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天長大,越來越懂事,對這個世界也充滿了好奇。你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總是問一些讓你感到「難以啟齒」的問題。比如:
孩子不知道從哪裡翻出來一個保險套,問:「爸爸,這是什麼,是氣球嗎?我可以玩嗎……」。你和老婆親熱的時候,不小心被孩子撞見,問:「爸爸,你在幹嘛,是不是在欺負媽媽?」一家人正在看電視,看到女人生孩子的劇情,問:「爸爸,我是從哪裡來的?」對於大多數家長,此時都會感到非常尷尬,脾氣好的會有點哭笑不得,脾氣差的很可能教訓孩子一頓。還有的家長,隨便找個理由給糊弄過去,不想給孩子太多正確的解釋。
家長們總覺得,這些問題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了。但是,你卻不知道,孩子越對什麼事情感到好奇,越容易去鑽研,最後很可能誤入歧途。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部短劇《父與子》,劇中的父親,在性教育方面很值得我們學習。
「爸爸,什麼是保險套?」
孩子長大後,很有可能在家裡、電視上、超市裡,看到保險套。有些孩子會被包裝盒吸引,有些孩子會被陌生的商品名稱吸引,對裡面的東西很是好奇,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這位父親是這樣跟兒子解釋的:
你見過爸爸如何把手機裡的文件,傳輸到電腦上吧?其實,爸爸並非每次要需要傳輸文件,有時候也是為了給手機充電。只有手機充滿電後,它才能有能量做更多的事情。
但是,為了預防手機和電腦被感染病毒,我們會在電腦上面安裝殺毒軟體,這樣無論是傳輸文件,還是給手機充電,都不需要擔心中毒。
這個保險套,就好比殺毒軟體,可以預防男生和女生在一起傳輸精子時,某一方被感染病毒。
另外,保險套還可以避免女性懷孕。因為生寶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沒有做好把寶寶養大成人之前,是一定要給對方負責任的。
兒子聽完爸爸的回答,似乎已經明白,他說:「保險套是為了預防男生和女生,在傳輸精子時感染病毒,還可以避免女生懷上小寶寶,對嗎?」
爸爸笑著說:「嗯,兒子理解得很正確!」
兒子搞清楚這件事後,並沒有做過什麼過分的事情,反而對保險套沒有那麼好奇了。孩子就是這樣,越是不理解的東西,他們約好奇,等到自己真正懂了,也就沒有太多好奇心了。
性教育,應該「疏」,不應該「堵」
近幾年來,網上關於兒童受到性侵害的事件屢屢發生,我們在痛恨施暴者的同時,是不是應該反過來想一想,如何才能最大可能地避免孩子受到類似傷害。雖然兒童性教育的普及問題刻不容緩,但大多數家長依然是談性色變。
這些家長不知道,現在的孩子普遍早熟。因為孩子們不再像我們過去一樣,信息閉塞,現在獲取信息的途徑太多了。尤其是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孩子們通過圖文、小視頻、短視頻等方式,能接觸到大量信息。此時,正是對孩子予以正確引導的時機,不然的話很容易讓孩子對性的認識發生偏差。
現在,大學生已經成為了人工流產的主力軍,為很多私立小醫院提供了營收。這背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們從來沒有接受過性教育,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不知道流產對身體的危害。
在西方性教育是一門必修課程,就像語文、數學一樣重要:
英國法律規定,孩子的性教育必須從5歲開始強制進行。瑞典從1942年開始對7歲以上的少年兒童進行性教育。芬蘭從上世紀70年代初起,性教育進入中小學教學大綱。新加坡在2004年制訂了一個系統的性教育方案,隨後又推出3個系列教材。而在中國,大多數父母認為,給孩子講述這些事情是很羞恥的事情。因為從中國的傳統觀念來看,類似的交流尺度太大。但你卻忘了,父母越是避而不談,只會把孩子推出去,讓孩子從其它渠道尋找信息,而那些歇息未必是可靠和健康的。
性教育,應該「疏」,不應該「堵」,用平靜的心態,不嘲笑、不責備,以科學角度來探討事物的方式,進行這樣的對話,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