齡的兒童相比有顯著延遲或異常,從而造成溝通困難。
  • 兒童語言障礙治療醫院成都市哪個好
    兒童語言障礙治療醫院成都市哪個好 時間:2020-12-07 13:54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語言發育遲緩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不包括由聽力障礙而引起的語言發育遲緩及構音障礙等其他語言障礙類型。
  •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聯合北大醫療腦健康開展《兒童言語語言治療師專業技能培訓》
    語言康復行業發展的關鍵標誌之一,就是言語治療師數量與專業化水平的提升。為共同推進國內語言康復專業人員的在職培訓,近期,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簡稱:中語康)聯合北大醫療腦健康開展了關於兒童言語語言治療師的專業技能培訓,旨在藉助雙方專業力量,夯實語言康復的專業建設,探討並建立國內言語治療師的認證和考核標準。  近年來,我國言語障礙患者數量日趨增長。
  • 聽障兒童康復需要多長時間?語言發育遲緩之「聽力障礙」訓練案例
    配助聽器,或者人工耳蝸手術,還有康復訓練....長期以來大家認為聽障兒童就需要長期的康復,要全職帶孩子訓練,還要大筆的康復費用,甚至還不知道孩子到底能康復到什麼程度?訓練內容:練習發音和提升認知同時進行,把構音和語言認知巧妙地結合在遊戲中
  • 陳靚影,等: 人機互動技術在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教育幹預中的應用
    【摘 要】孤獨症譜系障礙發病率不斷攀升,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但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方法,教育幹預訓練是兒童孤獨症康復的最佳手段。現代交互技術在矯正自閉症兒童語言技能缺陷,增強自閉症兒童面孔處理、表情識別與情緒理解能力,提高自閉症兒童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等方面,有著傳統幹預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在自閉症教育幹預中應用現代交互技術已成為必然趨勢。然而,目前基於交互技術的方法沒有考慮到自閉症兒童在幹預訓練過程中的學習狀態,不能根據其狀態來調整學習內容以滿足不同兒童個體的需求。
  • 成都構音障礙的康復訓練中心-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復禾疾病庫
    成都構音障礙的康復訓練中心 時間:2020-11-20 16:42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成都構音障礙的康復訓練中心,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是一家集醫療、教育、科研為一體的兒童康復專科醫院,承載著兒童行為發育障礙、心理障礙等慢性疾病的康復及管理工作
  • 專題筆談│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語言和社交溝通障礙相關問題
    該文從溝通障礙角度去分析、詮釋ASD兒童在語言障礙及社交溝通障礙的相關表現,並介紹兒童綜合行為療法、關鍵反應治療、自然情境教學法、語言表達訓練、腳本法、以故事為基礎的幹預、社交技能訓練在內的7種具有臨床循證實踐的語言幹預方法,同時提供美國言語語言聽力學會建議的幹預方式。
  • 兒童發育性語言障礙是如何產生的
    兒童發育性語言障礙是如何產生的 時間:2020-10-24 11:16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發育性語言障礙是如何發生和發展的呢?從名字上來看,發育性語言障礙是一種發育性的疾病。嬰兒和兒童的發育遵循一定的規律。導致語齡兒童產生初語言障礙的原因尚不清楚。
  • 成都兒童自閉症康復中心-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復禾疾病庫
    成都兒童自閉症康復中心 時間:2020-12-07 13:53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自閉症,實際上稱為孤獨症譜系障礙,這是一組以社會溝通障礙、興趣或活動範圍狹窄、重複刻板動作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
  • 寶寶語言遲緩咋康復?權威言語治療專家都在這兒!
    5月24日,中國"言語語言治療周"暨全球ICP項目公益行動濟寧站在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舉辦,同時開展了主題為「笑口常開,食之愉悅」的義診活動及第二屆魯西南言語吞咽康復專科聯盟ST沙龍活動。本次義診活動診療範圍包括失語症、構音障礙、溝通障礙、口吃、嗓音障礙、吞咽障礙、兒童語言遲緩、兒童語音障礙等。專家對前來諮詢的失語症患者、構音障礙患者、吞咽障礙患者及語言發育遲緩患者分別做了詳細的言語障礙評估與治療。
  •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聯合北大醫療腦健康開展《兒童言語語言...
    為共同推進國內語言康復專業人員的在職培訓,近期,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簡稱:中語康)聯合北大醫療腦健康開展了關於兒童言語語言治療師的專業技能培訓,旨在藉助雙方專業力量,夯實語言康復的專業建設,探討並建立國內言語治療師的認證和考核標準。
  • 成都市語言康復訓練中心-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復禾疾病庫
    語言發育遲緩訓練方法注意力訓練注意力和記憶力的訓練在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語言訓練中是必不可少的,其直接影響著訓練的效果。(1)聽覺注意訓練:可採用帶有聲音的各種玩具、教具,如:帶有聲音的仿真水果、蔬菜、小動物等。(2)視覺注意訓練:可使用彩色小球做視覺追蹤訓練,照鏡子遊戲,釣魚遊戲,穿珠珠遊戲等。
  • 兒童言語語言障礙(一)
    國外報導2歲兒童言語語言障礙達到17%,3歲達4%~7.5%,6歲達3%~6%。學齡前兒童中,約7%~10%的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而3%~6%的兒童有言語感受或表達障礙,並影響日後的閱讀和書寫。因此,早期發現和早期幹預治療尤為重要。
  • 孤獨症兒童語言障礙的治療方法
    來源:網絡孤獨症兒童語言障礙的治療方法  一、孤獨症兒童語言障礙的表現:  1、與人的目光接觸和專注力弱;  2、學舌式說話;  3、存在多方面的發音問題;  4、語言理解能力弱;  5、語言表達障礙;  6、混淆代名詞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