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和小沙彌一同下山化緣,路上老和尚問道:「如果你進一步則死,退一則亡,那你準備怎麼做?」 小沙彌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我往旁邊去。」 往旁邊去!多麼智慧的回答,也許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卻極少有人悟出這個道理。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兩件事情能讓人走得更遠: 一個是前進,另一個是轉彎。前進需要莫大的勇氣,轉彎需要高遠的智慧。 學會轉彎,是人生一種難得的大智慧。有時候,雖然轉了一個彎,多走了幾步路,卻看到了另一片風景,另一片藍天! 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要把握好「方向盤」,要明白何時直行,何時轉彎。不要一條道兒走到黑,「撞到南牆要回頭」,要懂得變通,靈活改變。該前行時要前行,該轉彎時須轉彎,不要將自己變成一條旱河裡擱淺的船! 遇到好事,應盡力所為;遇到壞事,應極力改變;遇到煩心事,應想開看淡;遇到變故,應多轉幾個彎。 不管是世間的路還是人生的路,從來都是寬闊與狹窄交替,平坦與坎坷相連,筆直與彎曲相伴。有順暢就有崎嶇,有甜蜜就有黃連。 只有懂得轉彎的人,才能擺脫困境,才能找到出路,才能隨心如願。學會了轉彎,才能以平常心去對待一切順逆困厄,在遇到人生的大疑、大苦、大難時,才不會被擊倒,才能以聰明睿智展現自己的不凡和達觀。 遇事多轉幾個彎,轉彎才有新的生機。轉彎不是畏縮,不是怯弱,而是能進能退,能屈能申。轉彎,就是人生大智慧的體現! 佛語曰:「相由心生,境由心轉。」路在腳下,更在心中,心隨路轉,路則常寬。 當你感到走進死胡同時,別著急往回走,看看旁邊還有沒有出口,因為伴隨挫折的往往是轉折,有時候僅是靈光乍現,就足以扭轉時機。 你要知道,路的旁邊也是路。不一樣的路途,也許風景更加旖旎。 我們常說「天無絕人之路」,懂得轉彎的人,總會在「山重水複疑無路」之時,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著名演員克裡斯朵夫李維因出演《超人》風靡全球,然而在1995年5月,在一場激烈的馬術比賽中,他意外墜馬,成為一位高位截癱的患者。當他從昏迷中醒來時跟大家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讓我早日解脫吧。出院後,為了讓他散散心,舒緩肉體和精神上的傷痛,家人推著輪椅上的他外出旅遊。 汽車正行駛在蜿蜒盤旋的山路上,克裡斯朵夫李維靜靜地望著窗外。他發現,每當車子即將行駛到無路關頭時,路邊都會出現一塊交通指示牌:「前方拐彎」或「注意!急拐彎。」而拐彎之後,前方又是豁然開朗。「前方拐彎」幾個大字一次次衝擊著他的眼睛和心靈,他恍然大悟,原來不是路到盡頭,而是該拐彎了。他衝著妻子大喊:「我要回去,我還有路要走。」 後來,克裡斯朵夫李維成為了一位著名的劇作家和導演。 美國《時代周刊》報導了克裡斯朵夫·李維。在文章中,李維回顧他的心路歷程時說:原來,不幸降臨時,並不是路已到盡頭,而是告訴我們該拐彎了。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著因果循環。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必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我們只要稍微回下頭,或換個角度思考,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好事,順其自然,傾心而為; 壞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不順時,多轉幾個彎,以不變應萬變。
《易經》有云:曲成萬物而不遺。意思是天地萬物變化生成,都是迂迴曲折、無往不復的。 梁啓超說過:「變則通,通則久。」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那就是要懂得變通,懂得變通,這個世界就不會有絕路,工作、事業、人生,莫不如此。 只有懂得變通,知曉轉彎的人,才能找到出路,脫穎而出,取得比別人更快的成功方法。
課堂上,老師提問:「如果你要燒壺開水,生火生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你應該怎麼辦?」 底下的人都在竊竊私語,有的學生說趕緊去找更多的柴火啊,有的說去找周邊的農戶借點柴火,還有的說花錢去買...... 一時間,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見,過了好久,老師說到:「為什麼不可以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呢?」 同學們緘默不語。 要知道,捨棄可比取得容易多了,換個思路,一樣可以喝到水,並且以更快的方式。 其實生活也是如此,當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儘快到達時,你就換條小道試試! 世事洞明皆學問,生活中很多時候需要有轉彎的思維。
在美國有一本帶插圖的兒童書:《如果你騎著一匹馬,馬之將死,請適時下馬》。這是一個幽默詼諧的寓言故事,它的用意是引導人們徹底反思美國教育。該書開篇畫著一個孩子騎著馬在一座校舍前,後一頁是馬已死而孩子仍然坐在馬鞍上。在接下來的頁面中,幾乎每一頁都有形形色色的「專家」對如何騎一匹死馬各抒己見:
讓我們去參觀一下那些成功騎著死馬的學校。 讓我們組成一個委員會好好研究一下死馬。
我想我們應該提高駕馭死馬的標準。
書的最後兩頁,一個小男孩走上前,指著那匹馬說:
「我知道該怎麼做了!如果你正騎著一匹馬,它死了,那就下馬,然後嘗試新的方式。」在這頁背面是一輛鋥亮的新汽車,用汽車代替了死馬。
故事的寓意不言而喻,當騎著的一匹馬快死了,你該怎麼做?專家在研究如何駕馭死馬,或者探討馬之所以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小孩選擇的是拽著死馬不放,而另一個小孩的建議簡單明了,如果騎的是死馬,那就應該下馬,另找一個更好的交通工具——汽車。顯然小孩所選擇的另一交通工具,跑得比馬更快。
我們在工作或創業中也會遇到很多死馬,很多人騎在死馬上不動,結果騎在死馬上蹉跎歲月。錯失了很多自我改變,自我成長,自我發展的機會。 常言道:「直道可距馬,曲徑能通幽。」
能激流勇進者,為強者;然會急流勇退者,亦為智者。
成功的人,除了滿腔熱血,一往無前的勇氣,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轉彎。 學會轉彎,另謀生路,何嘗不是一種智慧人生。
一隻小小的蒼蠅,用盡其短暫生命的全部力量,想從玻璃幕牆飛出去,但無濟於事。努力並沒有給它帶來逃生的希望。有時候,努力是一個陷阱。蒼蠅再努力,也無法擊碎玻璃幕牆逃出困境。但無論如何,這個小生命用盡全部力量在追求它的目標。但在房間的另一端,大約10步遠的地方,大門是敞開著的,它只需要花相當於十分之一的氣力,便可脫離這個自我設置的陷阱。突破的可能性就在那裡,非常容易,為什麼不去試一試呢?試過才會發現不同。它為什麼頑固地認為現在的方法和決定就能得到最好的成果呢?是什麼邏輯使它不斷地努力,直到死亡。
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如果你不改變方向,你將沿著目前的方向一直走下去。假如方向是錯誤的,那麼,你的結果將錯得更離譜。
這聽起來有點滑稽,但仔細想想,卻意味深長。
讓我們再回憶一下那隻小蒼蠅,它撞擊玻璃,它拼命撞,但顯然不成功,旁邊就有一扇開著的門,但它一定要改變方向才行。(無名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