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他,叫張禮,今年 95 歲,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也是清華園裡教齡最長的教師。他的教齡與共和國同齡,今年是他從教的第 71 年。
他,叫胡嘉仲,今年 32 歲,清華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去年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回到母校任教,今年是他任教的第 1 年。
2 月 20 日上午 9:20,胡嘉仲背著電腦包,戴著口罩,騎著電動車來到張禮先生家樓下。幾聲輕扣,張禮笑臉盈盈地開門把他迎進房間。
房門左側便是張禮的書房。
書房不大,略有年代感的家具靜默無聲,似乎講述著久遠的故事。五鬥櫥上還貼著字跡娟秀的英文,註明用途。
張禮的書桌緊靠著窗戶,書桌上壓著玻璃板,一個老式的檯燈,幾本全英文的專業書籍。桌面上各種物品不少,最中間一臺簇新的電腦顯得格外醒目。
胡嘉仲調出張禮電腦裡雨課堂的二維碼掃描頁面。
「成功登錄!」張禮拿起自己的手機,輕輕一掃,笑著說。
調試設備,登錄雨課堂!
這這是春季學期張禮與胡嘉仲聯合開設的「量子力學前沿選題」在線課堂現場。
離上課還有一小段時間,張禮和胡嘉仲已做好調試、設置鈴聲、蓄勢待發!
「張先生,在線上課您緊張嗎?」
「哈哈,不緊張,有嘉仲在,我就放心了!」張禮笑言。「我把軟體、硬體都交給他。」
「而且,最重要的是,嘉仲是非常優秀的實驗物理學家,有他加入,這堂課突破了理論物理的研究層面,引入了實驗物理的角度,變得更前沿、更豐富,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我們『搭伴兒』,挑戰無極限!」張禮說。
「「量子力學前沿選題」這門課從1998年開課,張禮講了22年。作為一門研究生專業課程,每年也都會有很多高年級本科生選修這門課。
這次,他與剛剛回國的胡嘉仲聯合授課,並按照學校如期開課的要求,通過雨課堂+微信群的方式挑戰在線教學。
對於95歲的張禮來說,這是從教70餘年「挑戰無極限」的「再出發」。
對於胡嘉仲來說,這是人生從教生涯的第一門課,也是一次向「起點」致敬!
十年前,他坐在課堂裡聽得如痴如醉,嚮往量子物理的奇妙世界;十年後,他坐在張先生的身旁同上一門課,學習為人師表的點點滴滴。
「張先生這門課,讓我對當時整個量子物理的前沿理解得更為透徹,後來我在博士期間選擇從事量子物理超冷原子的研究,也可以說是受到張先生的影響與啟發。」胡嘉仲回憶道。
「張先生的課不像一般基礎課程,所有內容都可以在書本裡找到,先生的課有很多內容是前沿的,書本上可能寫不太清楚的,需要不斷學習和鑽研,這讓我們當時覺得非常有收穫。」胡嘉仲說。
「這門課張先生講授了不知多少次,但他依然堅持每年親自準備講義,這次聯合授課,他主動找我就課堂的內容設計又討論了不知多少回。先生的精神,確實可敬、可佩!」 作為教師「新人」的胡嘉仲感慨地說。
兩臺電腦同時做好授課準備
「在線上課對您來說是一個挑戰嗎?」
「我面臨的最大挑戰可能是我的年齡讓思維沒有年輕時那麼敏捷了!」張禮的笑聲洪亮又充滿底氣,很難相信,坐在記者面前的他竟然已經是年逾九旬的老人了。
「這種上課方式簡直太好了,對學生尤其有好處!」張禮說,傳統課堂學生們都「不敢」提問,而在網絡課堂,同學們通過微信群隨時提問,老師們及時解答,所有的問題在大家面前一目了然,還能互相交流,促進大家獨立思考。
「同學們要敢於想!敢於想大問題,才能出大人物!」張禮反覆地強調。在他看來,善於思考,敢於質疑,是科學家身上必備的素質,對於培養年輕的研究者而言尤為重要。
現在,經過幾次試講,張禮已經完全適應了在線上課的教學方式。
此前試講時,出現了幾次網絡卡頓的情況,胡嘉仲及時提醒他,網絡課堂聲音可能延遲,PPT切換頁面時要停頓一下,再翻下一頁。張禮牢記著!
他們還想到了一個互相配合的好辦法——張禮講課的時候,胡嘉仲用另一臺電腦打開雨課堂,選用「學生視角」時刻「監聽」著網絡音質是否穩定,並打開手機微信群,隨時關注著同學們在群裡提出的問題,做到全面掌控、時刻把握、及時回應。
張禮和胡嘉仲授課中
張禮在線上課
9:50,隨著鈴聲響起,張禮和胡嘉仲立即投入到緊張的課堂中去。
「同學們,能聽到我們的聲音嗎,沒有聲音請在微信群裡反映一下。」胡嘉仲說。
「老師們好!」群裡的同學們熱切地回應道。
「同學們上午好!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量子效應裡非常重要的內容——超導,讓我們先了解一下BCS wave function。」張禮打開全英文的PPT頁面。
95歲的張禮隨性自在地靠在椅背上,手邊的講義放在桌前,其他再無任何文字材料。但他其實並不看講義,有時看向電腦,有時乾脆望向窗外,那些略顯艱深的超導理論的延展及故事猶如泉水一樣,自然地汩汩流淌出來。
窗外初春的陽光,灑在他的臉上,猶如蒙上一層溫煦的光。
●
●
●
▎學生說
張中弛在家中認真上課
我是衝著張先生和胡老師選這門課的,這次兩位老師一起開課真是很大的驚喜!張先生講課思路很嚴謹,邏輯清晰,善於從歷史的角度娓娓道來;胡老師十分了解現在的科研前沿、實驗技術和很多新的思想,兩位老師相互結合,讓這門課程內容更加充實豐富,也更容易理解。
除課堂之外,我也從裡面感受到了清華物理人的一種傳承和尊師重道的傳統,長者傾囊相授,學生傳承、反哺老師,學術道路才能越來越通暢吧。
——家住山西晉中、物理系本科生張中弛
黃又嘉在上課中
我的本科是清華電子系,物理基礎還希望進一步加強,這次也選修了這門課。
課堂的錄音會存下來,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回頭反覆聽,這點比傳統的課堂好。另外,傳統課堂同學們都不好意思當面打斷老師提問,現在大家都在網上隨時提問,兩位老師還特意安排在每周六會有一次討論課,真的是太棒了!張先生與胡老師共同開課,這「很清華」!
——家住北京、物理系博士生黃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