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好詩詞》大學季第二季中大戰隊宣傳照拍攝,從左至右為劉雨欣、孫鵬、劉欣儒
8月16日,連綿陰雨一周的北京迎來了一個難得的晚晴。
19點,寬敞明亮的五維鳳凰演播廳——《中華好詩詞大學季第二季·恰同學少年》節目錄製現場——傳來了一陣掌聲。在漫長的五小時裡,歷經簡答,猜詞,背詩等環節,中山大學戰隊最終以組間賽小組第一的名次成功晉級總決賽。
4月末,經過層層選拔,分別來自漢語言文學專業、工商管理專業、法語專業的2016級本科生孫鵬、劉雨欣、劉欣儒因詩詞結緣,正式成隊。從分組賽中成功入選楊雨導師「海岸線」戰隊一員,再到組內賽中以第四名驚險晉級,中大戰隊一路走得跌跌撞撞。對於這場終於證明了自己實力的勝利,一直保持著緊繃狀態的戰隊隊員劉欣儒「吐了一口氣」,一掃前兩場比賽的「陰霾」。
「遇強則強,來者不拒」
8月14日晚,在與導師和同組成員的一番商量和妥協後,中大戰隊最終被安排在組間賽第四場上場。
這就意味著,中大戰隊兩天後將要面對的對手,是兩支分別在各自組內賽中以小組第一晉級的「強隊中的強隊」——南京大學與蘭州大學,以及有第五季明星選手黃雯坐鎮的吉林大學戰隊。聽聞此消息,隊長劉雨欣感嘆他們是進入了「死亡之組」。
《好詩詞》組間賽的錄製一共分為四場,採取4進2淘汰賽制,在16所高校中決出本季八強。每場各有兩個固定環節和兩個不定環節。因此,相比對手已知的組內淘汰賽,挑選對手與環節時的「博弈」頗顯重要。在上場次序決定前,劉欣儒與劉雨欣曾紛紛在朋友圈裡轉發楊超越表情包,希望能在第三天上場。「沒想到她沒讓我們如願,卻直接讓我們以小組第一晉級。」賽後劉欣儒調侃轉發錦鯉有用。
▲《中華好詩詞》大學季第二季組間賽現場照
所謂「神奇」表情包的背後,是戰隊半年努力與汗水的蓄積。以豐富競賽經驗與調和能力見長的劉雨欣搭配兩位詩詞「實力擔當」,綜合實力互補的中大戰隊的資歷與實力在各高校中其實並不算特別突出。穩住自己,注重合作,不輕視,也不敵對,這般方法論似乎已是老生常談。然而原則的妥帖踐行,方為賽場中的真正考驗。
▲組間賽第二環節「速度與詩情」現場照
「速度與詩情」環節規則為200秒限時猜詞。三人呈三角形跑動。由每位站比賽臺的選手進行輪流描述,對應一人猜,備戰臺選手不得說話,題目包括詩句、詞牌名、詩詞典故等。
在第二環節「速度與詩情」開始前,劉雨欣被提問此環節裡中大的目標。那句毫不猶豫的「破紀錄」本只為給身旁隊友鼓勁,誰料就在短短200秒後,中大戰隊超越北大,成功創下本環節的19題最好紀錄。
「大家都挺為我們感到驚訝的。」劉雨欣的欣喜顯而易見,卻也並不奇怪此結果。為攻克這個薄弱環節,戰隊自7月來每天線上定時互出描述題。第三場比賽錄製結束後,拿著友軍「投餵」的題目,戰隊三人在賓館樓下練習「跑臺」。這場加練從晚上10點持續到凌晨2點,成員們刻苦的訓練只為能在第二天的賽場上有更好的發揮。賽場上的暗語與習慣性表達,正是戰隊成員在日復一日的交流和訓練中培養出來的獨特默契,「要是放到6、7月份去比,我們肯定達不到現在的19題之多」。
「心虛的反而會是你會去精心準備的。」因發現自己反應和聯想能力不強,孫鵬在組內賽後特地對常見詩句與名篇進行精心整理。因此,成為在「百轉千回」的背詩環節中成為堅持到倒數第二題的唯一選手,孫鵬對此「不出乎意料,但也確實挺讓人感到高興」。
▲《中華好詩詞》大學季第二季組間賽現場照
在略高一層的觀戰臺上,孫鵬見證太多戰隊於賽場間沉浮。作為各高校選拔出來的佼佼者,戰隊間的實力差距其實並不懸殊。比賽中考驗的,更多是戰隊自組內賽以來的訓練程度和臨場發揮。在準備與心態的博弈中,「強隊」與「弱隊」的名號時刻浮動。
在孫鵬看來,「高手間的博弈更多是心態的博弈」。有的戰隊雖已到達淘汰邊緣,卻仍能奮起直追,不管晉級與否,皆能給在場選手留下他們很強的印象。而有些公認的「強隊」失利,大多是源自其大意和輕敵。
這不免讓人想起4月22日的海選視頻拍攝現場。當被問及是否懼怕與實力比自己強的戰隊碰面時,劉雨欣與身旁的海選選手,一起喊出了「遇強則強,來者不拒」的宣言。做好自己,不受他人發揮影響,三場比賽以來中大戰隊的表現,成為了這句話最好的註解。
▲《中華好詩詞》中大戰隊宣傳視頻截圖
嶺南風光詩意長
▲《中華好詩詞》大學季第二季分組賽中大戰隊現場照
口號改寫自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詠懷》
「不應該讓評委來選擇我們,而是應該用我們優異的表現,讓四位評委為我們亮燈。」在瞬息萬變的賽場上,中大戰隊的表現並非如其所想像般順利,但那份於開場宣言中便流露出來的淡定與自信始終未見動搖。這般底氣,源自戰隊成員們對自身實力的清楚認識。
「只要你有實力,對詩詞有興趣,就會有展示的舞臺。」自書法修習為始,在古琴泠泠中延續,孫鵬的詩詞之路在沉潛和熱愛中不斷開拓。也因此,通達博大的中文系成為他求學首選。作為中大戰隊的實力擔當,孫鵬的名字在中文系的各樣賽事中並不陌生。中大中文系傳統文化知識競賽兩屆冠軍,中山大學紅樓夢知識競賽、子衿杯詩詞大賽二等獎……中大豐富的人文類比賽經歷帶給孫鵬的,不僅是知識的鞏固,也讓他不易怯場。
▲2018中山大學「子衿杯」詩詞大賽比賽現場,左三為孫鵬
因書法特長,孫鵬參與了2016年中文系宣傳片的錄製。化「水」字為形旁,以酷似鳥類展翅的「丁」字為聲旁,「汀」字謎底呼之欲出,耳熟能詳的詩句「漠漠水田飛白鷺」在愜意把玩中煥發新的活力。短短的宣傳文案凝聚著中文系學子的獨特匠心,讓剛入學不久的孫鵬藉此管窺中文系深厚的文化底蘊。
和孫鵬一樣來自北方的劉欣儒,因嚮往《花間集》中「刺桐花下越臺前」的嶺南風光,在自主招生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大。雖然錄取專業為法語,劉欣儒在嶺南詩詞研習社(以下簡稱詩社)中找到了共同語言。由中文系陳永正教授與吳承學教授於2005年創辦的詩社,雲集了來自各類專業卻同樣熱愛詩詞的中大學子。在詩社的兩年間,劉欣儒收穫了詩社「大神」們於詩詞寫作中的解惑,也在與中文系博士師兄師姐的交流中,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有了更深的認識。詩詞於她而言,不僅是愛好,更是一種社交方式,「像一個家一樣」。
▲劉欣儒於北京三裡屯抹茶店拍攝
談及中大的詩詞氛圍,她感嘆「超級棒」。不論是中文系開設的特色課程,還是面對全校的詩詞寫作課,中文系名師讓作為外系學子的她感受到濃重的詩教氛圍。劉欣儒曾經去「蹭」過中文系班的詩詞賞析課。主講老師張海鷗教授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他非常的直爽,非常的真性情。也非常愛才,然後對學生的期望也比較高」。聽聞她獲得了中華大學生詩詞大賽本科生組優秀獎,張海鷗教授由衷的喜悅之情給她莫大鼓勵。而在有「詩詞黃埔」之美名的中文系特色暑期「詩詞學校」中,劉欣儒更因目睹「傳說中的大人物」之風採而驚喜,因與網絡詩界的「大神」辯論幾句而暢快。
▲劉雨欣於中山大學東校園拍攝
雖然選擇了商科,自小良好的家庭薰陶讓詩詞成為劉雨欣不能割捨的一份情懷。享受康樂園的扶疏草木,領略三行情書林的現代詩情,曾任中大嶺南人雜誌社主編的她以秀麗筆觸記錄中大紅樓往事,成為《印象·中大紅樓》一書編委會成員。除日常專業學習外,劉雨欣偏好中文系開設的課程,學校公選課制度成為她發展興趣的另一導師,「很多乾貨,我就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戲劇』公選中學會唱粵劇的。」
正如站上詩詞比賽舞臺是為挑戰自己,自我調侃為「術業不專攻」的劉雨欣追求「君子不器」之完滿,「興之所至就會去做」,嚮往不設限的人生。於她而言,設計、體育、商賽、寫作、詩詞……皆是人生的豐富可能之一。相比繁忙的高中,在相對自由的大學環境裡,劉雨欣擁有更多時間與空間嘗試新的愛好。「身邊都是很優秀的人」這個認知激勵著她不斷突破對自我的刻板認識。因大一時加入院學生會的宣傳部,劉雨欣在部門內培的引導下進入「設計之門」,在發現興趣點後,不斷深挖,自主創業文創工作室,產出多樣的設計作品。「多一個興趣,多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多樣興趣、全面發展不僅緩解了劉雨欣的學習壓力,也成為她大二時應聘實習崗位的加分點,「雖然詩詞、設計、寫作看上去和管理學不是很相關,但經由它們鍛鍊出來的美學洞察力和敏銳度,能幫助我在商科道路上走的更遠。」
▲劉雨欣設計作品之一,後成為戰隊賽後送給導師的紀念禮物
▲三人於中山大學南校園黑石屋前拍攝合照
在如今的快節奏時代,「詩詞無用」似乎已成為常見議題。談及詩詞在生活中的角色,孫鵬清醒而坦然,「詩詞不應以有無用來衡量,它應是愛好,是生活之外的補充。」以比賽為契機,孫鵬得以沉下心來重溫詩詞之美,在更強的對手激勵中前行。劉雨欣也認為詩詞當是生活中的調劑與裝點,「能藉此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和不平凡」。正如在7月面對學業、比賽、社團「三座大山」的期末周中,與隊友的語音複習成為她另類的放鬆方式。
相比另外二人的淡定,劉欣儒一直為專業學習與享受愛好的矛盾而煩惱,參賽經歷帶給她的,更多是堅持所愛的勇氣,「它讓我更自信地去追逐,做一些自己想的但對眼前不太有實際用處的東西。」
「揚眉吐氣」的組內賽已隨掌聲落幕。一周後,在他們大三開學的前夕,戰隊三人即將踏上去往河北正定古城的旅途,錄製最後一場比賽。相比組間賽,總決賽將要面臨的對手水平更高,實力更加不可預測,他們也毫不畏懼,因為「中大的學生不會怯場」 。
當被問及上屆中大戰隊選手的優異表現是否會給自己帶來壓力時,中大戰隊的心態很輕鬆,「能進入到八強我們就已經沒有遺憾了,就想著盡力給中大爭光吧。」
▲《中華好詩詞》大學季第二季決賽現場照
來源:中山大學
來源:黨委宣傳部
採寫:梁幸琳
鳴謝:校團委
編輯:邱君煒
責任編輯:唐豔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