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有關她的故事與傳奇有很多,本文不再多敘述,今天只來探討一下武則天為何會在稱帝前,創造出一個「曌」(zhào)字,並且還用這個字當做了自己的名字?
武則天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其父武士彠[yuē]早年是太原富商。隋朝末年,李淵在河東時,曾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
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後,武家亦曾資助過錢糧衣物。唐朝建立後,武士彠以「元從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
武則天是武士彠的次女,在當時的社會習俗裡,一般女子在幼時沒有準確的名字也是常有之事。
貞觀九年(635年),武士彠病逝,當時武則天才12歲,她和母親楊氏在受到武氏族人的歧視後,不久就搬回了長安居住。
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聽說14歲的武則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又由於武則天當時沒有名字,只被人稱為武氏之女,唐太宗乃賜了一個「媚」字,於是武則天從此也就被稱為「武媚娘」。
後來,武則天成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並與高宗並稱「二聖」,參與處理朝政大事。唐高宗駕崩後,武則天作為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掌控著唐王朝的一切朝政大權。
由於武則天把持朝政多年,流露出自己想當女皇的意思,不僅是朝臣裡的心腹們揣摩聖意後為武則天搖旗吶喊,就連宮外的佛教徒們也是積極運作,為武則天稱帝造聲勢。
天授元年(690年)七月,有一個叫法明的和尚獻上偽撰的《大雲經》四卷,在經文裡稱「太后(指武則天)乃是西天彌勒佛下世,應取代唐朝做天下之主」。這樣,佛教就為武則天稱帝提供了宗教依據。
但是,武則天當時的名字是「媚」字,現在準備當皇帝了,如何還是「阿媚」或「媚娘」的話,那也太不像話了。
於是,武則天想到佛教為自己稱帝造足了輿論,她又由日光天子一說,想到日月同體,陰陽合一,如佛之光,當空普照,她便欣然為自己的名字合成了一個字——「曌」。
武則天不愧是歷史上唯一由女性變成統治全天下的女皇,她做的事從來都是沒有人想過、見過和做過的事,武則天就是要做他人不敢想、見他人不曾見和做他人不敢做的事。
比如她當女皇,比如她造這個「曌」字,比如她死後留下的無字碑等等。
從來都是聽說上古時期黃帝的史官「倉頡造字」,之後再也沒聽說過哪個人造字了,就是孔聖人也沒聽說過造字,唯獨,武則天在唐代又造出一個漢字來!
同年九月,武則天選擇了重陽節這一天正式登基稱帝,「九月九壬午,革唐命,改國號為周。」九是陽數,武則天選擇重陽節登基,正是為了擺脫女性稱帝投下的陰影,而體現自己前世是男性的身份。
武則天當了15年的女皇,實際上她從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開始,到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重之時,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闢為止,武則天一共掌握了唐朝的最高權力達四十年之久。
唐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母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因而,武則天從此才被後人稱為「武則天」。
本文參考自:《帝國的另類》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