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發育性語言障礙是如何發生和發展的呢?從名字上來看,發育性語言障礙是一種發育性的疾病。嬰兒和兒童的發育遵循一定的規律。導致語齡兒童產生初語言障礙的原因尚不清楚。這種初的語言障礙在一部分兒童當中保持下來,並且通過青春期,逐步發展成為成年階段的語言障礙。兒童發生初語言障礙的平均年齡是30個月,兒童語言障礙一般都在六歲之前產生。
多數的語言障礙兒童在語言障礙產生後的一到兩年內自動康復。但是,語言障礙如果是在5歲以後初始的話,就只有18%的機率能夠自動康復。康復的平均年齡是3.5歲。六歲以後,兒童語言障礙一般必須接受言語治療才可能康復。
兒童發育性語言障礙是如何產生的
在學齡前兒童當中,男童語言障礙的比例是女童的2倍,且女童語言障礙康復的比例高於男童。在五年級(大約11-12周歲)以後,男女語言障礙比例增大到4:1。家長在發現兒童有語言障礙症狀後,應當立即帶孩子找言語治療醫師就診,不應拖延,更不應坐視不管、祈望語言障礙自動康復。
所有兒童在學講話時都會有一些不流利的表現。至於發育性語言障礙是源於這種自然的言語不流利,還是源於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非自然言語不流利,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家長為區分正常的言語不流利和初始的發育性語言障礙,應當諮詢專業兒童言語治療醫師。
在兒童期,語言障礙兒童對自身的語言障礙並沒有意識,也沒有焦慮、緊張或恐懼之類的心理表現。兒童語言障礙經常表現為陣發性,就是說有時說話特別不流利,而有時說話相對流利一些。這種陣發性是發育性語言障礙的所有階段都具有的特性。但是在語言障礙者長大成人以後,語言障礙中的重複和拖長逐漸增加,並且有時會一起發生。
14歲以後,語言障礙通常被歸類為「成型語言障礙」,表現為頻繁的、明顯的言語異常,說話時不願與對方發生目光接觸,以及使用一些「技巧」來掩飾自己的語言障礙(比如字詞替換、手掩口部等)。
16歲以後,語言障礙者開始對自己的語言障礙問題產生意識,同時病狀會在激動、慌張或者有心理壓力時加重。從這時開始,語言障礙者的言語包含阻塞、拖長和重複。而且語言障礙不流利階段的時程開始加長。附屬的運動症狀,例如不自然的眨眼、嘴唇和面部肌肉顫動等,會在言語掙扎或者沮喪時出現。另外,恐懼心理、故意躲避一些語音、字詞或者說話場合的行為也在這個年齡段產生,隨之而來的是窘迫、羞愧的心理感受。
溫馨提示:有關兒童語言障礙的疾病疑惑,可與太原天使兒童醫院兒科溝通交流,以獲得專業解答及愛心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