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清華物理系教授在線開課公式:71+1=+∞

2020-12-16 清華大學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他,叫張禮,今年 95 歲,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也是清華園裡教齡最長的教師。他的教齡與共和國同齡,今年是他從教的第 71 年

他,叫胡嘉仲,今年 32 歲,清華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去年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回到母校任教,今年是他任教的第 1 年

2 月 20 日上午 9:20,胡嘉仲背著電腦包,戴著口罩,騎著電動車來到張禮先生家樓下。幾聲輕扣,張禮笑臉盈盈地開門把他迎進房間。

房門左側便是張禮的書房。

書房不大,略有年代感的家具靜默無聲,似乎講述著久遠的故事。五鬥櫥上還貼著字跡娟秀的英文,註明用途。

張禮的書桌緊靠著窗戶,書桌上壓著玻璃板,一個老式的檯燈,幾本全英文的專業書籍。桌面上各種物品不少,最中間一臺簇新的電腦顯得格外醒目

胡嘉仲調出張禮電腦裡雨課堂的二維碼掃描頁面。

「成功登錄!」張禮拿起自己的手機,輕輕一掃,笑著說。

調試設備,登錄雨課堂!

這這是春季學期張禮與胡嘉仲聯合開設的「量子力學前沿選題」在線課堂現場。

離上課還有一小段時間,張禮和胡嘉仲已做好調試、設置鈴聲、蓄勢待發!

「張先生,在線上課您緊張嗎?」

哈哈,不緊張,有嘉仲在,我就放心了!」張禮笑言。「我把軟體、硬體都交給他。」

「而且,最重要的是,嘉仲是非常優秀的實驗物理學家,有他加入,這堂課突破了理論物理的研究層面,引入了實驗物理的角度,變得更前沿、更豐富,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我們『搭伴兒』,挑戰無極限!」張禮說。

「「量子力學前沿選題」這門課從1998年開課,張禮講了22年。作為一門研究生專業課程,每年也都會有很多高年級本科生選修這門課。

這次,他與剛剛回國的胡嘉仲聯合授課,並按照學校如期開課的要求,通過雨課堂+微信群的方式挑戰在線教學。

對於95歲的張禮來說,這是從教70餘年「挑戰無極限」的「再出發」

對於胡嘉仲來說,這是人生從教生涯的第一門課,也是一次向「起點」致敬!

十年前,他坐在課堂裡聽得如痴如醉,嚮往量子物理的奇妙世界;十年後,他坐在張先生的身旁同上一門課,學習為人師表的點點滴滴。

「張先生這門課,讓我對當時整個量子物理的前沿理解得更為透徹,後來我在博士期間選擇從事量子物理超冷原子的研究,也可以說是受到張先生的影響與啟發。」胡嘉仲回憶道。

「張先生的課不像一般基礎課程,所有內容都可以在書本裡找到,先生的課有很多內容是前沿的,書本上可能寫不太清楚的,需要不斷學習和鑽研,這讓我們當時覺得非常有收穫。」胡嘉仲說。

「這門課張先生講授了不知多少次,但他依然堅持每年親自準備講義,這次聯合授課,他主動找我就課堂的內容設計又討論了不知多少回。先生的精神,確實可敬、可佩!」 作為教師「新人」的胡嘉仲感慨地說。

兩臺電腦同時做好授課準備

「在線上課對您來說是一個挑戰嗎?」

「我面臨的最大挑戰可能是我的年齡讓思維沒有年輕時那麼敏捷了!」張禮的笑聲洪亮又充滿底氣,很難相信,坐在記者面前的他竟然已經是年逾九旬的老人了。

這種上課方式簡直太好了,對學生尤其有好處!」張禮說,傳統課堂學生們都「不敢」提問,而在網絡課堂,同學們通過微信群隨時提問,老師們及時解答,所有的問題在大家面前一目了然,還能互相交流,促進大家獨立思考。

「同學們要敢於想!敢於想大問題,才能出大人物!」張禮反覆地強調。在他看來,善於思考,敢於質疑,是科學家身上必備的素質,對於培養年輕的研究者而言尤為重要。

現在,經過幾次試講,張禮已經完全適應了在線上課的教學方式。

此前試講時,出現了幾次網絡卡頓的情況,胡嘉仲及時提醒他,網絡課堂聲音可能延遲,PPT切換頁面時要停頓一下,再翻下一頁。張禮牢記著!

他們還想到了一個互相配合的好辦法——張禮講課的時候,胡嘉仲用另一臺電腦打開雨課堂,選用「學生視角」時刻「監聽」著網絡音質是否穩定,並打開手機微信群,隨時關注著同學們在群裡提出的問題,做到全面掌控、時刻把握、及時回應

張禮和胡嘉仲授課中

張禮在線上課

9:50,隨著鈴聲響起,張禮和胡嘉仲立即投入到緊張的課堂中去。

「同學們,能聽到我們的聲音嗎,沒有聲音請在微信群裡反映一下。」胡嘉仲說。

「老師們好!」群裡的同學們熱切地回應道。

「同學們上午好!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量子效應裡非常重要的內容——超導,讓我們先了解一下BCS wave function。」張禮打開全英文的PPT頁面。

95歲的張禮隨性自在地靠在椅背上,手邊的講義放在桌前,其他再無任何文字材料。但他其實並不看講義,有時看向電腦,有時乾脆望向窗外,那些略顯艱深的超導理論的延展及故事猶如泉水一樣,自然地汩汩流淌出來

窗外初春的陽光,灑在他的臉上,猶如蒙上一層溫煦的光

學生說

張中弛在家中認真上課

我是衝著張先生和胡老師選這門課的,這次兩位老師一起開課真是很大的驚喜!張先生講課思路很嚴謹,邏輯清晰,善於從歷史的角度娓娓道來;胡老師十分了解現在的科研前沿、實驗技術和很多新的思想,兩位老師相互結合,讓這門課程內容更加充實豐富,也更容易理解。

除課堂之外,我也從裡面感受到了清華物理人的一種傳承和尊師重道的傳統,長者傾囊相授,學生傳承、反哺老師,學術道路才能越來越通暢吧。

——家住山西晉中、物理系本科生張中弛

黃又嘉在上課中

我的本科是清華電子系,物理基礎還希望進一步加強,這次也選修了這門課。

課堂的錄音會存下來,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回頭反覆聽,這點比傳統的課堂好。另外,傳統課堂同學們都不好意思當面打斷老師提問,現在大家都在網上隨時提問,兩位老師還特意安排在每周六會有一次討論課,真的是太棒了!張先生與胡老師共同開課,這「很清華」!

——家住北京、物理系博士生黃又佳

相關焦點

  • 清華+北大博士生項目如何在線上課?
    鑑於PTN項目模塊課程是由不同單位的教授共同授課上課學生也涉及清華、北大兩校學籍的學生如何保障PTN春季課程的順利進行,技術助教助力在線教學網絡平臺種類繁多、參差不齊,如何挑選?老師們悉心授課(左上:清華大學那潔老師;右下:北京大學林一瀚老師)02模塊課程順利開課,授課教師各顯神通在PTN項目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開課第一周,5個模塊課順利開課,教學情況整體良好。
  • 清華「教授們的教授」95歲仍在上課:為祖國健康工作70年,有意思!
    年輕時和時代角力,年老時和時間角力,這位95歲的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1982年清華物理系復系後的首位系主任,1949年正式踏上大學講臺的理論物理學家,一退休就接受返聘,繼續留在講臺上,至今每年春季學期都仍會開課。他是新中國教齡最長的大學教授,是教授們的教授,老師們的老師。他的學生可以從「20後」排到「00後」,其間英才輩出。
  • @華中科技大學,清華與你一起上課!
    清華課堂原來是這樣的!」昨天,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段文暉的在線課堂上多了一張張嶄新的面龐,他們來自華中科技大學。與清華師生相約「雲端」,一起上課,同學們難掩興奮。而這只是一個縮影。為身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漩渦中心的華中科技大學提供全力支持,清華大學在成功實現在線開課、有條不紊開展各學科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發揮標杆帶頭作用,身體力行,馳援在線教學力量,積極踐行社會責任與擔當。責任與擔當,寥寥數字背後,是清華人一以貫之的務實作風。
  • 清華「教授們的教授」95歲仍在上課:為祖國健康工作70年,有意思
    ——記清華「教授們的教授」、95歲的理論物理學家張禮》的報導。張禮先生是那種歲月拿他沒轍的人。這一點,年紀越大越明顯。年輕時和時代角力,年老時和時間角力,這位95歲的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1982年清華物理系復系後的首位系主任,1949年正式踏上大學講臺的理論物理學家,一退休就接受返聘,繼續留在講臺上,至今每年春季學期都仍會開課。
  • 記清華「教授們的教授」、95歲的...
    張禮教授坐在書房中,疫情期間,他就是在這裡給學生們在線授課的。本報記者王京雪攝他是新中國教齡最長的大學教授,是教授們的教授,老師們的老師。他的學生可以從「20後」排到「00後」,其間英才輩出問及讓他自豪的學生,他怕說不完整,乾脆放棄「列舉」。
  • 請查收這份「清華在線教學答卷」
    清華大學如期開課,是除了極少量實驗實踐類課程之外,將全校課程教學體系整體搬到了線上,這一特殊背景下的這樣的在線教學實踐,不僅是清華校史上,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瑞典斯德哥爾摩,金嶽霖邏輯學講席教授、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魏達格(Dag Westerstahl)克服7小時的時差,雨課堂、微信、Zoom齊上陣,向來自於人文學院、計算機系、數學系、物理系、交叉信息研究院、電子系等院系的30餘名清華學子開講邏輯學。
  • 95歲清華教授開直播授課上熱搜,網友:我再也不逃網課了
    95歲的張禮老師,是清華大學教齡最長的老師。32歲的胡嘉仲,迎來在清華園任教的第一年。這個春天,清華大學首次啟動全校性大規模實時、互動、異地、分散的在線課堂教學。曾經是師生的兩人,聯手開設「量子力學前沿選題」,2月20日,是他們在線雲課堂首次亮相。
  • 科學館與清華物理系
    在葉企孫等人的積極倡導下,清華物理系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吸引了國內多位著名物理學家來此執教,如吳有訓、薩本棟、周培源、趙忠堯、任之恭、霍秉權等。物理系重視科研工作,教授們都有自己的科研課題,「系內學術空氣濃厚,師生打成一片,學術討論無時不在也無地不在,有時為一學術問題從課堂上爭到課堂下」。   1932年8月中國物理學會第一次年會暨成立大會在清華大學科學館舉行,葉企孫、吳有訓、薩本棟等教授為領導機構成員。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學校南遷。
  • 開學在即,在線教學「後援團」助力清華如期開課!
    開學在即,在線教學「後援團」助力清華如期開課!記者 呂婷「不知道是我操作錯了,還是咱們的軟體不支持PPT回溯翻頁?」「功能上是支持的,可能是您測試中學生端有稍許延遲導致顯示得不及時。」「我擺了全家人的手機在組播,可能是基站信號遮擋,謝謝您深夜回復,我再試驗一下。」
  • 93歲的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張禮堅持一線教學
    93歲的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張禮堅持一線教學只為將更多年輕人領進科學的大門來源:《人民日報》2018-10-8 趙婀娜 毛殷平 蔣佩妍清華園內,綠樹成蔭,鍾靈毓秀。同每一方飽經歲月的建築、草木一樣,一位老者,在這座百年學府內,見證了清華園的歲月變遷、也見證了一代代清華學子的成長,他就是93歲高齡,依然堅守本科教學一線的物理系教授張禮。張禮,1925年出生於天津,1946年以理學院第一名的成績從輔仁大學畢業。1949年,他放棄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免費攻讀研究生的機會,回國赴解放區,並於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科學的精神|王亞愚教授清華物理系2018年度畢業典禮演講
    科學的精神|王亞愚教授清華物理系2018年度畢業典禮演講來源 :「清物語」微信公眾號 作者:王亞愚2018年7月6日,清華大學物理系2018年度畢業典禮正式舉行。清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王亞愚教授以「科學的精神」為主題做了畢業典禮演講。人物簡介:王亞愚,清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以下是演講全文:
  • 清華物理系奠基人葉企孫:締造物理大師的金手指
    13歲的葉企孫通過考試順利步入北京清華學堂,成為「遊美肄業館」正式更名「清華學堂」後的第一批學生。當時的清華校友吳宓將他形容為「年齡優質而英文程度極深」的「聰俊之士」。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知識分子空前活躍。  清華校內各式各樣的學生社團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中就包括了葉企孫於1914年創辦並出任社長的清華「科學會」。
  • 清華物理系2020年物理學優秀大學生夏令營
    清華大學物理系成立於1926年的秋天,首任系主任是我國著名教育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的葉企孫。1937年抗戰爆發後,清華師生遷移到昆明,與北大、南開共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52年秋在院系調整中,清華物理系絕大部分教師和全部學生轉入北大物理系。1982年復系之後,清華物理系迅速回歸到一流物理系的行列。
  • 清華物理系:tenure-track制度激活教師隊伍
    清華物理系:tenure-track制度激活教師隊伍●新聞中心記者 程曦  2010年1月,清華物理系tenure-track系列助理教授陳曦準備接受一次對他學術生涯影響重大的「裁決」:物理系全體教授會將投票決定他是否能轉為tenure(終身職)。
  • 清華教授絕食抗議簡歷遭擅改 工程物理系致歉
    清華教授絕食抗議簡歷遭擅改 工程物理系致歉   收到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系務會的道歉郵件後,該系來自臺灣的教授程曜停止了自己5天來的絕食抗議。
  • 清華物理系舉辦夏學江先生紀念活動
    清華物理系舉辦夏學江先生紀念活動  清華新聞網4月3日電 清華大學工科物理教學奠基人之一、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夏學江先生因病於2014年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為緬懷夏學江先生,學習他的傑出事跡,3月29日,清華大學物理系在理科樓舉行了夏學江先生紀念活動。
  • 看高校的教授導師們如何玩轉「雲端」網課
    想保質保量完成在線授課?網課的技術操作對年輕教師來說容易掌握 但對年紀較大、不熟悉網絡的老教授來說 想要熟練掌握並不容易 清華大學法學院60多歲的崔建遠教授一直採用傳統教學方式 手機甚至都沒有裝微信 >為了能上課,他主動學習線上教學方法 清華大學法學院還專門安排人幫助他安裝微信和相關軟體、建立課程微信群、排練在線授課流程 現在,崔教授已在線為學生們教授《物權法》課程 今年95歲的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張禮是清華園裡教齡最長的教師
  • 堅守教書育人職責 鑄就教育教學新氣象|清華大學在線教學階段性...
    3月17日下午,清華大學在主樓接待廳舉行在線教學階段性總結交流會,深入總結在線教學開展一個月以來的經驗做法,分享交流心得體會,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校長邱勇,副校長、教務長楊斌,校黨委副書記過勇,副校長彭剛出席會議。楊斌主持會議。
  • 師者|清華教授93歲仍堅守講臺,不給「有意思」的事業設限
    他就是理論物理學家、清華大學93歲教授張禮。從教71年,他至今仍站在講臺傳道授業解惑。張禮教授長期從事物理學教學和科研,退休後依然堅持工作,成為清華年齡最大的授課講師。隨後,張禮在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擔任物理系助教、講師,由天津大學推薦、國家公派去蘇聯讀研究生,在1957年調入清華,先後任副教授、教授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