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漢中洋縣紙坊街道辦事處草壩村漫山遍野的黃金梨掛滿枝頭。
村民劉小剛告訴記者,「我這梨園是純有機產品,雖然梨園還沒有到豐產期,收入已經比以前翻了好幾番,達到5萬元。」
這幾年,劉小剛加入了村上的果業合作社,有著20多年種梨經驗的他,採用了新型有機管理模式,梨果在生長期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並通過良種嫁接、科學管理等方式發展有機梨園。
像劉小剛這樣種植有機梨的農戶在草壩村如今已經有500餘戶,全村共有梨果面積近266.7公頃(4000畝),年產商品果300多噸,僅梨果一項就能為農戶創收900多萬元。
「2017年合作社社員人均分紅突破4000元,下一步我們要進行有機黑米稠酒、有機梨汁飲料、有機醋的產品深加工。」洋縣朱䴉湖果業專業合作社理事劉煜華如是說。
依託37年朱䴉保護成果,洋縣實施「生態立縣、循環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有機產業。目前,洋縣已認證包含「米、菜、果、藥、畜、薯、菌」等類產品在內的有機產品14類76種,發展有機生產基地8800公頃(13.2萬畝),扶持發展有機生產企業26戶,創建有機生產標杆示範基地10個,有機產業總產值達到9.66億元。
「洋縣朱䴉生態品牌」以44.5億元的品牌價值已躋身中國區域品牌價值百強榜,「朱䴉」和「有機」已成為洋縣的靚麗名片。
「普通大米單產600公斤,每公斤價格5元左右,有機大米單產只有350公斤左右,市場價卻達到了每公斤30~40元。」陝西雙亞糧油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周亞剛算了這筆實在帳。
近年來,洋縣巧打生態有機牌,不僅守護了優質的水、土壤和空氣,貢獻了健康的食物,而且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有機產業已經成為促進洋縣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和實現縣域經濟社會追趕超越發展的朝陽產業,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洋縣縣委書記胡瑞安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2015年10月15日,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洋縣「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洋縣成為全國首批9個「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之一,為西北地區「有機第一縣」。
2017年4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授予洋縣「全國朱䴉生態保護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洋縣成為全國首批9個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中唯一的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
「我們把發展有機產業、創建朱䴉生態品牌列為政府重點工作,納入部門、鎮年度考核。每年投入財政專項資金1000萬元,出臺《有機產品認證及肥料採購補貼管理辦法》《獲得名牌產品企業獎勵辦法》等多項扶持政策。」洋縣縣長杜家才參加並見證了該縣創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和「全國朱䴉生態保護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的全過程。
在積極引導、加大扶持的同時,洋縣強化組織監管,成立洋縣有機產業發展辦公室,率先設立洋縣有機產業監控大隊,在各鎮、部門成立創建工作站,在各村設立監管員,迅速健全了「縣有辦、鎮有站、村有員」的三級監管網絡。聘請知名專家教授,組建洋縣有機產業與生態品牌專家顧問組和工作站,推行有機標準,建立了涵蓋有機產品育種、加工等各個環節的洋縣有機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範70種。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