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做「惡作劇」後果不可小覷,父母別不當回事

2020-10-03 LifeOfmom

孩子長到一定年紀時會特別喜歡惡作劇。很多父母覺得這是孩子調皮的天性,通常都是「一笑而過」。由於孩子年齡小,很多時候無法預估惡作劇的後果,很容易傷害別人或自己。因此,如果父母不及時加以引導,惡作劇或許會演變為作惡,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近幾年,關於孩子惡作劇傷人的新聞屢見不鮮。如5歲男孩惡作劇,把2歲女童獨自抱進電梯,導致其失足跌下18樓不幸身亡;過年期間,「熊孩子」向貨車內扔鞭炮,引發貨車燃燒等等。這些故意與他人開玩笑、戲耍、互相捉弄的行為,非但沒有滿足惡作劇製造者的「惡趣味」,給他人帶來身體傷害的同時,也會讓惡作劇製造者的內心經歷創傷。所以父母要對孩子的惡作劇行為加以重視。


惡作劇背後的「暗號」

愛惡作劇的孩子,除了天性比較頑皮以外,常常伴有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和動機。所以父母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幫他們改掉惡作劇的行為。


1.好奇心推動「惡作劇」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孩子1歲以後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同時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和求知慾,喜歡去探索和嘗試。他們希望能夠親自嘗試一下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對事物產生影響。影響一旦產生,孩子就會有積極的情緒體驗,這就是他在搞了一次惡作劇之後,還會樂此不疲地繼續搞下去的原因[1]。

2.惡作劇源於模仿

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學習、模仿的過程。他們通過對其他行為的效仿,從中學到相關經驗,提高社會化的過程[2]。所以孩子看到或聽聞惡作劇時,就會有想要模仿的衝動,並轉而去捉弄別的小夥伴。再加上父母教育方式欠妥,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並通過惡作劇的行為,進行無聲的反抗。

3.希望獲得關注

熱衷惡作劇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其本身並沒有惡意,只是平時過多地被他人忽視,受到有意或無意的冷落[3]。所以孩子才會通過惡作劇的形式,來吸引父母或同伴的關注,從而刷出自己的存在感。

4.發洩內心消極情緒

有的孩子惡作劇,是希望通過這個途徑宣洩消極情緒,如父母不正確的管教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批評;與同伴發生矛盾等等。以上行為導致孩子心理出現了失衡現象,所以就想利用惡作劇發洩一下心中的鬱悶,來追求心理平衡[3]。

孩子惡作劇,父母正確對待是關鍵

孩子的惡作劇並非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父母沒有正確引導,會加劇孩子的惡作劇行為,可能釀成大禍,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因此父母應分辨孩子惡作劇的緣由,糾正他們的行為。


1.主動關愛,滿足孩子內心需求

對於只是為了吸引父母的關注,而非惡意惡作劇的孩子,父母不妨向他們說明惡作劇是一種錯誤的行為,讓他們明白作弄人是不對的,而且父母的關愛不需要通過惡作劇的形式獲得。父母在講清道理後,要主動多關心孩子,滿足他們內心的需求。孩子慢慢地就會對惡作劇感到無趣,想惡作劇的欲望自然就會消失[3]。而父母也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不在孩子面前搞惡作劇。

2.換位體驗,使幼兒認識惡作劇危害

為了追求捉弄別人的快樂,而忽略了別人感受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一般較為強烈,不懂得設身處地思考他人的快樂與痛苦。所以父母應在具體的、形象生動的情境中,引導孩子嘗試體會他人的情感。如繪本故事、動畫片中有相關劇情時,父母應抓住時機,應時應景地與孩子交流,幫他們理解他人的處境和情緒情感的表達[4]。讓他們學會換位思考,與同伴友好相處,不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

此外,父母還應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和安全意識,讓他們清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哪些做法會可能傷害到別人。所以,父母平時要為孩子樹立規則,給他們普及安全知識,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


3.理解接納孩子的消極情緒

當孩子的惡作劇源自於消極情緒時,父母應理解並接納孩子的這種情緒,一句「我知道你現在很害怕/痛苦/生氣……」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管理自己的情緒[5]。

惡作劇無論大小,我們都應該對它說「不」,因為有些惡作劇並不好笑,反而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損害。父母的正確引導,能避免孩子將來因此釀成大錯。


參考文獻

[1]許書萍. 叫停寶寶的惡作劇[J]. 啟蒙(3-7歲),2005(11).

[2]王乙傑. 淺談幼兒模仿錯誤行為的個例研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誌(教師版),2019, 000(015):7.

[3]盧德玲. 幼兒惡作劇現象原因剖析及應對策略探微[J]. 成才之路,2017,000(027):67.

[4]楊寧寧. 幼兒移情能力的培養初探[J]. 科教導刊,2014(8S):227-227.

[5]楊林. 引導孩子消極情緒的正面表達[J]. 教育科學論壇,2019,457(07):3.

*文章內配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感謝您的點讚、轉發和收藏,如需了解更多母嬰、親子類知識,請關注我們吧!

相關焦點

  • 孩子經常腹瀉,別不當回事,處理不好後果很嚴重
    孩子經常腹瀉,別不當回事,處理不好後果很嚴重 2020-05-08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3-4歲的孩子調皮、搞惡作劇?別不當回事兒,越早教育越好
    有的家長把孩子的行為當成機智聰明,甚至還表現出欣賞,去誇獎炫耀更是不妥,會使孩子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同時有些惡作劇行為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應予以重視。家中有調皮、愛搞惡作劇的孩子,到底應該怎樣教育呢?1、做孩子的榜樣,展示正確的是非觀看過一部紀錄片《鏡子》,裡面孩子的一句自白讓我印象深刻: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面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
  • 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別不當回事
    導讀: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別不當回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別不當回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和老人一起睡不好?並非迷信,父母別不當回事
    小靜不得已向一名長期做育兒師的表嫂請教,到底怎麼回事。表嫂聽了之後,又問了幾個問題,最後說:最好別讓孩子和老人在一起睡,哪怕讓孩子獨自睡也行。小靜回憶下孩子生病的時間點,的確是從開始跟奶奶一起睡後,才出現各種問題。
  • 「媽媽,娃娃跟我說話了」,面對孩子的「胡話」,家長別不當回事
    導讀:「媽媽,娃娃跟我說話了」,面對孩子的「胡話」,家長別不當回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娃娃跟我說話了」,面對孩子的「胡話」,家長別不當回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較大,父母別不當回事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這句話看似非常的動聽,但是在孩子調皮的時候,一點也不影響父母教訓孩子。在沒有孩子之前,過著想要的生活。有了孩子以後,因為孩子們的種種惡作劇行為,讓我隨時都可能會發火。一、這類型的孩子遇到事情不會慌張,而且比較淡定,處理事情有條有理,和父母的關係迴避叫融洽,這類型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一定的領導能力。二、這類型的孩子雖然在父母面前不愛頂嘴,但是他們可能會把一些事情埋在心裡,父母怎麼說都不會聽取,以後和父母相處會比較膽小,在班裡也是性格膽小的人。
  • 低情商的孩子,通常會有這4種表現,父母別不當回事
    父母們要知道,情商是一個很強大的技能,情商不僅可以充分了解自己,還能夠讓別人喜歡上自己,願意和自己做朋友。一般情商高的孩子,在處理人際方面的事情時,往往是得心應手,而當他們面對失敗、失落或者其它負面情緒時,會更加的冷靜,如果說智商是學習的基本,那麼情商就是生活的基本。
  • 父母這三種看似省事的行為,可能會讓孩子將來不孝順,別不當回事
    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一哭鬧就馬上給孩子買玩具,藉此彌補不在孩子身邊的遺憾,也讓自己清淨清淨。黃杰從小就知道,只要鬧就會得到爸爸的關注,也會得到錢。有一次黃杰沒有從爸爸手中得到錢,他就開始約著朋友一起逃課,跟著社會混混收保護費,甚至去打架,最後鬧進了警察局。由於黃杰未成年,警察局只對他做了口頭警告和教育,就讓黃杰爸爸領了回去。「求求你別給我惹麻煩了!
  • 近視了不戴眼鏡會有哪些後果?不只是視力下降,別不當回事
    再來看看現在普遍的現象,很多孩子會經常玩手機、打遊戲,而且一玩就是玩好幾個小時,這樣長時間用眼,不注意休息,是非常容易引起近視的。另外,也發現近視與遺傳有關,如果父母都有高度近視600度以上,那麼孩子遺傳到的概率可高達90%。
  • 寶寶若被「過度餵養」,八成會出現3個「症狀」,父母可別不當回事
    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寶寶若被「過度餵養」,八成會出現3個「症狀」,父母可別不當回事! 腸胃功能還不非常的完善,所以如果寶媽餵孩子過多的食物的話,那麼就很容易導致孩子胃積食。這就會導致寶寶的營養吸收非常的不好,所以家長們要注意了,寶寶經常脹氣的話,那麼就要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了,父母可別不當回事。
  • 父母患上六種疾病,或會遺傳給孩子,別不當回事
    父母患上六種疾病,或會遺傳給孩子,別不當回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高血壓也會遺傳?父母患上六種疾病,或會遺傳給孩子,別不當回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惡作劇」變「作惡」,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長到一定年紀時會特別喜歡惡作劇。很多父母覺得這是孩子調皮的天性,通常都是「一笑而過」。由於孩子年齡小,很多時候無法預估惡作劇的後果,很容易傷害別人或自己。因此,如果父母不及時加以引導,惡作劇或許會演變為作惡,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 這幾種媽媽,培養出的孩子容易「軟弱」,家長別不當回事
    導讀:這幾種媽媽,培養出的孩子容易「軟弱」,家長別不當回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幾種媽媽,培養出的孩子容易「軟弱」,家長別不當回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碗「毒麵條」毀了無數孩子和家庭,家長要反思,千萬別不當回事
    這碗「毒麵條」毀了無數孩子和家庭,家長要反思,千萬別不當回事!軒軒是一個特別喜歡吃牛肉麵的孩子,奶奶幾乎每周都要給他做還幾頓牛肉麵。有一次軒軒發燒了,奶奶想讓軒軒吃點肉,好好補補身子,於是就把自己碗裡的幾塊牛肉都給了軒軒。
  • 「中國式早餐」正在傷害孩子的身體,這4種要告別,別不當回事
    這4種要告別,別不當回事現在的家庭已經把早餐當做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有句俗話說的好「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因此以下這4種「中國式早餐」要告別,別不當回事!,父母怕浪費會在第二天早上給孩子吃一些剩菜剩飯。
  • 孩子小時候有這些「怪毛病」,暗示長大後智商高,父母別不當回事
    沒有家長不希望自家娃是一個人才,變得越來越優秀,將來做一個各方面都突出的人。要想在各方面都突出,那麼肯定離不開孩子的雙商,而在這雙商中,智商相對於情商來說是較為重要的。孩子喜歡「拆東西」怎麼辦?劉女士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兒子。
  • 幼兒園的3種「隱形暴力」,比打罵孩子傷害更大,家長別不當回事
    ,家長別不當回事蔡女士的兒子自從上幼兒園之後,每天都興衝衝地,還跟爸爸媽媽說幼兒園裡真好玩。由於考慮到孩子是不是在學校受欺負了,於是蔡女士耐心地詢問孩子為什麼這學期不想去幼兒園了。孩子這才告訴媽媽,這學期班裡換了一個老師,這位老師覺得他太調皮了,不僅平時不愛搭理他,還讓別的小朋友也不能跟他玩耍,所以每天在幼兒園都孤零零的。
  • 孩子有這5個特徵,說明已經近視了,父母別不當回事
    文丨悠悠走在大街上,往往會發現,很多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就早早戴上了眼鏡。孩子過量的使用電子產品,飲食上的不注意等,都很容易引發孩子近視。當孩子有這5個特徵時,說明孩子已經近視了,寶媽們要重視起來,以免孩子視力發展成真性近視後,再後悔也晚了。
  • 孩子伸手要錢時,媽媽下意識地反應毀了孩子人生格局,別不當回事
    導讀:孩子伸手要錢時,媽媽下意識的反應毀了孩子人生格局,別不當回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伸手要錢時,媽媽下意識地反應毀了孩子人生格局,別不當回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喜歡惡作劇怎麼辦?父母正確分析,才能更好解決孩子捉弄心理
    孩子總是有調皮搗蛋的時候,但有些機靈活潑的孩子會很喜歡做惡作劇,大人們有時都不知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想法與主意。孩子開始做一些調皮的舉動時,可能只是想獲得他人的關注,在這時父母需要反思是否自己疏忽了孩子的心理需求。長期通過惡作劇吸引別人目光,時間一長孩子就會產生捉弄心理,不管是認識還是不認識的都會慣性地想去捉弄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