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來說,孩子的聲音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聲音,尤其是聽到他們叫「爸爸」「媽媽」時,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會被幸福感包圍。可是有一些孩子卻口齒不清、不會說話,深受語言發育遲緩的傷害。
一般來說,孩子從八九個月就開始說話了,他們最初會學著喊"爸爸""媽媽" :等再大一點,大約到1歲半的時候,他們可以說出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東西的名稱,可以向家長說出自己想要的物品:而等到孩子2歲多時,他們的詞彙就有了一定的積累了,他們能把幾個詞彙連起來表達自己的意思,甚至能說出一些複雜的句子。
如果孩子在相應的時間段沒有達到上述目標,則就有可能存在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這個時候家長就要重視起來了,切記不要盲目堅信"貴人語遲","孩子說話晚正常",一味的找理由對孩子該問題進行迴避,而讓孩子錯過了語言發育的最佳時期。
而對於孩子語言發育遲緩,一些家長用「貴人語遲」當藉口,另一些家長會認為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就會自己變好。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寶寶遲遲不會說話,語言發育遲緩有哪些危害:
1.表達能力差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主要表現在語言表達能力差,口齒不清等。 他們在說話和發音時總是不能完全表達一個句子,不能用正確的語言與同齡的孩子交流。有時候甚至會手舞足蹈用肢體代替語言表達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語言能力會越來越差。
2.社交能力弱
由於語言遲緩的兒童無法正常與同齡兒童交流溝通,有時候還會被夥伴孤立,很難有自己的朋友圈,無法擁有正常的社交活動,會使語言遲緩的孩子性格變得更孤僻,時間久了,習慣一個人獨處,不願意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
3.智力落後於同齡孩子
語言遲緩兒童的智力表現往往不如正常同齡兒,因為他們的理解表達能力,接受能力都會有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語言發育程度。
4、造成學習障礙
語言能力發育遲緩的孩子,閱讀理解能力較差。同樣的老師、相同的上課時間、完全一致的學習內容,卻難以取得與同齡孩子同等的學習效果。這些孩子閱讀能力不足的發生率比正常發育兒童高出4-5倍。閱讀能力的減弱,讓孩子在理解力上低了一大截,學習成績自然很難提高。
語言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手段之一,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大部分都是通過語言的交流,因此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發育水平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當你的孩子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症狀時,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早的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幹預治療,一旦錯過孩子語言發育康復的最佳階段,將會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未來造成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