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三亞學院迎來2019—2020學年春季學期開學首日,舉行升國旗、校長線上講授「開學第一課」等系列活動,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堅定崇高理想信念,譜寫新時代高校師生的風採與擔當。
三亞學院舉行新學期升國旗儀式
早7時,三亞學院在北三體育場舉行新學期升國旗儀式,師生奏唱國歌,向國旗敬禮。在白鷺溪畔的粼粼波光裡和凰家雲水的微波蕩漾裡,學府大道又迎來了笑語盈盈,書德樓裡又響起書聲朗朗,美麗校園的陽光學子平安返校,開啟了新的學習生活。
師生奏唱國歌,向國旗敬禮
在國旗下,三亞學院傳媒與文化產業學生代表沈秋月講述了中國戰「疫」故事,欣喜於大家從寒冬到暖春再到盛夏重逢校園,對連日來老師們為學生順利返校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感謝。「這次疫情讓我們措不及防,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大到國家小到個人,無一不奉獻自己的力量。我們看到了勇敢逆行者的果敢,他們扶危渡厄、守土盡責,帶給我們無限的勇氣和力量。歲月是最好的見證者,現在的我們付出過怎樣的努力,未來我們就會有怎樣的底氣。」
三亞學院傳媒學院學生代表沈秋月發言
「看著五星紅旗緩緩升起,我深刻感受到愛國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身上。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也讓我們知道生活中、學習上、成長的道路上時刻有變化,處處有挑戰,我們唯有積極調整,沉著應對,才能將危機轉化為機遇。」三亞學院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大三學生劉聰說。
上午10時,三亞學院校長陸丹在線上為全校師生講授《認同的陷阱與逾越》開學第一課。他從「中國的競爭力、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中西認知偏差的背後」三個維度深刻剖析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並透過全球化本源及中西歷史、文化、制度、現代化進程水平、思維方式、價值向度等諸多既有視角闡釋出中國國家制度、中國意識形態、中國國家治理的文化內核和集體優長。
三亞學院校長陸丹講授「開學第一課」
陸丹指出,回顧四十年改革開放的學習西方和現代化實踐,我們對他者經驗需要區別對待。今天的中國已經充滿自信。「無論如何風吹雨打,中國都會堅定不移的繼續自己的改革開放之路,會按照自己既定的方向、道路、節奏繼續改革開放,不會停下來,不會退回去。」
陸丹表示,在全球化大格局中,我們要清晰認知地球的地理意義是相互平坦的,地球的經濟意義是相互連接的,地球的政治和文化意義是互為高峰,這是地球上人類社會相互間關係的基本脈絡和未來趨勢。「國家間最穩定而長期的競爭是經濟發展能力,最直觀和最具有直接影響的力量是政治狀態,最長久和最有耐力的是文化競爭,還有和平時代的體育競爭、文化娛樂產品競爭、教育質量競爭、消除貧困能力競爭、青山綠水生態可持續性競爭以及國家處理公共問題的態度與能力的無言競爭和階段性弱勢。」通過疫情,我們需要從更加深刻的層面重新認識西方,也重新認識我們自己的學習過程中的成敗得失。
鼓勵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陸丹強調,在越來越複雜的國際關係中,中國的知識分子要審視世界,學習先進,也要審視世界格局的核心價值和核心關係,留出給人距離、觀察、思考、習慣的時間空間,始終保持更大戰略定力的勇氣,更好地「做好自己」。他勉勵青年學生,作為新一代年輕知識分子要堅定理想信念,做好準備,接好班,用更短的時間發揮聰明才智為國家社會多做貢獻。
全校師生認真聆聽
「開學第一課」涵養愛國愛黨情懷,也引起全校師生的集體共鳴。「校長專業生動的講解,深入淺出地展現了當前世界格局變動的關鍵期,中國應當肩負起的歷史使命。一方面讓我對中國在全球化時代的世界境遇與競爭優勢形成了清醒的判斷;也讓我深刻認識到中西方認同危機背後的內在文化根源。他著眼於當下國際形勢的精準判斷和深入剖析,切實幫助全體師生更堅定地樹立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也啟示著全體思政課教師把握時事,以實踐詮釋理論,讓思政課堂更生動、更深刻,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使命。」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師陳夏囡談到。
開學第一課涵養愛國愛黨情懷,師生共鳴
自5月9日至5月20日,三亞學院師生已順利平安返校,學校生活秩序井然。為更好地組織開展2020年「開學第一課」系列活動,三亞學院還將組織各學院書記帶頭講授思政第一課。同時,各學院還將組織開展抗「疫」英雄先進事跡報告會,「我為自貿港建設做貢獻「「我為疫情防控獻力量」主題班會,「三生」教育專題講座等系列活動,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牢記使命與擔當。
參加了升旗儀式和開學第一課的同學們說:
郭洪 法社學院 應用心理學1801
參加完今天早上的升旗儀式之後我有很多的感觸。疫情期間,許多活動都被迫暫停,就連我們也是近期才能回到校園。儘管如此,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我們仍然相信疫情終會過去,相信我們終會有摘下口罩相視而笑的一天。正是因為有這樣堅定的信念支撐著,我們才能在陰霾四布的日子裡依然保持微笑,在嚴峻危急的情勢前守望相助。無論是在前線奮力拼搏的醫護工作人員,還是在後方保障物資的後勤人員,甚至是我們這些仍在讀書的學生,也都承擔起了這份責任。相信在不遠的某一天,疫情過去,恢復常態,大家摘下口罩也能在行走之時,停下來偶遇行人親切打招呼。
張廣傑 旅酒學院 會展1801
今天是一個難忘的日子,學校舉行了一場不一樣的升旗儀式,校團委組織學生奏唱國歌,向國旗敬禮等,開展在國旗下講述戰「疫」故事活動。這個假期有太多的感動,太多的抗疫英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邁著堅定的步伐,背負著使命,含淚與家人告別,陸續趕到一線,他們就是最美逆行者--抗疫前線的英雄。回想起屏幕前那一個個感人的畫面,一張張因為防護服被壓得褶皺的臉,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們都是衝鋒陷陣的勇敢勇士。
劉聰 管理學院 人力1702
這是大學期間第一次參加星期四的升旗儀式。聽老師們說昨天凌晨已經接到最後一批返校同學。非常佩服老師們在防疫工作上「敬業精神」。在這裡,向學校、學院的各位領導、老師道一聲你們辛苦了!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關於這次危機,網上的輿論真相和謠言都同樣讓人生畏。隔離、封路、戴口罩所有一切都發生在每個人身邊。學校也想的十分周到,從機場到學校再到檢測都絲毫不懈怠,連升旗儀式的距離也都是每人間隔1.5米以上。疫情也讓我們知道這世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生活中、學習上、成長的道路上時刻有變化,處處有挑戰,我們唯有積極調整,沉著應對,才能將危機轉化為機遇;經歷這場災難,我們更加懂得為什麼要讀書,我們就是要做像鍾南山院士一樣有知識的人,知識不僅能改變我們的生活,還能救人於水火。
明悅欣 財經學院 會計1905
今天聆聽了陸丹校長的一堂思政課,對此有了以下的感想:
如今中國正在崛起,但隨著中國的崛起,世界對於中國的競爭也越發激烈,中國應做好面對世界競爭挑戰的準備。我們應該學習成為一個大國,負責任地運用我們的影響力,雖然中西方的差異需要磨合,但也要在不斷的磨合中得到提升。而不是相互摩擦導致兩極分化,世界是命運相連的共同體,不論是中方還是西方都因共同努力,締造美好世界。
張敬朗 絲路商學院 酒店管理(中外合作) 1601
這是大學四年裡最後一次在校園參加升旗儀式了,看著國旗伴隨著國歌緩緩升上旗杆,心中很是自豪。我們的國家在2020抗擊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的這場戰役中,對人民以及世界都做了很大的貢獻,又一次感嘆中國的力量如此強大。也因為疫情,我們開學延期了,但,3個月後學校裡又一次充滿了生機,校園「活」了起來。感恩為了我們努力前行人,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學弟學妹們加油。
北三操場,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也是最後一次站在這裡了。大學生活即將要結束了。每個人都會有些許不舍吧,於同學、於師長、於校園......
這個承載了我四年青春記憶的校園,我將要離開了,離別之際我還想那些給予我幫助以及在困難時伸出援手的人們道一聲感謝。
虞哲晨 傳媒與文化產業學院 廣告1901
開學第一課,僅僅只持續了一個半小時。有些話,卻值得我們深思。
陸丹校長的演講醍醐灌頂的驚醒了我,我國雖然處於崛起的快車道中,但身邊的國際環境卻暗藏危機。從這次疫情中就能看出,西方反華勢力與部分政客反華行為愈演愈烈。我們卻大可不必去理會它,我們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只有一個開放包容,不斷進取的國家,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取得先機。
參加開學第一課的老師們說:
陳旭:
新冠疫情的出現讓世界猝不及防,也使得中西方的局勢更加錯綜複雜,在陸丹校長的講課中,每個話題都嚴謹而深刻,並且與時事政治息息相關,啟人深思。如同陸丹校長的課程主題一樣「認同的陷阱與逾越」,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和平與發展都需要穩定的政治局勢,中國熱愛和平,但卻不畏懼問題,中國樂於吸收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而不是與部分不了解也不願學習中國思想文化西方民眾一樣盲目的求異存同,對於西方的科學文化中國認同但不逾越。
蘇雷 :
陸丹校長在開學第一課中談到現今世界全球化格局,不再是一家獨大,中西方的對立競爭局面是以思維方式為基礎的。中國的現階段競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仍有不足,為了提升核心競爭力,我們應當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批判性的看待各種意識形態問題。
文案丨徐瀅
美編丨於陽
圖片丨校團委 各學院 大學生通訊社 牛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