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脹不要憋,3個穴位一按就消氣!一杯茶調理脾胃根本,氣血通暢了!

2021-01-20 大臉


胃脹氣是生活中人們經常出現的一種現象,這主要和人們的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如果飲食不規律或者吃飯過快都很容易會造成胃脹氣。胃脹氣會導致腹部鼓脹疼痛,讓人非常不舒服。



胃脹是指上腹部有飽脹、壓迫感,有時從外觀也會發現胃(腹)部有點向外凸、脹氣,甚至連續性地放屁等,均可能是由胃脹導致;嚴重時,甚至還會伴隨出現痛苦悲傷、噁心、嘔吐的情況。


為什麼會胃脹氣

有些朋友體質較差,會表現胃動力不足,常因進食某些刺激性大的食物或者較難消化的食物而導致肚子脹氣;另外,腸道菌群失衡,許多廢氣就會很容易在腸道內積聚,也會導致肚子脹氣的現象。


如胃腸道腫瘤、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擴張及幽門梗阻等,均可導致胃腸道積氣,表現為腹中脹氣感和腹部氣體滯留兩種現象。當胃腸積氣過多時,患者可感到腹部不適,表現噯氣、腹脹、腸鳴亢進。


表現為胃腸道中氣體吸收障礙、胃腸道內氣體排出障礙,由於某些原因,導致胃腸蠕動功能減弱或消失,從而導致體內的氣體排不出體外,體內氣體越積越多,就出現了肚子脹氣的現象。


飯後胃脹原因


飯後胃脹,是胃腸功能低下的表現,治療當以補益脾胃為主。


胃脹,平時胃脹飯後加重,是肝鬱和胃腸功能低下相雜的表現,當脈下評之,及身高體重,食慾食量,大便情況,辯清主次方可用藥,重在肝脾同調。



胃脹,遇寒涼引起胃脹痛,治療當以溫中散寒為主.需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根據臨床表現,檢查結果,舌脈綜合分析,辨證施治採取最佳的治療方案,方可以康復。


胃脹,平時胃脹伴口乾口苦,打嗝,是肝氣鬱結,胃失和降的表現,治療當以疏肝解鬱為主,重在調肝。


胃脹按摩哪個穴位


太白穴


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對調理脾氣虛弱有好處。它在足內側緣,第1蹠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另外,常按太白穴還能緩解運動後肌肉酸痛感。



內關穴


專家介紹內關穴屬心包經,除益氣安神,還有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常按摩內關穴,對緩解胃部脹氣有一定作用。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具體來說,就是將右手三個手指頭併攏,把三個手指頭中的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這時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點的中點,就是內關穴。



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穴,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穴位,除了強壯身體、調節機體免疫力,還有調節脾胃的好處。此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要緩解胃脹氣,按揉此穴的同時,向上方使勁兒,效果會更好。



背部腧穴


其實這是一類穴,即背部的肝、膽、脾、胃腧穴,緩解胃部脹氣的效果更明顯。不過按摩時,要藉助家人的幫忙。


這四個穴位均位於背部,屬足太陽膀胱經穴,肝腧,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膽腧,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脾腧,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胃腧,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具體穴位不好找的話,可讓家人握拳,用掌指關節在患者的背部中間部位來回滾動,這樣也可把肝、膽、脾、胃腧穴都很好地按摩到。力度以微感酸痛為宜,大概每個穴位按摩一分鐘左右。



中醫調理脾胃的食療方法


陳皮蜂蜜水


陳皮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用於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蜂蜜補中潤燥,可以緩解腹痛、便秘。兩者合併,可以很好地緩解食積症狀,促進消化。


製法:取10g陳皮,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燒開,再調小火煮5~10分鐘,最後加少量蜂蜜飲用。如不方便煎煮,也可以直接用開水泡陳皮喝。每天可以喝2~3次。


此外,普洱茶也有很好的消食助消化的作用,用陳皮加上普洱茶衝泡飲用,也是非常好的食療搭配。



大麥茶


大麥茶其實用的是炒過的麥芽,麥芽本身就有行氣消食、健脾開胃的作用,炒過後消食化滯的作用更佳。所以可用於緩解積食不化、脘腹脹痛。需要注意的是,哺乳期媽媽不宜飲用此茶,因其回乳作用明顯。


製法:取炒麥芽10g,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燒開,再調小火煮5~10分鐘即可。如不方便煎煮,也可以直接用開水衝泡代茶飲。



糖炒山楂


山楂消食健胃,用於肉食積滯、脘腹脹滿等,炒過的山楂,消食導滯的作用增強,對於吃多了肉食難消化的人來說,非常適合。


製法:取紅糖或冰糖適量,入鍋用小火炒化,加入山楂(切開,留核)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食用。或直接購買炒山楂泡水喝。



雞內金消食粥


雞內金是一味傳統的養胃中藥。健胃消食,澀精止遺,通淋化石。用於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石淋澀痛,膽脹脅痛等有很好療效。


做法:赤小豆40克,粳米30克,雞內金20克,白糖10克。先將雞內金洗淨研粉,赤小豆和粳米洗淨。把赤小豆、粳米放入鍋內,放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後,小火煮粥, 粥成放雞內金粉、白糖適量,拌勻再煮沸即可。



神曲


神曲有健胃消食、理氣化溼的功效。對於飲食過度、吃過多肉食的人特別適用。


山楂、神曲各30克,大米100克,紅糖6克。將山楂和神曲洗淨,放鍋中加水煎汁,取汁去渣。大米洗淨。然後鍋內倒入大米和適量水,大火煮沸,加入藥汁,煮成稀粥,加紅糖調味即可。


預防胃脹


中醫養生學講究「進食宜緩」,就是說不能吃太急,飯菜在口中要長時間咀嚼,能夠保證食物被充分吸收,預防積食的出現。而且在緩慢進食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多加注意菜品的搭配和選擇,更能做到「多菜少肉七分飽」了。



脹氣的主要原因是消化系統無法吸收某類碳水化合物,豆類容易引起脹氣,甘藍菜、綠花椰菜、洋蔥、白花椰菜、全麥麵粉、白蘿蔔、香蕉等也容易產生脹氣。


大多數胃脹為一過性的胃腸功能紊亂所致,與不良生活習慣、環境因素等有關,其實可以通過飲食調整、生活調理改善的。大家平時在胃脹氣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吃些,生薑、薄荷茶、大茴香等食物,這些食物能夠有效的緩解胃脹氣的現象。但是,如果出現長期胃脹,就需要就醫進一步檢查了。


如果您有健康或養生的問題

可以留言給我們

大臉君將寫文章為您詳細解答




相關焦點

  • 氣血不通該如何調理?運用這3個方法,身體會逐漸恢復氣血
    事實上,起立時頭暈的發生多與氣血不通有關,而氣血不通一般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人群中較為常見。在中醫體系中,氣血不通是造成人體出現各種疾病的主要誘因。所以,當起立時出現頭暈現象,應引起充分的重視。一、起立時頭暈是怎麼回事?在臨床上,起立時出現頭暈現象,多是氣血不通引起的。
  • 教你一套「穴位處方」,每天按一按,補心肺、調慢病~
    穴位 《養生堂》今明兩天開始,推出特別適合當下的宅家調理慢病穴位「處方」 程凱教授告訴我們,要想調理心的疾病或是肺的問題,都需要一組統一的基礎方來補益心肺,裡面由一個溫補心陽的穴位和一個補益肺氣的穴位組成。再針對每個人的情況,加減一些有特殊作用的穴位或是方法。
  • 胃脹怎麼辦 輕鬆緩解胃脹的六個小妙招
    輕鬆緩解胃脹的六個小妙招一、控制飲食很多人的有暴飲暴食的習慣,尤其是一些白領階層,白天在公司沒有時間好好吃飯,晚上下班後總想大吃特吃一頓,這就很容易造成胃部的消化不良,致使食物不能很好的消化、分解,食物長期留在胃裡產生大量氣體,導致胃脹氣。所以,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適當控制進食量,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
  • 氣血調理好才能身體健康,「補血養血穴」教你按一按!
    經常按揉大敦穴,可以有效的調理肝腎,熄風開竅,而且還能安神,養血,效果是非常不錯的。除了按揉之外,我們也可以艾灸這個穴位,可以達到清肝明目的效果,讓我們頭腦瞬間變的清晰,而且還會神清氣爽。因為自古以來,大敦穴就是被視為鎮靜以及恢復理智的要穴,大敦穴是肝經的起始處,所以按揉大敦穴還有養肝明目的效果,滋陰補血,效果甚好。
  • 按摩穴位快速緩解胃脹
    氣血虛或消化不良的人,稍吃多一點就會引起腸胃脹痛。中醫認為,通過穴位按摩,可起到調整胃的機能、鎮痛、降逆氣化濁氣的養生功效,進而緩解胃痛胃脹等不適症狀。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按摩哪些養生穴位,可快速緩解胃脹胃痛症狀。內關穴: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約三橫指(約2寸)的距離處,在中間二骨兩筋之間。
  • 緩解胃脹氣7大妙招 穴位按摩見效快
    胃脹氣讓人吃了「一肚子氣」,想要有效消氣,就一起來學習小編今天介紹的調理妙招吧。穴位按摩按摩內關穴有助於消除胃脹氣的情況,內關穴位於手腕橫格紋以上大概三個手指寬的地方,用另一隻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壓20-30次,並且按摩1分鐘,就會逐漸減輕胃脹氣的感覺。
  • 女人氣血不足老得快?艾灸這6個穴位就夠了
    中醫認為,陰陽和諧,氣血健旺,經絡順暢,百病不生。又言,「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是人體的動力,血則是這個動力的源泉,它們共同推動著身體內的能量轉化和新陳代謝。氣與血,一陰一陽,一虛一實,和肉體、靈魂等一道構成了神奇精妙的生命。隨著時間的流逝,歲月總會在人的臉上留下痕跡。
  • 胃脹難忍,千萬不要憋!5個原則,讓你消除胃脹!
    只有很嚴重的胃脹氣,才會讓人感覺噁心、嘔吐。於是很多人也不覺得這是什麼毛病,不會專程跑來看醫生。關於胃脹氣,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1、不要憋 屁這裡我想要如果有想排氣的感覺,儘量不要憋著。當然在公共場合,你可以選擇暫時迴避一下人群,找個方便的地方,一定要把氣體釋放出來,幫腸胃舒解壓力。平時也可以準備一些薄荷茶、柑橘茶隨時喝起來,幫助消除腹部的脹氣。2、調整飲食
  • 腸胃調理指南,推薦使用的穴位和食物
    胃脹難受,幾乎人人都遇到過,那感覺真心不好受。吃飯的時候,剛吃沒多少就開始胃脹,打嗝甚至有想吐的感覺。很多人只知道多喝熱水,按揉肚子和胃部,殊不知我們人體是很神奇的,按揉穴位可以治療胃脹,甚至調理脾胃腸疾病都不在話下。
  • 這四個穴位多按按
    4個穴位,長期堅持,對緩解胃脹氣有很好的效果。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對調理脾氣虛弱有好處。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具體來說,就是將右手三個手指頭併攏,把三個手指頭中的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這時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點的中點,就是內關穴。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穴,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穴位,除了強壯身體、調節機體免疫力,還有調節脾胃的好處。
  • 經常胃脹,怎樣給胃「消氣」?這3個調理方或能搞定
    那麼,總是胃脹明顯,有哪些方法可以及時調養身體呢?1、飲用山楂茶出現明顯的胃脹表現,應該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改善。一般在胃脹的時候,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進行改善,建議胃脹氣的人適當飲用山楂茶。山楂茶胃部功能提高有利。
  • 肚脹的時候我們可以按哪些穴位
    當然沒出現肚子脹的過程當中,往往會影響到我們的食慾,還會影響到我們的心情,其實經常性的按一些穴位是可以幫助我們擺脫肚子脹的現象帶來的困擾的,並且中醫方面在治療胃脹的方面經驗都是非常豐富的,那麼,肚脹的時候我們可以按哪些穴位呢!肚子脹就按不容穴不容穴隸屬於足陽明胃經。
  • 女人氣血不足怎麼調理?這樣調理氣血,效果看得見
    以下是女人氣血不足可以採用的調理方法,供參考:1、飲食調養: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幫女人調理氣血的方法,平時在保持飲食清淡的同時,應該多吃富含微量元素鐵和銅、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物質的食物,如龍眼肉、紅棗、蓮子、山楂、核桃、桃子、獼猴桃、豬肝、豬血、烏雞、雞蛋、黃鱔、奶類、海參、蝦仁
  • 女性手腳冰涼可以按摩這3個穴位調理
    女生腳冰涼怎麼辦1、勤運勤甩手建議女性朋友一早起來做做運動,健走是最佳選擇,用比走路快,比跑步慢的速度,大步往前走,雙手順便甩一甩,走上30分鐘,促進氣血運行,全身就會暖呼呼,因為一早就讓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所以整天都會充滿活力,不容易發冷。
  • 如何緩解胃脹氣 這些方法效果好
    一個小動作緩解胃脹氣當出現胃脹氣的情況時,我們可以找個平坦的地方,床或者沙發等,平躺上去,雙腿彎曲至胸前,雙手抱住小腿,讓大腿儘量靠近腹部,堅持兩三分鐘即可。2.一杯飲品緩解胃脹氣日常的一些食材或者藥材中,有可以幫助緩解胃脹氣,幫助消化的,如常見的陳皮,就是助消化的好材料,出現胃脹氣的時候,取適量陳皮用開水衝泡後飲用,對胃脹氣有很好的緩解作用。3.
  • 調理經絡氣血是養生的關鍵!
    人能夠遵循經絡氣血的流注特點來調整生活習慣,這是最好的養生方法。經絡將氣血輸送到全身各處,在內營養臟腑,在外滋潤肌膚腠理、五官七竅。氣血的盛衰,有著正常的節律,當氣血運行異常,人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
  • 你手上有個「專治各種不通」的穴位,每天按按,血管通暢心情好!
    記得有一回,有位很久沒見面的局長朋友突然帶著他二十多歲的女兒來訪,幾年沒見小姑娘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還沒來得及敘舊,朋友就一臉苦惱的讓我趕緊給孩子看看。小姑娘自己描述說最近一年多總是覺得心胸部疼痛,月經來得不通暢,全身還感覺不舒服。她說自己原本以為是心臟病,但做過各種檢查也查不出任何病變,因此就只能找中醫調理了。
  • 人體4個祛溼「開關」,輕輕一按溼毒就出來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間關節點按該穴3分鐘,然後順時針揉按穴位約5分鐘。功效:通調脾胃氣機、祛溼化痰。2、足三裡位置:足陽明胃經合穴,乃保健要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壓或順時針揉按穴位5-8分鐘,局部有酸脹感效果佳。功效:足三裡除具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溼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 激發人的經絡之氣 養腸胃多按五穴位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各個臟器都依靠脾胃氣血的滋養,因此,脾胃受傷,就會百病由生。歷代醫家對脾胃非常重視,正如《黃帝內經》所說,「五藏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臨床上多種疾病都由脾胃失調引起,同時各臟器的疾病也可影響脾胃失調。在生活中一定要重視調理脾胃。那麼脾胃不好該如何調理呢?
  • 腳上有個「滅火開關」,若能經常按一按,或能緩解胃火,消除口臭
    腳上有個「滅火開關」,若能經常按一按,或能緩解胃火,消除口臭胃火旺的調理方式:按摩內庭穴,祛胃火內庭穴是治療胃病最好的一個穴位,尤其是對於去除胃火有比較好的療效。中醫上會認為這是胃部上火的剋星,只要是在生活當中有胃火所導致的牙疼,咽喉疼,鼻出血,口臭,胃酸等等情況,都可以通過按摩這一個穴位來得到緩解。具體的按摩方法:內庭穴的位置位於我們的足背第2、第3趾間,我們在找這個穴位的時候,可以正坐垂足或者是仰臥,在第2蹠趾關節前方,第2、第3趾縫間的紋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