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稱持有香港某雜誌社記者證,開車到廈門日報社門口載客,向本報記者吹噓花3000多元就可辦出該雜誌社記者證
我國對於新聞記者證有嚴格的管理規定,業內人士認為這名司機嚴重損害記者形象;市記協稱「司機確實違規了」
-開網約車的黃某自稱「香港記者」,車上還掛著「新聞攝影採訪」的牌子。
-網上查到的所謂香港「記者證」。
-目前我國新聞主管部門頒發的正規新聞記者證。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朱俊博)本報記者出行叫來的網約車,赫然掛著一塊「新聞攝影採訪」的牌子。司機說他持有香港一家雜誌社的「記者證」,而且辦證只要花幾千元再答個卷就能搞定。本報記者隨後介入調查了解,發現所謂的雜誌社依託一家企業,所謂「記者」只是會員。廈門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的人士表示:黃某若是記者身份,開網約車是不合適的,不僅不符合其職業身份,車上掛著「新聞攝影採訪」的牌子更是違反了相關規定。
這麼高端?
網約車上掛著「新聞採訪」牌
司機自稱持有香港「記者證」
16日下午,本報記者小吳在廈門日報報業大廈門口叫了一輛網約車,當這輛白色豐田車駛近時,他看見車前擋風玻璃內擺著一個「新聞攝影採訪」的牌子。
這個牌子很顯眼,上面印有紫荊花的圖案,有一個編號,寫著有效期限,還有一個監督查驗的網址。吳記者說,這個牌子上面還貼著一個電話號碼,擋住了網址,不過有效期限和編號仍看得見,其中有效期截至去年12月,也就是說已經過期了。
吳記者與開車的司機黃某聊了起來。他告訴記者,他是漳州華安人,還經營過茶葉生意。黃某說:牌子上的信息是真的,他持有香港一家名為《中國影像》雜誌社頒發的「記者證」。
吳記者提出想看一看黃某的「記者證」,但黃某說不方便一直沒拿出來,後來乾脆慫恿吳記者也辦一本。「如果你想要辦證很簡單,只要三千多塊錢就可以了。」黃某說,他用這本記者證得了不少便宜,比如到有些景點去可以免門票。
這麼簡單?
花3000多元答題拿「記者證」圖的是到景點免門票
網約車司機真的是「香港記者」?前天下午,記者聯繫到了黃某,他說記者證是真的,三年前花了3000多元通過考試取得的,頒證的是香港的《中國影像》雜誌社。
據黃某說,他是經朋友介紹才知道這家雜誌社的,這家雜誌社在深圳有辦事處,他將錢匯過去後對方發來一份考卷,他在電腦上作答後再回傳給對方,隨後就獲得了該雜誌社頒發的記者證。
黃某說,這本記者證每兩年年審一次,每年繳納390元費用。不過他並沒有用於新聞採訪,只是外出旅遊時使用這本記者證獲得免景點門票的優惠。比如,他在江西的仙女湖、湖南張家界、重慶等地都使用過。本報記者告訴他,「到景點我們都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他得意地笑了。
對於車上掛著的「新聞攝影採訪」牌子,黃某承認是自己製作的,出行時圖個方便。在有些收費的停車場,他會以此為藉口說自己是來採訪的記者,不交停車費。他說,因為這個牌子和電話號碼粘在一起,一直沒更換新的,所以上面寫的期限也就過期了。
「其實開網約車也沒佔到這個牌子什麼便宜,如果不讓放我取下來就是了。」黃某說。
這麼荒唐?
開的網約車竟無營運資質
所謂的記者其實只是「會員」
記者通過網約車系統查證,發現黃某的車已接了1000多單。更荒唐的是,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黃某的這輛車並沒有營運資質。
在與黃某交流中,他始終沒有出示那本記者證。記者從網上搜到的信息顯示,黃某所稱的《中國影像》雜誌社是「依託晶彩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批准,專業性的攝影雜誌社」,「記者」其實是會員。
記者從《中國影像》的官網上找到證件查詢服務,將黃某「採訪」牌上的證件編號輸入後,顯示結果為「查無信息」。記者將情況反饋給《中國影像》雜誌社,對方稱將會核查,但直到截稿時記者仍未得到該雜誌社的回覆。
我國《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規定,社會組織或個人如擅自製作、仿製、發放、銷售新聞記者證或採訪證件,假冒新聞記者或以新聞採訪為名開展各類活動、謀取利益的,新聞出版行政部門聯合有關部門將共同查處,沒收違法所得,給予警告,並處3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我市新聞界人士認為,黃某的行為嚴重抹黑、損害記者隊伍形象,希望相關部門嚴厲查處。
說法
掛「新聞攝影採訪」牌
網約車違反相關規定
廈門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秘書長王藝衍表示,黃某若是記者身份,開網約車是不合適的,不僅不符合其職業身份,車上掛著「新聞攝影採訪」的牌子更是違反了相關規定。即便是香港記者在內地採訪也一樣要遵守有關規定。如果只是網約車司機,卻要自稱記者,那就是另外一個性質的問題了,黃某是否假冒記者,還是另有企圖,需要進一步調查核實後再依照相關法律法規來處理。
福建重宇合眾律師事務所郭豐律師說,如果黃某確實持有香港新聞機構頒發的記者證,他所進行的新聞採訪活動,必須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條文規定和新聞行業規定,如果涉嫌違法則可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