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107周年校慶之際,清華大學第36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展暨2018年創意創新創業博覽會(THU CIE 2018)開幕。校領導邱勇、陳旭等和老領導出席,為「創+種子基金」項目授牌,並為「挑戰杯」獲獎選手和院系頒獎。「挑戰杯」今年評選特等獎作品6件,一等獎作品10件,二等獎作品32件,三等獎56件。計算機系憑藉出色表現摘得「挑戰杯」桂冠。該活動由清華控股獨家贊助。
值得一提的是,「挑戰杯」科展和創業嘉年華全面升級為清華大學創意創新創業博覽會(THU CIE 2018),內容涵蓋興趣團隊自主創新成果、「挑戰杯」競賽獲獎作品和校團委創業中心「創+」計劃的優秀項目,將清華學子的精彩三創成果完整展現。
博覽會的主會場共分為六個展區:基礎前沿、人文社科、城建人居、信息技術、工業製造、藝術表達。展區的首字母組合「THU CIE」,代表著清華大學(THU)的創意(Creativity)、創新(Innovation)與創業(Entrepreneurship)相輔相成。「I Tech U」的口號,由「THU CIE」調換順序而來,也寓意著科技改變你我。
創新、交叉、團隊——我們為沒到現場的你挑選部分參展作品,快來看看吧!
基礎前沿(Theory)數理化生基礎學科前沿成果,通過論文、視頻形式呈現基礎學科的前沿成果汪涵瑋 物理系(2015級)基於多相立體線圈結構的多設備中程無線充電系統設計 針對於多行動裝置充電的應用場景,提出了一種自由位置、廣覆蓋、多用戶支持的無線充電系統。其傳輸距離、傳輸效率、覆蓋面積等綜合指標超過市面可見產品。該設計方案有望推進非接觸式無線充電系統的發展,實現靠近即可充電的目標。本項目獲得清華大學第36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天空工場清華校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學生科技興趣團隊,由未來航空、嵌入式、未來視覺三支團隊組成,分別專注於飛行器設計和飛控開發,電子設計和嵌入式開發,視覺導航和深度學習。目前共119 位正式隊員,分別來自自動化、計算機、電子、機械、電機、航院、精儀、工物等院系。2014 年代表清華參加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評選,在100 支參選團隊中排名第一;團隊成員在近年來的挑戰杯,電子設計大賽等校內外比賽中斬獲獎項十餘項。模擬飛行利用虛擬實境的飛行模擬器,使用戶沉浸在3D機艙中。動態仿真和實時航行分析使用戶真實地感受到飛行體驗。
虛擬實境遙操作機器人利用虛擬實境設備HTC VIVE,感知人體輸入信息,傳輸至機器人端控制器操作,利用雙目攝像頭捕捉三維立體視覺,反映到VR頭盔中使操作者身臨其境地操作機器人。
人文社科(Humanity)展示所有人文科學相關作品,書面成果和調研視頻等黃凱莉 工業工程系(2016級)寧蒗普米族口誦歷史研究報告普米族是較小民族,也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生活在川滇交界的偏遠地區,雲南省麗江市的寧蒗縣是其主要聚居地之一。在已有的普米語研究成果基礎上,對普米族的口誦口傳歷史經典「喀爾沙」用國際音標進行了標準化記音等工作。作品為一份寧蒗普米族口誦歷史研究報告,包括普米族口誦歷史經典「碦爾沙」、普米族韓規書畫冊集、普米族文化傳承人訪談文字稿等。本項目獲得清華大學第36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城建人居(Urban)以人為本、環境友好的主題展品馮昱人 環境學院(2015級)超順磁性納米磁珠革蘭氏染色試劑盒旨在通過使用自製納米四氧化三鐵磁珠,探究製備納米級磁珠的最佳條件,設計出一種全新的革蘭氏染色試劑盒,確定染色參數及用量,改進革蘭氏染色鑑定步驟,無需使用酒精燈和顯微鏡,以更簡便、安全、準確、快捷的方法完成菌種鑑定。本項目獲得清華大學第36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梁月冰 建築學院(2014級)傳統村落文創產品設計與推廣模式探索與實踐希望通過文創產品設計的方式,為鄉村搭建一個線上宣傳與銷售的平臺,並運用鄉村傳統文化元素設計一系列文創產品及宣傳品,從而幫助村落傳統文化的宣傳與推廣,讓村民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提高他們的保護意識。本項目獲得清華大學第36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村落改造後的空間結構信息技術(Cyber)實物展品與互動項目參半,科技性與趣味性兼具,智能感十足,體驗黑科技鐘鳴遠 計算機系(2014級)非英語母語寫作輔助系統致力於輔助非英語母語的寫作者,通過大數據和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慧方法分析高質量英文文本,提取英文語言知識。針對非英語母語用戶,提供詞語用法查詢,推薦更精確、地道的語言表達,改善詞彙搭配和句子結構組織,達到提高英文寫作質量的目的。本項目獲得清華大學第36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未來網際網路與計算興趣團隊2012 年12 月由清華大學團委、計算機系和謀智基金會共同發起,旨在為對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新性研究、設計和開發感興趣的學生提供在課外進行自主學習、研究、交流和實踐平臺,為團隊匹配研發資金、技術支持、指導教師和實習實踐等諸多資源。2015 年成立未來網際網路與計算興趣團隊,由微軟亞洲研究院贊助。神經圖像編輯意圖在於以人工智慧的手段降低非專業人士在繪圖方面的技術壁壘。在我們的作品神經圖像編輯中,用戶給出簡筆畫就可以得到算法生成的與預期相似的圖。成果與貢獻在於成功復現高質量的動漫人物頭像生成網絡;成功應用編輯圖像於極深層的神經網絡:獲得了高於基線的成果——生成真實度上升,生成清晰度上升64x64->128x128,編輯質量上升;實現了基於Web/Server的交互界面。
未來深度學習與人工智慧興趣團隊由清華大學團委和商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於2017 年,每學期持續培養近三十名對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幫助他們進一步提升研究興趣、啟迪創新意識、鍛鍊科研素養、培養團隊精神,鼓勵他們立志投身於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校園場景下人員身份識別監控系統通過攝像頭實時採集視頻數據,檢測視野範圍內人員並識別資料庫中人員的身份信息,以期實現陌生人預警等。
趙文亮 自動化系(2016級)智能魔方旨在實現魔方轉動的檢測,並與客戶端通信,進而可以完成自動計時、智能復盤、輔助教學、魔方鬧鐘等一系列功能。智能魔方將給魔方玩家帶來極大的便利,並通過其交互式的功能讓更多人願意參與到魔方這種智力運動中,使魔方能夠更加普及。本項目獲得清華大學第36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工業製造(Industry)以科技性與趣味性兼具的實物展品為主,互動類項目為輔秦宇迪 汽車系(2015級)基於輪轂電機驅動的新型車輪設計通過新的機械結構設計和系統匹配的算法,完成了基於輪轂電機驅動的新型車輪設計,很大程度解決了輪轂電機驅動形式下非簧載質量增大、車輪平順性差、電機振動情況惡劣等現存問題,為輪轂電機的大規模應用做出重要一步。本項目獲得清華大學第36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趙文祥 機械系(2015級)變幾何桁架冗餘連續體機械臂變幾何桁架冗餘連續體機械臂是超冗餘度機器人的一種。相比於傳統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具有剛度高、模塊化、靈活性等諸多優點。由於這些優點,變幾何桁架冗餘連續體機械臂可以被應用在空間遠距離操控,水下無人探測以及具有障礙物的工業環境中。本項目基於變幾何桁架冗餘連續體機械臂的概念介紹了一種具有特色雙對稱八面體變幾何桁架冗餘連續體機械臂。該機械臂引入模塊化思維,因此將複雜的機器人整體的運動學計算簡化成單個模塊的運動學計算,並且由於該模型在構建過程中考慮了單模塊機器人的模型對稱性,使得這種機器人的運動學可以通過模型幾何關係推導出,顯式地得出了運動學解算。本項目獲得清華大學第36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藝術表達(Expression)匯聚美術、建築等具有創意特色的學生藝術作品未來設計興趣團隊2014 年10 月成立,由清華大學團委和美術學院共同發起,旨在為對智慧可持續城市的創新性研究及對設計智能家居、可持續產品等感興趣的學生提供在課外進行自主學習、研究、交流和實踐平臺。「文本導讀」-全息投影探索多維閱讀方式通過文本信息和圖形視覺相結合設計一種有價值的電子書籍的閱讀方式。人們閱讀需求和文本載體的變化帶來了閱讀方式的變化, 設計一種供人們快速認知文本內容、結構和內在規律的閱讀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本作品將打破所謂的目錄結構,在作者原定文字之內進行轉化,構成新的關係網(三維圖):如小說文本中故事的情節發展,歷史類別中的地理信息位置的變化,文獻文本中的知識體系網等。同時通過多維度碰撞提供原書籍之外的靈感。
未來動漫遊戲技術興趣團隊未來動漫與遊戲技術興趣團隊成立於2012 年,2015 年遊戲技術團隊成立,合併為未來動漫遊戲技術興趣團隊。歷時5 年,發展成為近100 人的團隊。動漫團隊完成了十餘部優秀的獨立動畫作品,走出數個優秀的動漫創作團體,以及兩間朝氣蓬勃的創業公司。遊戲團隊經歷兩年的摸索後,已經形成了別樹一幟的獨立遊戲開發風格,在各大GameJam 中嶄露頭角。生靈:破曉遊戲融合卡牌與戰棋類遊戲的元素,並引入了獨創的地形機制,給玩家帶來不一樣的戰棋遊戲體驗。
好想做動畫由十幾個同學獨立完成鏡頭製作,每個同學獨立表達自己對ddl的討論。
伊芙末兒基於UE4遊戲引擎的3D解謎遊戲,玩家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逐步發現與探索。邂逅有趣又令人難忘的新朋友們,逐漸解開村莊的歷史與秘密。
現 場博覽會當天,觀眾們在互動中體驗了科技的魅力。
(來源:清華大學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