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留課後作業?體育成績或成升學加分項!
導語
10月29日下午,教育部在武漢召開專場新聞發布會。這場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提出體育課要布置家庭作業,每個學生至少要參加過1次體育競賽等將是中小學體育課程的一個重大改革方向。
他還表示,下一步,將重點探索如何把學生體育鍛鍊、體育課效果納入到對學生的整體評價中,以及納入升學和評優評獎方面的評價指標體系裡去。
提出:體育課也應該留作業;開展全員參與的體育競賽;體育鍛鍊、體育課效果也應被納入對學生的考核和評價(包括升學和評優)之中。
以後體育課也有家庭作業了?
是的,你沒看錯!王登峰稱,推動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一個重要方面是要真正開展全員參與的體育比賽。王登峰在記者會上透露,下一步這三件事將成為體育與健康課的主要內容——
1.教會學生。體育與健康課上要教會學生基本的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比如護眼知識,踢足球,打籃球、羽毛球、桌球等。
2.日常訓練。語文課等文化課教完,要布置課後作業來鞏固,體育與健康課上學會的運動技能,也需要課後訓練和鍛鍊,因此,也要留課後作業。
3.全員參與的競技運動。王登峰說:「很多人上了14年體育課,從小學、初中、高中一直上到大學,一輩子都沒有參加過一次體育競賽。」體育與健康課的巨大變化之一,就是要讓每個學生至少參加班內的比賽。
此外,王登峰還提出要補齊師資、經費等方面的短板,加快出臺扶持、激勵學校、學生、家長的政策和機制,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鍛鍊。
體育鍛鍊將納入整體評價體系
如何補齊上述短板?
據透露,一個重要方向是學校體育工作要在全過程中對師資、場地、經費、扶持政策等相關工作作出評價,還要對體育工作的效果進行評價。具體效果將體現在學生身上,比如學生否享受到了運動的樂趣,體魄強健是否實現,健全人格、錘鍊品質有沒有變化,「學校體育的效果評價和過程評價,將會成為下一步學校體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要儘快完善對學校體育的評價體系。」 王登峰表示道。
如何激勵學生發自內心地拋開各方面壓力,投身到體育鍛鍊中,並堅持每天鍛鍊,積極參與競賽?王登峰說:「必須在對學生的評價體系裡面增加這一部分,才有可能實現。」他表示,目前,教育部也在探索如何從根本上扭轉體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地位不夠的局面。下一步,將重點探索如何把學生體育鍛鍊、體育課效果納入到對學生的整體評價中,以及納入升學和評優評獎方面的評價指標體系裡去。
(講話原文,滑動查看)
王登峰:
我前面講到,防近要移風易俗,這裡面對學校體育的認識也要移風易俗。因為如果要讓孩子享受運動的樂趣,就必須教會他們運動技能。要錘鍊意志,健全人格,就必須讓學生參與群眾性的競技運動。如果學校體育沒有競賽,就不可能錘鍊品質、健全人格。所以說,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體育價值的定位,實際上也就是對學校體育的內容作出了一個全新的界定。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學校體育就是活動活動、就是活動課,現在很多學校的體育課叫體活,就是體育活動,所以很多人覺得體育老師不用專職的,誰都可以吹哨子「一二一」,能帶著孩子跑步就是體育。現在看來,這種觀念已經完全落伍了,我們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的體質健康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體育一個更重要的價值,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包括習近平總書記說的健全人格和錘鍊意志。
2018-10-29 16:40
王登峰:
這裡面我多說一句,顧拜旦在他的《奧林匹克頌》裡有一段話,說競技運動在青少年中普及,能夠造就身心和諧發展的年輕一代。在社會中推廣,帶動社會的進步,在全世界普及,能夠帶來世界和平。這實際上是在顧拜旦眼中的競技運動所能夠帶來的對個人、對社會、對整個世界的積極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價值的定位應該說是全新的,而且超越了古今中外所有對體育價值的認識。因此,下一步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和宣傳學校體育的這樣一個新定位。第二件事就是要謀劃和落實新的舉措。學校體育怎麼去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下一步主要在四個方面:一是教學主渠道。體育與健康課要幹什麼?三件事,第一是教會,第二是日常訓練,第三是全員參與的競技運動。體育與健康課要教會學生基本的健康知識,包括護眼知識,要教會基本的運動技能,這是求生的需要,還要教會具體的運動項目的技能,踢足球或者打籃球,或者羽毛球、桌球,或者武術,這是要教會的內容。
2018-10-29 16:42
王登峰:
二是要有常規的課餘訓練。體育與健康課也要有家庭作業,不是說語文課教完這個字和詞要布置語文作業是為了鞏固,體育與健康課學會的是運動技能,更需要訓練,更需要鍛鍊。三是要真正開展全員參與的體育比賽。我說的移風易俗,很多人在上14年體育課,從小學、初中、高中一直上到大學,一輩子都沒有參加過一次體育競賽。我們現在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至少參加班內的比賽,這是體育與健康課的改革,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2018-10-29 16:43
王登峰:
第二件事,教師隊伍建設。這次全國教育大會強調要開足開齊體育課,配齊配好美育教師。也就是說,學校體育和美育的改革和發展裡面,第一條要開齊和開足體育課,體育教師就是一個必須要有的保障,在美育方面也要採取強有力的、切實有效的措施,配齊配好美育教師,解決師資隊伍的問題。
第三件事,習近平總書記講到,要讓學校放手去組織活動,因此要消除學校體育活動的安全隱患,要進一步完善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機制和落實意外傷害保險的機制。
2018-10-29 16:44
王登峰:
第四件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要加快補齊教育短板。學校體育目前是屬於教育中的明顯短板,這個明顯短板裡面包括了場地,包括師資,包括經費,也包括扶持、激勵學校、學生、家長,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鍛鍊的政策和機制。這也是我們下一步要重點做的。所以第二方面是謀劃落實新舉措。
第三方面要做的,集聚和激發新動能。跟近視眼防控一樣,我們要想到各種招數,很多地方都已經做出來了,效果也很明顯,但是如何才能真正落實下去,就需要激發各個利益相關方或者參與方的積極性。下面,教育部要在三個方面發力,激發新的動能。
2018-10-29 16:45
王登峰:
一是健全評價體系。學校體育工作,要在過程對師資的問題、場地的問題、經費的問題、扶持政策的問題等相關工作作出評價,還要對體育工作的效果進行評價。具體效果應該體現在學生身上,學生身上怎麼體現呢?習近平總書記講得很清楚了,孩子們是否享受到了運動的樂趣?體魄強健是否實現了?健全人格、錘鍊品質有沒有變化?因此,學校體育的效果評價和過程評價,將會成為下一步學校體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要儘快完善對學校體育的評價體系。
二是落實責任。我們對學校體育的過程評價和效果評價做出來之後,以此作為對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學校體育活動的效果進行問責,進行評估,這樣就可以調動政府、學校和社會的積極性。
2018-10-29 16:46
王登峰:
三是激勵學生。如何讓學生真正發自內心地去拋開各方面壓力,投身到體育鍛鍊中去,而且不但要學會運動技能,還要每天訓練、鍛鍊,要每個人都參與到競賽活動中去,就必須在對學生的評價體系裡面增加這一部分,才有可能實現。現在,教育部也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要從根本上扭轉體育在素質教育中地位不夠和因為素質教育評價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所帶來的對學生參與體育鍛鍊負面影響,這方面教育部也正在密切關注各方面反饋,而且也在認真研究,下一步如何把學生體育鍛鍊、體育課效果納入到對學生的整體評價,包括升學和評優評獎方面的評價指標體系裡面去,這應該是下一步我們要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
總之一句話,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對體育的價值、地位、實現方式和目標評估的要求,可以說是從根本上解決了音體美在學校中「小三門」的地位,徹底破除「小三門」的地位,音體美課程要登堂入室,進入正課。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也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的目標。謝謝。
(講話原文內容來源教育部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教育部曾多次對中小學賽杯做出規範,要求從嚴控制、嚴格管理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原則上不舉辦面向義務教育階段的競賽活動。獲批的競賽,其比賽結果也不能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
另一方面,則積極推動學校體育課程改革,鼓勵學生參與體育競賽。
此前,官方就曾提出,作為學校體育改革探路工程的校園足球賽與運動員等級評定將掛鈎。在校際、校內、選拔性競賽和出國交流比賽四個層級上,制定運動員等級要求,表現優秀者可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在升學方面將得到直接的扶持。
這也意味著,在中小學升學和評優中,以校園足球為代表的「體能競賽」或將取代以奧數為代表的「腦力競賽」,或成為未來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
體育參與學生的評價體系過少
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的評價體系還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用分數、等級、獎證來選拔學生。體育在孩子的升學過程中起到作用遠不如文化成績、藝術特長,導致在學生的評價體系裡只佔少量部分。
在孩子的升學道路上,與體育相關的有特長生、體育中考、體育生等等。
特長生招生:原本是給部分有特長的學生提供必要的升學選擇和錄取優惠,以關注其興趣發展,但是,現在小升初特長生招生和中高考加分一樣,都存在被異化為「特長教育」的問題。
在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希望通過取消特長生招生,讓大家產生不再重視學生個性和培養學生特長的錯覺。
體育中考:對於中考的孩子來說,體育還是非常關鍵,成績直接納入中考總成績裡。但更多還是關注身體素質考核,初三考生和家長往往通過考前突擊和平時體育課上鍛鍊就能滿足。
體育生:絕大部分學生的體育不需要參加高考,只有少量的體育生、體育特長生需要高考。截至2018年3月30日,教育部共宣布全國高等院校2,879所,而專業的體育院校只有14所,連零頭都不到。
升學面前,體育為何總「犧牲」?
由於,體育參與學生的評價體系過少,除了一些計劃以體育特長作為名校「敲門磚」,以及打算報考體育院校的孩子,其他孩子上學後面臨升學和課業壓力時,體育往往成為諸多「班」中的第一個犧牲品。這是為什麼呢?
1、體育很難帶來直觀效果
家長們認為,相較於以奧數為代表的文化課、以鋼琴為代表的藝術課,體育課很難帶給孩子成績、考級、升學上的直觀效果。即便體育已在中考成績中佔有一定分數,但更多還是跑跳投等身體素質考核而非技能考核,考生和家長也往往傾向於考前突擊而非長期訓練。
2、體育並沒有完整的考核體系
除了直觀效果外,還有體育並沒有完整的考核體系。以奧數為代表的文化培訓,小學有奧數考試、初中有數學聯賽、高中有五大學科競賽等;以鋼琴為代表的藝術培訓,也有考級等體系為支撐,分業餘級別和專業級別。而體育培訓,並沒有並沒有完整的考核體系!
3、體育培訓行業問題重重
目前體育培訓行業有兩大問題:首先是人才缺乏,尤其是又懂體育又懂教育,以及了解家長消費心理的專業運營人才;二是教練員水平良莠不齊,沒有資質審核。當一個培訓行業問題重重,總是很難引起家長們的重視。
4、社會認可度低
目前我國的人才培養體系,中考、高考、招工、考公務員等等,還沒有認為體育是一種能力,如果說我們整個社會認為體育是跟奧數、英語一樣的能力的話,那麼家長、孩子就不會「犧牲」體育課。
體育課上的「怪現象」
體育只有中考,沒有高考,導致學生在體育中考結束後將不再繼續練習,造成體育鍛鍊的中斷和社會對學校體育的不重視,以至於在體育課上幾種怪現象:
1、同為國家核心課程,待遇大不同
同為國家的基礎課程,體育課是唯一從小一到大二14年的「重要」課程,然而高考沒有「體育」的事兒了…
2、體育課,沒有課後作業
體育課,幾乎沒有家庭作業;但其它課程,幾乎天天回來做家庭作業,每天晚上都十點、十一點的。
3、戶外運動變成了室內養生
以「經風雨、見世面」的戶外運動,變成了不見天空、不見陽光的室內「養生保健」課。一味遷就滿足學生興趣而沒有搭配體能訓練的體育課往往會忽視學生體質。
4、體育課缺強度
「野蠻的體魄」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少了,「文明其行為」的溫和運動越來越多了。美國University of Illinosi朱為模教授在南京坦言,中國學生體質下降,缺的是強度體育,他認為體育課至少要有50%的時間是中、高強度。
5、重運動興趣、輕鍛鍊效果
學生興趣成了選擇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而強身健體的時效性、系統性、科學性被置於腦後。
6、體育課穿牛仔褲未覺不妥
大學體育課上,「牛仔褲」比比皆是,學校沒有覺得不妥、老師沒有覺得不妥、學生沒有覺得不妥。
7、智力遊戲項目進體育課堂
撞球、象棋、圍棋、橋牌、釣魚等「智力遊戲項目」,堂而皇之地走進了體育課堂。
8、取消長跑,卻熱衷於辦校園馬拉松
體育課上不組織、不引導學生長跑,校運會也很少有5000米、10000米的比賽項目。然而一窩蜂地舉辦「校園馬拉松」卻是一頭的勁兒。
當然,按照王登峰司長透露的體育改革的方向,以上8個問題,或許大部分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大家對於體育改革有什麼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