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練】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2020-12-25 小李考老師

(單選題)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通過觀察榜樣的行為受到強化,從而在自己身上也產生了類似的強化效果,班杜拉稱這種現象是( )。

A. 自我強化

B. 內部強化

C. 替代強化

D. 負強化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班杜拉的社會觀察學習理論。班杜拉觀察學習的核心即替代強化,即觀察者通過觀察他人行為所帶來的強化結果而受到強化。題幹描述的是替代強化的概念。因此本題選 C。

(單選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種現象屬於()。

A. 刺激的分化

B. 刺激的泛化

C. 刺激的比較

D. 行為強化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學習理論。有意義學習的本質就是以符號為代表的新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繫的過程,是原有觀念對新觀念加以同化的過程。因此本題選 B。

(單選題)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通過餓貓打開迷籠取食的實驗,提出了學習的( )。

A. 聯結—試誤說

B. 完形—頓悟說

C. 認知—目的說

D. 認知—發現說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習理論。桑代克提出的是聯結—試誤說;苛勒提出的是完形—頓悟說;託爾曼提出的是認知—目的說;布魯納提出的是認知—發現說。因此本題選 A。

(單選題)下列活動中,不屬於條件反射的是()。

A. 寫字

B. 彈琴

C. 咳嗽

D. 做體操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條件反射與無條件反射的區別。條件反射又稱信號反射,是後天經過學習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謂有意識學習得來的知識、技能、經驗等。無條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謂無意識的本能行為。咳嗽是無意識的本能行為,屬於無條件反射。因此本題選 C。

(單選題)要求學生分辨勇敢和魯莽、謙讓和退縮是刺激的()。

A. 獲得

B. 消退

C. 分化

D. 泛化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泛化是對事物的相似性的反應,分化則是對事物的差異性的反應。題幹中,要求學生分辨勇敢和魯莽、謙讓和退縮的差異性,即屬於刺激的分化。因此本題選 C。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練認知派學習理論
    【每日一練】認知派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單選題)在格式塔心理學家看來,學習就是知覺的重新組織。格式塔的學習理論又稱( )論。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格式塔的學習理論。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學習就是對情境的重新組織,對情境之間關係的頓悟,因此,有「頓悟論」之稱。因此本題選 B。(單選題)下列理論不屬於認知派學習理論的是( )。A.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B.
  • 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理論的研究始於馮特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他主張研究人的意識、並把這些意識分成許多小的元素;在研究中主張用內省法研究,馮特的研究為學習理論奠定了基礎,也成為後面眾多心理學家批判的源頭。後來學習理論主要形成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人本主義四大理論流派。下面我們主要說一下行為和認知主義兩個學習理論。行為主義首先對馮特的理論進行批判。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納(一)桑代克(Thormdike,E.L.)的試誤說1.桑代克把學習歸結為刺激(S)—反應(R)的聯結形式在桑代克看來,「學習即聯結,心即人的聯結系統」,「學習是結合,人之所以長於學習,即因他形成這許多結合」。
  • 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一、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 託爾曼(E.C.Tolman,1866—1959)、皮亞傑(J.Piaget,1896—1980)、布魯納(J.S.Bruner,1915一 )和奧蘇伯爾等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內部心理結構的形成和改組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簡介
    20世紀上半葉行為主義心理學在學習理論中一直佔據統治地位。基本觀點以動物試驗為基礎,以可以觀察的行為為研究對象。把環境看作是刺激,把伴隨而來的有機體行為看作是反應。強調學習是某種刺激與某種反應之間建立連接的過程。用刺激和反應的連結來解釋學習的過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關注環境在個體學習中重要性,個體學到什麼由環境決定的,而不受個體決定。學習者的行為是根據環境刺激所做出的反應,所有的行為都是習得的,都是刺激與反應間連接的建立。強調學習的發生原因在於外部的刺激,外部的反應和外部的強化。
  •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屬於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心理學中學習理論部分的知識點,在考試當中這部分知識點是備考的重點和難點,需要結合例子理解記憶,出題形式多樣,以選擇題、簡答題和論述題為主。在學習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需要重點把握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學生觀、學習觀、教學觀。接下來對這幾個重要知識點進行剖析。
  • 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三大基礎學習理論
  • 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內容主要是刺激S和反應R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強化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桑代克的聯結主義學習理論他的基本觀點是嘗試-錯誤說。學習過程是一種漸進的、盲目的、嘗試錯誤的過程。他的理論是教育心理學史上第一個較為完整的學習理論。桑代克也是第一個用動物作實驗的心理學家。嘗試-錯誤說學習規律有: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2.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學習理論無條件刺激對應無條件作用,條件刺激對應條件作用。食物引起唾液分泌這是無條件作用;狗聽到搖鈴引起唾液分泌是條件作用。
  • 學習理論之行為主義
    在各類教師招聘考試之中,教育綜合知識是主要的考查科目,其中心理學部分是較為難以理解的,尤其是學習理論相關內容,那麼接下來將介紹的是教育心理學的第一次革命——行為主義。對於這一塊知識點我們需要能將人物、實驗、理論及規律對應,更重要的是掌握每個規律的內涵。在眾多考試之中,這一模塊考試主要是以單選題及多選題的形式出現,主要考察的是例子類的選擇題。
  • 教育心理學理論流派之行為主義
    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對教育心理學中很多教育理論流派有太多的不理解,這也造成了學生學習的障礙。其實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把每種理論都要分清楚,弄明白,知道每種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的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他們的核心內容。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中的「四大實驗」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又稱刺激—反應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該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強化在刺激——反應連結的建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巴甫洛夫的狗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進食行為時發現,狗吃到食物時,會分泌唾液。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有哪些代表人物?
    心理學中關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有華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納、班杜,那他們有對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具體闡述是怎樣的呢?他們對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呢,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吧!華生:刺激——反應學說華生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建人,他認為心理學應該只研究行為,不應該研究意識。這一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一切學習都是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應R之間建立直接聯結的過程。華生認為兒童是被動的個體,其成長決定於所處的環境。兒童成長為什麼樣的人,教育者負有很大的責任。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內容梳理
    在教師招聘及教師資格科目二的考試當中,四大主義學習理論是一個必考重點內容,特別是行為主義理論中各人物對應實驗及基本規律極容易混淆。一方面考察較為簡單的具體知識點,例如:桑代克的定律中最重要的一條定律為____;另一方面考察對各規律含義的區別理解,例如:條件刺激中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的區別等。
  • 教綜芝士|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由於行為主義強調刺激-反應的聯結,因此屬於聯結派學習理論。一、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經典性條件作用學習理論的形成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發現經典性條件作用,並提出經典性條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華生將經典性條件作用運用於學習領域,將經典性條件作用原理發展成為學習理論。
  • 教育心理學:學習理論之行為主義
    在各類教師招聘考試之中,教育綜合知識是主要的考查科目,其中心理學部分是較為難以理解的,尤其是學習理論相關內容,那麼接下來將介紹的是教育心理學的第一次革命——行為主義。對於這一塊知識點我們需要能將人物、實驗、理論及規律對應,更重要的是掌握每個規律的內涵。在眾多考試之中,這一模塊考試主要是以單選題及多選題的形式出現,主要考察的是例子類的選擇題。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及認知學習理論實驗總結
    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一)桑代克貓開籠取食實驗將餓貓關入籠中,籠外放一條魚,餓貓急於衝出籠門去吃籠外的魚,但是要想打開籠門,餓貓必須一氣完成三個分離的動作。首先要提起兩個門閂,然後是按壓一塊帶有鉸鏈的臺板,最後是把橫於門口的板條撥至垂直的位置。經觀察,貓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時,拼命掙扎,或咬或抓,試圖逃出迷箱。
  • 2019年教師招聘考試每日一練154期(視頻版)
    A.理智感B.美感C.道德感D.羞愧感【視頻解析】【每日一練】1.「榜樣學習」的教育效應最適宜的心理學解釋理論是( )。A.從眾說B.認知失調論C.經典條件反射理論D.觀察學習理論2.當人確信自己有能力進行某一活動時,就會產生高度的( ),並去進行這一活動。
  • 教師招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的基本理論有四大流派: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是我國新課改的理論基礎,是考試中重要考點,因此幫助大家梳理一下主要內容,從而輕鬆應對考題。一、建構主義的產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從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後,在吸取認知等理論觀點後,朝著與客觀主義更為對立的方向發展起來的。
  • 概念辨析|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人類的文明發展離不開教與學,那學習是如何發生的,又有哪些規律?學習是以怎樣的方式進行的?近百年來,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圍繞著這些問題,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了各種研究,試圖回答這些問題,也由此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理論。今天我們就先來看看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代表人物: 皮亞傑、布魯納、奧蘇貝爾、託爾曼和加涅。
  • 格諾威知識課堂丨關於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是什麼?
    而基本的教學理論就如同導航系統,可以給我們的教學和培訓工作以最基本的指導。而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關於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那麼,什麼是行為主義呢?一、行為主義(Behaviorism)概論行為主義形成於20 世紀初期,其主要觀點是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把行為與意識完全對立起來。在研究方法上,行為主義主張採用客觀的實驗方法,而不使用內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