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因手機引起的悲劇,這個11歲孩子不想做作業手機惹家長生氣,手機被砸了,一時想不開跳樓輕生,實在令人惋惜。
又是學生、又是手機、又是自殺,不陌生的組合。
但翻一翻新聞就知道,近年來,學生因為手機自殺的事件不在少數。
只要拿出手機搜索學生、手機、自殺這幾個關鍵詞,彈出來的消息無一不是觸目驚心,多到幾個小時都翻不完。
被老師沒收手機跳樓;玩手機被家長罵就自殺;「不讓玩手機就死給你看」......
在感慨學生心裡脆弱的同時,也讓多少父母看到孩子玩手機就如臨大敵。
甚至有人說: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一、學生+手機=悲劇
2018年8月浙江寧波,初中學生小孟,爸爸勸他不要玩手機遊戲,並責罵了他幾句, 他轉身去廚房拿起菜刀自殘,左手被砍6刀,幸無生命危險。次日一10歲男孩小童因被姑姑制止玩手機跳樓身亡。
2018年8月,綿陽鹽亭某中學學生,因放暑假在家整天玩手機,被父母教育。此學生給父母留下簡訊「永別了」,然後跳河輕生。
2018年7月,安徽青陽一16歲女孩因被沒收手機與母親發生爭吵,離家出走並跳入附近四米深的河中,後被救。
2017年9月,杭州一15歲初三少女因手機使用問題與家人發生爭執,後從19樓跳下,當場死亡。
2017年9月,河南正陽一位初二男生,因玩手機被批評,一怒之下喝了農藥。
2017年5月,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一名初二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爸爸沒收其手機。索要手機未果後,孩子選擇跳樓自殺。
2016年4月,因父母不讓玩手機,深圳龍崗一14歲男生從27樓一躍而下,當場死亡。
......
看著這麼長一串,實際上還只是孩子因手機自殺事件的冰山一角。
二、中國家庭與手機的相愛相殺
雖說大部分家長都十分反感孩子沉迷手機,但孩子喜歡玩手機,很多時候就是受到家長的影響。
我一個親戚的孩子小軒,上初中,特別喜歡玩手機遊戲,上課的時候無精打採,一說到遊戲眼睛都會發光。
只要有手機在手,可以不吃飯不睡覺的打遊戲,成績可想而知,回回墊底。
親戚拿他沒有辦法,見誰都哭訴。但沒有人同情她,因為現在的局面可以說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小軒小的時候愛鬧,哭起來沒完沒了,但只要給他玩手機,立馬就好了。
我那親戚像是發現一個「萬能藥」,只要小軒一鬧騰,就拿手機打發他,比什麼玩具都好用。
她家的家庭變得像是合租室友一樣,日常狀態就是爸爸媽媽孩子各玩各的手機,確實大家都很省心。
但到了初中,小軒成績實在太差了,她才意識到出了問題。小軒整天就抱著手機玩,一天跟他們說不上5句話。跟手機比跟誰都親。
當她想要管教小軒的時候,已經遲了。孩子經常用一句話把她問得啞口無言:「手機本來就是你給我玩的,再說你也天天玩,憑什麼管我?」
三、手機,家長的「背鍋」俠
很多家長見孩子沉迷手機,第一選擇都是沒收「作案工具」——手機。
這樣做一開始確實會有點效果,畢竟孩子要玩也沒得玩了。
但別忘了,你面對的是一個最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群體。不出三天,孩子就能找到自己的辦法,要麼跟你鬥智鬥勇找手機用,要麼另闢蹊徑,借同學的、分期買,甚至上網吧。
其實家長應該想想,這都2020年了,孩子本來就是在網絡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要想不用手機,可能嗎?不要把手機當成敵人,它只是一個工具而已。
歸根究底,孩子沉迷手機,還是父母教育不當,溝通不暢。手機不過是白白做了替罪羊。
四、父母以身作則,比什麼都管用
人是模仿性動物,孩子會向家長學習,如果家長整天玩手機,你猜孩子會跟你學到什麼?
所以當你的孩子沉迷手機,別只顧著收手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回家就抱著手機刷不停。
如果不是你的問題,那就跟孩子好好溝通一下,知道孩子的訴求是什麼,不合理的糾正,合理的交友、學習訴求就滿足。
希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明白一句話:「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以身作則,才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