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交流學習的目的,我院代表團於7月12日赴香港理工大學訪問交流。初至香港,代表團的同學們便感受到了香港文化多樣性的獨特魅力:各處都能見到異國友人,不同的語言交織在一起。
香港理工大學為我院代表團提供了寢室,設施配備齊全,裝修現代化,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
當日下午我院代表團參觀了香港理工大學的innovation tower與house of innovation。
在innovation tower,同學們看到許多設計和展示,其中的展品大部分是港理工大學本科生的畢業設計。例如,有作品對香港公交車上的讓座行為進行描述和討論,認為每一個乘客都有責任去考慮是否要讓座的問題,"懂得讓座"是第一個過程。但是同時,去思考判斷是否該為某一名乘客讓座也就成了所有人的一個負擔,所以"要座,不是讓座"成了這份報告的最終觀點。還有作品對該不該讓小白鼠作醫學研究的犧牲品進行探討,作者認為要回答這個它,就要有衡量人類生命與其它生命的氣度。這些展示和設計包含了港理工的學生們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努力,體現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展示中的作品
在house of innovation中,學校的志願者為我院代表團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介紹了展示廳的設計與發明,體現了極強的創新性。其中有學生的發明,也有學校研究的成果,大到嫦娥五號的輔助設備,小到供盲人對弈的中國象棋,開拓了我院學生的視野,起到了極強的啟發作用。
志願者為代表團講解
代表團的同學們在這一天收穫頗豐,產生了許多感想。
很高興能有機會來到香港理工大學進行訪學交流。初次出境便來到香港這個繁華的大都市,給人的感覺確實與內地的城市有所不同。這裡讓人覺得很小,又讓人覺得很大。小在城市裡高樓毗鄰而立,街道上車水馬龍,繁華而又擁擠,大在小巷裡隨處可見的外國友人,島與島之間寬長的大橋,以及那一望無際的海面,確實是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而香港理工大學是這座大都市最有名的七所大學之一,它最出色的學科是設計與酒店管理。恰逢設計學院的2018年年展,我有幸參觀了這次展覽,展覽中設計系的同學們的作品中透露出的創新精神,邏輯思維,美學思考,人文關懷以及社會責任感著實讓我敬佩,十分值得我們每一位同學深入學習。理工大的校園建築處處透露著美學以及現代化的氣息,它融入城市之中,與城市沒有明顯的分界線,但又憑藉其獨特的美學風格脫離於城市之外。我們也可以在校園裡看到諸多來自國外的留學生,無論人種,無論性別,這所大學包容來這裡學習的每一位學生。能來到這樣一所學校參觀訪學,我覺得這是我極大的榮幸。
——葛賽
今天給我感受比較深的有兩點。一是香港的寸土寸金。從機場到港理工,一路上看到的都是路上疊路,和一座座高聳入雲的大樓。這一點在下午參觀的時候感受更加深刻,參觀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上上下下,幾乎看不到一片比較大的開闊地。
二就是innovation tower。一開始視頻中提到了知識轉移。我覺得知識轉移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促進理論向實踐的轉變。現在的研究大都存在著理論和實踐不能兼顧,或者說,理論不能被用來產生效益的問題。知識轉移應該是我們必須重視的一個方面。
而後幾個展品也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我覺得其中的展品都是為了節約資源而設計的。比如可以自動調節形體的模特,快速驗光的機器,不用人工衝洗的塗料等等……這或許也是快節奏生活得必然要求。感覺這些產品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會有覺得舊產品不方便的想法,但是卻從來不去想著改進。這一點要反思。
——秦昌瑋
香港理工大學是一所充滿活力與創新的大學,它的建築分布沒有那樣規矩死板,也有許多充滿藝術風格氣息的建築。今天下午我們參觀的是InnovationTower和House of Innovation。Innovation Tower中展示了許多香港理工大學學生的創意作品,有的是以校園生活為主題的微電影,有的是具有科普性質的幽默動畫,有的是針對現實問題開發的app和製作的實物,還有許多很有創新性的展示。印象最深的是一個主題為「懶」的展區,「懶也是一門學問」,這個團隊設計做了許多面向「懶人」的概念設計,很有趣也很有新意。House of Innovation 中展示的是香港理工大學的一些優秀研究成果,這些研究均秉承以應用為本的原則,很多已經產業化,其中一項以廢玻璃廢紙板為原料製作水泥磚的研究成果已經在香港廣泛投入使用。
——馮武希
第一次到香港,這裡的事情對我來說總是那麼的新奇,車是右舵的,巴士是雙層的,走路也要繞來繞去,好在有熱心的學長,這都不是問題,中午也是第一次吃廣州這邊的飲食,發現與江浙一帶相差竟然這麼大,下午參觀了畢業設計展,看電視介紹的效果也就比啞劇好一丟丟,字幕不太看得懂,聽著裡面的人講話,也需要蠻大的勁。在他們的畢業設計上,充滿了創意和實用性,個人對於那張可擴展的床和桌子印象較為深刻,不光光是因為床上允許坐人,讓我仔細地觀察一下,發現作者很好地將空間利用率最大化,設計巧妙,既美觀又整潔。另外發現的一點是,在每一個畢業設計展出旁,基本都放著一張反饋的紙,顯示了學生精益求精的做事態度和謙遜的品格,值得我們學習,而紙上寫的很多鼓勵的話語也讓人感到溫暖。
——陳序
代表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