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第十五中學學生在備考
昨日,武漢市3萬餘名高三學生迎來了「線上學習效果檢測」考試,這也是高三複課以來首次線下「大考」。據悉,此次試卷由武漢市教科院統一出題,全市多數高三學生都參加了此次測試。開展此次測試,既是對高三學生3個多月「空中課堂」教學效果的檢測,也便於開展下一段的複習。
避免人員走動 考生在原班測試
昨天上午,記者在武昌實驗中學發現,此次測試和以往的混班考試有所不同,多數學生都在自己原來的教室測試。據了解,學校對每個考場按要求安排兩名老師監考,同時全年級學生不進行混班測試,原教室原座位進行考試,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
在吳家山中學,高三學生除了戴好口罩、保持距離之外,每名學生都是單人單桌考試,前後左右間距均在一米以上。為了保證安全距離,學校專門為此次考試增設了考場,增加了監考人數。記者在華科附中也看到,每一間考場(教室)不超過30人,學生和監考老師都戴著口罩,學生們安靜地奮筆疾書。
「此次組考工作充分考慮到疫情的特殊性,不集中召開監考教師考務會,培訓工作提前在線上完成。」育才美術高中教務主任雷意明說,考試期間為避免學生頻繁走動,學校將學生考試座位劃分到自己所在A、B班教室進行,不同於以往的交叉安排。監考教師考前需在考務室外保持1米間距排隊領取試卷;閱卷工作則按照規定進行網上閱卷。
試卷難度適中 疫情元素入題
「本次試題難度整體較為平和,相信學生們能正常發揮,取得滿意的成績。」漢口一所高中高三語文教師劉海燕說,此次語文試卷不少內容涉及到了疫情元素。
「比如作文材料,折射出了激勵善舉、感恩互助、傳遞愛心等內容,引導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深入思考。還有語言文字運用題,涉及到了庚子鼠年元素,引導學生關注傳統文化。小說部分取自老舍經典名著,說明命題用意希望引導語文教學要注重經典著作的學習傳承。」劉海燕介紹,實用類文本閱讀還摘用了習總書記對北大援鄂醫療隊「90後」黨員的回信,青春氣息濃厚,體現出了青年人「功成不必在我」的奮鬥精神。
「試題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武漢光谷二高一名高三老師介紹,語文作文題分別給出了三段材料:子路救人後對方感謝了他一頭牛;蘇明娟受助成才後幫助他人;中國抗疫得到了許多國家的幫助,現在中國也在積極幫助其它國家。
看到老師同學 心裡感覺更踏實
昨日上午11:30,語文考試結束,華科附中高三(1)班學生嚴馼鑫告訴記者,她父母都在醫院工作,疫情期間她一個人在家學習,按照學校的時間表來安排日程。雖然幾次線上檢測的成績都在進步,但她擔心自己還是放鬆了些,怕有些地方學得不夠紮實。「返校後能看到老師和同學,能在課堂上與老師交流,覺得踏實、安心。」
吳家山中學一名高三學生表示,在學校舉行的線下測試,讓她覺得心裡很踏實,因為有老師的監督、有同學們的競爭,而且更加真實。自己上了3個月的網課,特別想知道自己前面學習的水平到底怎麼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文,不迴避熱點,講到善舉應該得到回報,非常注重對我們青年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塑造。」
另一名高三學生認為,久疏戰陣,剛復學就來了一場正規的大型考試,心裡多少有點忐忑,「好在拿到試卷後,看看題目,與自己平時複習內容難度相當,也就沒有那麼緊張了。尤其是給援鄂醫療隊回信那道題,因為在新聞上聽過、關注過這個報導,所以這道題做起來得心應手。」
武漢市吳家山中學校長朱鄖清提醒考生,對此次測試的考試成績不要絕對化,而是要透過成績查找問題,為後續複習確定重點。「高考既是知識熟練度、難度解答的考試,其實更主要的也是心理的考試。希望廣大高三學生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逐漸調整好心態,制定有針對性的複習計劃,爭取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