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5條易混淆的小學數學基礎概念,你都知道嗎?

2021-02-08 小潘老師知識庫

小學數學基礎概念中,有一些概念是容易混淆甚至有所爭議的。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於這些易混淆的概念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也避免在練習中去「為難」孩子。

這個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存在爭論。先來看看《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教師教學用書》第98頁「關於幾位數」的敘述:「通常在自然數裡,含有幾個數位的數,叫做幾位數。

例如「2」是含有一個數位的數,叫做一位數;「30」是含有兩個數位的數,叫做兩位數;「405」是含有三個數位的數,叫做三位數……但是要注意:一般不說0是幾位數。

再來聽聽專家的說明:在自然數的理論中,對「幾位數」是這樣定義的,「只用一個有效數字表示的數,叫做一位數;只用兩個數字(其中左邊第一個數字為有效數字)表示的數,叫做兩位數……所以,在一個數中,數字的個數是幾(其中最左邊第一個數字為有效數字),這個數就叫幾位數。

於此,所謂最大的幾位數,最小的幾位數,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數的範圍研究。所以一位數共有九個,即:1、2、3、4、5、6、7、8、9。

0不是最小的一位數。

課標教材對「0也是自然數」的規定,顛覆了人們對自然數的傳統認識。

於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編寫組主編陳昌鑄如是說:國際上對自然數的定義一直都有不同的說法,以法國為代表的多數國家都認為自然數從0開始,我國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蘇聯的說法,認為0不是自然數。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開教材改編會議時,已明確提出將0歸為自然數。這次改版也是與國際慣例接軌。

從教學實踐層面來說,將「0」規定為「自然數」也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眾所周知,數學中的集合被分為有限集合和無限集合兩類。有限集合是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像某班學生的集合。無限集合是含有的元素個數是非有限的集合,如分數的集合。因為自然數具有「基數」的性質,因此用自然數來描述有限集合中元素的個數是很自然的。

但在有限集合中,有一個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集合,叫空集{},元素個數為0。如果不把0作為自然數,那麼空集的元素的個數就無法用自然數來表示了。如果把「0」作為一個自然數,那麼自然數就可以完成刻畫「有限集合元素個數」的任務了。於此,從「自然數的基數性」這個角度,我們看到了把「0」作為自然數的好處。

「0」加入傳統的自然數集合,所有的「運算規則」依舊保持,如新自然數集合{0,1,2,…,n,…}中的任何兩個自然數都可以進行加法和乘法運算,而運算結果仍然是自然數。同時,加法、乘法運算的結合律和交換律,以及乘法的分配律也不會受到影響。

所以,「0」加盟到自然數集合實屬理所當然,而不僅僅是人為的「規定」。它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自然數和它的功能,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教學時不僅要知道和記住數學的「定義」和「規定」,還應該思考「規定」背後的數學涵義。

有效數字是對一個數的近似值的精確程度而提出的。同一個近似數如果在取捨時,保留的有效數字多,就比保留的有效數字少更精確。

一般說,一個近似數四捨五入到哪一位,就說這個近似數精確到哪一位。這時,從左邊第一個非零的數字起,到那一位上的所有數字都叫做這個數的有效數字。

如近似數0.00309有三個有效數字:3、0、9;0.520也有三個有效字:5、2、0。

而0.00309中左邊的三個零,0.520中左邊的一個零,都叫做無效數字。

「加法與減法互為逆運算、乘法與除法互為逆運算」這似乎成了許多老師的口頭禪,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例如:

加法「2+3=5」,其逆算為「5-2=3」,「5-3=2」。

故此,加法的逆運算只有減法;

減法「5-2=3」,其逆算有「5-3=2」,「2+3=5」。

故此,減法的逆運算有減法和加法兩種運算。

綜上可知,只能說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而不能說加法與減法互為逆運算。

同理,也只能說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而不能說乘法與除法互為逆運算。


在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應用題時,很多小朋友會自然提出這樣的疑問,如:「飼養小組養了12隻小雞,3隻小鴨,小雞的只數是小鴨的幾倍?」為什麼「12÷3=4」的後面不寫「倍」呢?

我們首先應該肯定學生的質疑(學生有較強的解題規範意識)。但同時又該對學生說明:在解答應用題時,得數後面一般要寫上的是數的單位名稱。

如:12隻的「只」;8克的「克」。一個數只有帶上單位名稱,才能準確地表示出一個物體的多少、大小、長短、輕重等等。但是,「倍」不是單位名稱,它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一種關係。例如,上面的計算結果「4」,表示12裡面有4個3,就是12隻小雞是3隻小鴨的4倍。

所以,在算式裡不寫「倍」,以免「倍」與單位名稱發生混淆。

在第一學段我們學習了「倍的初步認識」,認識了概念「倍」,而在第二學段,我們又學習到「倍數」這個概念。那麼,「倍」和「倍數」這兩個詞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這兩個詞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倍」指的是數量關係,它建立在乘除法概念的基礎上。例如:男生有10人,女生有30人,因為「10×3=30」或者「30÷10=3」,我們就說,女生人數(30)是男生人數(10)的3倍,也可以說,男生人數(10)的3倍等於女生人數(30)。勿寧說,「倍」其實表示的是兩個數的商(這個商可以是整數、小數、分數等各種表現形式)。

「倍數」指的是數與數之間的聯繫,它建立在整除概念的基礎上。例如,30能被6整除,30就是6的倍數。可見,「倍數」是不能獨立存在的(具有特定的指向性),而且對數的形式有特別的要求(必須為整數)。

同時我們又看到,30也是6的5倍,因為6×5=30,「6×5」表示6的5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倍」的涵義應寬泛於「倍數」,後者可以視為前者在特定情形下的一種表現。

「時」和「小時」有什麼不同?

怎樣使用「時」和「小時」?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小〕時並非國際時間單位。在1984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我國統一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中,把秒作為時間的基本單位,把非國際單位制的時間單位天(日)、〔小〕時、分作為輔助單位。

(註:〔〕裡的字,在不致混淆的情況下,可以省略)。

這樣,在我國範圍內使用的法定時間單位就有:天(日)、〔小〕時、分、秒。

由此,「時」既可以表示時間,又可以表示時刻。由於「時間」和「時刻」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容易產生混淆,在實際應用時間單位「時」時,

現行教材作了如下處理:

7.1當列式計算出時間的長短時,在得數的括號裡寫上時間的單位「時」。例如:超市營業時間:21-9=12(時)。(此處可省略「小」字)

7.2在用語言表述時間的長短時,為避免「時間」和「時刻」這兩個概念產生混淆,則在「時」的前面加上一個「小」字。例如:超市營業時間12小時。

7.3在用語言表示時刻時,一律不得出現「小時」字樣。例如:公園每天早上7時30分開園(而非7小時30分)。

從形式上看,此例將「改寫」與「省略」兩種對數的變化置於了同一個要求之下(即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我們真希望編者不是有意而為之,因為「改寫」與「省略」其本質是完全不同的。

表現在:

8.1目的不同。

「改寫」的目的是方便對大數的讀寫,而「省略」則是取數的近似值。

8.2方法不同。

此處的「改寫」是去掉「億」位後面的0,再寫上一個「億」字,而「省略」除了要找準「億」位,還要考慮被省略的尾數的最高位是幾,然後用四捨五入法求出近似數。

8.3符號不同。

「改寫」只改變了數的表現形式,大小並未改變,所以用「=」號連接;而「省略」既改變了數的形式,又改變的數的大小,所以用「≈」連接。

這兩個詞在許多老師的教學語言中是替代使用的,其實不然。

「路程」是指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所經過路線的長度;而「距離」則指連接兩個地點而成的直線段的長度。

「路程」所經過的路線可以是曲形線,也可以是直形線,還可能是折形線。

一般情況下,兩個地點之間的「路程」要大於它們之間的「距離」,只有當兩個地點之間的路線為直線時,路程和距離才相等。

雖然老師們都知道這個等式是成立的,但我們的學生卻沒有相應的知識儲備,怎樣繞開」極限」尋找能為小學生所理解和接受的證明途徑。

先看看分數單位的含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

顯然,在分數意義中,關鍵是「分」,沒有「分」,就沒有「份」。

因為把單位「1」平均分成的最少份數是2份(如果是1份,也就無所謂「分」),由此得到的分數單位是1/2,所以1/2是最大的分數單位。

儘管就廣義的分數來說,1/1也可視作分數,但它已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認識的與整數對立的那種分數(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所產生),故此,最大的分數單位應以1/2為宜。

像0/3、0.2/3、3/0.2這樣的數是不是分數?

分數的定義明確告訴我們: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其中,分成的份數叫做分數的分母,要表示的份數叫做分子。

由此可知,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應該是非零自然數。從這個意義來說,以上這幾個數徒具分數的形式,而不具分數的實質,因此都不應該視為分數。

進而,在考查學生對「分數」涵義的理解時,應著眼於通常意義上的分數,將上述這些變異形式納入思考的範圍,其本身對訓練學生的思維並無多大實際意義,而且會令諸如「分數都大於0」等命題的真與假陷入尷尬。

 比6多1/2的數」應該是「61/2」還是「6×(11/2)」

要弄清這個問題,先得弄清「6」的性質。顯然,此處的「6」其實質是一個「數」,而非一個「量」,求「比6多1/2的數」應屬於「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範疇,問題中的「多幾」都是確定的具體數,這裡的「幾」既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或分數。

所以,這裡的「1/2」是指在6的基礎上「多1/2」這個「1/2」數的本身,而非「6的1/2」。

所以,「比6多1/2的數」應該是「61/2」。

當然,如果題目確定為「比6多它的1/2的數」,那答案則屬於後者。

先來看看新人教版、北師大版和蘇教版三個不同版本的教材對類似問題的理解。

同一課程標準下,不同的教材給出了不同的理解,這給執教者帶來了困惑:到底可不可以不乘100%呢?筆者以為,求「××率」其結果必定為百分率。以出勤率為例,就是求實際出勤人數佔應出勤人數的百分之幾。

如果公式只寫成:出勤率=實際出勤人數/應出勤人數,我們說這只是分數形式(也即是求實際出勤人數佔應出勤人數的「幾分之幾」),並不是百分數。

因此,在公式後面乘上「100%」,既可以使計算數值大小不變,又能保證結果形式滿足百分數的要求。因此,計算出勤率、發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的公式中,都應乘「100%」。

同時建議各版本教材的編委統一思想,以免給一線教師造成認識上的混亂。

根據課標教材定義:小於90度的角叫做銳角。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由此又產生一個新的問題:0度的角是什麼角,也是銳角嗎?

事實是,銳角定義有一個隱含的前提,就是小學數學中所討論的角都是正角。習慣上,我們把射線按逆時針方向旋轉而得到的角叫做正角,射線按順時針方向旋轉而得到的角叫做負角,當一條射線沒有做任何旋轉時,就把它看成零角。如果將角的概念推廣到任意大小的角,就應分為正角、負角、和零角。

由此,嚴格意義上的銳角定義應是:大於0度而小於90度的角叫做銳角。

足球比賽記分牌上的「3︰2」是數學中的「比」嗎?

我們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它們的差別。

第一,球類比賽中的「3︰2」表示的是比賽雙方的得分情況,是「差」比,即表示相差關係,一方得3分,另一方得2分,雙方相差1分;數學中的「3︰2」表示的是「3÷2」,是「倍」比,商為1.5。有鑑於此,球類比賽中的「比」(其實是比分),其後數可以為0的,而數學中的「比」,其後數(相當於除數)是不可以為0的。

第二,數學中的「比」是可以化簡的,如「4︰2=2︰1」;同樣的「4︰2」放在球類比賽中,卻不可以化簡,如果化簡就不能反映雙方在比賽中的實際得分了。

▍來源:網絡,以上內容貴在分享,如有問題請聯繫。

▍編輯:小潘老師,在教育一線奮戰多年的中年女教師,致力於免費分享學習資料,幫助孩子成長。

相關焦點

  • 小學數學最易混淆的15條基礎概念,不要再錯了哦
    數學考試裡有不少基礎概念,似是而非,孩子們很容易因為混淆而沒能答對題。今天小編搜集了小學數學最容易混淆的15條基礎概念,家長讓孩子看看都搞清楚了嗎?   最小的一位數是0還是1?   這個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存在爭論。
  • 最易混淆的小學數學概念四-「倍」與「倍數」有什麼區別?
    近期高小獅為大家分享了最易混淆的小學數學概念三篇文章,分別是《最小的一位數是1還是0
  • 小學數學基礎概念,不要混淆了哦!
    先來看看《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教師教學用書》第98頁「關於幾位數」的敘述:「通常在自然數裡,含有幾個數位的數,叫做幾位數。例如「2」是含有一個數位的數,叫做一位數;「30」是含有兩個數位的數,叫做兩位數;「405」是含有三個數位的數,叫做三位數……但是要注意:一般不說0是幾位數。
  • 小學數學容易混淆的數學概念
    小學數學容易混淆的數學概念表示事物量多少的自然數,叫做基數。 表示事物順序的自然數,叫做序數。兩個數相除,餘數為0,叫做除盡。 整數a除以整數b(b≠0),得的商是整數,並且餘數為0,叫做a被b整除。無在數量上可以用0表示。但是,0和無並不是完全是一回事。
  • 小學1-6冊數學基礎概念匯總梳理,需要的朋友可列印收藏!
    小學1-6冊數學基礎概念梳理,便於記憶、理解小學數學基本概念比較多,零散地分布各學期的書本裡,不成體系,不易記憶,也容易記混淆。為了方便同學們學習,對照知識點梳理知識,提高成績,小編整理了小升初1-6冊數學基礎概念,同學們可對照梳理學習,理解,不懂的知識點,可回到課本搞懂,弄清。基本概念弄懂記牢是數學進一步提高的基石。需要的朋友請大家收藏列印(8頁,認真學習一定會收穫良多。
  • 2017高考備戰:數學最易混淆知識點歸納
    2017高考備戰:數學最易混淆知識點歸納 2017-02-14 15:52 來源:學科網 作者:
  • 小學數學最易混淆的基礎概念(五)
    數學中的集合被分為有限集合和無限集合兩類。有限集合是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像某班學生的集合。無限集合是含有的元素個數是非有限的集合,如分數的集合。因為自然數具有「基數」的性質,因此用自然數來描述有限集合中元素的個數是很自然的。但在有限集合中,有一個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集合,叫空集{},元素個數為0。
  • 2012考研數學易混淆概念分析之高等數學(十)
    核心提示:2012考研數學易混淆概念分析之高等數學(十)——冪級數的收斂半徑。
  • 小學生混淆「4×3」和「3×4」?小學數學被扣3分!
    小學數學之操作題小學數學中的基本概念可以說是影響深遠,讓家長來做小學數學題,他們也不一定能夠完全做出了!情況上面的操作題,第一小題就被小孩子搞反了,他是徹底地被整懵了!小學生混淆「4×3」成「3×4」?小學數學被扣了3分!數學老師道出了真相:乘數與被乘數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小朋友搞懂了這個基本概念,那麼無論這道題怎麼變化,做題的孩子都能夠隨機應變了!
  • 小學1-6年級——數學公式+單位換算+概念,重要知識點歸納整理
    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點看著不多,但是1-6年累計起來還是不少,許多看著簡單的問題,但是你不去歸納總結,長時間下來就會容易忘記混淆,例如數學公式還有各種單位之間的換算和各章節的概念等。單位換算題是小學數學學習重點之一。
  • 從基礎數學概念到綜合思維能力,你都能在這裡找到解決方案
    學習知識主要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是數學知識,因為數學本身就是一個基礎學科,學好數學,往別的學科領域延展就會有牢固的基礎,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點,通常都具有豐富的延展力和關聯度,所以在孩子從小開始學習這些基礎概念的時候
  • 小白入門寶典③ 5個易混淆的音頻概念
    15個容易混淆的音頻概念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現如今,多媒體音箱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設備,因為我們已經無法想像電腦和電視離開音箱後該怎麼聽。不過即使是這樣,很多消費者還是會碰到被坑被騙的事情,無良商家是主要原因,而消費者自身對於一些基礎音頻概念的不了解也給了這些無良商家們可乘之機。    其實對於消費者來說,防止被奸商矇騙的最好辦法就是自己也了解產品,雖然我們不求每個人都能達到專業水準,但是一些基礎的音頻概念我們還是需要了解的;這樣才不會被那些無良商家輕易忽悠,而且這對於小白用戶來說尤為重要。
  • 小學數學輕鬆學,三個容易混淆的概念
    小學數學輕鬆學,當開學遇到疫情,當平均數遇到中位數,平均數、眾數、中位數這三個概念,是不是很容易混淆?作為學霸的你,不要怕,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下它們的異同及應用,做好筆記!1、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的相同點這三個統計量都是來描述數據集中趨勢的統計量;都可用來反映數據的一般水平;都可用來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
  • 小學數學複習的方法
    小學數學複習是對所學過知識進行再學習的過程,由於複習面廣、量大、時間緊、內容多,為使複習更貼近實際,從而用較少時間達到較好的複習效果,下面是小學數學複習的方法,歡迎各位閱讀和借鑑。一、制定複習計劃為了使複習有針對性、有目的,找到重點和難點,那麼列大綱就很有必要了,大綱是複習的基礎,課本是複習的藍圖。複習的時候,要弄清學習中的困難、疑點以及每一個知識點容易出錯的原因,這樣做到複習有針對性,就能事半功倍。
  • 小學數學基礎概念—分數 小升初複習必備
    今天小編整理了小學數學基礎概念,特分享如下,供同學們參考複習!  小學數學中的分數,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且對於同學們來說,也是一個難點。今天小編整理了小學數學分數概念,同學們要重視!分數概念  【分數線】在分數裡,中間的橫線叫做分數線。
  • 石家莊小學1-6年級數學基礎概念:平行線
    石家莊小學1-6年級數學基礎概念:平行線   什麼是平行線?   平行線: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parallel lines),平行線具有傳遞性。   6.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平行線的性質   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   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   3.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   4.
  • 初一銜接,0.01是小數還是分數,這些易混淆概念你分清了沒
    在小學的時候,同學們已經學習了好多數,有小數、分數、百分數、質數、合數、自然數、奇數、偶數、負數等等,種類繁多,標示的意義也不一樣,好多同學還不能準確地區分這些數的概念。沒想到,進入初中,第1章就是對這些數的再認識。不僅如此,還多了一些新概念,有些同學就更加迷糊了。
  • 數學概念學習,想說愛你不容易
    數學概念是關於數和形的某一類對象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是反映數學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數學概念是一切基礎知識的基石,是整個數學內容的「脈絡」。學生只有掌握數學概念,運用概念,才能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推理,培養其初步邏輯思維能力,進而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
  • 教招考試之教育學中的易混淆概念(一)
    縱觀全國各地的教師招聘考試,試卷中的單選題、判斷題等題型中考察的易混淆概念比較多,現在教招考試試題一個最大的特點是:考試越來越靈活。客觀題(包括單選、多選、判斷等),不論題幹還是選項內容,都是非常靈活的例子,而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中的專業術語往往成為了選項,所以對於廣大考生而言,這樣的考題選擇的非常糾結,尤其是容易混淆的專業概念。
  • 小學1-6年級數學基礎概念歸納:整數概念
    小學1-6年級數學基礎概念歸納:整數概念   【自然數】我們在數物體的時候,用來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叫做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它是最小的自然數,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是無限的。   【整數】在小學階段,整數通常指自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