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大的智慧:白描

2020-12-25 美物計

墨線勾勒,不著色彩,

縱橫幾筆,神韻皆出,

這就是中國畫最素樸的技法

——白描。

白描,亦常用在文學創作上,

三言兩語,寥寥數筆,

便勾描出最鮮明生動的形象,

魯迅先生極善用白描手法,

在他看來,真正的白描即

"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細細讀來,這十二個字,

不止在說一種文學手法,

還講透了為人處世的真相,

白描,才是最高級的生活法則。

01

白描重主題,處世見真我

白描,不管是在繪畫,

還是用在文學上,

都以描畫的主題為重,

絢爛的色彩,花哨的鋪陳、渲染,

始終是無關緊要的旁枝雜葉,

需要修剪和捨棄。

人生亦如此,分清主次,

於喧囂中找到自己的聲音。

經常會感覺,周遭的聲音太大,

大到淹沒了真實的自我。

因為太在意外界的眼光和看法,

把自己變成了流水線上的產品,

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樣子,

活成了大眾接受的樣子,

唯獨忘了活成自己。

我們一次次,

為了所謂的「成功」透支健康,

為了所謂的認可而左右逢源,

為了所謂的好人緣言不由衷,

……

到後來,卻恍然發現,

讓自己快樂,遠勝於讓別人滿意,

那些無用的社交,斷了也無妨,

那些盲目的堅持,不過是笑話,

那些汲汲營營的追求,終是過眼雲煙。

當我們把目光看回自身,

把心思留給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把關心給同樣在乎我們的人,

把當下的每一刻活踏實了,

才是真的成熟了,

因為所謂成熟的心智,

就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

尼採說:

對待生命不妨大膽冒險一些,特別是因為好歹總得失去它。何必死守這一片泥土,這一種行業,何必留意鄰人的流言?

是呀,勇敢地去成為你自己吧。

02

白描求傳神,交友貴知己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張岱的文字,言簡意深,

把雪夜的壯闊、孤靜,

寫得足夠傳神,

這就是白描的魅力。

與人相交,也大抵如此,

不求四海皆友,

但願有一二知己,足矣。

管仲和鮑叔牙相識於微時,

起初二人合夥做生意,

管仲家窮,鮑叔牙就出資多些,

生意越做越好,管仲就把賺的錢,

先拿來還債了,到了年底分紅,

鮑叔牙分了他一半,管仲沒推辭,

這下有人看不下去了,罵他貪財,

鮑叔牙聽後斥責下人:

「你們就想著錢,可管仲家很困難,

他比我更需要錢,此事不必再提。」

後來,這兩人一起去參軍,

每次上陣殺敵,管仲總是小心翼翼,

戰友都笑他貪生怕死,

鮑叔牙站出來辯解道:

「我了解管仲的為人,他家有80歲老母,

如此活著是為了盡孝。」

管仲聽後,很是感動,哭訴著說: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廖一梅說:「在我們一生中,

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

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於管仲而言,這一生得遇鮑叔牙,

就是最大的幸運。

這輩子若能得一知己,

像家人一樣關心牽掛你,

做你情感的寄託,信賴的依靠,

知你喜好,體諒你的難處,

可以交託心事,能患難與共,

此生,足矣。

03

白描不設色,做人要素樸

白描,不設色,

純色的紙,淡墨輕染,

乾淨素樸裡,

訴說著生命最美的模樣。

莊子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人活到極致當如此。

年齡增加的是閱歷,

而內心的簡和素,則愈發純澈。

今年96歲的葉嘉瑩,

用了一生的時間,只做了一件事:

將中國古詩詞的美帶給世人。

很多人尊稱她為:

中國最後一位「穿裙子的士」。

她一生耕耘,桃李滿天下,

卻始終活得簡簡單單,

她將名利視為身外之物,

把自己的畢生財產捐出(已裸捐3568萬元),

以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

王小波說: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

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葉嘉瑩的詩意世界,

閃著瑩潤之光,詩詞之美,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活出了最自然的生活狀態,

質樸,恬淡,安謐。

年少時,愛著穠豔,喜歡熱鬧,

隨著年齡漸長,才懂,

「淡極始知花更豔,花到無豔始稱絕」,

真正的美,是褪去絢爛的淡然,

是清水出芙蓉的素雅,

而一個人最好的樣子,是樸素。

樸素,是內心的乾淨,

不管多大年紀,

都保有一團純真;

樸素,是為人處世的坦蕩,

沒有算計,唯有真摯;

樸素,是生活的簡單,

捨棄無用的欲望,

過一種淳樸的生活。

人生如畫,

要給生命留白,

活得越素簡,

越能聽見內心的聲音。

04

人生如白描,每一筆都是精彩。

人這一生,來去匆匆,

多少人,從始至終

都在被推著前行,沒有人,

想在生命行將結束時還有所遺憾。

既如此,在回顧生活時不妨自問:

迄今為止你真正愛過什麼?什麼東西曾使得你的靈魂振奮?什麼東西佔據過它同時又賜福予它?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是誰,

明了內心想要的東西時,

就會如畫一幅白描畫,

於審視中,學會刪繁就簡,

砍掉外在多餘的東西,

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豐盈。

摒棄周遭的聲音,

聆聽內心的真實,

放下虛假的朋友,

珍惜真正的知己,

捨棄浮華與濃烈,

回歸簡單和清淡。

人一生,重要的就幾筆,

願你我,

不辜負活著的每一天,

如白描一般,每一筆都是精彩。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對父母最大的虧欠: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知不覺,人到中年,肩上挑著三座大山:上有日漸老去的父母,下有嗷嗷待育的小兒,中間是事業攻堅期的自己。而我們,總是自從組成了新的家庭,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未來上,對自己的父母卻總是難以顧以周全,時間、精力靠不上,望著他們日漸老去,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心生愧疚。人到中年,對父母最大的虧欠:心有餘而力不足。
  • 人到中年,待人處事,有一種智慧,叫做「謹言慎行」
    人到了中年,就會特別有智慧,因為遇到的人多了,而且經歷的事情也多了,所以生活經驗也就多了,在待人處事上面也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中年人會有一套共同的方法,這樣一種共同的方法就是「謹言慎行」。語言是一種智慧人在說話的時候,並不是想到什麼就能夠說什麼了,因為你將話語說出來的時候,還要在心裡進行加工,你也要根據你周圍的場合去應變,你也要知道怎麼樣,才能夠將這樣的話更好的說出來。
  • 中國最大白描長卷「五百羅漢圖」首次公開展出
    中國最大白描長卷「五百羅漢圖」首次公開展出 圖為一名參觀者正指著《五百羅漢朝南海》長卷向同伴介紹。劉佔昆 攝     中新網南昌4月21日(記者 劉佔昆) 4月21日,當代著名陶瓷藝術家朱雪鶴「大青花陶瓷藝術作品展」在南昌美術館正式開展,其創作的中國最大白描巨作《五百羅漢朝南海》首次在此公開展出。
  • 人到中年,在親戚面前守好自己這3個秘密,是必備的智慧
    自己家的存款。遊戲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六親不認。倘若他知道了你的真實存款,就會向你借錢,你若不借,他就記恨你,你若借了,他就不打算還你。 因為在他們眼裡只有利益,沒有親情,利益是他們生存的唯一目的。所以,人到中年,在親戚面前守好自己這個秘密,是必備的智慧。
  • 人到中年,要懂得「認慫」
    提起「認慫」兩個字,人們第一時間出現的情緒和態度總是鄙夷和好笑,在大多數人看來,認慫的人,就是懦弱,膽怯,沒有擔當,不負責任的代名詞,根本不值得尊敬,更不值得學習。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有不好的一面,也會有利好的一面,認慫這件事情也是這樣的,有時候,認慫也並不可恥,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智慧。關鍵是要看向什麼認慫,怎樣認慫,關鍵是看,認慫的那個人心裡怎麼想,有怎樣的抱負和品質。
  • 《易經》智慧:人到中年,依舊落魄,看看這2條規則!
    易經:人到中年,要小心這兩個徵兆,才能保持運勢,事業長青!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人生已經走完三分之一,無論是歷練還是財富,都有一定的積累。這時候,要小心這兩個漏財的徵兆,才能保持運勢,事業長青。龍在初期,潛龍勿用,經過潛伏,積蓄力量;到進階,利見大人,抓住了機遇;再到終日乾乾,努力進取,無咎;最後到龍騰而起,或者退居於淵,這是兩可的階段。這個時候,如果能審時度勢,進退自如,則不會有危害。我們普通人在投資一個項目時,首先考慮的是:回報利潤,哪個高,就投資哪個。
  • 《增廣賢文》中3句人生智慧:人到中年,做人不糾結,做事不退步
    人到中年不由己,保溫杯裡泡枸杞。這是一句調侃,也說出了中年的無奈。人到中年,行過半生,嘗過人情的冷暖,歷過世事的滄桑,肩上的責任越來越沉重,腳下的路卻依然坎坷。一邊是早已遠去的青春,一邊是即將到來的暮年。一邊為夢想未竟而遺憾,一邊在柴米油鹽中忙亂。
  • 生存的智慧:人到中年,放下面子才是真正的成熟,你會嗎?
    羅永浩的舉動也讓我明白:人到中年,只有學會放下面子,才能讓自己放下沒有必要背在身上的包袱,活得真實灑脫自在,過得越來越好。 人往往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要面子,其實真的沒有必要,人到中年,太過執拗於面子會讓自己過得很累。相反,放下所謂的面子往往會讓自己過得越來越好。
  • 人到中年,真正的成熟,是學會了「忍氣吞聲」
    一,人到中年,要在自己的脾氣面前「忍氣吞聲」。人食五穀,自然會有喜怒哀樂等情緒,然而,在這眾多情緒中,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情緒,就是怒氣。俗話說,氣大傷身,而且,向別人發脾氣,還會引發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矛盾,這對我們自身來說,沒有絲毫益處。
  • 人到中年,才會懂得的感悟
    午夜夢回,已是人到中年。此時,人生已過半,踩著一路的艱辛走來,也將踏著一路的辛苦走遠;人到中年,苦樂參半,也許帶著悔恨,空留許多內疚心痛和遺憾。剛剛過去的青春年少讓人豔羨,但剛剛到來的成熟更顯得韻味深長,中年女人,褪去了青澀,卻增添了成熟,溫婉,自然與看透世事的大智慧,中年男人,逐漸少了青春時期的魯莽草率,更增胸懷,大度,以及穩重成熟的氣度。
  • 白描畫品質的追求——魯峻紙本白描長卷畫創作
    這一切,深深地撩撥著魯峻追求工筆白描畫造型藝術品質的情懷。魯峻白描畫的筆法造型,與骨法用筆的要求一樣,確立在中國繪畫法度的基礎上,選擇具有特定形象又具唐蕃古道本質特性的事物、場面及情節加以表現,處處體現出畫家對畫作造型,人內在審美觀的熱愛。
  • 人到中年,「認慫」,不認命
    有人說,人活著就是認慫的過程,從前你看不慣的,到了中年就要學會忍耐。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做的事,不做。其實人到中年,學會「認慫」,其實是一種智慧。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人到了中年,更應懂得,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寫到:「生命若減到極簡,一隻蝴蝶就能找到無限的花園,一棵樹裡就有美麗的江山,一朵雲裡就是無限的天空。」人活著,有時覺察不到開心,是因為想的太多,顧慮太多。
  • 人到中年:不比,不言,不忘,不爭
    人生越走越遠,時間越來越久,很多時候,自己一個人逐漸明白,也逐漸淡然,逐漸懂得,其實人到中年:不比,不言,不忘,不爭,只有這樣,才能活出來最好的生活。人生匆匆,一切便也如此,人到中年,逐漸明白,不比是一種淡然。2、不言是一種智慧很多時候,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想要與別人去訴說自己的痛苦。想要去與別人訴說自己心中所有的不甘與委屈。
  • 人到中年,我的一點感悟
    人到中年,才發現家庭是那麼的重要,親人的關懷是那麼的溫暖。儘管偶爾會為孩子的教育而煩惱,也會為事業的不順而糾心。但至少已學會了理性的面對人生,感性而不感傷。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一路上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每個角色都曾佔據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位置。從為人之子到為人之夫再到為人之父,每個角色都有過溫馨的喜悅,也有過失意的感傷,但更多的卻是感動。
  • 心理學:人到中年,最好的心態是敬畏生活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人到中年,最好的心態是敬畏生活。年輕時候的意氣用事,到了中年,方才認識到人世間萬事萬物的真相。人到中年,用敬畏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這樣的你才會越活越智慧與通透。
  • 研習中國花鳥畫白描
    五代北宋初期白描花卉主要用於作品的初稿階段,花卉作為獨立的白描作品尚未出現。北宋中後期開始,「文人氣」的審美成為潮流,出現了李公麟一派,至此出現了獨立的成熟的白描作品。發展到南宋,出現了趙孟堅、揚無咎等一批描繪花卉的白描畫家。兩宋強調「格物致知" ,相比唐、五代則更注重色彩的渲染,以豐富的、微妙的色彩變化來表現物象的風韻神採。
  • 精品花鳥工筆白描
    無岸的海 作者:呂長河 編輯:雪狼異族 白描寫生是中國畫認識生活收集繪畫素材的主要方法,又是中國畫鍛鍊造型能力和寫實技巧的主要手段。
  • 人物五官白描怎麼畫?學會這些畫法,畫人物白描很簡單,快學習
    白描是繪畫中一個重要的門類,人物白描更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創新,人物白描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畫起來卻很難,想要畫好國畫,白描是必學的。怎麼畫好人物白描?不管是任何畫作,都是有比例的,人物白描也是這樣,「三停五眼」、「天三地四」是人物白描的基礎比例,初學者畫的時候必須要注意。
  • 人到中年後最大的責任是什麼?真實的答案與想像中相差甚遠
    近兩個月所有發生的事情告訴我們:人到中年,身不由己。我們必須扛起對家庭最大的責任:在「當打之年」有個健康的身體。所幸檢查結果是好的,可到現在他都不知道暴瘦的原因所在。也是從那以後,韓寒開始積極運動。曾經某問答平臺有個問題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在什麼時候讓你突然意識到健康很重要?」
  • 人到中年,就怕兩個字
    《小歡喜》劇照往往感嘆時間過得太快的人都是因為一事無成,但又不得不面對現實的殘酷。尤其是人到了中年以後,總是盼望著時間慢一點,再慢一點。而壓力最大的莫過於那種工作一般,收入一般的人,而且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看不到收穫,這類人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而且,即便是一份最普通的工作,還要擔心突然被辭退。