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勤:不想孩子沉迷手機,家長一定要做到這3點

2020-08-28 積極家庭教育

經常有家長憂心忡忡地問我:「怎麼辦?孩子都快被手機(或電腦)拐走了。」

父母們遇到的問題其實很有普遍性。你的家裡可能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你正在和孩子聊天,別管你們聊的話題多嚴肅,聊得多起勁,只要手機鈴聲一響,孩子就會「噌」的一下跳起來,跑去看手機,把你一個人晾在原地。再如,孩子每天都「黏」在手機上,走路看,吃飯看,睡覺的時候也看。家長要是看不慣,要他關掉手機,孩子立刻不高興,甚至翻臉吵架。前不久,一個男孩僅因為父親奪走了他的手機,而 一躍從樓上跳下去身亡。

信息化給孩子們的成長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空間,但也給孩子們的成長之路帶來前所未有的坎坷。正如一位電腦專家所言:「不管爸爸媽媽們是否願意,被人們稱為『數字時代原住民』的這一代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屏幕世界裡。移動網際網路改變了他們與世界的關係,更改變了他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家長們應該怎麼幫助自己的孩子在享受這些高科技產品帶來的各種資源的同時,又不至於失去關掉屏幕的自制力呢?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別說孩子們了,家長們自己都很難做到。沒有多少家長不是「手機控」「電腦控」的。不管是公司開會,還是出門坐車,家長們也牢牢地「黏」在屏幕上。

這是一片沒有人探索過的世界,尤其是對家庭教育來說。所有人都在摸索應該怎麼在這個充滿屏幕的世界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你怎麼區分孩子用電腦是在娛樂還是在學習?當女兒跟你說,上網的時候是她一天最開心的時候,你怎麼回答?當兒子告訴你,他最好的朋友是他那些一起網遊的網友,你該如何是好?

我給不出一套能適用於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方法,因為這個問題太複雜了——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每個家庭又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在這裡,我提出一些宏觀指導原則,或許可以幫助你「管理」好孩子和他的屏幕時間。

首先,家長們需要明白的是,孩子之所以總是泡在手機遊戲或者電腦遊戲上,是因為身邊好玩的東西太少了。做家長的也不知道什麼是孩子覺得好玩同時又是可以玩的。

經常有這樣的情形:家長不讓孩子玩手裡的遊戲,孩子問:那我能玩什麼?家長卻舉不出一個很好的例子。很多孩子抱怨家長各種忙,每天撲在工作上,撲在自己的手機、電腦上,陪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

其實,讓孩子不沉溺於電子產品並不難。雞蛋怎麼打碎?最好的辦法不是敲碎、打破,而是從內裡破碎——用溫暖的力量孵化它,讓它獲得成長,自然會「破殼而出」。教育孩子也要這樣,不是通過外力逼迫他,打罵他,而是用愛的力量,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樂趣。越是能從父母那裡得到關注和關愛的孩子,越不容易沉溺於電子產品。當然這裡說的關注和關愛指的不是每天逼著孩子寫作業,上補習班,而是單純與孩子相處,陪伴孩子,用愛的目光注視孩子,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用愛的語言激勵孩子。孩子需要的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活生生的爸爸媽媽,而不是手機爸爸,手機媽媽。

如果我們不注意這個問題,早晚有一天,孩子成了手機的孩子,父母成了手機的父母,親情之間的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不存在了,只剩下冷冰冰的人機交流,那將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情景!

其次,我希望家長們不要那麼怕自己的孩子。沒錯,當你要求孩子放下手機或者關掉電腦的時候,他們可能會不開心,甚至生氣。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要一味地遷就他們的行為。孩子對家長的一些要求和決定不滿意,這沒什麼大不了。承認並接受他們情緒,別害怕給孩子在用屏上設置限制。

最後,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你可以很輕鬆地對孩子說「別玩手機了,到外面玩去」, 但卻很難抗拒手機的「魔力」,過一會兒不拿起來看看就渾身不舒服,看到有人發朋友圈,一刷就是半個小時。如果你每天花好幾個小時玩手機、用電腦或者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看微信,很容易讓孩子跟你產生距離感。正確的做法是,經常帶孩子散散步,或者一塊兒讀一本書、畫一幅畫。當孩子看到你不用手機和電腦也能玩得很開心時,他們就會開始模仿你 。

俄國文學家託爾斯泰曾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家庭教育的實質是榜樣教育,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脊背長大的。

晉代書法家王獻之自小跟父親王羲之學寫字。

有一次,他要父親傳授習字的秘訣,王羲之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指著院子裡的十八口水缸說:「秘訣就在這些水缸中。你把這些水缸中的水寫完就知道了。」

王獻之心中不服,認為自己人雖小,字已經寫得不錯了,下決心苦練基本功,好在父親面前顯示一下。

他天天模仿父親的字體,練習橫、豎、點、撇、捺,足足練了兩年,才把自己寫的字給父親看。父親笑而不語,母親在一旁說:「有點像鐵畫了。」王獻之又練了兩年各種各樣的鉤,然後給父親看,父親還是不言不語,母親說:「有點像銀鉤了。」王獻之這才開始練完整的字,足足又練了四年,才把寫好的「大」字捧給父親看。

王羲之看後,在兒子寫的「大」字下面加了一點,成了「太」字,因為他嫌獨生子寫的「大」字架勢上上緊下松。母親看了王獻之寫的字,嘆了口氣說:「我兒練字三千日,只有這一點像羲之了!」

王獻之聽了,這才徹底服了。

有一天,王獻之出門看見一個老奶奶在路旁烙餅。每烙好一張餅,她看都不看往後面一扔,那些餅整整齊齊地摞成一座山。王獻之很驚訝,忙走上前問:「老奶奶,您怎麼扔得這麼準呀?」老奶奶笑著說:「跟王羲之一樣,練唄!」王獻之聽罷趕忙回家去練字。

王羲之看到兒子用功練字,心裡非常高興。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兒子的身後,猛地拔他執握在手中的筆,沒有拔動,於是他讚揚兒子說:「此兒後當復有大名」 。

王羲之知道兒子寫字時有了手勁,這才開始精心培養他。後來,王獻之真的寫完了這十八口缸中的水,與他的父親一樣,成了著名的書法家。

這是真正的家教。孩子心中佩服父親,才會以父親為榜樣,效仿父親,向父親學習。

所以,你想讓孩子怎麼用手機,怎麼用電腦,平時你在孩子面前就應該怎麼用。用餐的時候,不要把手機放在餐桌上,時不時看上一眼,而是和孩子家人說話;和孩子在一起時,要把手機放在包裡,儘量關機或放靜音,專心地聽孩子說說心裡話。一定要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看紙質的書籍,玩一些親子遊戲,放假的時候,帶孩子出去旅遊,聽聽音樂會,參觀參觀博物館,拓展孩子更多的興趣。幫他們發現生活中更好玩的東西。

在數字時代,如何做一個榜樣父母,如何和孩子一起探索「屏幕」世界,對新時代的父母來說,任重而道遠。

相關焦點

  • 開學不想孩子沉迷手機,家長一定要做到這3點!再不看就晚了
    開學在即,家長不想孩子沉迷手機,早點收心學習,那該怎麼做呢?今天席席老師就給大家一些參考建議。 2歲之前,最好不用電子產品 孩子在2歲之前,儘量不要接觸電子產品。
  • 不想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必須做到這5點
    因為只要有手機,就一定會想時時玩弄,根本不會去聽老師講的知識。迷戀網絡玄幻小說、打網路遊戲……極易上癮,根本無法控制,甚至肆無忌憚,完全陶醉在這個虛幻的美妙世界裡。上課昏昏沉沉,對枯燥的學習更是失去興趣,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凡是出現成績突然下滑、厭學、逃學、輟學的,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 不想孩子沉迷手機,父母必須做到這5點
    凡是出現成績突然下滑、厭學、逃學、輟學的,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5、盲目攀比,不擇手段羨慕別人有手機,不擇手段購買,可以謊稱學校收費,可以從一日三餐中省。孩子是「手機控」?用這5招輕鬆戒了如果孩子已經成為「手機控」,家長千萬不要突然阻止孩子接觸手機,因為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反抗情緒。
  • 孩子「沉迷」手機別擔心,家長輕鬆做到這3點,讓他主動放下手機
    所以想讓孩子不再「沉迷」網絡,就要家長注意這3點。注意這3點,讓孩子乖乖放下手機第一點:先處理好親子關係孩子沉迷手機,歸根究底是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感覺到任何感興趣的事情,除了每天的學習,似乎就再也沒有什麼事情能幹,父母也沒有辦法陪自己玩,這才讓孩子只能拿手機來消遣時間,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於網絡的世界越來越沉迷。
  • 墜樓悲劇一再上演,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家長一定要做到這一點
    又是一個因手機引起的悲劇,這個11歲孩子不想做作業手機惹家長生氣,手機被砸了,一時想不開跳樓輕生,實在令人惋惜。又是學生、又是手機、又是自殺,不陌生的組合。但翻一翻新聞就知道,近年來,學生因為手機自殺的事件不在少數。只要拿出手機搜索學生、手機、自殺這幾個關鍵詞,彈出來的消息無一不是觸目驚心,多到幾個小時都翻不完。
  • 防止孩子沉迷遊戲,家長要做到三點
    防止青少年沉迷網遊,一方面除了遊戲廠家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有關部門繼續強化監管外,另一方面,家長也應積極行動,主動防範,充分盡到監護人的責任,防止孩子沾染上手機遊戲。如果孩子出現了沉迷遊戲無法自拔,家長要和孩子一起積極尋求、接受專業的心理諮詢與治療,在專家的指導下,重點做到以下三點:調整心態理性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全面接納孩子,不嫌棄,有耐心,傾聽孩子的訴求。
  • 不想孩子沉迷手機,家長需要先做這幾點
    凡是出現成績突然下滑、厭學、逃學、輟學的,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05 盲目攀比,不擇手段羨慕別人有手機,不擇手段購買,可以謊稱學校收費,可以從一日三餐中省。為買到更好的手機,更是不顧一切。用這5招輕鬆戒了如果孩子已經成為「手機控」,家長千萬不要突然阻止孩子接觸手機,因為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反抗情緒。而且這種「圍堵」的方式,只會讓孩子對手機產生更濃厚的興趣,難以獲得良好的效果。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給孩子恰當的引導和規定。
  • 不想讓孩子沉迷手機,優秀父母要做到3件事,越早看越好
    心理學家曾說:過度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對孩子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大有損害,孩子會出現焦慮、抑鬱、暴躁、冷漠、自閉、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為。如果不加以限制,我們辛苦養育、寄予厚望的孩子,極易被手機狠狠吞噬。不想讓孩子沉迷於手機,關鍵在於這3點:1.父母是最好的榜樣孩子小時候並不知道手機、iPad是何物,因為父母總在一邊玩兒,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吸引父母的東西是什麼
  • 孩子沉迷手機不用怕,家長做到這2點,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
    孩子沉迷手機無法自拔是現在普遍存在讓家長和學校傷透腦筋的社會問題。孩子持續愛玩手機,第一會對孩子的眼睛有傷害,容易成為近視眼。第二也會讓孩子的學習下降,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都是因為沉迷手機遊戲,所以,無論是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孩子是為了孩子的學習著想,我們都應該改正孩子愛玩手機的這個壞習慣。
  • 怎樣防止孩子沉迷手機 家長的正確做法
    怎樣防止孩子沉迷手機,目前的情況來看,現在的孩子父母依賴手機,孩子也已經開始沉迷於手機,短則一兩個小時,長則三四個小時也是很常見的,那麼怎樣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呢?  1、家長要以身作則  如果想不讓孩子玩手機,那麼家長就要做到以身作則,不管家長多喜歡玩遊戲,多離不開手機,只要孩子在身邊都儘量不要玩,如果說想玩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單獨一個人玩,大人淪為手機的奴隸也就罷了,千萬別影響孩子
  • 做到這三點,孩子不會沉迷於手機遊戲
    所以,一個東西本身沒有好壞之分,要看你怎麼使用它。」這個「屁就是屁」的道理,一個十歲小孩都懂,可能很多大人還不懂,或者不想去懂。就拿手機和電子遊戲來說。我經常聽到很多家長討伐手機和電子遊戲,說孩子整天就想玩手機,不好好學習,成天就想玩遊戲。
  • 暑假孩子沉迷手機沒節制,家長巧用這3招,輕鬆戒掉孩子手機癮
    家長與孩子的互動越來越少,越來越乏味,時間一久,孩子發現玩手機比跟父母玩還有趣,於是孩子沉迷手機也是理所當然的。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研究證明:孩子在10歲以前,「他律」的發展階段,還不能完全做到自律。所以這個時候,如果父母不好好引導,自然會對手機上癮。3、用玩手機來逃避現實壓力很多沉迷手機的孩子,往往在家庭生活裡碰了壁。
  • 假期沉迷手機,是毀掉孩子的最快方式!聰明家長一定要這樣做
    朋友感慨的說:「時代不一樣了,我們小時候是追逐打鬧玩耍,現在的孩子都是玩手機。」 聽完朋友的話,只覺得很可悲。越是全民手機時代,做父母的,越要注意避免培養出一個沉迷手機的孩子。 尤其是到了假期,沒有作息規律的生活,沒有學校老師的管教,家長又整天忙於事務,很難做到有效監督,孩子很容易在假期沉迷手機無法自拔!
  • 媽媽斷網遭女兒毆打,家有沉迷手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知道這3點
    根據心理學研究發現,你越是懲罰人的某種行為,他就會對這種植行為越上癮。所以,發現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時,簡單粗暴地沒收或者斷網絕對不是好方法,尤其是面對青春期的孩子。2、找到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他也不會去學習的,所以我們要找到孩子沉迷手機背後的原因才能解決根源。
  • 孩子沉迷手機有多可怕,制止要講方法,以身作則有多少家長做到
    導讀:孩子沉迷手機有多可怕,制止要講方法,以身作則有多少家長做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沉迷手機有多可怕,制止要講方法,以身作則有多少家長做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別再讓孩子沉迷手機啦:這些玩手機的危害,家長一定要清楚!
    1、影響大腦發育美國西雅圖有一位專家曾經針對孩子玩手機的現象做過一個研究,研究表明:過度沉迷玩手機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和其他孩子相比有一定異狀:過度沉迷於手機的這些孩子的大腦呈現出萎縮狀態。根據進一步研究,專家發現:孩子如果長時間玩手機的話,大腦感官無法接受正常的外部刺激。大腦會被動接受手機的畫面和聲音,從而影響大腦發育。2、破壞專注力長時間陷入手機中,會破壞孩子的專注能力,使孩子很難長時間地集中精神,破壞孩子專注思考問題、妥善解決問題的能力。
  • 別再讓孩子沉迷手機啦:這些玩手機的危害,家長一定要清楚
    1、影響大腦發育  美國西雅圖有一位專家曾經針對孩子玩手機的現象做過一個研究,研究表明:過度沉迷玩手機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和其他孩子相比有一定異狀:過度沉迷於手機的這些孩子的大腦呈現出萎縮狀態。  根據進一步研究,專家發現:孩子如果長時間玩手機的話,大腦感官無法接受正常的外部刺激。大腦會被動接受手機的畫面和聲音,從而影響大腦發育。
  • 不讓手機毀掉我們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以下5點,必看。
    3、容易誘發孤獨症、焦慮症長期沉迷於玩手機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孤僻,不願與外界交往、接觸,性格也越來越怪異;整日沉迷在網絡虛擬世界,迷迷忽忽,很容易誘發他們自閉症4、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沉迷手機的學生,較多會出現成績下降或成績較差的情況。因為只要有手機,就一定會想時時玩弄,根本不會去聽老師講的知識。迷戀網絡小說、打網路遊戲……非常上癮,根本無法控制,上課昏昏沉沉,對枯燥的學習更是失去興趣,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凡是出現成績突然下滑、厭學、逃學、輟學的,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 老師提醒: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家長要做好這3件事
    四類家庭的孩子容易上癮: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調查《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讀本》顯示——這四類家庭的共性是都採取了一種忽視型、專制型的教養模式,這種模式導致了父母與孩子親密度降低,父母看不見孩子的需求,孩子又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越冷漠、越嚴控,越容易導致孩子沉迷手機遊戲。
  • 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李玫瑾:做到這三點,讓孩子喜歡上學習
    很多家長對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都非常的頭痛。而在這個大數據資訊時代,想讓孩子不接觸電子產品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讓孩子完全與網絡脫軌有時候並不一定是件好事,長久來看孩子與周邊的同齡人共同語言越來越少,插不上話,容易變得自卑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