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說語言發育遲緩時,大家心中肯定馬上蹦出一個詞:不會說話。沒錯,語遲兒童的最重要特徵就是超過開口年齡6個月以上仍然不會說話。
我們在以往的很多文章中都介紹過語遲,它是由先天生理異常和後天語言環境共同導致的語言障礙,其中語言環境和語言教育又是最大的誘因。
但如何才能發現語言發育遲緩的存在成為眾多家長心中的疑問,畢竟他們也不是專業的語言矯正師,以前也沒有專門接觸過這方面的語言知識,因此很難在生活中發現孩子語言的異常。
大家別急,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語言發育遲緩的部分表現:
1.孩子一歲半時的詞彙儲備量如何,是否達到了300個左右;
2.孩子的反應能力如何,平日與父母的溝通中有沒有出現反應能力低下,比如呼喚好幾次才有所回應;
3.孩子的發音情況如何,從簡單的字音到句子有沒有出現不清晰的情況,如果是長短句不清晰那就多注意觀察,如果連字音都說不清楚那就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4.孩子兩歲半之後的詞彙儲備量是否達到了500個左右,如果差額較多,那就不能忽視
5.孩子的邏輯能力如何,在說話時是否會出現倒裝的情況,動作和事物之間的聯繫能否正常表達。
「語遲」危害有多嚴重?第一條就受不了…
萬丈高樓平地起,孩子未來上學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從童年時已經開始鋪墊了國外研究顯示:孩子2歲時間的語言水平會持續影響學習能力直至中學時期。
總結起來就是學習障礙多、與人溝通難、初入社會更艱辛。
因此,對於語言發育遲緩的出現,家長們必須要重視起來,不要等到孩子三四歲之後再去矯正,發現孩子語言發育存在滯後現象,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先查明原因,根據醫囑對孩子進行康復訓練,早發現,早治療,避免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