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人類智慧,思想和情感的結晶,更是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
年初,遊歷了小樽、札幌、函館等,一路從北向南,主要拍攝了各地的電車,附之以雪景等。在這段路上,不光有電車、鐵道元素,也有冰雪、自然風光,也有電影取景地、和與北海道發展史密切相關的建築等等,元素非常豐富。這裡主要分享一下雪中電車的拍攝技巧。
日本的電車、火車常見程度是要遠遠高於國內的,幾乎所有城市都會有密集的電車站臺,而北海道不少城市也有低站臺的和機動車混行的通勤電車,就像國內的有軌電車一樣。
通常一個電車站會拍到許多車型和車次,有準急、急行、特急、快速急性等不同的電車,有些電車過站不停,有些站站都停。選擇站臺時最好選擇中等車站,很多大車站人流非常密集,實際上不利於拍攝。
北海道的冬季雖然不能說是酷寒,但是氣溫也不低,除了注意自己的保暖之外相機的保暖、保護也很重要。最好選擇單眼相機,或者電池容量足夠大和工作溫度在零下的無反下相機,當然旗艦單反是最合適的了。
EOS 5D Mark Ⅳ這樣的旗艦級單反會保證在低溫條件拍攝時,電池的性能不會讓你遇到快速掉電而無法拍攝的情況,同時在下雪時拍攝,EOS 5D Mark Ⅳ也不是很嬌氣,即便有雪落在機身上,優秀的全天候性能也能保障相機不會出問題。如果你手持的並非此級別單反,最好能給相機搭配更多的電池以及防水罩之類的保護。
EOS 5D Mark Ⅳ很重要的一點是3000萬像素可以有足夠的剪裁餘地,因為後面會提到,很多我想要的照片是通過裁剪而實現的。
我偏愛長焦的壓縮感和大光圈,那麼鏡頭的選擇也會有偏愛,例如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這樣的鏡頭,拍攝電車200mm端基本上可以滿足我想要的壓縮感,當然200mm定焦或者更長的定焦可能效果會更好,但由於電車和你的距離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一支變焦會更為靈活。
雪中拍攝電車如果能把飄飄白雪和靜止、或移動的電車一起定格下來,效果自然很棒。但在實際的拍攝過程中,如果雪下得很大,對焦會很困難,飄落的雪花會不時幹擾鏡頭的對焦。面對這種情況,有兩種辦法。
其一
在電車進站、出站的過程中,相比起單次對焦來說,Ai Servo伺服連續追焦模式+高速連拍會讓出片率大大提升。雖然也有陷阱對焦等方法(預先手動對焦到某個特定點,然後等被拍攝物體通過時按下快門),但是連拍的運用會讓拍攝更加省心一點,畢竟,總有一張能用吧?
同時,推薦一個更偏向持續追焦的機身設置方式,身背面有一個Af-on按鈕,用這個來操控持續對焦,同時快門按鈕設定成只有快門釋放,而不進行半按對焦,這樣在拍攝運動物體的時候,追焦成功機率會更高一點,因為不用再重複釋放快門——抬起快門——半按快門對焦——釋放快門的過程了,採用AF-ON對焦會讓相機的追焦一直在進行而不被打斷。
單點、單次對焦的時候,應選擇車頭有明顯反差的部分,例如車身塗裝大面積色塊的銜接處,或者是車窗邊緣等地方。面對雪天背景反差低,又有雪花飄舞的情況下,這樣的對焦方式會讓合焦成功率更高一點。
如果不追求特定的合焦點和強烈的虛化效果,拍攝時也可以選擇區域對焦,操心更少,只需要一直半按著快門,就能看到對焦點在不停的亮著,只需要在適合的時間按下快門即可。
雪中電車拍攝技巧之機位
如果在野外拍攝電車、火車,不同的地方都有獨特的機位選擇,這裡我們只專注於城郊以內的電車拍攝方式。
首先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如果想要拍到電車,必須要知道的是成功率最高的地方就是電車站臺,成功率最高的時機就是電車進出站的時刻。
拍攝時可以選擇在同側站臺的末端,面對電車來向拍攝,這樣可以在電車進出站之後較慢的速度下拍下縱深感十足的片子,合焦成功率也會比較高。
在一側站臺上拍攝對側站臺的人文、小品畫面也是常見的電車攝影選擇,我選擇的是使用EF 24-70mm F2.8L II USM拍攝廣角視角的照片,然後裁剪成2.35:1的電影寬熒幕畫幅作品。
在車站外,靠近軌道的紅綠燈路口、通行天橋等位置也是拍攝大縱深感的優秀機位之一。這些固定地點是較為常見的電車拍攝機位,初學者在一兩天的時間內肯定會拍到足夠的電車照片。如果時間寬裕,並且有步行的精力,攝影師可以選擇帶著相機隨著電車的沿線走走停停,會有更多的機會捕捉到電車在城市間穿行的畫面。
以後還會為大家帶來更多有關攝影圖片視頻的製作和拍攝手法,更多美圖女神作品欣賞!
體驗藝術,品味生活。大家喜歡點一下關注。
PS 祝各位小夥伴狗年大吉,大吉大利,夢想成真!我是美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