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的蓮花山公園山頂公廁服務功能全面,成為市屬公園「廁所革命」首個試點項目。深圳特區報記者李忠攝
新公廁採用了高標準的功能配置,滿足遊客多方位的需求。
新公廁採用了高標準的功能配置,滿足遊客多方位的需求。
原標題:潔淨敞亮功能多 自然景觀入室來 蓮花山山頂公廁建成試運行一月,市民遊客稱讚
深圳特區報2019年6月3日訊 5月份去過蓮花山公園山頂廣場的市民不難發現,在廣場後面一座設計新穎、充滿藝術氣息的公共建築開放使用了。這便是備受社會關注、拆除原廁所後重建的山頂公廁。日前,記者現場走訪發現,新建的廁所風景入室、功能豐富、乾淨無味,得到市民遊客競相稱讚。據悉,該公廁5月1日開始試運行,是市屬公園「廁所革命」首個試點項目,是深圳市高品質標杆公廁之一。
公廁融入環境如廁可看風景
6月1日,記者來到蓮花山公園山頂公廁處看到,此處面貌大變樣。一座平層建築坐落在樹林、草地中,前方是一片廣場,廣場上種植了幾棵茂盛的大樹,樹下是草地,廣場邊沿著綠地修建有長弧形坐凳。走進去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長方形的穿孔金屬板,左側相連的是開放式長廊,不少大人小孩坐在長椅上休息、等候,還有小孩在玩耍。長廊裡有三棵大樹,長廊頂部開闢空間,讓樹自由生長,樹與廊相依相生,自然在這裡受到保留與尊重。
沿著休息長廊往裡走是如廁區,男女廁所分設在走廊兩側,均是半開敞式,洗手臺等處沒有遮擋,微風拂來,在使用公廁時亦能享受優美的公園風景。室內上設天窗,空間寬敞,高挑疏朗,明亮清爽,視線通透,採光通風俱佳,整個環境乾淨整潔,聞不到一點異味。非常吸引人的是走廊盡頭的觀景平臺,視野開闊,公園山林及遠處城市風景盡收眼底。
「這座廁所的一個創新之處就是引入自然景觀入室。」該公廁工程項目主任、深圳市建築工務署高級環境藝術設計師劉傑介紹說,公廁主體較西側廣場標高下沉600-900mm,使其建築體量於廣場一側獲得宜人尺度。建築以謙虛的姿態融入環境之中,成為自然景觀的一部分。同時,通過吊頂與廁格的空隙,將東側山林綠意滲透進來。休息長廊和觀景臺都是舊廁所不具備的,重建後的新公廁擴大了建築面積,現有面積約950平方米。建築層高達4.5米,較好地保證了自然通風、室內採光,解決了普通公廁陰暗潮溼、氣味難聞的問題。而在公廁沿人流密集的廣場一側設置的兩列穿孔金屬板屏風,將北宋名畫《千裡江山圖》以參數化的方式進行像素處理,在發揮其保護如廁私密性作用的同時,以藝術化的形式向市民展示這一千年名作的風採,賦予了休閒廣場濃厚的人文氣息,打造成為蓮花山新的景觀亮點。
人性化設施覆蓋多功能滿足需求
眾所周知,蓮花山公園是深圳的一處知名景點,尤其是山頂廣場有著名的鄧小平塑像,燈光秀啟動後,山頂廣場的遊客愈發增多。據統計,公園年遊客量已達千萬人次,且逐年攀升,高峰時期,山頂廣場遊客量達到五六萬人。如此多的人流,如廁需求高。
記者了解到,重建後的新公廁採用了高標準的功能配置,並提供了一系列拓展服務,滿足市民遊客多方位的需求。增加了蹲位數量,其中,男廁布置有16個衛生潔具,女廁布置有25個衛生潔具,男女廁衛生潔具比例達到2∶3,極大提高了高峰期服務能力,有利解決女廁排隊等候時間過長的現實問題;部分男女衛生間廁格設有助老助孕設施和摺疊嬰兒座椅,廁格外設有空置提示燈;提供免費廁紙和洗手液;新設了殘疾人衛生間、母嬰室、第三衛生間。廁位排布充分考慮了排隊習慣及視線景觀,清晰便捷的同時也有景可賞,使如廁成為一種享受,男廁還考慮了對小便鬥以金屬網簾進行遮擋,增強私密性,進一步升級人性關懷的如廁服務。
目前,男女公廁已對外開放,母嬰室、第三衛生間、無障礙衛生間仍在完善中。完工後,母嬰室內將設置溫奶器、護理臺、純淨水機、潔汙分離雙水池。第三衛生間的布置考慮了父親帶女童、母親帶男童及成年子女帶行動不便的父母等多層面如廁需求。衝水採用了雨水回收裝置等環保措施。
此外,休息長廊設有自動售賣機、手機充電插座、垃圾分類回收等便民設施。新公廁不僅滿足了市民的基本需求,更成為多種功能疊加的新型城市公共基礎設施。
市民遊客競相稱讚顛覆傳統廁所形象
「廁所太寬敞了,休息區很大,不用排隊,一點也不擁擠,水龍頭多,一邊是洗手液,一邊出水。」第一次使用山頂公廁的林小姐告訴記者,這座公廁不是室內,很自然很通風,讓她感覺舒適。市民周先生有著類似感受,他笑著說,這裡沒有味道,很舒服,公廁設施科技感很強,與印象中的廁所不同,這裡不單單是廁所,不只有廁所的功能,還能休息、遊玩等等。這是很好的民生工程,在公眾場合很好地樹立了深圳的形象。他還建議希望讓更多的市民能體驗到這樣的廁所。
採訪中,這座廁所得到了許多市民、遊客的稱讚。蓮花山公園園長王川峰表示,廁所區域一天24小時三班倒管理,這座公廁的建成運行也促進了工作人員管理理念的轉變,管理從廁位保潔延伸到周圍景觀的協調,從健康衛生提升為向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態健康體驗。(記者林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