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山區南光社區綜合治理實現「蝶變」
乾淨暢通的巷道、粉刷一新的外牆;雨汙分流全覆蓋、各種網線都落地;管道燃氣均入家、視頻門禁戶戶裝……漫步深圳南山區南山街道南光社區,很難想像僅一年時間,這個昔日以髒亂差出名的老舊小區發生脫胎換骨的「蝶變」。
南光社區面積1.1平方公裡,轄區總人口約4.1萬人,位於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後海金融商務總部基地相連的中心地帶。轄區內城中村有位於海德二道北側的橫龍崗村與南側的正龍村,居住人口約1.3萬人,昔日整體環境髒亂差,治安管理和消防隱患也較大。一年來,市、區、街道三級部門聯手,以黨建促攻堅,解決了這個小區諸多問題。
黨建引領 治理攻堅
繩在細處斷,冰在薄處裂。基層治理比較弱的地方,往往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不強、核心作用發揮不夠等有直接關係。去年4月,南光社區因黨委引領作用弱化等原因,被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
去年7月,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如桂到掛點的南光社區深入調研時,提出要轉變觀念,強力推進綜合治理,做好班子建設,夯實基層根基;要突出重點,抓好城中村綜合治理,全面提升社區居住環境、安全、幸福指數,打造全市城中村綜合治理的樣板和標杆。
針對社區黨委班子引領作用弱化、基層治理水平較低、「兩新」黨支部管理沒到位等問題,在省、市、區、街道四級上級部門的統一部署下,南光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大力夯實基層組織建設。
在人員配備上,對南光社區黨委領導班子進行調整,選派政治站位高、工作能力強、敢於擔當的人任黨委第一書記;完善組織架構,根據實際和需要將原17個黨支部增至26個,在不能成立支部的樓宇、小區,新設立黨小組;建立黨委對各支部的管理監督制度,並派黨委成員參加各支部的「三會一課」,健全黨員民主評議制度、發展黨員公開評議制度、黨員慰問幫扶制度;在解決黨群服務中心的場所不達標的問題上,著力新建一批「黨建長廊」「黨建微景點」, 整合轄區企事業單位自有活動場地、業主活動場所、業委會辦公室等, 形成「一所多能」,全力改造6個「兩新」組織黨支部,實現開放、共享。
針對黨群服務中心部分工作人員上班作風萎靡,對社區居民服務需求解決能力不足等問題,社區黨委成立全面整改監督領導小組,制定內務環境整頓、服務和基層治理提升的細化實施措施,將定期檢查與不定時抽查相結合,把結果作為每季度績效考核和年終評優評先的依據之一。
在推進南光社區綜合治理中,南山區成立了南光社區綜合治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由區長擔任組長;街道成立了綜合治理專職小組,由街道黨工委書記任組長,直接抓治理工作;南光社區黨委牽頭組織居民代表、企業代表成立了綜合治理諮詢監督小組,強化信息公開和聽取多方意見,調動居民和企業共同參與。
精準施策 共建共治
南光社區有住宅小區24個,房屋334棟、總套數16430套,絕大部分是老舊房屋,消防設施陳舊、缺損;流動人口達2.8萬,因視頻監控不到位等原因,安全隱患和治安狀況比較突出;樓宇牆面斑駁脫落,衛生死角多;管理混亂,車輛亂停亂放、隨意佔用公共空間等不文明現象屢有發生。
「南光社區作為綜合型的農城化社區,綜合治理中以問題為導向,主要聚焦城中村公共設施歷史欠帳多、社區黨建服務陣地和服務項目少、與南山區建設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發展定位不匹配三個問題,精準施策,分期推進,共建共治。」南山街道黨工委書記杜煒平說。
要啃就啃硬骨頭。去年8月,南光社區首期綜合治理整治,整治對象是問題最為突出、百姓極不滿意的南光花園(村)、南油第四工業區、橫龍崗村,總計面積3萬多平方米,樓宇120棟,涉及居民1萬人左右,整治內容包括外牆立面刷新、雨汙分流、電信等線入地、燃氣入戶、食品安全、完善消防設施配套等11項重點內容。南山街道專門成立了南光片區綜合治理指揮部,派專人協調社區綜合治理工作。
萬事開頭難。整治剛開始,就受到部分居民抵制。有些居民向社區黨委反映,此處已列入城中村改造,環境差一點無所謂;外牆立面翻新刷漆,油漆味讓身體健康受損;到處開挖路面,進出受到影響等。
百姓所慮,黨有所應。社區黨委立即進行思想動員,邀請轄區企業、社會組織及行業協會的代表通過居民議事會等多種形式,讓居民提建議,吸引眾人參與;動員駐區單位、社會組織、行業協會、黨員志願者、社區義工,每個周末組織人員在轄區排查;合理安排作業時間,施工現場專人疏導;聘請專業環保檢測機構檢測,打消百姓疑慮等。
整治期間,社區黨委積極想民之所想,多次協調南油第四工業區提供30個停車位供南光花園居民使用;在小區與工業區之間新開智能出入口,方便車主進出。
「作為基層黨組織第一責任人,要始終把百姓放在第一位,換位思考百姓日常生活有什麼不便、有什麼需求,就能精準施策,就能贏得百姓歡迎,讓黨的好政策溫暖百姓心。」南光社區黨委第一書記劉勃深有感觸地說。
百姓得實惠 樹立新標杆
「我2015年退休後搬到這裡來住,地面狗糞多,電線亂接亂拉,人行道等設施破破爛爛,環境非常差。」南光花園4棟的張展明老人說,「這一年來,環境變化大,居民進出方便,用水、用氣方便,小區綠化好,破損道路修得平整、通暢,居安全問題有保障,我們的生活正變得越來越好!」
談起一年身邊的變化,53歲的南光社區居民吳桂發深有感觸。「整治前後環境對比太大了!過去環境很差勁,到處都是垃圾,只要一下大雨路就被淹,偷盜時有發生。現在,綠化、網線、消防便民設施等跟居民生活有關的,全部比以前好多了!而且,小區成立了管理處,任何時候、任何問題都有人管了!」吳桂發說,尤其是智慧建設讓生活更便捷,小區有免費WiFi覆蓋,房屋出租經過房東授權、交結辦理後,租戶可通過新安裝的視頻門禁刷身份證、輸入電話進出,安全有了保障。
「現在小區環境衛生、綠化等均有很大提升,一進來就感覺很舒服。」今年46歲的南光社區居民趙植新高興地說,「真沒想到有這麼大的提升!尤其是燃氣管道入戶,過去都是用罐裝扛上樓,非常不安全。真是為民辦實事、做了好事!」(記者 王慧瓊)
(責編:王楠、陳育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