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與劉胡軼本是兩顆沒有交叉軌跡的星,卻在音樂中不期而遇,最初結緣的開端就是一首《從前慢》。
想創作一首無論詞或曲都自然而然觸動人心的作品,這其中的機緣巧合只可遇不可求,劉胡軼與《從前慢》之間相遇的故事就很簡單,當時劉胡軼一心想以一首好作品去參賽,然後他便尋到了木心先生的《從前慢》這首詩,歌曲的旋律靈感也是突然蹦入了腦海,劉胡軼坦言說自己一邊開車,一邊就哼唱了出來,從靈感到成曲僅用了15分鐘。
當年為了參加《中國好歌曲》的比賽,劉胡軼準備了十多首作品,其中就包括錄製前兩個月才創作出的《從前慢》,沒料到這一首直接被導演組一致同意作為他的參賽第一曲,當劉胡軼回憶起當時為何會選擇《從前慢》時,他思索半晌:「可能大家都覺得這首歌的氣質有些不同吧。」
《從前慢》成為一首歌曲作品到現在已過去3年多。從電視節目剛播出之後便被大受聽眾喜愛,到成為2015年央視春晚歌曲節目之一,到至今翻唱的版本仍更新不斷,《從前慢》這首作品不禁令人很好奇,這首歌吸引人的魔力到底是什麼?
「我認為文字的力量一定是先行的,沒有《從前慢》這首詩,我也不會寫出這首歌的旋律。大家喜歡這首歌的最大原因,我個人覺得主要是因為,這首詩裡包含了大部分當代人對慢節奏生活想得而不可得的嚮往。」—— 劉胡軼
從愛情到生活,人們對《從前慢》的理解一直在更新,從不同年齡段、不同階層的人眼中看到的《從前慢》是不同的景色,這也促使了許多風格迥異的翻唱版本面世。在過去的三年裡,劉胡軼一直在做幕後的音樂製作,作曲,作詞,編曲,為其他的歌手做企劃、唱片等,而《從前慢》這首歌一直活躍在聽眾的周圍,先後被衣溼樂隊、彩虹合唱團、葉炫清、葉麗儀老師等演唱出了不同的詮釋與韻律,許多網友不約而同的將各種版本與劉胡軼的演唱相作比較,對此劉胡軼卻說:「作品寫出來,就有了它自己的生命,在每一位歌者的演繹下,又會長出新的樣子,每一個版本都是獨一無二的。」
喜歡的一件事物,不一定永遠只能依靠一種姿態存活,換一種方式去聽說不定會更驚喜呢?劉胡軼到現在演唱《從前慢》的次數多到數不清,相比於《中國好歌曲》舞臺上曾經那位參賽選手,現在的他已經有了新的領悟與理解,卻無法具體言說,所以他本人更願意將這份慢慢的改變看作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經歷與成長,唯有細細品味才能得出一二。
12月21日,應主辦方文化烏鎮的邀請,為紀念木心美術館開館三周年暨木心先生逝世七周年,劉胡軼與那些曾將《從前慢》精心改編的演唱者們和譜曲木心作品的音樂家們,在木心先生的故鄉烏鎮-烏鎮大劇院裡將上演一場「他們都唱從前慢」紀念演唱會。劉胡軼作為此次活動的策劃人,在談到活動的緣起時表示,這就來自於對木心先生以及其作品的敬愛之心:「想法比較單純,就是想為先生做點事情。」同時他也小小的劇透了一點,在這場音樂會中他將會獻上為木心先生詩詞全新譜曲的歌曲作品——《春汗》與《大衛》。
我們窮,只此一身青春。我們在床上,簷角風過如割,悽厲,甘美。
——摘選木心《春汗》
莫依偎我,我習於冷,志於成冰。莫依偎我,別走近我,我正升焰,萬木俱焚。
——摘選木心《大衛》
木心先生這兩首詩詞風格主題截然不同,從劉胡軼以往作品來看,他的曲風從巴洛克時期的古典派、浪漫派到民族樂派、古典音樂都拿捏自如,不知這次新譜曲作品會擁有怎樣的面目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自《從前慢》後的第三年,木心先生與劉胡軼將再度相遇,兩部新作品呈現效果如何呢,想必是親臨演唱會現場才能有最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