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查辦72起侵犯個人信息案件 淨化消費環境

2021-01-07 新華網

  「截至今年9月,紹興市市場監管系統已累計查辦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案件72起,移送公安7起,涉及消費者個人信息近60萬條,罰沒款153.66萬,其中,2起案件成為國家總局典型案件,辦案數居全省前列。」在10月2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紹興市市場監管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王煥君通報了打擊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行為專項行動案件查辦情況。

  紹興市市場監管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王煥君(右)作新聞發布。

  在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消費者個人信息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源,消費者個人信息洩露問題日益突出,電信網絡詐騙、網絡「套路貸」等犯罪活動不斷增加。為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放心消費」的良好環境,紹興市市場監管局重點針對房產租售、小貸金融、教育培訓、保險經紀、美容健身、裝飾裝修、旅遊住宿、快遞、電話營銷、網站或APP運營等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行為多發的行業和領域開展打擊。

  「在查辦的72起案件中,教育培訓領域44起、裝飾裝修領域11起、房產租售領域10起、小貸金融領域3起、家用電器領域2起、美容健身領域1起、廣告策劃領域1起」。王煥君副局長通報說,從查辦案件看,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行為主要有三類:一是未經消費者同意,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二是洩露、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所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三是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仍向其發送商業信息的行為。

  案件查辦過程中,紹興市市場監管局通過線索分析,深挖行業內幕,主要針對因管理不善導致業主信息洩露的洩露者、為了牟利出賣個人信息的出售者、行業內無競爭關係客戶信息的交換者、合法經營而非法收集的使用者、因工作變動將原客戶數據帶離的攜帶者、熟人之間無償提供傳輸業內數據的轉手者等六類違法主體進行重點打擊。

  「打擊治理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是預防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的重要一環,構成一定條件就會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刑事案件。」王煥君副局長通報指出,為確保此類案件查辦的精度、深度和法律適用的準確性,市場監管部門及時啟動了行刑銜接機制,主動與公安、檢察院進行對接,對部分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案件啟動提前介入機制,對部分案件中存在的違法所得認定難、違法行為界定難等問題開展三方會商,有力推進了此類案件的查辦。(張娜)

  

編輯:戴益節 一審:劉志媛

二審:顧婷婷 三審:徐樂靜

 

相關焦點

  • 新聞發布:侵犯個人信息十大案件曝光
    紹興市市場監管局利劍出鞘,嚴查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在10月2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紹興市市場監管局通報了近期查處的侵犯個人信息十大案件。>News侵犯個人信息十大案件NO.1 紹興博航一統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涉嫌侵害消費者依法得到保護的個人信息權利案NO.2 紹興立心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俞某超侵害消費者依法得到保護的個人信息權利系列案NO.3
  • 浙江省紹興市市場監管局查處侵犯個人信息十大案件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浙江省紹興市市場監管局在10月2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了查處侵犯個人信息十大案件情況。為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放心消費」的良好環境,2019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啟動了「守護消費」暨打擊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行為專項行動。截至今年9月,紹興市市場監管系統已累計查辦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案件72起,移送公安7起,涉及消費者個人信息近60萬條,罰沒款153.66萬,其中,2起案件成為市場監管總局典型案件,辦案數居全省前列。
  • 專項打擊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 市場監管總局半年查辦上千案件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頻繁收到垃圾簡訊、經常接到騷擾電話甚至詐騙電話,此類事件背後與消費者個人信息被非法收集、買賣、使用、洩露有關。11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守護消費」暨打擊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行為專項執法行動專題新聞發布會。
  • 公安部:嚴打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針對近日有媒體報導「記者700元就買到同事行蹤」等情況,公安部高度重視,迅速組織開展偵查調查工作,現已查明此案是由相關單位內部人員與社會人員相互勾結所為,3名涉案人員已抓捕歸案,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據介紹,當前隨著社會信息化快速發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持續增多。
  • 13起重大案件被查辦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9月18日在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日,證監會稽查部門與公安經偵部門在深圳聯合召開上市公司相關主體涉嫌財務造假等證券犯罪案件部署會,對13起重大典型案件的查辦工作進行部署。這是監管執法機關全面落實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零容忍」要求,進一步強化行政刑事執法協作,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犯罪活動的重要舉措。
  • 全國市場監管系統立案查辦各類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案件1474件
    2019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印發了《關於開展「守護消費」暨打擊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行為專項執法行動的通知》,決定自4月1日至9月30日,針對房產租售、小貸金融、教育培訓、保險經紀、美容健身、裝飾裝修、旅遊住宿、快遞、電話營銷、網站或APP運營等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問題突出的行業和領域開展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打擊未經消費者同意,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所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
  •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中的兩個問題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是網絡犯罪中常見的一個罪名,也是筆者長期關注的一個罪名。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筆者連續三年都有處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其中不乏不提請逮捕、不批准逮捕和一審緩刑的案例。一、公民個人信息的認定侵犯公民信息罪的犯罪對象,是公民個人信息。
  • 上海取締關閉違法網站4600個 查辦「掃黃打非」案件1324起
    東方網12月2日消息:記者從上海市「掃黃打非」暨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獲悉,截至10月底,上海處置網絡有害信息5萬餘條,取締關閉違法網站4.6千餘個,查辦「掃黃打非」案件1324起。
  • 寧夏警方「亮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 偵破6起相關案件
    央廣網銀川8月25日消息(記者徐升)記者從寧夏自治區公安廳了解到,今年以來,按照公安部「淨網2020」專項行動工作要求,自治區公安廳組織銀川市等地網安部門,開展「淨網2號」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集群戰役,並取得豐碩戰果。截至目前,公安機關已偵破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收繳公民個人信息22萬餘條。
  • 貴州警方開展打擊整治侵犯公民個人違法信息專項行動
    中新網從貴州省公安廳獲悉,警方從3月16日起至2017年12月底,開展打擊整治黑客攻擊破壞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切實淨化網絡環境,維護國家網絡安全、民眾切身利益和社會大局穩定。貴州警方將以「追源頭、打團夥、摧平臺、斷鏈條」為目標,集中偵破一批黑客攻擊破壞、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非法使用「偽基站」犯罪大要案件,集中打擊一批犯罪團夥和黑客,集中剷除一批犯罪鏈條和源頭,集中整治一批網站企業和網絡平臺,集中治理一批持有公民個人信息但技術防範和安全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的企事業,集中清理整頓電話黑卡;要加強網上巡查,充分利用網上公開巡查執法帳號和微信公眾號
  •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司法認定疑難問題研究
    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和新型通信技術的發展普及,公民個人信息獲取、傳輸、傳播都極為快捷和便利,高速便捷的網絡服務在讓廣大民眾享受到信息共享所帶來福祉的同時,與公民個人信息密切相關的違法犯罪行為也日益增多。據統計,2009年2月至2015年10月,全國法院共審結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969起,生效判決1415人。
  • 證監會公安部聯手查辦13起重大典型案件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9月18日在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與公安部聯合召開上市公司相關主體涉嫌財務造假等證券犯罪案件部署會,對13起重大典型案件的查辦工作進行部署。,對13起重大典型案件的查辦工作進行部署。
  • 臨沂市市場監管局:去年查辦案件8314起 罰沒款1.96億元
    2019年,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查辦各類案件8314起,罰沒款1.96億元,案件數量和罰沒款分別居全省第二位、第一位,其中查辦非法傳銷案件5起,結案5起,罰沒款6216.26萬元。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強化市場監管,落實「四個最嚴」要求,組織開展智慧財產權執法「鐵拳」行動、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網劍行動」、整治保健市場亂象、食品藥品領域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集中整治等一系列專項行動,依法查處侵權假冒、違規收費等侵害群眾利益、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臨報融媒記者 王曉 通訊員 劉英
  • 北京今年查辦多起網站傳播涉幼淫穢視頻刑事案件
    今年以來,北京「護苗2020」行動共查辦7起刑事案件,包括「蘿莉吧」等網站傳播涉幼淫穢視頻案,以及16起涉少兒非法出版物行政案件。查辦過程中,北京市約談屬地網站22家,收繳非法教輔教材和少兒圖書33萬餘冊,查刪色情低俗等涉青少年違規信息100餘萬條,處置帳號約9000個。今年截至目前,北京市公安機關共查刪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6300餘萬條。
  • 臨滄首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審結
    近年來,公民個人信息遭洩露事件時有發生,人民群眾對加強個人信息保護需求日趨強烈,鑑於此,2015年我國《刑法修正案(七)》首次增加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罪名,《刑法修正案(九)》更是將該罪的主體變更為一般主體,進一步加大了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
  • 1500餘人侵犯涉疫公民個人信息被處罰
    2020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深入推進「淨網2020」專項行動,聚焦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持續開展集中打擊行動,不斷壓縮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活動空間。截至12月20日,全國共偵辦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310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700餘名,有力震懾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分子囂張氣焰,有效維護了網絡空間秩序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 一年查辦「掃黃打非」案件逾1.1萬起
    優酷等網站因傳播低俗信息行為被行政處罰,有關運營企業被約談……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今天透露,2020年,全國共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1700萬餘件,處置各類網絡有害信息1200萬餘條,查辦「掃黃打非」案件1.1萬餘起。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指出,在嚴打嚴管的同時,2020年,各地各部門不斷提升「掃黃打非」治理效能。圍繞青少年保護,一舉打掉「愛蘿莉吧」等多個兒童色情網站。
  • 公安部公布十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典型案件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2019年以來公安機關偵破的10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典型案件。六、河南開封公安機關偵破趙某等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2018年12月,河南省開封市公安局網安部門工作發現,網民「夕陽紅」通過微信群大肆販賣手機機主姓名、財產信息、個人戶籍資料等公民個人信息。公安機關偵查掌握了一個由多部門「內鬼」與外部人員勾結,層層倒賣公民個人信息至下遊電信網絡詐騙、暴力催債、網絡賭博等違法犯罪人員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網絡。
  • 「國門利劍2020」查辦走私案件1358起
    今年以來,南寧海關共立案查辦各類走私違法犯罪案件1358起,案值35.21億元,涉稅2.93億元。2020年,南寧海關圍繞中央關注、社會關切、群眾關心的突出走私問題,發揮全員打私優勢,嚴密監管,聯合作戰,深入開展打擊走私「國門利劍2020」聯合專項行動,鍥而不捨、一以貫之保持高壓嚴打態勢,有力推動廣西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 13起重大典型案件被查辦!嚴打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等證券犯罪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昝秀麗)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9月18日在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日,證監會稽查部門與公安經偵部門在深圳聯合召開上市公司相關主體涉嫌財務造假等證券犯罪案件部署會,對13起重大典型案件的查辦工作進行部署。這是監管執法機關全面落實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零容忍」要求,進一步強化行政刑事執法協作,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犯罪活動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