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畫品質的追求——魯峻紙本白描長卷畫創作

2020-12-23 青海日報

白描長卷

青海本土畫家魯峻懷著對故鄉深厚的感情,孜孜探求中國白描畫創作真諦,年復一年,手繪成三幅紙本白描長卷畫《西寧古城古韻全圖》《西寧城隍廟圖》《西寧文廟圖》。地方史方家認為,長卷畫鉤史鑑真,以獨特的形式,再現了西寧作為絲綢南路通道的民俗民風,有極高的文史價值。

匠心獨運 厚積薄發

西寧古城地處祖國大西北湟水河中遊盆地,是青藏高原東方門戶,直通歐亞大陸,成為絲綢南路的商貿通道。早從漢唐以來,歷朝歷代在西寧設置戍邊軍事要塞,商旅過往、民族遷徙、守軍換防,和世居這裡的多民族共同生產生活,形成獨特的民俗民風,為保障絲路經濟大動脈發揮著不同尋常的作用。當今,國家實施「一帶一路」 倡議,日新月異的絲綢之路建設耀人眼目。作為絲綢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節點,帶給西寧古城的茶馬互市,曾呈現過怎樣的風韻,千百年來,人們只能從零碎的史料中臆想,它的人文傳承,過往影像基本湮沒在歷史煙塵中。

彌補西寧古城形象史料的巨大缺憾,魯峻對考史抱有強烈的興趣。他摯愛自己的家鄉,從記事起,跟著大人遍覽西寧古城各種廟會、祭祀、商市、小吃攤、遊園多個場景。從20世紀50年代初起,他細緻地觀察西寧地區農工商事動態。每當回想起童年生活,眼前不斷浮現出雄偉的城牆,高大的城門樓,過北門大河去北山寺的皮筏子,南禪寺的廟會,城內寺觀的古建築群,四合院裡的喜怒哀樂,耳邊不斷傳來熟悉的吆喝聲和曲兒的弦子聲,處處聞到那時的生活氣息,腦海裡留下揮之不去的記憶。

手繪古道風韻,魯峻立下宏願。他描摹小人連環畫,學習工筆白描繪畫。年稍長從業餘愛好走上專業道路,進高等院校苦心研習敦煌千佛洞、漢代墓室壁畫,探求長沙戰國帛畫乃至大西北不斷發現的巖畫線描的遺傳因子。從業後,廣泛觀摩各地名家書畫,下鄉採集寫生,赴歐洲考察繪畫雕塑建築線條之精髓,專攻白描畫和潑墨畫創作,堅定地把中外古今優秀傳承的技法熔於一爐,潛心創作。魯峻尤擅繪高原風物和各民族群眾形象,作品體裁廣泛,線刻版畫《牧馬人》《心曲》為畫壇帶來一股清冽的氣息。國畫《屈原問天》《鍾馗騎驢圖》《蘇武牧羊》等大量潑彩人物山川花鳥畫及書法、篆刻作品接連問世,多幅作品連續獲獎。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他多次承擔央視和地方電視臺大型電視劇場景、人物造型設計。四十多年的學習探索,魯峻深諳繪畫美學理念,熟悉影視劇創作技巧,生活積累深厚,白描技法嫻熟,這為他白描長卷畫創作打下深厚的基礎。

國家推進「一帶一路」 倡議,在這種背景下,挖掘絲綢南路唐蕃古道盛景,彰顯歷史,啟示今人,成為振興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魯峻感到一股強烈的使命感在心頭湧動,題材重大,構思宏大,儘管年近70歲,他還是毫不遲疑地把長卷白描畫創作提上日程。他給創作定下的藝術品質追求是:運用工筆線描造型的優美,把握白描技法千差萬別的精彩輝煌,以散點透視與焦點透視相結合的方法,較多地採用高透視取景,通過對景物多層次處理,使畫面產生較大的深遠感,把畫中物象的前後層次交待得清清楚楚,有虛有實,虛中有實,真實錄史,藝術再現古城。

三幅白描長卷畫細分為西寧古城、城隍廟、文廟三大架構布局,總長410米,設17個塊面,配以篆刻鈐印、書法題跋,力求形式和內容統一。

長卷畫超拔磊落,粗看似乎平淡,但畫面細節極為豐富,處處用親切的視覺語言講故事,傳古韻,傾敘心曲,好看,好懂,用素淡的白描技法,深情地畫出了古城本色。有人撰文說,魯峻白描長卷畫,有陳元魁先生長篇小說《麒麟河》作解析,有學者蒲文成、地方史資深研究者王世哲、程起駿、靳育德等求史註解,圖斑斕,文錦秀,珠連璧合,成一時絕唱。辛光武先生在《視覺藝術的歷史回望》一文中寫到,《西寧古城古韻圖》用白描技法形象地呈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回望西寧古城民俗,具有時代風貌,也是拓寬當代視覺藝術空間的有益嘗試。

白描造型 為史立傳

中國畫中的白描造型,深得歷代畫家和民間畫工的青睞,不亞於歐洲畫家對光學、解剖學、透視學的狂熱追求。長沙出土的戰國帛畫上夔鳳相鬥,淑女祈禱景像,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上略呈駝背的女墓主形象,永樂宮碩大天棚壁畫上長可盈丈的長帶,敦煌千佛洞靈動飛揚的線條,無不訴說著當年作畫者風馳電掣的神採。這一切,深深地撩撥著魯峻追求工筆白描畫造型藝術品質的情懷。

魯峻白描畫的筆法造型,與骨法用筆的要求一樣,確立在中國繪畫法度的基礎上,選擇具有特定形象又具唐蕃古道本質特性的事物、場面及情節加以表現,處處體現出畫家對畫作造型,人內在審美觀的熱愛。圖中西寧古城的造型,重在表現雄踞高地的磚包城,葳蕤高大的青楊林,蒼鬱的雲杉、榆樹及雜樹林混生的花木,娘娘殿前虔誠地焚香求子的善男信女,石窟四處懸掛的小香包、小手帕、小繡鞋,柳蔭下的茶座,幌子飄動處的小飯館,文人墨客彈琴作畫,蓋房的泥瓦工,進城拾馬糞的莊稼漢等。這些小畫面,造型纖麗,極生動地體現出古城逸態,古史逸情,古道意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各民族勞動階層人物和市民活動,他們在畫面中佔據中心地位。少數官紳商人,或騎馬坐轎,或行拳鬥樂的悠閒生活,與艱辛的勞作者成了鮮明對比,從而使作品深刻地反映出歷史的真實性。長卷畫造型不似《清明上河圖》,直追《清明上河圖》,其藝術造型品質追求淵源有自,躍然紙上。

魯峻認為白描畫造型要符合歷史的、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容地表現物象神韻,必須善於用線描起伏頓折來造象傳神,畫出作品的質感和時代風貌。他在構圖中注重人與人之間、人與情境之間的關係,大膽地吸收了拍攝電視劇時所學到的技巧,從畫面的細節處出發,讓每個人物和諧統一,層次分明,互為互應,互相襯託,突出主題,組成一幅幅古城民俗民風的畫面,引起觀者感情上的共嗚和互動。正如明末繪畫大師陳老蓮主張白描「變形」, 只是表達思想的手段,線條本身的粗細、濃淡變化還在其次。魯峻在長卷白描造型中,努力以徐悲鴻先生以為自然萬物「迨無隱象無循跡」 的理念處理,重在環境人物造型神態刻畫,淋漓盡致, 韻味十足。用這種構圖方法,畫依城牆而建的「春秋樓」 戲臺,正在上演秦腔、平弦、越弦、眉戶等傳統戲曲節目,打著遮陽傘站著看戲的大姑娘小媳婦和伸長下巴的戲迷,柳蔭下品茶打牌悠閒的鄉紳老闆。細節刻畫周邊賣茶水、羊雜碎、涼麵釀皮、甜醅棗糕、瓜果瓜子的小商販,小到市場交易,文化娛樂,特色小吃乃至勞作者手中使用的器具、莊舍環境的造型,緊緊把住線的組合變化,因型而制,因型而變,探求不同的處理規律,追尋新的組合方式,表達新的前後層次關係,使白描畫的變形, 取奇歸正,出人意外, 又在人意中,讓它透出音容笑貌,透出溫度,透出顏色,透出味道,表達出比古畫家更高邁複雜的情感,以更豐富的表現力,充分體現出南朝哲學家範縝提出的「形存則神在, 形謝則神滅」主張,使白描造型大筆排布,粗的精到, 細的微妙, 不似一粗則俗, 一細則膩。他的作品值得細看和品味的道理也就在此,力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認為這是白描畫造型藝術創作發展的必然和規律。

沿著這一發展軌跡看去,魯峻長卷白描畫造型,堅持法度,既體現了歷史感,也體現了中國畫韻致的空靈感,使畫作立根史實,高於史實。當今,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繼承優良傳統,大力推進一帶一路絲路經濟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時代潮流。魯峻畫作的造型使我們從中看到西寧古城的飛速發展,看到民俗民風發生的新變化,帶給人們許多思考和啟示。

能把工筆白描畫造型畫好的人,一定是有深度、廣度的人。因為它考驗著畫家繼承國粹,力求突破的志趣和追求藝術品質的理念。他的心靈與歷史的脈絡息息相通,他的畫作表達的決不限於一己的喜怒哀樂,而是用個人的感悟,表達出社會人文發展的普遍感受和真相。

傳承國粹 骨法用筆

中國白描畫線條一折一線一頓一點的演化,極大地考驗著作畫者骨法用筆的基本功。歷代畫家把白描畫骨法用筆位列第一,無不以此為高致,為極則,成為造就巨擘大師的不二追求。畫家蔣兆和先生從理論上就此作出精到的闡述。指出無論山水人物,線畫重彩,遵循「骨法用筆」, 其要義就是畫家觀察形象時重在形體本身結構, 及這些結構所造成的物象實質, 宜筆墨直取。

魯峻潛心研摹大師的骨法用筆技法,把線描技法作為看家本領,竭智盡慮,苛刻要求,控制工具極精熟,極在行。他認為做足線描技法功夫,達到筆墨酣暢,意興濃鬱,像舞者舞動飄飛的絲帶,歌者駕馭空靈的聲音,作品才能攝人心魄。他用骨法用筆刻畫支撐起古城四門八角的樓宇風物,用匾額上充滿詩情畫意的意趣傳送古城古韻:北拱辰門外泉水襯託出匾額的「澄波獻瑞」,清泉邊一溜矗立菩薩殿、香水閣、馬公祠、娘娘廟; 西門遠接唐蕃古道,匾額題「海藏咽喉」, 展現城牆下吃草的羊群,傳來遠走古道駝隊的風鈴聲; 東門直連絲綢之路,匾額題「青海咽喉」; 南門迎薰門,立紫氣東來之意而顯「嵐光迎旭」,展現遍布南城牆下的車馬店、酒家、泥火爐作坊、鋸碗匠、剃頭匠鋪和喧鬧的市民生活。城內隍廟道家香火繚繞,文廟儒家祭孔唱和,一派濃濃的中華文脈氣息飄蕩在古城上空。這些場景如一幀幀連環畫和影視畫面連續展出,樹立起細民百姓樸實、勤勞的道德形象,彰顯包容和善的民品風範,顯現各民族和諧共處的生活,細微地描畫出絲綢南路唐蕃古道浮世圖,內容涵蓋人文,美學,地方史價值,經得住咀嚼。

魯峻認為骨法用筆必須堅守中國傳統畫法,使所出線條精妙起伏,寬綽有餘,筆墨酣暢,張馳有度,著力增強線條的表現力,而不是隨心所欲支離破碎地去亂描畫。中國線畫歷史悠久,骨法用筆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歷代畫家、書家對線描用法評述浩如煙海,單就白描畫論而言,就有十八描之說,簡略的是簡筆描,柔和的是行雲流水描,起落變異中有釘頭鼠尾描之別,另有雜七夾八毫無例證的各種葉片描等。這描那描,白描畫總脫不了兩大類:即綿長有力的線條,精細長短各異;另為頓挫分明的釘頭鼠尾描之類,起落有致,其餘一切皆為變種。這就要求畫家用毛筆直接勾畫,功力具備,從容用筆,這正是中國畫引以自豪的。魯峻刻畫的扛臊車、把兒煤,喝大碗茶的,吃水果的,賣鳥的,下石棋方的,騎馬乘轎的官紳太太,敲鑼摔鞭的耍猴人,背著木箱走四鄉的貨郎子,還有身背三弦手持碰鈴,挨家串戶唱曲兒的盲藝人等,形態各異,大處長線放馬,短處精微細刻,各布其巧,各呈其態,神情活動躍然紙上。各種筆法,追求出神入化的境地,並未表現出僵硬侷促,體現出骨法用筆的高境界。

骨法用筆,依據實有物象的規律瀟灑而為,一氣呵成,而不是用某種模式去套畫儀態萬方的自然面貌,用他人的眼光去觀察表現自然的生話。畫城,魯峻「胸有城府」;畫駝,「全駝在胸」; 畫人,「突出特色」。他畫茶馬互市中青海大白毛等畜產品,手工產品西寧馬鞍、氈帽、互助燒酒、大通砂罐、湟中銀包木碗、加牙栽絨毯、湟源陳醋、民和鐵鍋、貴德紫羔皮、果洛大黃、玉樹藏鞋,均以白描骨法用筆取線,達到提筆落形,畫物顯神的境地。這除了緣於他深厚的基本功,還緣於作畫之前深刻把握主題,仔細布排章法,使每一個關鍵性細節的創作,有充分的自信把持,畫出的人物、器件栩栩如生,舉手可相握,觸手能把脈,線條之間產生相互關聯的靈趣,生動有致,讓人強烈地感受到直覺的,感悟的,富於生動的氣場。如此處理,避免了骨法用筆要麼秀麗過頭,陷入媚俗;要麼追求遒勁,自致粗野的弊端。而這兩種狀況往往是白描畫骨法用筆的大忌,畫家作畫時十分理智小心的。

魯峻白描畫創作把握的是顧愷之、吳道子、張擇端白描手法美學意趣的範式,隱現魏晉和希臘埃及古畫韻味,剛堅中不乏婀娜多姿,明麗中蘊含清秀的個性品格。宏大的城廓、廟宇、亭閣、院牆屋頂、梁柱榫頭,磚瓦裝飾中骨法用筆尖鋒入紙的輕盈飄逸,線條來往的揮灑自如,以至點線間的呼應變化,力顯一波三折的美學風格,觀之漠風拂楊柳,聽之泉水響叮咚,滿紙菸雲,爭奇鬥豔。這種由韻轉力,由力立法的過程,在白描長卷畫中俯首即是,無不與畫家卓爾不凡的表現力有關。魯峻沒有前40年的歷練積澱,就不會有今日骨法用筆的瀟灑。

作者:葉 森 稿件來源:青海日報 聲明:以上內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研習中國花鳥畫白描
    另外,文人一路有了新的突破與發展,明初吳門畫派如沈周、文徵明等開創了較粗放一路的白描畫法,這種筆法從元人筆法中得來並進而發展,花卉畫法中出現「勾花點葉」派,早期畫風如恪守儒家道德理念一樣,追求溫柔敦厚、平淡天真,與浙派放縱灑脫一路有著明顯差異。
  • 人物五官白描怎麼畫?學會這些畫法,畫人物白描很簡單,快學習
    白描是繪畫中一個重要的門類,人物白描更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創新,人物白描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畫起來卻很難,想要畫好國畫,白描是必學的。怎麼畫好人物白描?人物白描眼睛的畫法人物白描眼睛是所有畫眼睛中最好畫的,但也是最難畫的,簡單的線條,卻勾勒出不同表情的表達方式,人物白描眼睛的畫法是人物白描的最重要的,白描眼睛看起來很好畫,但是要用線條幾筆就勾勒出,是一件很難的事,畫人物白描眼睛是很考驗畫家功底的,初學者在畫的時候一定要反覆練習臨摹。
  • 學習畫白描很難?初學者畫到一半就放棄,原來你沒有掌握這些
    白描大師有很多,王道中老師的白描更是別有一番風味,我們在能看到的很多白描都是前人的作品,現在的畫家很少能畫出很經典的白描作品,但是王道中的白描有更深的文化素養,在當代畫家中已經很少能見到了。
  • 花卉白描畫法:教你畫最常見的花卉白描,簡單易學,收藏起來臨摹
    花卉白描畫法很多,從簡單到複雜再到困難,白描是非常考驗畫家的一門畫科,白描畫起來很難,但是畫起來只要掌握好技巧方法,其實白描是很畫的。花卉白描畫法花卉白描畫法,其中有很多是我們常見花卉,初學者畫白描花卉總是總是分不清花卉的種類,這是錯誤的,初學者畫花卉白描需要掌握花卉的結構造型,每個花卉都有自己獨特的結構畫法,按照這些結構化,就會手到擒來,畫出來的作品也是最好的。
  • 白描線稿很難畫?9幅基礎白描線稿教你畫,適合初學者臨摹學習
    很多初學者畫白描都喜歡臨摹,這是學習白描最正確的,但是初學者學習白描的線稿卻卻是五花八門,很多白描線稿是並不適合臨摹的,導致很多白描初學者對白描認識出現了偏差,畫出來的作品也是五花八門。白描線稿正確畫法初學者學習白描,還是從基礎臨摹開始,這是為以後畫好白描打好基礎,初學者在選擇白描線稿時,不要臨摹較難的白描線稿,其實越簡單的線稿越能學習到專業的白描知識,很多專業的畫家,在創作時都選擇的是一些簡美感十足的線稿進行創作,而不是為了難而創造,這點是需初學者注意的。
  • 難得一見的武將白描畫法,全部畫一遍,學會畫武將很簡單
    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飾與渲染烘託的畫法;白描也是文學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 在文學創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
  • 花卉白描很難畫?各種常見花卉白描畫法教你,收藏起來臨摹學習
    花卉白描畫法有很多,由於花卉的種類繁多,花卉白描畫起來也是各不相同,初學者畫花卉白描,首先需要知道花卉結構造型,繪畫說白了就是一門造型學問, 但是這些花卉結構的複雜程度是我們很難想像的,所以在畫的時候需要了解和掌握它。
  • 歷代名畫解析:跟著劉海勇研習中國花鳥畫白描(下)
    由於中、晚明意識形態、審美觀念的轉變,明中晚期書法上以反叛晉唐追求個性化,開啟「尚態」書風,反映在繪畫上就是直接梁楷、牧谿「簡筆"一路的寫意畫大盛,此時白描的「寫意」性增強,突破了白描中只有如鐵線描一路視覺上略「工致」的描法的局限性,將白描的可能性發展至極致。明末陳洪綬繪畫風格高古奇駭,徹底地將個人獨特的風格發展到極致而自成一家,他擅於用線,曾師法李公麟、趙孟,是晚明時期的白描大師。
  • 朱萬章:白描和素描——20世紀人物畫的中西融合
    在中國繪畫史上,但凡長於人物畫者,大多有過嫻習白描畫的藝術經歷,也有一些人物畫家,專以白描畫為勝場。從宋代的李公麟、喬仲常,明代的文徵明、仇英、尤求、陳洪綬,清代的金農、羅聘、閔貞、改琦,到近現代的齊白石、張大千、潘玉良、劉海粟、葉淺予等,都有白描人物畫行世。他們或以人物畫見長,或以山水或花鳥見長而兼擅人物,不管哪種情況,其白描人物都成其藝術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 每日一招——白描手法
    一、白描手法的概念   「白描」也叫「素描」,還叫「簡筆勾勒」。    白描手法,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源於古代的 「白畫」,即用墨線勾描物象,不著顏色的畫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但決不加彩。它相當於西洋畫的速寫、素描。
  • 當中國白描遇到外國素描
    荷爾拜因 白描,中國繪畫中,以淡墨鉤勒輪廓或人物,而不設色者,謂之白描。白描於人物畫之重要,見諸清沈宗騫芥舟學畫編中所記:「畫人物之道先求筆墨之道,而渲染點綴之事後焉,其最初而要者,在乎以筆勾取其形,能使筆下曲折周到輕重合宜,無纖毫之失,則形得而神亦在個中矣。」僅以線條便能將神態表達臻於完美。白描多半是中鋒直懸的線條最難遒勁,故極易見畫者之功力。歷代畫家名手輩出,傳派各不相同,最有名之二者:其一,趙孟頫出於李公麟,李公麟出於顧愷之,此所謂鐵線描之一系。
  • 雙勾白描怎麼運筆?白描的線條有幾種畫法?圖解教你畫,簡單易學
    白描是以線條的運用來表現形式美的,是中國畫造型的基礎。學習工筆畫,必須以白描作為基本功,所謂「白描打底」就是這個意思。 線條在客觀事實中並不存在,它是作者從複雜的描繪對象中概括提煉出來的一種造型方式。這就要求作者對描繪的對象有著深刻細緻的觀察和充分的理解分析後再提煉出來,要求作者充分地了解描繪對象的生長規律和組織結構。
  • 人到中年最大的智慧:白描
    白描,亦常用在文學創作上,三言兩語,寥寥數筆,便勾描出最鮮明生動的形象,魯迅先生極善用白描手法,在他看來,真正的白描即"有真意,去粉飾,為了所謂的好人緣言不由衷,……到後來,卻恍然發現,讓自己快樂,遠勝於讓別人滿意,那些無用的社交,斷了也無妨,那些盲目的堅持,不過是笑話,那些汲汲營營的追求
  • 李智為小楷研修班講工筆白描人物
    李智在為學員講解本報訊4月16日,張忠新小楷班請來了工筆畫家李智講工筆白描人物,讓學員們學會白描觀音像,這樣的作品會更加立體和豐滿。  熱心的李智老師一大早特意去書店為學員買來白描畫冊,拿到教室一頁頁拆分,發到學員們手中。  「筆以立其形質」,李智首先要學員們體會用筆的提按頓挫,勾長線要勻速,徐徐吐氣。長短線要找好發力點,短線要以腕為軸,長線以肘為軸。要選好白描稿,掌握用筆過程。平時多讀多看經典白描稿。
  • 精品花鳥工筆白描
    無岸的海 作者:呂長河 編輯:雪狼異族 白描寫生是中國畫認識生活收集繪畫素材的主要方法,又是中國畫鍛鍊造型能力和寫實技巧的主要手段。
  • 白描人物很難畫?從局部到整體示範教你畫,初學者必學知識
    白描人物很難畫?國畫初學者畫白描人物時總會臨摹一下非常難的線稿,白描看起來很好畫,其實每一種畫法都有自己的結構要求,畫白描人物需要從最基礎的局部結構學習,從局部整體。白描人物的正確畫法從局部到整體,是為了更好地把握白描人物的造型,初學者在畫的時候總會全篇臨摹,這樣畫出的白描人物的造型是不準確的,有的初學者天賦好、造型能力強,但是畫到最後卻脫離線稿,最終學不到畫白描人物的關鍵。下面是常見白描人物局部畫法,從局部到整體,初學者在學習白描畫法的同時也能學習白描的內涵。
  • 金融藝術名家迎春微展系列專輯—黃東明生宣白描花卉作品欣賞
    書法從唐楷入手,後練魏碑、篆、草,現主攻小楷,字形線條講求古厚雄渾;擅生宣白描,兼寫意山水、人物、花鳥。生宣白描以書法線條脫稿入畫,構圖嚴謹,造型準確,線條厚實飄逸,獨具個性。寫意畫則講究畫面韻味,用色雅致,格調高新,具金石味。對書畫理論及鑑賞也有較深研究。多次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展覽中獲獎、入選。
  • 白描人物畫技法,相當全面,不要錯過!
    有人評他的畫:筆墨精到,瀟灑脫俗,形神兼備。 白描人物孫臏、龐涓 以單線條描繪人或物,不著色的畫,稱為白描,這是中國畫的優良傳統,線條的各種變化組合而應物象形,構成韻律,表達神採及意趣。掌握、運用線條,必須得其法度,認真研討。
  • 張藝蓉白描水墨作品展《佛與花》蘇州首展
    張藝蓉出生於陝西,自父輩以至祖父,與佛結緣,在陝北、關中一代修廟造像,張藝蓉自幼隨父親學畫,種下了對佛教藝術的興趣,其後,又專注於水墨白描的研究和創作,積二十年之功,以求一藝之精。左起:汪濤博士、策展人尤永、藝術家張藝蓉、詹姆斯·容度館長她的白描佛像創作,取法宋代及北齊造像,以線條的虛實疾緩與剛柔曲直襯以淡墨的層層烘染,潔淨樸素地表現了佛造像靜謐莊嚴的威儀和仁厚慈悲的關懷。
  • 馬的白描線稿很難畫?常見15種馬的白描線稿教你畫,收藏臨摹
    馬在國畫中很常見,因畫馬而聞名世界的藝術家也很多,徐悲鴻一幅奔馬圖能賣幾千萬,由此可見馬是非常難畫的。畫馬必須要掌握馬的結構和造型,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講畫馬很難,畫馬的線稿都畫不好,今天教同學們畫馬的白描線稿,為以後畫更深層次的馬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