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開學已經好幾天了,久違的課堂,寬敞明亮的教室尤其讓孩子們特別的興奮,看著這些可愛的孩子們竟然有種恍然隔世的感覺。今天跟大家聊聊昨天的考試吧,網課效果果然很差,昨天我們考試的是剛剛在網課課堂上講過的內容,結果班級裡每一個考試滿分的,有一位同學,平時成績還不錯這次考砸了,考卷竟然還被壞脾氣的爸爸給撕了。
到底什麼樣的壞成績讓家長氣成這樣,我們今天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套試題。分析試題之前,我要批判一下這位家長,以後可不要在因為成績撕掉孩子的考卷了,這種行為可能傷害到的是孩子的柔軟的內心,教育是場馬拉松,急不得!
填空題不算難,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做錯的,下面我們就孩子們錯誤出現比較多的題目做一下分析。第一小題,測量比較短的物體,通常用(釐米)作為單位,用(cm )表示;測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用字母(m)表示。
這道有同學寫出了「分米」,按說分米表示長度無可厚非,原本是可以的,但是我們這一單元學習的是「米和釐米的認識」,重點內容將學到的知識和物體長度的認識有效的結合起來。所以,如果您的孩子在做類似題目的時候,也出現了分米,把上面的建議給到您,還有的同學「cm」和「m」分不清,這是萬萬不可以的!
第二小題是米和釐米的加強訓練,相當於第一題的延續,比較簡單不多講。
第三小題有同學出現錯誤,數字沒有寫對。遇到這樣的題目,老師在前面也講過類似的內容,第一:找到0刻度線,然後往後數格子即可。第二:沒有0刻度線的情況下用大數減去小數,也可以得到正確答案。
第四大題有點故意挖坑的感覺了,找出線段。這道題目仍然有同學做錯,錯在哪裡呢?一般都在第一個圖形上面,我們說:線段是有兩個端點的一條直線。只要是符合這兩個要求,就叫做線段。2、3、4錯誤很明顯,同學們一眼都能夠分辨出來,第一個圖形出現分歧,我們說「第一:有兩個端點,第二:是一條直線」就可以稱之為「線段」。哪怕這條直線畫的是傾斜的。
第一個小題:一米長的彩帶比100釐米長的彩帶短。這道題目我們班沒有一個做錯的。這道題目很有意思,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數學老師課堂上問過的一個問題「一斤的棉花和一斤的鐵哪個重?」,呵呵。
第二個小題錯誤的同學比較多,佔到了班級的大半。看看題目:畫線段時必須從直尺的0刻度開始畫起。( ),這句話是錯誤的。我們強調的是:沒有0刻度線的時候也可以準確地畫出線段。(小可愛們看清楚重點哦,畫線段只要長度正確,從哪裡畫都是可以的),這道題有點刻舟求劍的意思了。
第三大題:選一選,全班沒有一個做錯的,相信其他小朋友在做這樣題目的時候遇到的難度也會比較小,不多講。
連一連,按說這道題目是不該做錯的,但是我們班就有幾個平時成績還不錯的孩子做錯了,錯誤出在小男孩的身高、書架的高度、和樓房的高度。這道題目考試之前老師沒有給孩子們讀題,所以錯的孩子比較多,我不知道孩子們是不是把書架看成了什麼。多讀題吧,讓孩子嘗試著說一說,自然就會提高他的分析能力。
第五大題:量一量沒有做錯的,值得一提的是可能是剛入學的原因,很多孩子對課堂還有些不太適應,全班只有一少半同學帶了直尺,整個考場,好嘛,借來借去的,沒有紀律性可言。讓孩子準備好必要的學習用具,這點很重要!
第六大題:畫一畫,我們班沒有同學做錯,跟大家強調的一點是:畫線段的時候一定要畫上兩個端點!這點很重要。
搭一搭。不知道同學們是不是很久沒有做過卷子的原因,這麼簡單的一道題目,全做對的竟然寥寥無幾,問了問原因,才知道孩子們是粗心了,不是忘記算這個高度,就是把那個高度和長度弄混了,我告訴孩子們,已經進入校園了,認真是很必要的。第七題,自己讀題,把題目讀兩遍,發到班級閱讀群。
第八大題,沒有錯的,也不多講。
如上圖所示:兩根同樣長的小棒捆在一起,總長是12釐米,問每根小棒長多少釐米?這道題目我跟孩子們在黑板上講解的時候,無論怎麼畫圖,總是有那麼幾個同學不太理解,最後我想了個辦法,從家裡拿來了兒子的積木,給同學們示範,當我把積木拼裝上在拆開的時候,所有的孩子都發出了「哦」的一聲,這下,我終於確定你們是真的全都弄明白了,為師真的是煞費苦心!
把積木拆開,放平
這樣很直觀的孩子們就可以看出,原來兩根小棒的實際長度是要把重疊的部分和總長相加才可以!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這道題目的解法
第一步:算出兩根小棒的實際長度為:12+2=14(釐米)
第二步:因為兩根小棒同樣長,所以每根小棒的長度就是14的一半,為7釐米。
我是小學教育淘氣老師,目前從事小學一年級語文和數學的教研工作。如果我的筆記對您有所幫助,請不要忘記點擊關注,分享和收藏哦。語文的知識點連結,下面藍色字體部分就是了。
一年級數學必考易錯題匯總,方法和步驟整理好了,建議收藏
一年級數學圖形代入題,必考題目,好方法讓學習更高效!
一年級《小池》,學生背誦熟練卻錯誤百出,這些知識點必須掌握
一年級數學必考題,這些步驟容易錯,關注名師學習方法,建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